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上的第三隻「老虎」

2021-03-05 九間打虎錄

來源:擺攤論江湖、百度百科,九間打虎錄整理;文章5029字,閱讀需要8分鐘。


20多歲的王勇,在政治認知能力上已經非常老練,他深知自己下一步應該去哪,也深知把握機遇的重要性遠比自身能力要高的多。


▲王勇 資料圖

山東人愛當官,這幾乎是社會共識了,以至於山東籍法學家王人博曾感慨道「山東人的性格不同,但有一點可能是同的:湖南人造反是自己想當皇帝,而山東人造反是想招安。山東人的優點是認同合法性,有忠誠之心,其缺點那就太多了。」

其實,王人博教授的家鄉青島萊西並不是高官的高產地,除了國務委員趙克志外乏善可陳。這在幾乎每個縣都有幾個可以稱道的部級幹部的山東,一點都不算亮眼。

距青島千裡之遙的魯西小縣陽穀,雖然和沿海的國家百強縣萊西比要落後不少,但是陽穀人在政界卻頗有名氣。據一個不算精準的統計,出自陽穀縣的在職的副部級以上領導竟有五人。

不過,更讓人驚訝的是,不到三年的時間,竟然有三名陽穀籍副部級幹部落馬。就算是把武松放到今天的陽穀,恐怕也難在景陽岡打三隻老虎了吧!

相比「五假幹部」盧恩光(原司法部政治部主任)、「書法家」老虎魏傳忠(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王勇可謂是這三隻老虎裡面最低調的。

▲王勇 資料圖

現今「50後」「60後」官員,多是當年的寒門士子,靠著總設計師恢復高考的春風走上了政治舞臺。比如剛從農村招工到嶽陽工藝美術廠的蔣超良,信豐縣贛江邊小村莊長大的王曉東,粵東海邊貧窮漁村走出的鄭雁雄。揚州中學教師家庭出身的胡問鳴已經算是成長條件優渥了。王勇與他們不同,他的父親一直是陽穀縣的領導,並曾擔任過陽穀的縣長、縣委書記。這在那個神州一片赤貧的六十七年代,簡直是讓萬人仰慕的家庭條件,可以說是縣城最靚的仔。1973年元旦過後,初中畢業半年有餘的王勇,和那個年代絕大多數城市青年一樣下鄉當了知青,來到了老家陽穀縣張秋鎮。此刻,正在張秋鎮一個小學裡讀書的王衍詩,還想不到幾十年後,他會和這個現在還不相識的老鄉大哥,一同在嶺南之地晉升副部級。時值十年動亂,很多人無意求學,也無處上學。但是王勇的家庭卻有眼光有能力讓王勇繼續學業。當了不到一年知青後,王勇重返課堂,在陽穀一中完成了高中學業。高中畢業又當了一年多知青後,王勇被安排到聊城電機廠當工人。在那個知青返城的高潮,幾乎所有知青都在為爭取一份在城市的職業而發愁,王勇卻輕而易舉的跨過了縣城,在地區一級的大型企業謀到了職位。幾個月後,工人王勇又成了政工幹事王勇。這一步,他從讓人羨慕的城市工人,轉變成了更讓人羨慕的幹部。

