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激蕩「創新名城」

2021-01-1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金融活水激蕩「創新名城」

  關鍵時刻的關鍵抉擇,總會激發出一座城市超乎想像的澎湃活力。2017年底,南京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的創新生態。

  此後,南京連續三年出臺一號文件,聚焦創新,並不斷擴大創新範圍,從市場化、高端化、國際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等方面,探索新的機制,形成新的支撐,打造更優的創新生態。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更是創新的「催化劑」。南京打造千億級創投基金群,圍繞「八大產業鏈」設立專項基金,不斷激發創新載體和創新人才發展活力,為創新名城建設提供金融活水。

  引來眾多頭部投資機構

  成立於2014年的源碼資本是一家股權投資企業,目前管理資產總規模近200億元人民幣,已投項目超過160家,其中包含字節跳動、美團點評、理想汽車等眾多新興行業龍頭和獨角獸企業。公司連續多年排名清科創投榜單TOP20,是中國私募股權行業發展最快的投資公司之一。

  「基於南京的軟體信息服務產業聚集效應顯著,創新氛圍濃,相關領域人才密集等頭部效應優勢,源碼資本牽手南京共同設立軟體信息服務專項基金,希望通過源碼的專業團隊和生態資源與南京展開深入合作。」源碼資本執行董事景雯娜說,南京基金設立以來,已投資眾能聯合、安世亞太(南京)、小紅島、蛋魂等多家公司。

  源碼資本發起的軟體信息服務專項基金,是紫金投資集團旗下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圍繞「八大產業鏈」設立的專項基金之一。高質量推進八大產業鏈發展,是南京推進創新名城建設的重要抓手。

  去年11月12日,為助推創新名城建設,強化資本賦能,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在北京召開合作推介會,現場發布6隻產業鏈專項基金成立信息,公開招募智能電網、軌道交通2隻專項基金管理機構。紫金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已與源碼資本、北汽東證、華泰紫金、俱成秋實、創新工場、國投招商等國內、國際頭部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專項基金。每隻基金預期規模均不低於50億元,將更好發揮創投資本對於產業鏈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助力企業發展。

  截至目前,南京市級新興產業基金及科技創新基金已圍繞「八大產業鏈」設立相關產業引導子基金72隻,總規模1070.5億元。

  暢通資金流打通產業鏈

  在新經濟風起雲湧的當下,城市之間的差距就是創新的差距、產業的差距、企業的差距,而資本則是縮小這些差距的「加速器」。

  去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了《南京市推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構建自主可控的先進位造業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面建成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鏈安全高效、產業生態循環暢通的先進位造業體系,打造若干全國有影響力的產業鏈條。

  聚焦市委市政府重點關注「八大產業鏈」等主導產業方向,紫金投資集團不斷通過設立子基金撬動社會資本發展本地產業,營造創新生態。

  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是南京五大地標產業之一,也是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鏈」之一。華泰大健康是醫藥流通領域知名的專業基金,由華泰證券發起設立,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作為主要投資人。科創板啟動以來,基金所投的碩世生物、博瑞醫藥、艾迪醫藥已相繼成功IPO。

  天匯紅優醫健基金專注投資生物醫藥行業,其投資的精準醫療領域代表企業南京世和基因、北京邁基諾基因都掌握了基因組序列檢測和分子診斷的核心技術,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軟體信息服務專項基金投資的安世亞太,是國內CAE軟體的龍頭企業。CAE是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的主品類,可以說是工業軟體領域皇冠上的明珠。長期以來這個品類都被Ansys等國外巨頭所壟斷,安世亞太有望在這個品類突破壟斷。

  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副總經理李象介紹,目前合作子基金共對外投資項目287個,總投資金額90.6億,其中南京市區內項目(含引入)126個,投資金額48.2億元,實現返投超1.5倍。已投項目中,芯朋微電子、寒武紀、震有科技等10餘家企業掛牌上市。

  資本科技實現深度融通

  吸引社會資本支持鏈條企業很重要,為產業鏈最上遊基礎創新提供資本支持更重要。

  如今,南京科學技術創新平臺已實現了「0」到「多」的蝶變,以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為關鍵支撐,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已成為南京科技創新的新標誌。

  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以科創基金為基礎,與市場化機構和相關園區合作,設立紫金山實驗室智慧財產權基金和揚子江生態中心天使基金兩大專項子基金。

