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愛當官,這幾乎是社會共識了,以至於山東籍法學家王人博曾感慨道「山東人的性格不同,但有一點可能是同的:湖南人造反是自己想當皇帝,而山東人造反是想招安。山東人的優點是認同合法性,有忠誠之心,其缺點那就太多了。」
其實,王人博教授的家鄉青島萊西並不是高官的高產地,除了國務委員趙克志外乏善可陳。這在幾乎每個縣都有幾個可以稱道的部級幹部的山東,一點都不算亮眼。
距青島千裡之遙的魯西小縣陽穀,雖然和沿海的國家百強縣萊西比要落後不少,但是陽穀人在政界卻頗有名氣。據一個不算精準的統計,出自陽穀縣的在職的副部級以上領導竟有五人。
不過,更讓民仲平驚訝的是,不到三年的時間,竟然有三名陽穀籍副部級幹部落馬。就算是把武松放到今天的陽穀,恐怕也難在景陽岡打三隻老虎了吧!
相比「五假幹部」盧恩光(原司法部政治部主任)、「書法家」老虎魏傳忠(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王勇可謂是這三隻老虎裡面最低調的。
但王勇的人生經歷,也不可謂不精彩。
民仲平筆下的「50後」「60後」官員,多是當年的寒門士子,靠著總設計師恢復高考的春風走上了政治舞臺。
比如剛從農村招工到嶽陽工藝美術廠的蔣超良,信豐縣贛江邊小村莊長大的王曉東,粵東海邊貧窮漁村走出的鄭雁雄。揚州中學教師家庭出身的胡問鳴已經算是成長條件優渥了。
消失的蔣超良
從烏坎村到香江畔:鄭雁雄的新使命
胡問鳴:紅色兵工廠的灰色掌門人
王勇與他們不同,他的父親一直是陽穀縣的領導,並曾擔任過陽穀的縣長、縣委書記。這在那個神州一片赤貧的六十七年代,簡直是讓萬人仰慕的家庭條件,可以說是縣城最靚的仔。
1973年元旦過後,初中畢業半年有餘的王勇,和那個年代絕大多數城市青年一樣下鄉當了知青,來到了老家陽穀縣張秋鎮。
此刻,正在張秋鎮一個小學裡讀書的王衍詩,還想不到幾十年後,他會和這個現在還不相識的老鄉大哥,一同在嶺南之地晉升副部級。
時值十年動亂,很多人無意求學,也無處上學。但是王勇的家庭卻有眼光有能力讓王勇繼續學業。當了不到一年知青後,王勇重返課堂,在陽穀一中完成了高中學業。
高中畢業又當了一年多知青後,王勇被安排到聊城電機廠當工人。在那個知青返城的高潮,幾乎所有知青都在為爭取一份在城市的職業而發愁,王勇卻輕而易舉的跨過了縣城,在地區一級的大型企業謀到了職位。
幾個月後,工人王勇又成了政工幹事王勇。這一步,他從讓人羨慕的城市工人,轉變成了更讓人羨慕的幹部。
這是家庭給予他的又一次關愛,而且這不是最後一次。
從耀邦同志的「光彩事業」, 到李克強總理的「人間煙火」
1977年,總設計師一聲令下,已經中止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復。就在這一年,無數被文革耽誤的莘莘學子開始走向考場,走進大學。
王勇如同很多青年人一樣,也夢想著走進大學校園。1978年,21歲的王勇走進了聊城地區的高考考場。也在同一天,21歲的蔣超良也走進了嶽陽的高考考場。
王勇的成績並不算優秀,他與本科無緣,只好選擇了山東北鎮師範專科學校,也就是現在的濱州學院。
與他老鄉的魏傳忠是山東農業大學專科畢業,王衍詩則在兩年後考取了陽穀師範專科學校。要知道,與他們同齡的省部級大員中,多數都是當年的名校本科學生,專科生寥寥無幾。
兩年大學時光匆匆而過。與絕大部分師專生畢業後被分配到各地中學當老師不同,王勇很幸運,他被直接分到了惠民地委組織部,就是今天的濱州市委組織部。
那時候地區組織部的幹部,要比剛擺脫「臭老九」身份的教師強太多了。
一年後,王勇又成為北鎮團委副書記。但北鎮只是惠民地區下面的一個鄉鎮,團委副書記連科員級都不是。這太難滿足王勇的政治抱負了。
陽穀,對,要想跨越式提拔,必須回到陽穀,通過陽穀這個跳板。當鎮團委副書記一年後,王勇被調任陽穀縣團委副書記,成為副科級幹部,這一年他25歲。
從惠民地區一個鄉鎮普通幹部,到聊城地區的一個縣團委副書記,這種跨地區調動本身就難度很大,更何談還要破格提拔跨地區調動呢。
對於很多人來說極為困難的一步,但對於王勇這只能算是他仕途的一小步,因為他還需要更風騷的操作,畢竟陽穀只是個縣,幹到頭也就是成為他父親那樣的正處級縣委書記。
此時的中國政界,共青團幹部鋒芒初露,在可預知的未來,這個看似沒有實權的部門,將成為政壇新貴的大本營。
20多歲的王勇,在政治認知能力上已經非常老練,他深知自己下一步應該去哪,也深知把握機遇的重要性遠比自身能力要高的多。
接天線、搭天梯,27歲的王勇再次腳踏祥雲,從陽穀團委副書記直接調任山東省團委組織部。
這一次離開陽穀,王勇再也沒有回來過,他也不想回來,因為他的仕途之路上再也不需要陽穀這個小縣城了。
