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值的大小,我們對常數e到底知道多少?

2020-12-11 騰訊網

· 對於e,我們似乎所知不多

在數學中,常數e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似乎很常見,可我們對其又知道多少呢?

在眾多的數學書籍中都能找到描述常數e的語句,比如在維基百科中,是這樣解釋的:

「The mathematical constant e is the base of the natural logarithm.」

這種解釋看起來比較晦澀。從中文上看,大致是這麼個意思:「數學常數e是自然對數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這裡又引出了另一個概念「自然對數」。

照例,我們還可以從維基百科中得到解釋:

「The natural logarithm, formerly known as the hyperbolic logarithm, is the logarithm to the base e, where e is an irrational constant approximately equal to 2.718281828459.」

這個解釋是說:「自然對數,以前稱為雙曲對數,是以e為底的對數,其中e是一個無理常數,大約等於2.718281828459。」

這讓我們感覺到,冥冥之中,我們已經陷入到一個很好的循環引用之中。這種循環所帶給我們的痛苦是:它很正確,但卻沒有幫助。回想我們在中學的課本上,也只是直接的告訴了學生們類似的結論,卻同樣無法跳出循環解釋什麼。

對此,我表示十分理解。對於絕大多數的數學定義來說,由於要苛求嚴謹,就不可避免的使得數學定義往往都枯燥而正式,都帶有一種冷冰冰的高傲的氣質。但這種氣質,確實對一位初學者來說是十分不友好的。

今天,我就分享一些關於e的見解,讓他顯得更加平易近人。

· e不僅僅是一個數字

如果,僅僅簡單的把e描述為「一個常數,大約為2.71828…」,這就好比,把Pi描述為「一個無理數,大約等於3.1415…」。當然,這確實沒什麼不對,但就像之前所說,這樣的描述似乎可用之處也少得可憐。比起「他是多少」,我們更感興趣的是「他怎麼是的」。

這樣簡單的數值性描述,往往忽略了其背後所代表的客觀意義,但正是這種實際的意義才是我們理解其本質的核心。

Pi是所有圓的圓周和直徑之比。它是一個比值,是所有圓固有的基本比率。由於其與生俱來的屬性,這個比率會影響諸如:圓、球體、圓柱體等等一系列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和表面積等相關的眾多計算,以及從圓導出的三角函數sin,cos,tan。

與此相類似,e應該被怎麼理解?

e是持續增長過程所具有的基本增長率。

有了它,我們就能很容易的得到各種連續複合增長的增長率。

簡單的說,當系統以指數級連續增長時,如人口、放射性衰變、利息計算等等,就可以用e估算。

就好比,每個數字都可以視為1(基本單位)的縮放版本,每個圓也都可以視為單位圓(半徑是1)的縮放版本,那麼,同樣的,每個增長率都可以被看作為,以e為單位增長的縮放版本。

所以,e不是一個晦澀模糊的,看似隨機的數字。e代表了一種思想,即所有不斷增長的系統都是以一個基本增長率的縮放版本。

· 指數增長

讓我們從一個基本系統開始,這個系統在一段時間後會翻倍。例如:

· 細菌可以每24小時加倍分裂

· 你選中了一支回報率100%的理財產品,你的錢每年翻倍

這些變化看起來大致應該像這樣:

上述的例子中,1變為2,2變為4,以此類推,可稱作裂變。在數學上可以這麼描述,當初始值進行了x次分裂,那麼,就相當於將初始值增加了倍。例如:分裂1次,就得到倍;分裂4次,就得到倍。

由此得到其一般增長公式為:

換句話說,成倍增長可以表示為100%的增長。那麼,增長公式就可以重新寫成:

我們可以看到,原公式中的2被寫成了1+100%。

當然,我們可以用新的回報率(50%,25%,200%)來代替現有的100%,這就得到了,在x個回報期,回報率為return,一般增長公式為:

· 進一步思考

上面我們所舉的例子,都是假設增長是分階段進行的。也就是說,細菌在等待,等待,然後爆炸,他們在最後一刻增加了一倍;利息收入神奇地出現在1年到期時。因此我們把上述的增長看作時斷時續的,結果是瞬間發生的,這樣就導致了上圖中綠點突然出現了,這就是一種離散系統。

顯然,真實的世界並不總是這樣。如果把圖放大,我們會發現細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的分裂:

綠點細菌開始是不存在的,之後它漸漸的從藍點細菌中生長出來。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後,一個完整的綠點細菌被生長出來。

這顯然是一個連續系統過程,但我們只是在離散的觀察結果。但這樣會改變我們的方程式嗎?