  紫金山實驗室智慧財產權基金和揚子江生態中心天使基金的設立,推動了「一室一中心」作為南京創新發展戰略性基礎性工程的建設步伐,發揮了科創基金對於南京新型研發機構以及科技創新的支持帶動作用,為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添磚加瓦。

  「政府通過吸引社會資本支持鏈條企業募得市場化資金,嫁接打開產業資金募資渠道,避免完全依賴政府出資,是政府基金市場化的重要一步。」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鄭瓊潔認為,發揮政府基金的政策引導力和號召感應力,匯集全市、全國乃至全球各界資本向南京八大產業灌注,能夠實現金融資本融通、價值流通的使命,激發八大產業鏈資本與科技的深度融通。

  「用我們的專業成就你們的創新。」資本雲集的南京,產業活力被空前激發,資本與創新、人才相互撬動,新動能、新產業被源源不斷地輸血,南京的科技創新也因此注入強大動力,最具競爭力的新型產業生態雛形漸顯,城市發展的內在活力與激情已被點燃。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焦點

  • 東湖評論:以開放思維激蕩人才工作活水
    「熱忱歡迎更多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熱忱歡迎更多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在近日的調研中,中組部陳希部長提出「兩個熱忱」,釋放出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人才工作理念,可以說,為做好新時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千秋基業,人才為本。
  • 城步農商銀行:「金融活水」助力脫貧攻堅
    這是城步農商銀行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經常進村入戶、調查走訪,送金融服務、送致富信息,助力群眾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又一具體縮影。自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城步農商銀行按照相關工作部署,將金融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來抓,通過多措並舉精準落地、結對幫扶精準對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等舉措,強化責任擔當,找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產業路徑,推進金融扶貧持續落地見效,實現農民穩定增收脫貧致富,金融扶貧工作成效顯著,受到廣泛好評。
  • 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六|腦力激蕩:科技賦能金融 創新源源不斷
    圖說:陸家嘴論壇第六場全體大會 新民晚報記者陳夢澤 攝(下同)金融科技近年來蓬勃發展,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源源動力。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與日常生活和企業發展息息相關,也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息息相關。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讓科技為金融服務賦能,是提升金融業服務能級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今天下午,中外嘉賓圍繞「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在陸家嘴論壇第六場全體大會上展開腦力激蕩。
  • 人民網評:多些「寶寶」才有金融一池活水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答案——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將網際網路金融首次寫入報告,展現了決策層開放的改革心態,也為包括餘額寶在內的一切新生金融事物放開一條生路。名正言順、加強監管,這將成為本屆政府對待網際網路金融的基本態度,全社會的金融服務效率也會由此提升。 有人拿出逐利性來抨擊民間金融創新。試問,哪個金融產品不逐利?哪家金融不以盈利為目的?
  •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活水」 2020-12-15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融活水潤澤中小企業 資本市場助力復工復產
    企業忙碌的背後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潤澤,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市金融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推動一季度資本市場呈現出上市(掛牌)企業工作進展順利、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作創多個全區「首次」、區域性股權市場活力迸發、我市上市企業同心抗疫等亮點,一季度新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225.04億元,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打造高質量「創新之源」 中關村軟體園澆灌金融活水激發科創活力
    作為中關村軟體園、中關村軟體園孵化器在雙創服務領域的品牌活動,「創新之源」活動至今已舉辦七季,旨在通過金融活水,讓初創企業真正活起來、轉起來,既解企業眼前之「渴」,更謀企業長遠之策。自舉辦以來,「創新之源」活動在強化孵化器投融資服務產品、加強資本對接、促進資本驅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紐帶作用。
  • 天津團組織充分利用各類政策性金融工具 引金融「活水」精準流向青...
    團天津市委圍繞「六穩」大局和「六保」要求,針對受疫情影響的青創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問題,主動作為、創新思路,出臺七項幫扶舉措,特別瞄準小微企業融資「切膚之痛」,為小微企業及時「供氧」「輸血」。疫情發生以來,團天津市委累計為青創企業融資超3200萬元。急企業之所急 打通政策「最後一公裡」從事新鮮蔬菜生產的青年企業家沈朝暉最早感受到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
  • 蘇州高新區:金融「活水」澆灌科創之花
    天準科技科創板上市,正是蘇州高新區以金融「活水」澆灌科技創新之花的一個成功案例。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探索了一條金融與科技創新、金融與實體經濟有效對接的創新機制,使金融產品對企業科技創新的助推作用得以真正發揮,解決科技型企業普遍存在的輕資產、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消除金融機構與企業信息不對稱導致投融資對接效率不高等痛點。
  • 擁抱新經濟 金融活水暢通「雙循環」
