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武松》近日熱播,武松儼然成了水滸英雄中的核心人物,當然我不會去批編劇歪編,否則等於自己抽自己的嘴巴,因為我已經贊同了「藝術虛而非偽」這一命題,編劇愛怎麼編是他的理解和闡發。我這裡只想談談我讀《水滸傳》中對武松的一點看法。
武松出道是在第二十一回《閻婆大鬧鄆城縣,朱仝義釋宋公明》之中,當時宋江投靠喜歡跟黑道打交道的官N代貴族柴進,喝了幾杯酒,不小心在走廊裡面踩到了一個大漢:「那廊下有一個大漢,因害瘧疾,擋不住那寒冷,把一薪火在那裡向。
宋江仰著臉,只顧踏將去,正在火薪柄上;把那火裡炭火都薪在那漢臉上。」由於的武松還沒有出名,所以他投靠柴大官人時並不怎麼受待見,生病了也沒有人請醫生給看看,胡亂抱根燒火棍在走廊裡面烤火。
讀到這裡,我每每想起了一個詞語——世態炎涼。你看當時武松揪住宋江準備揍人時,一個小小的莊客就敢吼他:「不得無禮!這位是大官人最相待的客官!」言下之意,你算啥子貨色,柴大官人也不待見你,你敢揍宋江嗎?!不過宋江真不愧是「及時雨」,得知武松的遭遇後,送了諸多銀子給武松做盤纏回老家,柴進搞得也不好意思,也掏了腰包,送了一筆,於是武松打道回府了。這次巧遇了宋江,也開始了武松新的人生。
武松回家的時候,機緣巧合,打死了景陽岡上的老虎,從此在江湖上賺足了名聲,奠定了他在江湖界的「學術地位」。你看第二十六回,武松在十字坡遇到孫二娘夫婦時的對話:
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頭武松的便是!」——打死過老虎,有了底氣。
那人道:「莫不是景陽岡打虎的武都頭?」——武松打虎,揚名立萬。
武松回道:「然也!」——一個「然也」,自得之情,脫然而出!
那人納頭便拜道:「聞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識。」——江湖上的名聲終於傳開了!
因為武松曾經在江湖上沒有什麼身家底子,混得不開,遭人白眼,所以打虎一戰成名之後,總是喜歡拿「打虎」這件事情出來顯擺顯擺。
如第二十七回,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時,武松對施恩說:「管營聽稟:我去年害了三個月瘧疾,景陽岡上酒醉裡打翻了一隻大蟲,也只三拳兩腳便自打死了,何況今日!」
打老虎的情景《水滸傳》中有詳細的描述,武松其實也差點命喪虎口,但是這裡武二哥的表述是「只三拳兩腳便自打死了」,牛皮吹得轟轟響!打完蔣門神後,把左鄰右舍的人都叫來,武松也沒有忘記交代一句:「我再撞見時,景陽岡上大蟲便是模樣」,景陽岡打虎的事情必須提出來,讓大家知道,兄弟就是打死老虎的武松。其實不止是這一次,在以後的很多場合,武松都不忘告訴別人,自己就是「打虎武松」,打虎已經成為武松賣弄本事的一個符號。
電視劇版《水滸傳》的編劇深得武松之心,在武松殺死張團練一家後,放了一把大火,有一個特寫鏡頭:武松在烈火中用人血寫了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打虎二字還特別顯目。要是換做別人,殺人放火了,就要趕緊逃命,但是這哥們不僅不逃,還不忘在熊熊烈火中寫出自己打虎的英雄偉績,虛榮得有點發狂!看來打虎這事,真值得武二哥驕傲一輩子了。
人總是這樣,有一點成績之後,就喜歡賣弄賣弄,顯擺顯擺,吹吹牛皮,痛快痛快嘴巴!學術界,這種情況尤多,出版幾本著作,發表了幾篇論文,就總以為自己牛叉得不行,這種人我見到過不少,面對此情此景,我腦海中總浮現出武松在烈紅中寫「殺人者打虎武松」的那個瘋狂場景。
武松不能免俗,而實際上,不能免俗的何止武松一人!試看古今多少人都不和武松一樣嗎?《水滸傳》的作者,也真可謂深得世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