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先進工作者、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科主任付朝軍的故事

2020-12-22 瀟湘晨報

在我市,有這樣一名醫生:

他,21年來做了1.5萬餘臺介入手術,多項技術填補了省市空白,在我省衛生行業創建了首個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他到鄉下扶貧,搶救大咯血窒息的患者,嘴對嘴吸出患者氣道內的血塊,手被咬破,至今疤痕仍在;他因過度勞累暈倒,醒來後立即回到科室做手術,因為外地患者在等他……

他,就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科主任付朝軍。

術中要全副武裝。

領獎歸來。

手術成功,汗水溼透衣背。

被汗水浸溼的手術服

「微創介入術就像在鋼絲上騎行,不能失誤。」

「今天正常安排了6臺手術,昨晚急診收治了一名外地肝膿腫患者,急性發熱,病情很兇險,又臨時加了一臺。」12月4日16時許,記者見到付朝軍,他剛從手術室出來,貼身的手術服已經被汗水浸溼。

「微創介入術就像在鋼絲上騎行,氣球上切絲,醫生的操控必須特別精準,不能失誤,稍不留神,滿盤皆輸。這種手術需要在X線下完成,放射線對人體損傷大,我們得全副武裝。」付朝軍說的「武裝」,是指手術時要穿上重約20斤的鉛衣,戴上約3斤重的鉛帽。在這樣不透氣的裝備的包裹下,每次手術後,付朝軍渾身上下就像水洗過一樣,溼疹長了一茬又一茬。

付朝軍一邊擦汗一邊拿出手機,抱歉地對記者說,等他一小會兒,因為一天都在手術,沒時間看手機,有些著急的事情需要處理。他打了幾個電話,都和科裡患者治療的情況有關。

提及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這個榮譽,57歲的付朝軍說,他從未想到自己會獲得如此高的榮譽,這也更加鼓舞了他繼續努力前行,在有生之年拼盡全力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事實上,「拼」便是付朝軍真實狀態的寫照。付朝軍不是在手術,就是在準備手術的路上,即使不手術,也總有處置不完的患者。為了能夠見到付朝軍,記者的採訪也是約了一次又一次。他的時間甚至精確到分。

從未休過的假期

「等沒有患者的時候,我就休息。」

「這兩天手術比較多,強度大了些,我得確保自己不出狀況。」付朝軍一邊接受記者採訪,一邊拿出血壓計,給自己量了量血壓。

「我們主任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就對患者上心,以前,身體不好時,能挺就挺,啥時暈倒啥時休息。不過最近長經驗了,知道自己測血壓了,進步了……」記者從付朝軍科裡一名年輕醫生那裡得知,多年在射線的照射下,付朝軍不僅嚴重脫髮、晶狀體渾濁、白細胞下降,還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同事勸他注意身體,多休息,他說:「等沒有患者的時候,我就休息。」可是科裡的患者走了一批,又會來一批,怎麼可能沒有患者?正常情況下,放射工作人員每年都有一個月的保健假,但他從未休過。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公休日,無論是白天還是午夜,只要是患者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醫院。

2019年春節剛過,介入科患者增多,大多數都是因為消化道出血急診入院,最多時,有6名出血患者要同時搶救。多日來連續搶救患者,每天還要完成多臺手術,因為過度勞累,付朝軍出現了嚴重的高血壓危象,暈倒了,在病床上躺了一星期才醒過來。「不行,我得上班,還有幾個外地患者等著我做手術呢!」醒來後,付朝軍不顧妻子的阻攔,立刻投入工作。

今年新冠疫情暴發,大年初二,付朝軍接到院裡緊急通知,趕回醫院。面對疫情,他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立刻騰空病房,以便收治確診的新冠患者。短短6個小時,他帶領科室人員把36張床,6名重症患者安全轉移到新址。付朝軍嗓子喊啞了,手掌劃破了,一天沒喝水,沒吃飯。在搬遷過程中,他把身上的棉衣脫下來,蓋到了臥床患者的身上,直到任務完成,同事們才發現,付朝軍穿著單薄的衣服忙碌了一天。

停不下的腳步

「沒有過硬的本領怎麼去救患者?」

1988年2月,醫院派付朝軍跟隨醫療隊去大同區老山頭鄉進行衛生扶貧,接到任務,剛結婚不久的他二話沒說,來到鄉下。在鄉下的90個日夜,他背著藥箱走進田間地頭。一位農民在家裡突發大咯血導致窒息,在屋內沒有任何搶救設施的情況下,他雙膝跪在土炕上,雙手掰開患者的嘴,摳出患者口中的血塊後,嘴對嘴直接吸出患者氣道內的血塊,又進行了10多分鐘的心臟按壓,直到患者有了自主呼吸。看到他滿嘴、滿身的血跡和被患者咬破的手,患者家屬「撲通」一聲跪下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直到現在,他的手上還留著疤痕。