    大洋網訊 以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金融活水如何暢通「雙循環」助推新經濟發展?傳統企業如何積極擁抱新經濟?如何充分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10日舉行的2020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峰會圓桌論壇環節,多位業內資深專家從金融與新經濟的兩個視角探討如何助力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山:用金融「活水」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
    創業初期,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的優勢,助其獲得中盈公司提供的5000萬元金融支持,企業在研發關鍵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也取得了快速發展。  在不久的將來,像明峰醫療這樣的創新型企業,有望獲得更多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支持。近日,市科技局起草的《中山市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對外徵求意見。
  • 中國銀行義烏市分行集聚金融活水潤商城
    作為義烏地方金融的主力軍,中國銀行義烏市分行將自身的發展融入地方發展戰略之中,努力構建多元化、高質效的金融服務,為義烏這座商城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這是義烏中行聚焦地方經濟,創新金融產品,助力進口型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2018年11月,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擴大進口貿易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貿易前沿陣地的義烏,憑藉國際商貿城的市場影響優勢和發達的物流網絡,「買全球貨、賣全球貨」逐漸成為現實,並成為義烏市場發展的新增長極。
  • 南京大學校友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
    投身創業大潮,建創投基金、運營產業園區——南大校友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南報網訊 今天(1月23日),南大校友創業南京計劃在寧啟動,落戶溧水區的南大校友經濟集聚區正式掛牌,將整合各時期、各專業、各層次校友力量,聯合推進校友經濟集聚發展,為南京校友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提供新平臺
  • 建設銀行中山市分行:建行「商戶雲貸」,為商戶注入金融活水
    建設銀行中山市分行:建行「商戶雲貸」,為商戶注入金融活水金羊網  作者:  2020-12-16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建設銀行中山市分行已累計為超過
  • 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活水 光大銀行探索精準扶貧譜新篇
    普惠金融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獲得性普惠金融注重金融服務的全面性和普遍性,即讓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平等享受金融服務。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這就要求金融機構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滲透率。信貸支持為貧困地區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信貸支持能夠解決貧困地區的資金短缺問題,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助力實現地區發展和貧困戶增收的雙贏。
  • 為老鄉盛滿一缸水——國開行貴州省分行開發性金融活水澆灌希望
    新華網貴陽1月4日電 題:為老鄉盛滿一缸水——國開行貴州省分行開發性金融活水澆灌希望「喲,真的是方便嘞!」蔣文剛笑眯眯地站在自家水龍頭前說。蔣文剛是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新壩組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用上自來水、家裡有個像樣的廚房和衛生間,是他多年的期盼。
  • 廣聚四海人才 畢馬威助力南京建設創新名城
    畢馬威將始終積極踐行對創新的堅持以及對客戶和社會的回饋,大力支持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是國際上看好的21世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南京去年GDP總量再次破了萬億大關,達12820億元,同比增長8%,還成為了新一線城市,僅次於北上廣深。
  • 創新名城 資本賦能-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合作推介會在京舉行
    近三年來,南京圍繞打造創新名城的目標,在頂層設計、成果轉化、培育科創企業梯隊、人才吸引和開放合作等方面,不斷放大南京市創新發展的集聚效應。目前,全市累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近400家,孵化引進科技企業100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2.5倍,在國家科技部最新的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中,南京名列第4。
  • 廣西:引金融活水灌溉「甜蜜事業」
    原標題:【抓六保促六穩 育新機開新局】廣西:引金融活水灌溉「甜蜜事業」  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穩金融是支持實體經濟釋放產能、修復產業鏈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區正多舉措疏通金融支持糖業的痛點、難點、堵點,推動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端穩全國「糖罐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正值廣西蔗糖生產、糖料蔗種植的關鍵時期,糖企資金回籠未達預期,無法滿足蔗農拿到甘蔗款的迫切願望。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及時用好央行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指導金融機構綜合運用「復工貸」、專項再貸款等優惠政策,有效緩解資金難題。
  • 暢通「金融活水」 助力經濟發展 ——天津河北區法院推動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紀實
    為積極回應金融領域司法新需求,服務保障金融改革創新,2019年以來,河北區法院不斷創新完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通過工作舉措共商、平臺載體共建、金融風險共防,對金融矛盾糾紛採取針對性訴源治理措施,助力更多「金融活水」注入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