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

2020-12-17 澎湃新聞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活水」

2020-12-15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活水」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30條》解讀之四

11月26日,在太行高層次人才發展工作聯盟項目對接會上,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由長福和長治太行創新研究院路躍兵「碰撞出了火花」,一方有技術有人才,另一方有市場有需求,兩方的合作帶來了長治氫能產業創新研究院的成立,為我市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創新驅動。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並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圍繞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30條》(以下簡稱「30條」),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乾貨滿滿的實招硬招,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精準引進高精尖人才。人才引進,要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30條」將人才的引進與我市發展戰略、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精準編制《長治市急需緊缺人才年度目錄》,突出「人才+項目+開發區」導向,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和活力。以院校科技和人才供給與地方發展需求為導向,打造太行高層次人才發展工作聯盟,組建專家智庫,定期舉辦對接活動,實施柔性引才。更加精準開放的人才政策,實現了人才互動、成果共享,全面合作、互利共贏,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技術創新能力。

培育創新型企業家隊伍。「30條」明確各類人才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人才和項目最後落地都需要企業家來組織實施,因此,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支撐。「30條」推出開設企業家大講堂、辦好「長清班」「長浙班」、建立企業家導師制、每年評選10名創新發展突出貢獻企業家等舉措,培養企業家成為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項目落地發展後勁的大小,取決於當地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強調要努力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30條」強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選拔,通過大力發展職教園區,建立職業院校培養聯盟,推進校企對接、訂單培養;以舉辦長治技能大賽為抓手,讓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湧現。為了進一步增強高技能人才的獎勵引領效應,「30條」還提出,對國家、省、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給予100萬元和10萬元、50萬元和5萬元、20萬元和2萬元的配套支持;對「太行技術狀元」「太行技術能手」給予生活補貼和人才公寓、人才安居公租房等獎勵。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投入,營造了「工匠」湧現的社會環境。

人才的匯聚,並非自然流向,而是具有很強的環境選擇性。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今年,「30條」從單純獎勵到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多管齊下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才能充分發揮、創新力量充分釋放的幹事創業環境。

拋出「橄欖枝」,引來金鳳凰。為了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我市對促成專家人才向長治集聚的引才機構,按相關政策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新引進的創新型科技類高端人才,在長治取得的薪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予以補貼;對國家、省、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給予100萬元和10萬元、50萬元和5萬元、20萬元和2萬元的配套支持……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政策,不斷吸引人才到我市創業發展。

打造「強磁場」,建設新高地。11月26日,市人才服務中心、潞才社區在全市廣大人才的熱切期盼中投入使用,推動人才服務再提升。「30條」在激發體制機制活力、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在優化人才服務上打出「組合拳」。體制機制方面,嚴格落實市縣人才工作專項述職和專項考核制度,壓實黨管人才政治責任;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在企業技術入股或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開展技術攻關,保留編制和相關待遇;鼓勵國內外高校在我市設立研究生實訓基地,推動高校與我市產業、項目、人才的對接,促進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優化人才服務方面,建立人才服務站和人才綜合信息網絡平臺,做大人才公寓規模,打造優質人才社區,聚合優質服務資源。除了政策優渥、待遇吸引、服務優化等「硬體」打造,「30條」還從家屬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社保等具體問題入手,呵護人才成長環境,將我市建設成為一流人才高地。

四方英才聚,託舉天之脊。隨著「30條」的深入實施,我市以政策「紅利」激發人才活力,以環境優化凝聚人才隊伍,一系列前瞻性、開創性、突破性的重大舉措,為長治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今日長治,近者悅,遠者來,廣聚英才而用之。