而此時的盧恩光,還只是陽穀縣一個鄉中學的民辦教師。沒有家庭榮光的他,決心靠自己的特殊手段來開闢仕途之路。
魏傳忠還是聊城地區鄉鎮企業局的副科長,一年後,他將擔任聊城地委領導的秘書,仕途方才有起色。
彼時的山東省團委,擁有著山東省團委歷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領導班子。讓我們看一下他們的名字吧
團委書記林廷生,後任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副書記王樂泉,後任政治局委員、新疆自治區書記
副書記吳愛英,後任司法部部長。就是她,讓一路造假的盧恩光成為了副部級幹部。吳愛英沒想到,盧恩光最終竟讓她奮鬥一生才得來的正部級待遇毀於一旦。
副書記孫淑義,後任濟南市委書記、山東省政協主席
說來有趣,此時團委常委中有一個叫袁義法的,此人在廳局級職務上幹了接近二十年沒進步。但卻是他讓盧恩光從陽穀縣政協副主席調到了(也可以說買到了)山東省政協科技開發服務中心擔任主任。
組織部副科級幹事王勇就是在這樣的省團委中開啟了仕途嶄新的一頁。
在省團委,王勇顯然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三年多後,也就是1987年,他成為了團委組織部副部長。
不得不說,團幹部的素質還是比較高的,是替代軍人政治家的不二之選。總理翻譯的這本經典著作,便是例證。
沒過多久,王勇又開始尋找下一個機遇、平臺了。
是的,王勇深深的明白,所謂英雄,不過是風雲際會、時勢使然罷了。那麼想成為英雄,就得找這樣的風、這樣的雲,讓自己處於這種時勢之中。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當時國家計劃將海南島建設為最大的經濟特區,經濟管理體制也可以更為靈活。
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在海內外引起巨大轟動。昔日被稱為「窮荒絕島」、「天涯海角」的孤懸之地,一時之間,萬眾矚目。海南變成了無數青年的尋夢之「城」,一時有十萬人才下海南之說。
為了建設如此宏大的夢想,海南不僅需要淘金客,還需要建設一流的政府。由此,全島各個機關紛紛發榜求賢,海南省開啟了長達幾年的面向全國的幹部引進。
王勇發現了機會,他決心冒險一試,因為他知道在官場,只有動起來,才能升起來。
1991年,34歲的王勇向組織申請調往海南。為了能在海南獲得更高的職位,他現在團委謀到了一個正處級虛職——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然後幾個月後便得以以正處級身份調往海南。
1991年8月,走出海口機場的王勇,搖身一變,已經是海南省機械工業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他從一個省直機關部門副職,一下子成為了省直機關領導班子成員。
35歲副廳級,王勇何其風光啊。此時的魏傳忠,還只是聊城商檢局的副局長,老領導的退休讓他進退維谷。而盧恩光還在造他的玻璃水杯,科級對他來說都還遙遠著呢。
可王勇沒想到,失去了地緣優勢的他,單靠個人能力在海南發展並不簡單,畢竟下海南的幹部都是有追求的人才,競爭哪有那麼簡單。
從機械工業總公司到社會保障局,再到澄邁縣委書記,直到2005年升任海南省交通廳廳長,王勇幹了十四年的副廳級。這對他來說太漫長了。
就是這十四年,他的仕途一下子被趕超了。
聊城商檢局局長魏傳忠,被聊城老鄉、時任國家商檢局局長田潤之發掘,被迅速調往北京擔任國家商檢局辦公室主任,後來在商檢系統(就是今天的質檢系統)一帆風順。
發現了權錢交易這個秘訣的盧恩光,已經買到了華夏時報社社長位置,並掛職擔任四川省遂寧市委副書記。
王勇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一個熱衷追逐權力的人,一旦在仕途賽道上減速了,他便會開始在其他地方施展「才能」。
交通廳長王勇便這樣,他開始將海南的公路交通工程看作是自己實現財富積累的手段。他的操作模式,如同任何已經落馬的各省交通廳長一樣,簡單粗暴、直截了當。
級別進步緩慢的王勇,發財的運氣卻格外好。三年後,離開肥缺交通廳長位置,等待他的是更為肥缺的三亞市長。
與大部分省份不同,海南省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比重相對較高,資本流動性也更高,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也比較高。長期以來海南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很大,無論投資還是稅收都佔到50%左右。
