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於清光緒元年的臺灣孔廟,都有哪些特點?

2020-12-18 油子說電影

孔子在中國的地位幾乎是無人可以超越的,在中國的土地上有很多孔廟用來紀念孔子。臺灣也是有一個創建於清光緒元年的孔廟,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要是有朋友喜歡的話,可以去看看。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好好介紹一下。

孔子

在世界上,古老的東方有兩位文化名人對天人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作了透徹的理性的辨析。一位是老子李耳,但是惜乎《道德經》過於高深,曲高和寡。而怎樣投人到生活當中,怎樣在「明知不可為」的事情上「為之」,就是孔子究其一生研究的課題。

孔子認為,自然使得人性淳樸,當文明發展起來之後,對於不能夠返璞歸真的人,有必要建立一套道德約束準則。孔子是積極入世的倡導者,固然在當時不得其用,但是他的學術思想教育了三千門人,培養出七十二賢士,最終建立了東方土地上的哲學和社會學根基。

孔廟

孔子逝世之後,以至於今,人們在各地建立了孔廟,作為祭奉這位聖賢先師的所在。臺北孔廟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模仿福建泉州孔廟,位於大同區大龍街,佔地面積17公頃。孔廟又稱為「文廟」,是臺北市文化的最高象徵。孔廟採取帝王式建築風格。正門之前有一段萬仞宮牆是臺北孔廟最大的特點。

這個典故出自於子貢評價他老師的段話:「譬之官牆,賜(子貢)之增也及府,窺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們,不得其門而人,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言下之意就是老師的學間深奧至極,以我的能力只能隔著段牆垣,看看裡面的陳列之美而已。後人就把數仞改成「萬仞」,強調孔子學問的高山仰止。孔廟正門的開放是有嚴格要求的,每當大門洞開,必是當年及第的狀元經過。

所以各地的孔廟數以幹計,大多數的正門還不曾開放過。臺北地區也屬於這樣的一例,終科舉考試,臺北地區包括現在的臺北市、臺北縣、基隆市和宜蘭縣,就沒有考生考取過狀元。人們只有通過兩側的黌門(西門)或泮宮(東門)進人。欞星門是孔廟中獨特的建築,也是各地孔廟中一個不變的組成部分。欞星就是高居於天上掌管人間文事的「文星」。

欞星高照即是說天下的文人學土靡不匯聚於此,正和後世評價孔子的「斯文在茲」相合。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孟子曾經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讚揚孔子秉承前人之一切智慧並發揚光大之。宋代微宗頒布詔令改曲阜孔廟的主殿「文宣王殿」為「大成殿」,於是漸漸成為各地孔廟的模範。大成殿中沒有孔子的雕像,這也是孔廟的特點,原因是唯恐各地的塑像有歪曲者,於是以沿用供奉神位為習。

神位上書「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上懸額「有教無類」。孔子的牌位旁邊是四配,分別是復聖顏子(顏回)、宗聖曾子(曾參)、述聖子思子(孔伋)和亞聖孟子(孟軻),以及子路、子貢、冉有等十二賢的神位。在臺北孔廟的門窗戶欞上面,都沒有懸掛對聯,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在孔子面前,沒有任何人敢於賣弄學問,正如尊崇武廟的時候也沒有勇士敢在關公的面前要弄大刀。

「天以夫子為木鐸」,孔子的地位在炎黃子孫心中超過了任何的帝王將相。在每年的九月二十八,孔子的誕辰日,臺北孔廟都會舉行祭祀大典。每當此時,鐘鼓雅樂奏起,肅穆的八借之舞款款登臺表演。在中國,禮和樂是不能分割的,而這些也都由於孔子的「克已復禮」為後世人保留下來。

很多家長會帶孩子來拜孔子,求得學業進步。祈願牆掛滿木牌,上面寫的大多是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孔祭的儀式莊嚴神聖,可免費參加,結束後還有食物提供。