當然不。在細菌的例子中,半形成的綠色細菌在完全生長並與藍色細菌分離之前,是毫無意義的。這個等式仍然成立。

· 金錢改變一切

那麼有沒有對連續系統的連續觀測結果呢?

我們可以考慮存錢理財的例子。一旦我們開始賺取利息,那麼錢就在不斷的自我複製,源源不斷的產生利息。不需要像之前的細菌那樣等到成熟時刻。

根據我們的舊公式,利息增長如下:

但同樣,上圖有一點並不完全正確:所有的利息都出現在最後一天。

讓我們放大一點,把這一年分成兩部分。我們每年賺100%的利息,或者每6個月賺50%的利息。所以,我們前6個月賺50美分,下半年再賺50美分:

但這仍然不夠細緻!當然,我們原來的美元(藍點)一年下來賺一美元。但6個月後,我們有了一個50美分的硬幣,此時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了,那50美分可以自己掙錢:

因為我們的利率是每半年50%,那50美分本可以賺25美分(50%乘以50美分)。一年後我們就可以總共給我們2.25美元。我們從最初的1美元中獲利1.25美元,甚至比翻倍還要好!

回報增長公式就可以寫成另外的樣子。在兩個半期中,均為50%的增長率,則:

· 連續複合增長

同樣的,把它分成3個增長33%的周期。將我們3個複合周期的增長率繪製成一幅有趣的圖畫:

12個月後的最終值為:1+1+0.33+0.04,約為2.37。

我們賺了1.37美元,比上次的1.25美元又好了!

· 我們能得到無限的錢嗎?

為什麼不用更短的時間?每個月,每一天,每小時,甚至每納秒呢?我們的回報會飛漲嗎?

如果嘗試在我們的增長公式中使用不同的n,由此得到的總回報,是會隨著n的增大而增大,但似乎又不是無限大下去,而這種趨勢會漸漸的慢下來。

數字會在2.718左右收斂。

等等,這看起來像不像常數e的值!

這時,讓我們引入極限的概念,再來看看這個公式。e被定義為極限增長率,繼續保持100%的複合回報率,那麼在越來越細分的周期內:

這個極限是收斂的,其值保持在2.718左右。

· 但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數字e(2.718…)是一個時間段內複合100%增長的最大可能結果。當然,你一開始希望從1增長到2(這是100%的增長,對吧?)。但隨著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你創造了一個小的紅利,開始自己增長。當一切都發生了,你最終在1個時間段的末尾得到的是e(2.718…),而不是2。e是最大值,當我們儘可能多的複合時會發生的極限。

所以,如果我們從1美元開始,以100%回報率連續複合,我們得到1e。如果我們從2美元開始,我們得到2e。如果我們從11.79美元開始,我們得到11.79e。

e就像一個速度限制(比如c,光速),它表示使用一個連續的過程,你可以增長多快。你可能不會總是達到速度極限,但這是一個參考點:你可以用這個普遍常數來得到其他的增長率。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將增長與最終結果分開。1成為e(2.718…)意味著增長(增長率)為171.8%。就其本身而言,e是在考慮所有細分的增長後,得到的最終結果(原始值+增加值)。

· 不同的增長率呢?

如果我們以每年50%而不是100%的速度增長呢?我們還能用e嗎?

讓我們看看。50%的複合增長率如下所示:

50%是總回報,n是細分後的周期數。如果我們選擇n=50,也就是把增長分成50個1%利息的周期:

我們怎樣能知道這個式子的值呢?

就可以利用之前已經得到的極限公式。假設把100%的固定利率分成100個1%的部分:

我們通過簡單的對比,就可以發現:

這很有趣。

50/100=0.5,這是我們將e提升到的指數。一般來說,這似乎是有規律的:如果我們有300%的增長率,我們可以把它分成300個1%增長率的周期,最終的增長極限應該是。

儘管增長看起來像加法(+1%),但我們需要記住,它實際上是一個乘法(*1.01)。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使用指數(重複乘法)和平方根(表示變化的「一半」,即乘法次數的一半)。

雖然我們選擇了1%,但我們可以選擇任何一個小的增長單位(0.1%,0.0001%,甚至是無限小的數量!)。關鍵是,對於我們選擇的任何增長率,它只是e的一個新指數:

· 不同的時間周期呢?