1977年,總設計師一聲令下,已經中止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復。就在這一年,無數被文革耽誤的莘莘學子開始走向考場,走進大學。王勇如同很多青年人一樣,也夢想著走進大學校園。1978年,21歲的王勇走進了聊城地區的高考考場。也在同一天,21歲的蔣超良也走進了嶽陽的高考考場。王勇的成績並不算優秀,他與本科無緣,只好選擇了山東北鎮師範專科學校,也就是現在的濱州學院。與他老鄉的魏傳忠是山東農業大學專科畢業,王衍詩則在兩年後考取了陽穀師範專科學校。要知道,與他們同齡的省部級大員中,多數都是當年的名校本科學生,專科生寥寥無幾。兩年大學時光匆匆而過。與絕大部分師專生畢業後被分配到各地中學當老師不同,王勇很幸運,他被直接分到了惠民地委組織部,就是今天的濱州市委組織部。那時候地區組織部的幹部,要比剛擺脫「臭老九」身份的教師強太多了。一年後,王勇又成為北鎮團委副書記。但北鎮只是惠民地區下面的一個鄉鎮,團委副書記連科員級都不是。這太難滿足王勇的政治抱負了。陽穀,對,要想跨越式提拔,必須回到陽穀,通過陽穀這個跳板。當鎮團委副書記一年後,王勇被調任陽穀縣團委副書記,成為副科級幹部,這一年他25歲。從惠民地區一個鄉鎮普通幹部,到聊城地區的一個縣團委副書記,這種跨地區調動本身就難度很大,更何談還要破格提拔跨地區調動呢。對於很多人來說極為困難的一步,但對於王勇這只能算是他仕途的一小步,因為他還需要更風騷的操作,畢竟陽穀只是個縣,幹到頭也就是成為他父親那樣的正處級縣委書記。此時的中國政界,共青團幹部鋒芒初露,在可預知的未來,這個看似沒有實權的部門,將成為政壇新貴的大本營。20多歲的王勇,在政治認知能力上已經非常老練,他深知自己下一步應該去哪,也深知把握機遇的重要性遠比自身能力要高的多。接天線、搭天梯,27歲的王勇再次腳踏祥雲,從陽穀團委副書記直接調任山東省團委組織部。這一次離開陽穀,王勇再也沒有回來過,他也不想回來,因為他的仕途之路上再也不需要陽穀這個小縣城了。而此時的盧恩光,還只是陽穀縣一個鄉中學的民辦教師。沒有家庭榮光的他,決心靠自己的特殊手段來開闢仕途之路。

魏傳忠還是聊城地區鄉鎮企業局的副科長,一年後,他將擔任聊城地委領導的秘書,仕途方才有起色。

彼時的山東省團委,擁有著山東省團委歷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領導班子。讓我們看一下他們的名字吧副書記吳愛英,後任司法部部長。就是她,讓一路造假的盧恩光成為了副部級幹部。吳愛英沒想到,盧恩光最終竟讓她奮鬥一生才得來的正部級待遇毀於一旦。說來有趣,此時團委常委中有一個叫袁義法的,此人在廳局級職務上幹了接近二十年沒進步。但卻是他讓盧恩光從陽穀縣政協副主席調到了(也可以說買到了)山東省政協科技開發服務中心擔任主任。組織部副科級幹事王勇就是在這樣的省團委中開啟了仕途嶄新的一頁。在省團委,王勇顯然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三年多後,也就是1987年,他成為了團委組織部副部長。是的,王勇深深的明白,所謂英雄,不過是風雲際會、時勢使然罷了。那麼想成為英雄,就得找這樣的風、這樣的雲,讓自己處於這種時勢之中。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當時國家計劃將海南島建設為最大的經濟特區,經濟管理體制也可以更為靈活。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在海內外引起巨大轟動。昔日被稱為「窮荒絕島」、「天涯海角」的孤懸之地,一時之間,萬眾矚目。海南變成了無數青年的尋夢之「城」,一時有十萬人才下海南之說。為了建設如此宏大的夢想,海南不僅需要淘金客,還需要建設一流的政府。由此,全島各個機關紛紛發榜求賢,海南省開啟了長達幾年的面向全國的幹部引進。王勇發現了機會,他決心冒險一試,因為他知道在官場,只有動起來,才能升起來。1991年,34歲的王勇向組織申請調往海南。為了能在海南獲得更高的職位,他現在團委謀到了一個正處級虛職——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然後幾個月後便得以以正處級身份調往海南。1991年8月,走出海口機場的王勇,搖身一變,已經是海南省機械工業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他從一個省直機關部門副職,一下子成為了省直機關領導班子成員。35歲副廳級,王勇何其風光啊。此時的魏傳忠,還只是聊城商檢局的副局長,老領導的退休讓他進退維谷。而盧恩光還在造他的玻璃水杯,科級對他來說都還遙遠著呢。可王勇沒想到,失去了地緣優勢的他,單靠個人能力在海南發展並不簡單,畢竟下海南的幹部都是有追求的人才,競爭哪有那麼簡單。從機械工業總公司到社會保障局,再到澄邁縣委書記,直到2005年升任海南省交通廳廳長,王勇幹了十四年的副廳級。這對他來說太漫長了。聊城商檢局局長魏傳忠,被聊城老鄉、時任國家商檢局局長田潤之發掘,被迅速調往北京擔任國家商檢局辦公室主任,後來在商檢系統(就是今天的質檢系統)一帆風順。發現了權錢交易這個秘訣的盧恩光,已經買到了華夏時報社社長位置,並掛職擔任四川省遂寧市委副書記。