小編覺得中國對孔子還是備受推崇的,特別是廣大的學子對孔子都是很尊重的,很多希望自己孩子將來高中的父母,都會去孔廟裡拜一拜,要是有這個想法的人可以去看一看。大家覺得怎麼樣啊,歡迎大家給小編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臺灣為什麼建有那麼多孔廟?
    孔廟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建。臺灣為什麼有那麼多孔廟?因為兩岸同種同根,尊孔是兩岸共同的文化信仰!臺北孔廟坐落在臺北市大龍街上,外貌採古代宮殿式建築,採曲阜本廟而以漳、泉二州為藍本,是坐北朝南,黃色琉璃桶型屋瓦,梁柱門窗皆未刻寫文字,儼然美觀。
  • 中國文化遺蹟:介紹文化勝地南臺孔廟
    在臺灣,一般神廟正殿內都有祭奉的神像,而孔廟只有神位,沒有神像,更沒有香菸繚繞、酒肉雜陳的一般現象,充分體現了孔子作為至聖先師的特點。在大成殿的兩旁建有東西二廡,他們與大殿形成凹形。廡中分列六十二賢人位,他們大多數是孔子的弟子和歷代儒林及文學名家。東廡有禮器庫,西廡有樂器庫。這裡所保存的禮樂器物之多,是臺灣其它孔廟所不及的。這些禮樂之器舊時只有孔子誕辰祭典時才用。
  • 臺灣孔廟簡介(組圖)
    有「全臺首學」之稱的臺南孔廟落成於明永曆二十年(1666年),是全臺灣建成的第一座孔廟,也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在臺灣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因為在此之前
  • 安福孔廟那些匾額的來歷
    這些匾額幾乎是一樣的規格和模式被仿製於全國各地的孔廟建築之中。江南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安福孔廟亦如此。由於各朝代統治者關注祭孔活動,從而減少了匾額楹聯的隨意性。一般來說,在如此莊嚴的地方,楹聯是極少的,除各朝統一規範的匾額外,統治者較少專門為文廟御賜楹聯。自清康熙帝始,歷代皇帝即位,必親臨北京國子監「闢雍」講學一次,稱為「臨雍」。隨後到孔廟大成殿懸匾一方。並要求各地文廟效仿摹制。
  • 孔廟與日本神社 孰為臺灣文化古蹟?
    臺中孔廟文敖博勝臺中市長林佳龍近日狂言狂語不斷,一下說「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臺灣」,一下說「以後偉人都要從臺中去找」,還請臺中市教育局找找臺中小區裡的偉人,融入教育裡。「人類發源臺灣」與「偉人出自臺中說」與事實差距甚遠,常人一聽即可辨明狂妄言語荒謬之處。但林佳龍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臺中孔廟不是古蹟,而是國民黨把日本神社「幹掉」,換孔子來統治的言論,明顯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一個不尊重自己歷史文化的人,還有資格領導臺中這座文化城嗎?當然沒有!事實上,臺中早在清朝就有孔廟了,反而是日本殖民政府推動去中國化,才把清朝孔廟拆除。
  • 臺灣孔廟:源流一脈中華情
    原標題:臺灣孔廟:源流一脈中華情臺灣不大,孔廟卻不少。有文史機構統計,全臺現存名氣較大的孔廟超過25座,遍布臺灣14個縣市。這些孔廟大多參酌曲阜孔廟規制,又融入閩南建築風格。它們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源流脈絡,銘刻下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事實和慎終追遠的共同情懷。尋訪臺灣孔廟,當從「全臺首學」開始。
  • 「科舉制度在臺灣」公益巡展走進臺南大學
    新華社臺北10月22日電(記者 劉歡、左為)由北京市臺聯和臺灣臺南大學共同主辦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校園公益巡展」22日在臺南大學開幕,吸引眾多學子前來參觀。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 臺北孔廟舉辦春祭典禮
    臺北孔廟春祭典禮現場。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新華社臺北3月22日電 (記者曹典、李寒芳)臺北孔廟春祭典禮22日在孔廟大成殿廣場隆重舉行,典禮依循29道儀程,以「禮、樂、藝、歌、饌」向孔子表達敬意,千餘名民眾前來觀禮。
  • 尋訪臺灣首個高等學府:臺南孔廟
    尋訪臺灣首個高等學府:臺南孔廟 2014年08月04日 11:22:53  來源:人民網
  • 臺北孔廟與現代劇團"親密相約" 用表演宣揚儒家
    印象裡,供奉至聖先師的孔廟莊嚴肅穆,只在重要祭典時才會鼓樂齊鳴、人潮雲集,平日裡則多顯寧靜甚至有些空寂。  臺北孔廟,不是臺灣最古老的孔廟,但始建於清光緒年間,也有百多年歷史。多年來,記者到過臺北孔廟不止一次,但這次來卻意外見到她的「另一張面孔」,見證了孔廟與一個現代劇團的一次「親密相約」。
  • 儒道至聖曲阜孔廟朝聖之地
    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539年),大力維修孔廟,首次為孔子及弟子塑像。此後,北齊天保元年(550年)和梁太平二年(557年)孔廟均得到修葺,但廟宇形制無改。  隋唐以降,朝廷提倡儒學,孔廟面貌隨之改觀。隋大業七年(611年)曲阜縣令陳叔毅重修孔廟。唐初,朝廷在國都長安的國子監修建周公廟和孔子廟各一座,且令各州縣皆立孔廟。
