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裡,有三件事非常出名,一是喝酒,二是吃肉,三是打虎。通過水滸,也能發現當時的生態也是相當的好,但凡有深山老林的必有老虎,現在老虎只能待在動物園了。
在水滸裡,打老虎的英雄也有不少,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武松和李逵了。武松在喝迷糊後,在景陽崗打死了一隻老虎,而李逵在接母親上梁山的時候殺死了四隻老虎。李逵殺死的老虎是武松的四倍,可是為什麼一說到打虎英雄,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武松,而不是李逵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首先,產生的效果不一樣。武松打死的這隻老虎可不是一般的老虎,這隻老虎害了不少人的性命,過往的商家都不敢單獨行動,更是不敢夜晚過山崗,可以說不僅威脅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還阻礙了商業經濟的發展,可以說這隻老虎早是官府和百姓極其痛恨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還多次組織獵人進行捕殺而沒有成功。所以說,武松打死了這隻老虎簡直是為民除害,不管是官府還是百姓都很感激。而李逵殺死的四隻老虎就是在深山老林生活的老虎,並沒有對人類帶來危害,所以就算李逵殺了也沒有產生什麼轟動效應。
作者寫武松打老虎這一段,主要是表現武松武藝之高強和爭強好勝愛面子的性格。在武松打老虎之前,作者進行了很多的鋪墊,比如在店裡連喝十八碗酒,不聽店員的規勸醉酒逞強,上山途中看到官府文件後後悔,因為害怕被取笑抱僥倖心理上山等情節,都是作者在進行鋪墊。同時,作者對武松面對突然跳出來的猛虎,沉著冷靜的應對和拼盡全力的打鬥,包括打死老虎後的精疲力盡等都進行非常經典的描寫,讓讀者趕到武松是人,也會害怕,也怕被吃掉,同時武松是英雄,能夠空手打死老虎,作者把武松這個形象打造的栩栩如生。
而李逵殺死老虎的時候,作者重點想表現的是李逵的孝心。四隻吃了李逵老母的老虎只是他要復仇的對象。而李逵殺虎的方式也很符合他自己的特色,沒什麼技術含量,和他殺人沒什麼區別,就是用蠻力亂刀戳死。如此比較下來,武松的形象無疑會更深入人們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