王勇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一個熱衷追逐權力的人,一旦在仕途賽道上減速了,他便會開始在其他地方施展「才能」。交通廳長王勇便這樣,他開始將海南的公路交通工程看作是自己實現財富積累的手段。他的操作模式,如同任何已經落馬的各省交通廳長一樣,簡單粗暴、直截了當。級別進步緩慢的王勇,發財的運氣卻格外好。三年後,離開肥缺交通廳長位置,等待他的是更為肥缺的三亞市長。與大部分省份不同,海南省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比重相對較高,資本流動性也更高,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也比較高。長期以來海南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很大,無論投資還是稅收都佔到50%左右。2008年,三亞地產市場隨同全國地產市場開始增長。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緊跟著海南樓市迅速升溫,國內眾多開發商湧向海南,房價上漲、新房搶購現象屢見不鮮,熱度一直維持到2015年海南對房地產提出暫停批地、暫停批建。而2008年都2014年,便是王勇擔任市長的時間。王勇的任期,正好和三亞地產市場的黃金時代重合。王勇一下子愛上了房地產。這種蓋房子就能發財致富的產業,於公可以帶動三亞的發展,於私可以讓自己腰包鼓起來。王市長是開發商的好公僕。他不僅可以協調土地資源,幫助開發商拿地,擺平各種手續、證照、許可,還可以幫助尋找融資,甚至連房子的銷售他也衝鋒陷陣。王市長針對房地產銷售提出了「政府主導、協會組織、企業參與」的工作方針。這種將政府擺在地產銷售一線主導地位的做法可謂罕見,王市長真是用心良苦。這還不夠,王勇親自率領幾十家三亞房地產企業前往上海、北京、太原、成都等各大城市搭臺設展。在地產推介會上,王勇戴著一副墨鏡、穿著一件印有椰海風韻圖案的花哨短袖襯衫,親自上陣推銷三亞房產。在房地產飛速發展的同時,王勇也獲得了可觀的回報。雖然在被問到如此之高的房價,三亞市民能否承受的時候,王勇很「謙虛」的回應:「靠普通工資收入,我也買不起商品房,只能買『雙限房』一種政府有條件供應的中低價房)。」這一點,和他老鄉盧恩光大有不同之處。這期間已是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正廳級)、一級警監的盧恩光,從沒有收過錢,也從不和商人勾肩搭背,只是一味的往外送錢。以至於最後他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只犯有行賄罪的落馬老虎。魏傳忠的人生則是後來居上。此刻,他是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官居副部級。更讓王勇羨慕的是,魏傳忠這個居然可以在權錢兩不誤的基礎上,混成了著名書法家。難以接任三亞市委書記的王勇,最終在2014年去了海南省委統戰部,成了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長。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出來當老虎,遲早是要被打的。出生在景陽岡往西三十公裡的盧恩光是第一個被打的老虎。年齡造假、學歷造假、入黨材料造假、工作經歷造假、家庭情況造假的「五假幹部」,這是他最為人熟知的簡介。生長在景陽岡向東十七公裡的魏傳忠是第二個被打的老虎。這位自稱出自書香門第,常常臨池悟道的高官書法家,在高牆之內,是否會想起當年為了賺錢維持家用,經常拉著一輛破架子車到五六裡以外的地方拉大石頭的父親呢?來自景陽岡東南五公裡之地的王勇成了第三個被打的老虎。今年63歲的他,按照正常程序,應該馬上退休了。其實除了這三隻老虎,景陽岡東北20公裡的聊城東阿縣堤口村還有一隻老虎,他的履歷更為光彩,他的仕途更為平順,他的官職位置更為耀眼,他就是福建原省長蘇樹林。

筆者並不完全知道這個方圓幾十裡的地方為什麼出這麼多老虎,只是很感慨能走出如此之多高官的地方,經濟發展卻沒多少建樹。曾見過《陽穀走出去的大人物》一文,所列儘是遍布於全國各地的陽穀籍幹部。上到部級,下至科級,羅列之全,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學界、商界等其他各行各業人物卻不見其中。是陽穀在機關部隊之外沒出過大人物,還是因為這些行業在一些家鄉人眼中不能出大人物呢?如果答案是前者,我認為這個地方談不上人傑地靈。如果答案是後者,我認為他們該去學習下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關於「摒棄官本位思想 撲下身子抓發展」的講話。