  • 北京孔廟:不是最老的,規模不是最大的,級別卻是最高的
    過去像點樣的城鎮都有文廟。孔子,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象徵,從漢朝開始,歷代帝王就特別喜歡給孔子加封號,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給孔子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曲阜孔林孔子墓碑上就是這個稱謂。過去考上進士可比現在考上大學難,畢竟那時候讀書的人不多,也不是每年都有科考。還有,考上進士就可以做官了,考上大學還需要四年的學習才能畢業工作。進士題名碑碑文大多斑駁了,如果仔細找還是可以發現很多熟悉的名字的,比如張居正,于謙、徐光啟,嚴嵩,紀昀、劉墉及劉春霖、沈鈞儒等。哈哈,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成為人才,才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臺灣最早孔廟整修過半 古法傳承中華文化
    新華社臺北11月8日電(記者彭培根、陳斌)「我們使用的工藝都是傳統工法,許多是從大陸傳過來的。」參與臺南孔廟漆作工程的寺廟彩繪工藝第三代傳人陳文松說。臺南孔廟正經歷30年來最大整修,如今整修進度已經過半,孔廟主殿大成殿內部整修基本完成。
  • 廣州鼎泰文化:清光緒 王東石制徐三庚銘玉成窯邊鼓壺
    清光緒 王東石制徐三庚銘玉成窯邊鼓壺參考價: RMB 2,800,000-3,000,000成交價: RMB 4,025,000年代: 清光緒創作年代: 清光緒著錄: 出版:1.《宜興紫砂卷一荊溪古器》第50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3年4月。 <br>2.《I-HSING WARE》第48頁,圖24,CHINA INSTITVTE IN AMERICA出版,1977年。
  • (附清朝、民國時期的孔廟御筆匾額)
    自清康熙帝始,歷代皇帝即位,必親臨北京國子監「闢雍」講學一次,稱為「臨雍」。隨後到孔廟大成殿懸匾一方。並要求各地文廟效仿摹制。沿至清末,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大成殿內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統九代皇帝御筆木匾九方。民國五年,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範源濂將北京孔廟清代諸帝所書匾額全部取下,改懸由當時大總統黎元洪書「道洽大同」匾一方。1984年,北京孔廟大殿對外開放時,又將清朝九方匾重新懸掛在大成殿內。
  • 臺灣有哪些道教聖地?
    臺灣首廟天壇在臺灣省臺南市。因臺灣民眾稱玉皇大帝為天公,故原稱「天公埕」、 「天公壇」或「天公廟」,1983年改為今名。臺南市舊名「赤嵌」。從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至光緒十三年(1887)的二百餘年中,臺南一直是臺灣的首府,在臺北市定為省城 以前,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臺灣學者:為什麼說孔廟是儒教的聖域?
    很多年輕人都做得比我有深度,寬廣得多。孔廟的研究,現在當然還談不上是顯學,但絕對是方興未艾。很多人把稿子、消息寄給我評審,我大概會看得到全世界孔廟研究的動態,包括法國、日本、美國,大陸這邊。所以我常常會審很多的有關孔廟的議題,這批資料讓我了解傳統中國的很多政治、文化、學術,還包括經濟的內容。孔府檔案裡面有很多地方,把當時吃了哪些食物、花了哪些錢,明清以來孔廟跟政治和社會的關係,都記載了下來。
  • 遊歷孔廟國子監,感受「最高學府」的魅力
    在這條胡同裡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了今天,我終於忍不住逛了逛這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讓人看了心情都豁然開朗了
  • 臺灣也有個孔廟,不知道大家去過沒?是內地孔廟的縮小版
    要知道臺灣可不僅僅只是有日月潭或者是阿里山這些景點哦,接下來就看一看奴家的介紹吧。首先要說到的這個景點是野柳的海洋世界。這個景點在全年都是會開放的,因此大家不用去挑,限定的時間去遊玩。最重要的是這個海洋世界他的4周確實是天然的海景,這是它很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場館裡面也體積比較大,可以容納好幾千人,尤其是到節假日的時候,當地人是很喜歡去這景點遊玩的。
  • 臺灣臺北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臺北歷史悠久,歷史遺蹟眾多,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居住,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意為臺灣之北從此有「臺北」之名,統管臺灣軍民政務,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省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