來源丨長治日報

文字丨趙雪崗

編輯丨秦天

審核丨韓焰

監製丨嶽蘭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活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四丨涵養人才生態 激蕩創新...
    涵養人才生態激蕩創新「活水」——《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30條》解讀之四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創新驅動。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並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三丨暢通創新鏈條 培育壯大...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三丨暢通創新鏈條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2020-12-14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二丨瞄準提質增量 打造長治...
    《長治市創新生態建設三十條》解讀之二丨瞄準提質增量 打造長治「雙創」升級版 2020-12-11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新區著力涵養人才生態
    全媒體記者 王娜株洲日報訊 今年5月,株洲高新區率先頒布《株洲高新區(天元區)招商引資重點企業高管和「雙創人才」子女入學暫行辦法》(簡稱《辦法》),旨在解決這一群體子女入學需求,為所在產業鏈聚資源、為人才謀發展。政策頒布至今,共有50名(含5名轉學)符合政策的招商引資重點企業高管和「雙創人才」子女入選。
  • 人才生態須強化「雨林法則」
    要實現科技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需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核心是要改善人才生態。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人才生態猶如雨林,是一個多樣的、開放的、動態的自然系統,需要豐富的動植物種群,需要充足的陽光、空氣和水分,強化「雨林法則」,最有利於全面營造科技創新人才發展環境。
  • 以良好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全面推進,其中政治文化建設作為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建設,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 南宮市高標準打造人才生態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一是拓寬渠道,吹響招引人才的「集結號」。實施千名大學生招引計劃,市級領導幹部帶隊組成招才團,積極與高校對接,深化地校合作,全方位引進引育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截至目前,已引進大專以上人才1641名。
  • 高新區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積蓄新動能 ​高科華燁集團CNAS實驗室...
    高新區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積蓄新動能 ​高科華燁集團CNAS實驗室通過國家級覆審 2020-11-10 1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微解讀】優化創新生態 讓科技創新活力迸發
    健全創新體制機制。實施創新生態優化計劃,優化科技規劃和計劃執行機制,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研資源共享,打造一流創新環境。「十三五」期間,我省科技創新工作4年4次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幹表彰激勵。 進入「十四五」,面對國內國際新形勢新挑戰,湖南將積極補板短,強優勢,實施創新生態優化計劃,涵養創新源,激發創新熱。
  • 高新區(濱江) 錨定一流人才生態 續寫「三態融合」發展新篇
    而立之年的杭州高新區,在激蕩歲月的「大江大河」中,在縱橫交織的經緯線上,擎如椽之筆,繪就產業飛速崛起、城市翻天覆地、人才四方輻輳的華章。與杭州高新區三十年快速發展相對應的,是一浪又一浪的「海歸」回流和科技人才的近悅遠來,人才與城市互相成就,奏響了產業業態、城市形態、人才生態「三態融合」的最美和弦。十年「5050計劃」,激活雙創活水,一批批人才書寫屬於自己的「創業傳奇」;三十年涵養生態,激蕩一方水土高質量發展春潮。
  • 長治市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
    整改目標: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大氣汙染防治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敢於動真碰硬,提升工作標杆,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水平。
  • 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高端論壇在穗舉行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科記協)11月30—12月1日,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辦。圍繞大灣區建設中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合作機制等,專家學者們開展學術交流,共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在大灣區建設中的應用與實踐,助力廣東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發展。論壇現場。
  • 忠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建好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
    本報訊(記者王成果)9月26日,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部分省份穩就業工作座談會和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動員部署會議精神,研究省政府系統貫徹落實意見,審議《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實施意見》等文件。
  • 長治市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班在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
    ​6月25日—26日,長治市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班在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本次培訓為期兩天,由中國教師教育網承訓,長治市教育局主辦,來自長治市全市中小學班主任近百人參加培訓。、素質高、有創新管理能力的班主任隊伍。
  • 寫好「三篇文章」,建設涵養內江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態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銳意進取、迎難而上,書寫實、進、試「三篇文章」,加快建設涵養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態,以腳踏實地的作風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以追趕奮進的姿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以先行先試的勇氣和膽識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內江經驗」。
  • 東方園林創新打造多功能綠色生態屏障區,持續深耕生態環境體系建設
    這句話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明確態度和堅定決心,也為東方園林的生態建設工作提供了基本思路。到2035年,東方園林將按計劃實現屏障區內藍綠空間的面積,更好的構建「一軸、兩廊、兩帶、三區、多組團」的生態空間結構。
  • 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成功舉辦鯤鵬生態技術沙龍
    2020年9月27日天津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攜手天津市軟體行業協會、天津市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會,在天津市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天津市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人才)聯盟和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動能引育服務中心的指導下,成功舉辦鯤鵬生態技術沙龍活動。
  • 推進鯤鵬人才培養 助力鯤鵬產業生態建設
    推進鯤鵬人才培養 助力鯤鵬產業生態建設 推進鯤鵬人才培養 助力鯤鵬產業生態建設 2020-12-01 17:41:56  來源:DOIT打造全國鯤鵬人才培養搖籃鯤鵬產業源頭創新中心生態經理石君璞在會上對鯤鵬生態進行了詳細介紹。石君璞指出,截止到目前,在我國的IT行業裡,由國內公司提供的IT底層核心的技術只佔市面上的45%,而有55%的技術產品都是由國外IT公司提供的,這種形勢非常嚴峻,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晶片、資料庫、作業系統,以及最終形成一條非常完整的產業鏈。
  • 加快建設雨林生態特徵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局就有大挑戰,也蘊藏著大機遇,新冠肺炎疫情又給世界政治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穩定產業鏈、打通創新鏈,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發展新動能,加快實現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任務更加艱巨、複雜。在此背景下,加快建設雨林生態特徵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不失為一劑良方。
  • 創新生態環保工作機制 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大任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以「四個一」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