— — over — —

相關焦點

  • 景陽岡上老虎多:盧恩光、魏傳忠被打後,王勇今又落馬
    相比「五假幹部」盧恩光(原司法部政治部主任)、「書法家」老虎魏傳忠(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王勇可謂是這三隻老虎裡面最低調的。以至於最後他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只犯有行賄罪的落馬老虎。魏傳忠的人生則是後來居上。此刻,他是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官居副部級。更讓王勇羨慕的是,魏傳忠這個居然可以在權錢兩不誤的基礎上,混成了著名書法家。
  • 《景陽岡》知識點梳理
    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文章第九自然段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躲」。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一是表現了動作的準確。
  • 【野史秘聞】狄馬:眾生平等與景陽岡打虎
    這裡面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成見,即人類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這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屬於自己的。上帝所造的一切飛鳥走獸、魚蝦蟲鱉都是供自己當飯吃的,因而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運用上帝賦予的智慧以及自造的奇技淫巧掠奪自然、殘害其他生命的歷史。但實際上人有人的領地,老虎有老虎的領地,就像老虎不能到人的炕頭抓雞哺雛一樣,人也不能到老虎的家園裡借酒撒瘋。
  • 【預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6課《景陽岡》圖文講解
    「笑」說明武松看到樹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陽岡上有虎,還認為是店家的詭計,真是固執己見。「我怕什麼」表現了武松的無所畏懼,膽量過人。3.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這句話對武松的心理描寫非常貼切、真實。武松這時才相信岡上有虎,但是一點也不害怕。武松畢竟是英雄好漢,也出於自尊和面子,他不願下岡。
  • 人生哲學與生活智慧:《水滸傳》中武松為什麼執意要上景陽岡?
    第一回:英雄的戒備心在景陽岡上,武松是冒了巨大風險的。那麼武松為什麼要硬著頭皮穿越景陽岡?他為人處事的特點都有哪些呢?而我們的話題則要從一個最著名的章節開始,景陽岡武松打虎。當大英雄武松得知景陽岡上確實有猛虎時,他猶豫了,他是害怕的,甚至一度想轉身往回走,可是思量再三,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決定咬著牙硬著頭皮也要往前闖,即使這樣做會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最終武松酒壯英雄膽,獨穿景陽岡,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打虎故事美名遠揚。
  • 《景陽岡》教學思考
    吼吼吼,我挺喜歡《景陽岡》一課的課後題,特別是第四題:對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麼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 兇殘老虎變「肉球」,引45萬粉絲圍觀,網友:想買只老虎當寵物了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個人用雙手把兇殘的老虎變成肉球的故事。老虎是一種體型龐大、性情兇猛,讓人看了就起雞皮疙瘩的野獸,頭頂上那個大大的」王「字就說明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百獸之王。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中,武松的首秀就是在景陽岡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兄長,途經景陽岡,至酒家沽飲十八碗,醉後欲行趕路。酒家告以岡上有虎傷人,勸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岡上果遇一條吊睛白額大蟲。
  • 部編版五(下)第二單元 第2課《景陽岡》圖文講解
    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文章第九自然段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躲」。
  • 武松景陽岡為何會打折梢棒?施耐庵這樣寫大有道理!