這件事後,他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救回大咯血患者的命。為此,他組織開展了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把眾多急診大咯血患者從死亡的邊緣搶了回來。

「患者的病情在不斷發展,醫療技術也需要不斷進步,否則你怎麼去救人?」付朝軍在科裡開會時,經常對科室人員說,作為醫生,絕不能拿患者的生命當兒戲,要有一顆「匠心」,不斷學習,刻苦鑽研。為此,從醫37年來,他從未停下奔跑的腳步。

自1999年付朝軍擔任放射科主任以來,他採用介入療法,成功實施肝癌TACE術、肺癌BAI術和腰間盤突出症髓核切吸術以及肝血管瘤硬化術、大咯血時支氣管動脈栓塞術、部分脾動脈栓塞術、子宮動脈栓塞術等。

2008年5月,市第二醫院建立了微創治療病房,他作為牽頭科室主任,率先在我省開展了肝肺腫瘤射頻消融術、碘125粒子植入術和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等技術治療肝硬化,多項技術填補了省市空白。

近年來,他探索將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主持並開展的《中晚期肝癌的TACE術與(CIK)生物治療技術聯合臨床療效觀察》項目,再次刷新我市腫瘤生物治療歷史,獲得省衛健委新成果應用三等獎。他先後在國家級和省級專業雜誌發表論文22篇,出版醫學專著三部,部分學術觀點被寫入2018年版國家《肝癌TACE治療專家共識》雜誌。他牽頭開展的科研項目多次在省市獲獎,創建了我省衛生行業首個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他先後獲得黑龍江省創新能手、首屆「龍江名醫」、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所在集體獲大慶市優秀服務窗口、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黑龍江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

做不完的手術

「我站在手術臺前,病人和家屬才能安心。」

從事介入工作21年,付朝軍累計手術1.5萬餘例,如果算平均數,每天至少做兩臺手術。即使是在父親患病彌留之際,他仍忙著做手術,沒能看上父親最後一眼。父親在去世前,一直囑咐付朝軍的姐姐,不要責怪弟弟,因為他在救人。

「一天的手術排得滿滿的,手機沒辦法接聽,家裡有事也聯繫不上。」回憶起16年前,術後接到姐姐打來的電話,得知父親已經去世的消息,付朝軍情緒有些激動,「我總在想,我累點兒,苦點兒,是為了病人不痛苦,讓病人少遭罪。」

這些年來,能自己做的手術,付朝軍都是親力親為:「每個病人都希望主任為他們做手術,我站在手術臺前,他們才能安心、放心。」在付朝軍的世界裡,對於患者不僅是「治癒」,還有暖暖的「安慰」。

許多腫瘤晚期臨終的患者,都是在他的陪伴下安詳辭世的。遇到生活困難的患者,他也竭盡所能去幫助。明水縣雙星鄉一名患者患腰間盤突出症多年,因病情較重,不能獨立行走,曾去幾家醫院救治,都因承擔不起較高的醫療費,喪失了治療信心。得知患者的情況後,他立即協調醫院為患者免除了手術費,倡議全科人員為患者捐款3000多元。

「我記得有一部電視劇叫《醫者仁心》,懷揣仁愛,正義之心,是每位醫療工作者的真實寫照,而我也只是做了一個醫生該做的。」付朝軍說,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初心……