而作為海南房地產核心之地的三亞,有過之而無不及。
2008年,三亞地產市場隨同全國地產市場開始增長。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緊跟著海南樓市迅速升溫,國內眾多開發商湧向海南,房價上漲、新房搶購現象屢見不鮮,熱度一直維持到2015年海南對房地產提出暫停批地、暫停批建。
而2008年都2014年,便是王勇擔任市長的時間。王勇的任期,正好和三亞地產市場的黃金時代重合。
王勇一下子愛上了房地產。這種蓋房子就能發財致富的產業,於公可以帶動三亞的發展,於私可以讓自己腰包鼓起來。
王市長是開發商的好公僕。他不僅可以協調土地資源,幫助開發商拿地,擺平各種手續、證照、許可,還可以幫助尋找融資,甚至連房子的銷售他也衝鋒陷陣。
王市長針對房地產銷售提出了「政府主導、協會組織、企業參與」的工作方針。這種將政府擺在地產銷售一線主導地位的做法可謂罕見,王市長真是用心良苦。
這還不夠,王勇親自率領幾十家三亞房地產企業前往上海、北京、太原、成都等各大城市搭臺設展。
在地產推介會上,王勇戴著一副墨鏡、穿著一件印有椰海風韻圖案的花哨短袖襯衫,親自上陣推銷三亞房產。
在房地產飛速發展的同時,王勇也獲得了可觀的回報。雖然在被問到如此之高的房價,三亞市民能否承受的時候,王勇很「謙虛」的回應:「靠普通工資收入,我也買不起商品房,只能買『雙限房』一種政府有條件供應的中低價房)。」
這一點,和他老鄉盧恩光大有不同之處。這期間已是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正廳級)、一級警監的盧恩光,從沒有收過錢,也從不和商人勾肩搭背,只是一味的往外送錢。以至於最後他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只犯有行賄罪的落馬老虎。
魏傳忠的人生則是後來居上。此刻,他是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官居副部級。更讓王勇羨慕的是,魏傳忠這個居然可以在權錢兩不誤的基礎上,混成了著名書法家。
魏傳忠的書法展前言非常有逼格「自幼隨父親研習國學,臨池悟道,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功底。書法藝術獨具體貌,自成一家。以顏柳楷書為基、二王為本,精研張旭、懷素、米芾、王鐸、于右任等名家先賢,形成了「神韻通達、氣勢宏博、俊雅古拙」的草書藝術。」
難以接任三亞市委書記的王勇,最終在2014年去了海南省委統戰部,成了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長。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出來當老虎,遲早是要被打的。
出生在景陽岡往西三十公裡的盧恩光是第一個被打的老虎。年齡造假、學歷造假、入黨材料造假、工作經歷造假、家庭情況造假的「五假幹部」,這是他最為人熟知的簡介。
生長在景陽岡向東十七公裡的魏傳忠是第二個被打的老虎。這位自稱出自書香門第,常常臨池悟道的高官書法家,在高牆之內,是否會想起當年為了賺錢維持家用,經常拉著一輛破架子車到五六裡以外的地方拉大石頭的父親呢?
來自景陽岡東南五公裡之地的王勇成了第三個被打的老虎。今年63歲的他,按照正常程序,應該馬上退休了。
其實除了這三隻老虎,景陽岡東北20公裡的聊城東阿縣堤口村還有一隻老虎,他的履歷更為光彩,他的仕途更為平順,他的官職位置更為耀眼,他就是福建原省長蘇樹林。
民仲平並不完全知道這個方圓幾十裡的地方為什麼出這麼多老虎,只是很感慨能走出如此之多高官的地方,經濟發展卻沒多少建樹。
民仲平曾見過《陽穀走出去的大人物》一文,所列儘是遍布於全國各地的陽穀籍幹部。上到部級,下至科級,羅列之全,令人嘆為觀止。
但是學界、商界等其他各行各業人物卻不見其中。是陽穀在機關部隊之外沒出過大人物,還是因為這些行業在一些家鄉人眼中不能出大人物呢?
如果答案是前者,我認為這個地方談不上人傑地靈。如果答案是後者,我認為他們該去學習下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關於「摒棄官本位思想 撲下身子抓發展」的講話。
# 對於這件事,您怎麼看 #
留言評論區見
最近微信改了規則,可能以後你看不到我的文章啦
希望你把我設為「星標」,不錯過每一次的最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