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活水」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30條》解讀之四
11月26日,在太行高層次人才發展工作聯盟項目對接會上,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由長福和長治太行創新研究院路躍兵「碰撞出了火花」,一方有技術有人才,另一方有市場有需求,兩方的合作帶來了長治氫能產業創新研究院的成立,為我市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創新驅動。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並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圍繞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30條》(以下簡稱「30條」),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乾貨滿滿的實招硬招,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精準引進高精尖人才。人才引進,要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30條」將人才的引進與我市發展戰略、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精準編制《長治市急需緊缺人才年度目錄》,突出「人才+項目+開發區」導向,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和活力。以院校科技和人才供給與地方發展需求為導向,打造太行高層次人才發展工作聯盟,組建專家智庫,定期舉辦對接活動,實施柔性引才。更加精準開放的人才政策,實現了人才互動、成果共享,全面合作、互利共贏,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技術創新能力。
培育創新型企業家隊伍。「30條」明確各類人才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人才和項目最後落地都需要企業家來組織實施,因此,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支撐。「30條」推出開設企業家大講堂、辦好「長清班」「長浙班」、建立企業家導師制、每年評選10名創新發展突出貢獻企業家等舉措,培養企業家成為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項目落地發展後勁的大小,取決於當地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強調要努力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30條」強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選拔,通過大力發展職教園區,建立職業院校培養聯盟,推進校企對接、訂單培養;以舉辦長治技能大賽為抓手,讓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湧現。為了進一步增強高技能人才的獎勵引領效應,「30條」還提出,對國家、省、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給予100萬元和10萬元、50萬元和5萬元、20萬元和2萬元的配套支持;對「太行技術狀元」「太行技術能手」給予生活補貼和人才公寓、人才安居公租房等獎勵。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投入,營造了「工匠」湧現的社會環境。
人才的匯聚,並非自然流向,而是具有很強的環境選擇性。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今年,「30條」從單純獎勵到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多管齊下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才能充分發揮、創新力量充分釋放的幹事創業環境。
拋出「橄欖枝」,引來金鳳凰。為了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我市對促成專家人才向長治集聚的引才機構,按相關政策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新引進的創新型科技類高端人才,在長治取得的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予以補貼;對國家、省、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給予100萬元和10萬元、50萬元和5萬元、20萬元和2萬元的配套支持……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政策,不斷吸引人才到我市創業發展。
打造「強磁場」,建設新高地。11月26日,市人才服務中心、潞才社區在全市廣大人才的熱切期盼中投入使用,推動人才服務再提升。「30條」在激發體制機制活力、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在優化人才服務上打出「組合拳」。體制機制方面,嚴格落實市縣人才工作專項述職和專項考核制度,壓實黨管人才政治責任;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在企業技術入股或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開展技術攻關,保留編制和相關待遇;鼓勵國內外高校在我市設立研究生實訓基地,推動高校與我市產業、項目、人才的對接,促進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優化人才服務方面,建立人才服務站和人才綜合信息網絡平臺,做大人才公寓規模,打造優質人才社區,聚合優質服務資源。除了政策優渥、待遇吸引、服務優化等「硬體」打造,「30條」還從家屬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社保等具體問題入手,呵護人才成長環境,將我市建設成為一流人才高地。
四方英才聚,託舉天之脊。隨著「30條」的深入實施,我市以政策「紅利」激發人才活力,以環境優化凝聚人才隊伍,一系列前瞻性、開創性、突破性的重大舉措,為長治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今日長治,近者悅,遠者來,廣聚英才而用之。
來源丨長治日報
文字丨趙雪崗
編輯丨秦天
審核丨韓焰
監製丨嶽蘭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活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