【來源:大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242位醫務工作者接受表彰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 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統計,有來自全國的242位醫務工作者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其中廣東省醫務工作者接受表彰人數最多,有17位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
  • 共享學術盛宴——濰坊市腫瘤微創介入高峰論壇暨國藥醫療濰坊醫院...
    本次大會由國藥醫療濰坊醫院醫療院長趙堃主持,國際冷凍治療協會主席、解放軍總醫院放射科副主任肖越勇;亞洲冷凍治療學會主席、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磁共振介入科主任李成利;山東省立醫院腫瘤微創科主任宋偉;濰坊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於國華;威海市立醫院南院區副院長、威海市立醫院腫瘤微創介入科主任張立成;濟南市中心醫院腫瘤微創介入科、濟南市出血介入治療中心主任左太陽等省內外知名腫瘤專家出席大會。
  • 南京醫科大學及各附屬醫院共有5人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本次表彰大會上,南京醫科大學及各附屬醫院共有5人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先後獲得江蘇省第二屆「百名醫德之星」和第三屆「十佳醫德標兵」、「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沈衛民 附屬兒童醫院沈衛民,附屬兒童醫院外科行政主任、燒傷整形科主任。
  • 山西70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稱號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省70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受表彰,馬黎明等47人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鄧存寶等23人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信陽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陸偉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日前,剛剛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信陽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陸偉,帶著溫暖的笑容,向記者娓娓道來他的醫學夢。從醫三十年來,陸偉立足崗位,勇於創新,時刻牢記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和使命,潛心醫學科研,把握專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最新進展,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 市人民醫院奮戰一個月建成國內領先微創介入中心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楊德林劉瀟通訊員郭吉顯李夢嬌)3月30日,記者在市人民醫院微創介入中心看到該院引進建成的「滑軌CT+DSA」一體化系統,高端、智能、精準,讓人眼前一亮。
  • 山西70人當選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圖為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山西省部分獲獎者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我省70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站上領獎臺,接受全社會的尊敬和點讚。
  • 威海市立醫院鄭豔傑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表彰來自國內各行各業、各條戰線,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的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 威海市共有7人榮膺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其中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鄭豔傑位列其中,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 上海交大11位校友獲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上海交大11位校友受到表彰,喻樂康、王平、任敏華、劉霞、王斌、張榮華6人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鄭民華、何東儀、蔣力學、蔡國偉、錢文昊5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4)
    >範銀蓮(女) 山西高陶瓷業有限公司施釉工段班組長王建偉 中鋁山西鋁業工業服務有限公司焊接研究培訓中心二班班長,高級技師慄紅連(女) 晉城市陽城縣鳳城鎮東關村農民張臨生 山西焦化集團臨汾建築安裝有限公司甲醇檢修車間鉗工,高級技師全國先進工作者
  • 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秦曉明先進事跡
    秦曉明,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科室2011年被評為宣城市第一批市重點學科、宣城市臨床醫生培訓基地,他自己多次被醫院評為「優秀科主任」、學院「優秀帶教老師」, 2012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宣城市學術技術、學科帶頭人稱號,2013年獲蕪湖市「第五屆職工道德模範」稱號,2014年評為皖南醫學院優秀黨員。2014年科室被評為皖南醫學院重點扶持學科。
  • 精準導向解難題——走進市二醫院腫瘤微創介入科
    株洲新聞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李建輝 周劍波)株洲市二醫院作為株洲市腫瘤醫院,承擔著株洲市防癌抗癌的重任,守護著株洲百姓的健康。那麼這裡腫瘤治療有什麼特色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株洲市二醫院特色專科——腫瘤微創介入科。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相關研究論文在納米醫學頂級期刊《先進材料》在線發表。 本次手術使用的「魯班」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李祐祥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肖楠教授的機器人技術團隊,在科技部 「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對同構式多器械協同管絲遞送、無菌隔離非固聯傳動等多項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的突破。
  • 渭南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聯合消化內科麻醉手術科成功開展...
    近日,市二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聯合消化內科、麻醉手術科,成功為82歲高齡患者開展我科首例ERCP術。真正從某種意義上達到了不開刀不打孔,微創解決膽總管結石的效果。ERCP是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的英文首寫字母縮寫,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這種技術創傷小、併發症少,無遠期併發症及後遺症,可以不改變解剖結構,術後恢復快,一般3~5天就可出院。
  • 宜昌市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 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公示
    根據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評選程序,現將宜昌市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予以差額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社會監督。  公示時間:2020年2月20日至2020年2月26日。如有不同意見,請在2020年2月26日17時前,向宜昌市總工會反映。
  • 市二院張莉亞家庭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11月20日,根據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市二院張莉亞家庭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是蕪湖市唯一個獲選的家庭。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其中,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歐陽冬生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被寫入安全用藥指南。該指南的發布,將對何首烏的臨床使用和中藥國際化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 雲南57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雲南省57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鄭家文、和澤源(納西族)、王靖生(怒族)、提布(藏族)、朱有勇、鄧毅書(女)、錢傳雲、董興齊、楊祝良、李輝、屈天堯(納西族)、張贇華(彝族)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如下:北京市(79名)全國勞動模範孫澤洲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型號總設計師
  • 黃豔葉賢偉楊帥君3名同志獲「貴州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葉賢偉,男,中共黨員,國家重點臨床專科貴州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他從事呼吸醫學事業26年,無論是在SARS、特大凝凍災害、汶川地震、禽流感、甲流、南美洲蓋亞那勞工群發性組織胞漿菌病救治任務等各種急難險重情況,還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身為黨員的他都毅然決然,擔任衝鋒在最前線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