也許,在某些人的印象中,泰國依然是個用手抓飯的民族,殊不知,他們早已戒掉了這一惡習,改為用盤子盛飯、用勺子吃了。實際上,在很久以前,由於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他們的確是用手來取飯菜進食的,當時的餐具只有盛飯用的芭蕉葉。後來,拉瑪五世覺得這樣不衛生,便學起了西方人用刀叉和湯勺,只不過,他們並沒用刀叉將食物放進嘴裡,而是先把食物放進湯勺,再送到嘴裡。
到了近代,自由隨性的泰國人開始覺得,吃頓飯要準備這麼多餐具太麻煩,再加上中國文化的不斷侵入,於是,他們決定簡化一下餐具,將刀、叉、盤子、碗、勺子什麼的,直接變成了一個湯勺、一雙筷子和一個盤子。顯然,只有盤子沒有碗,所以,他們只能用盤子來吃飯了,那怎麼吃呢?很簡單,先將米飯都盛到盤子上,然後用筷子夾菜放在盤子裡,最後用湯勺一起攪拌,再用湯勺吃。
只不過,對於像咱這樣的「老外」而言,實在是不太習慣這種用盤子吃飯的方式,以致不少去泰國的人都在餐桌上囧態百出,如先夾一個菜到嘴裡再吃一口飯;或用湯勺將菜舀到盤子裡,然後用筷子攪拌著吃;抑或先把菜夾起來,濾掉湯汁後迅速放進嘴裡等。殊不知,這些都是錯誤的進餐方式,很容易鬧笑話的。那麼,泰國菜正確的吃法是什麼呢?首先,用湯勺舀適量的白飯到盤子裡,同時將菜與飯拌勻;其次,用湯勺以西餐喝湯的方式,從身體的內側向前一勺一勺舀著吃,吃完再盛飯。通常,泰餐菜餚的種類會比較多,所以,千萬不要一次盛太多的飯,以免那些菜混在一堆吃起來五味雜陳,並且這也不方便。此外,吃飯時絕不能為了圖方便就端起盤子往嘴裡倒,不雅觀也就算了,關鍵是太失禮!
當然,你若實在是覺得彆扭,也可以選那些直接上手抓的泰餐,如吃那道美式的漁夫海鮮料理,你就不需要用任何的餐具。這時,你可能會問了:在哪兒才能吃到這道菜呢?答案是夜市!因為這是漁夫們把海鮮煮熟後,再用各種辛辣香料做的醬汁攪拌而成的,這樣的菜餚顯然是登不了大場面的。對此,你可千萬別以為它就不受歡迎,相反,由於它的吃法太過豪邁,竟吸引了不少人去捧場呢!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泰國人的朋友呢?
俗語有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泰國自然也不例外,你若想跟他們交往,就必須先摸清楚他們的脾氣和秉性,否則非但無法成為朋友,甚至還有可能成為敵人!廢話不多說,咱現在就一起來「摸摸」!由於受宗教文化的影響,泰國人大多都性格不錯,只不過,他們對那些因果輪迴、報應業障什麼的深信不疑,在他們看來,「舉頭三尺有神明」不僅僅是一句佛偈,更是一條行為準則,對他們而言,佛法比法力有約束力多了。所以,你若想跟他們交朋友,首先就得有顆善良的心,當然,你若能成為佛教徒更好!
此外,泰國人對「老外」都十分熱情,無論他們是衝著咱的錢,還是衝著咱的人,皆有利於建立彼此的友誼,只要你不犯他們的禁忌,便可以皆大歡喜。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問了:他們都忌諱些什麼呢?具體而言,有以下這「三大忌」!要正確使用雙手合十禮:別以為跟泰國人打招呼,雙手合十、說句「薩瓦迪卡」就完事了,殊不知,它可是有很多講究的,用錯了雖不至於跟你翻臉,卻會惹得對方不高興,以致阻礙了你們的交往。
所以,你千萬不能小瞧了這個禮,一定要正確地使用它!那麼,雙手合十到底有什麼講究呢?關鍵就在於合十後的那兩個拇指上!通常,學生向老師、晚輩向長輩、下屬向上司打招呼時,這對拇指要放在下頜處,以示尊敬;若反過來,只需放在胸前就好,放在下頜反而不合禮法;你若是跟僧侶打招呼,便要將它們放在鼻尖或額頭了;若向國王問好,則必須放在額頭上。
別為遲到這點小事糾纏:泰國人的性子都很慢,慢到什麼程度呢?簡直跟烏龜有得一拼!所以,遲到對他們而言,早已成了家常便飯,你若因此而跟他們斤斤計較,勢必會破壞彼此間的交往。因此,你與其在這點小事上糾纏不休,不如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耐心,學會凡事不要太著急,畢竟他們的性子是急不來的,你急也沒有用啊!
小點聲說,別嚇壞人:也許,在我們看來,那些小聲說話的人,一定不是好事,但人家泰國人可不這麼想,他們覺得小聲是對別人的尊重,並且,他們說起話來還很溫柔。你若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那麼,在跟他們交往時一定要注意這點,否則,你的大嗓門很可能會令他們誤以為想吵架,這樣一來,即使不會真吵,也會傷了感情。可見,只要你信佛,並且沒犯這「三大忌」,便能很快成為泰國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