    話說武松離了柴進莊上,行了幾日來到陽穀縣,在「三碗不過岡」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後,他酒後性氣剛的老毛病又犯了,不聽店家良言相勸執意要過景陽岡,待行到景陽岡山神廟看了官府榜文方知岡上果有老虎出沒,此時有心回酒店卻擔心店家嘲笑,故此只得硬著頭皮上岡。
  • 武松打死了網紅老虎
    前幾年首發在《解放日報》「朝花時文」的文章,後來被某個挺大的號洗稿了。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景陽岡》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自貢市自流井區榮邊小學 黃裕秀教材分析:《景陽岡》是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共4篇課文,分別節選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這個單元第一篇課文《草船借箭》是翻譯成了現代文呈現的。
  • 《水滸傳》武松這個人將不能免俗,是因為他打死老虎嗎?
    我這裡只想談談我讀《水滸傳》中對武松的一點看法。武松出道是在第二十一回《閻婆大鬧鄆城縣,朱仝義釋宋公明》之中,當時宋江投靠喜歡跟黑道打交道的官N代貴族柴進,喝了幾杯酒,不小心在走廊裡面踩到了一個大漢:「那廊下有一個大漢,因害瘧疾,擋不住那寒冷,把一薪火在那裡向。
  • 熱烈祝賀景陽岡賴茆酒榮獲「地域標誌產品」稱號
    峰會期間,舉辦了「2020第三屆黃淮流域白酒核心產區典型風格產品評鑑會」,來自產區四省的名優白酒產品,經由22名國家白酒評委感官品評(盲評),多維度進行綜合評定,優中選優,評選出一系列口感醇厚,品質優良的產品。
  • 按照人的最高戰鬥力,武松到底有沒有可能徒手打死老虎
    或許有人會說,從科學的角度,用最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加上營養飲食,通過高強度不間斷的努力訓練,那麼最高戰鬥力無非就是把人訓練成泰森或者菲多,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類身體的極限、力量的極限、攻擊力的極限。
  • 景陽岡酒 源於《水滸傳》成於《金瓶梅》
    景陽岡因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金瓶梅》成功地描寫了武松打虎的故事而名揚天下。據史書地誌記載和專家學者考證,景陽岡今屬山東省陽穀縣張秋鎮。景陽岡處於黃河下遊齊魯大地西部,恰是中華民族發源地的重要地區。
  • 景陽岡有打虎武松,濟南有黃岡,兩處「岡」的意思相同嗎?
    大家都知道,山東陽穀有個景陽岡,出了個打虎武松而名聞天下。近日,有網友提問:發現濟南也有個地方叫黃岡,還有黃岡路等,但是在這裡看不到山和樹,很平坦。岡,至少是指小山吧,山中出老虎嘛,難道景陽岡、黃岡兩個地名中的「岡」字意思不同?
  • 科有趣|對於動物界時髦精老虎,你知道多少?
    要說動物界最時髦的動物,可能就是老虎了。 它們擁有貓科動物中最拉風的「皮毛大衣」,黃色皮毛上有規律地分布著黑色條紋,這些黑色條紋遍布老虎全身並延伸至老虎的額頭,在額頭上形成一個「王」字,極大地增加了老虎獸中之王的氣勢。 《兩隻老虎》地位之高,肯定是各位童年必會曲目。但現在想想,老虎也不會沒有尾巴或耳朵吧。
  • 五年級下語文第6課《景陽岡》一課一練
    他吃了三碗酒後,還想吃,店家不肯給他,說這酒家招牌上寫著「三碗不過gāng( )」,只吃三碗,便不多問。二、給加點字詞選擇正確的意思。(填序號)1.快拿酒來吃。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卻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隻大蟲急要掙扎,早沒了氣力,被武松盡氣力納定,那裡肯放半點兒鬆寬。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  ) 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
  • 一個人真能「打死」一隻老虎?
    人類真的可以獨自對抗老虎嗎?華南虎眾所周知,小說描述的年代是北宋時期,在那個時候我國的老虎種類只有5種。武松打虎的地點是在景陽岡,也就是山東聊城。分布在山東區域的只有一種,那就是華南虎。所以如果武松打虎是真實事件的話,那麼這隻老虎就是華南虎,如果武松僅憑棍棒就能把這隻老虎打死,這是否意味著它的戰鬥力太弱了呢?實際情況並非這樣,華南虎的戰鬥力是10分強大的。曾經它的分布角落十分廣泛,人口持續增長,肯定會破壞華南虎的棲息地,因此這就導致了人類與華南虎的戰爭。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之前,我國曾經有一段時間,興起了一陣「打虎熱」,目標正是華南虎。
  • 武松打死一隻老虎就出名了,為什麼李逵打死一窩卻不是打虎英雄?
    李逵,乃全國通緝要犯,為了接老娘上梁山享清福,只敢摸黑走小路,悄悄地進村。到了家裡,恰巧遇到了哥哥李達,結果被李達臭罵了一通,之後李達悄悄出去了,叫來了十幾個壯丁來捉李逵。李逵留下五十兩銀子,背著老娘就逃走了,不敢走大路,只敢走小路,後來走到了沂嶺之時,老娘口渴了,李逵把老娘放在大青石上歇息,他去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