假設我們2年內增長300%。我們可以將一年的增長率()乘以他自己:

一般地:

· e到底怎麼自然了?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e這個表示自然底數的符號是由瑞士數學和物理學家Leonhard Euler(萊昂納德·歐拉)命名的,取的正是Euler的首字母「e」。

但實際上,第一個發現這個常數的,並非歐拉本人,而是雅可比·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伯努利家族是17~18世紀瑞士的一個赫赫有名的家族,其中出了很多著名的數理科學家,雅可比·伯努利是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的哥哥,而約翰·伯努利則是歐拉的數學老師。總之,大佬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而他們發現常數e的方法,就是使用了我們之前所講述的「複利模型」。

雖然正常的銀行不會推出連續複利這種優惠政策,但在自然界中,大多數事物都處在一種「無意識的連續增長」狀態中。對於一個連續增長的事物,如果單位時間的增長率為100%,那麼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後,其將變成原來的e倍。而生物的生長與繁殖過程,恰恰也類似於「利滾利」的過程。

有一種叫等角螺線,如果用極坐標可表示為:

這正是一個以自然常數e為底的指數函數。

在自然界中,就確實存在許多對應的實例。

例如,鸚鵡螺外殼切面就呈現優美的等角螺線:

溫帶低氣壓的外觀也像等角螺線:

就連旋渦星系的旋臂都像等角螺線:

或許,這些就是常數e被稱為自然常數的原因之一吧。

相關焦點

  • 數學常數e的含義
  • 自然常數e到底自然在哪?
    e 是一個奇妙的數字,這裡的e 並不僅僅代表一個字母,它還是一個數學中的無理常數,約等於2.718281828459。    但你是否有想過,它到底怎麼來的呢?為啥一個無理數卻被人們稱之為「自然常數」?    說到e,我們會很自然地想起另一個無理常數π 。π 的含義可以通過下圖中的內接與外切多邊形的邊長逼近來很形象的理解。
  • 自然常數e到底自然在哪?!
    自然常數e 確實是一個奇妙的數字,這裡的e 並不僅僅代表一個字母,它還是一個數學中的無理常數,約等於2.718281828459。    但你是否有想過,它到底怎麼來的呢?為啥一個無理數卻被人們稱之為「自然常數」?    說到e,我們會很自然地想起另一個無理常數π 。
  • 自然常數e為什麼這麼重要?
    >我們知道,自然界有一些十分重要的常數,如0,1,i,π,e等,它們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今天我們就來深度挖掘一下,自然常數e為什麼這麼重要?而數學家的計算已經表明,這個式子的值其實是有限的,其大小為2.718281828…,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為了使用方便,我們就用e來代表它。
  • 自然常數e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自然常數e,是一個無理數,也是超越數,其值為2.71828……e被稱為歐拉數,以瑞士數學家歐拉;也被稱為納皮爾常數,以紀念蘇格蘭數學家約翰·納皮爾引進了對數。第一次提到自然常數e,是約翰·納皮爾於1618年出版的對數著作附錄中的一張表。第一次把e看為常數的是雅各·伯努利。第一次用到常數e,是萊布尼茨於1690年和1691年給惠更斯的通信,以b表示。
  • 自然常數e到底有多少秘密?數學家歐拉、高斯等也沒研究透徹
    定理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質數與自然常數e,一個屬於數論範疇,另一個(lnx中的自然常數e)則隸屬於分析學。「質數定理」將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數學分支—— 「數論與分析」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數學中很多重要的常數,如圓周率π,根號2等,但從定義上理解,自然常數e可能是最為耀眼的一個,因為它是第一個使用極限來定義的常數:
  • 數學常數e
    自然常數e和圓周率π、黃金分割數φ一起被稱為「三大數學常數」。e作為重要數學常數之一,常出現於數學和物理學之中。
  • 玩數學:一個常數的常數——蓋爾芳德常數
    蓋爾芳德常數蓋爾芳德常數由前蘇聯數學家Alexander Osipovich Gelfond提出,該常數是由兩個最著名的無理數常數和超越數π和e組合而成,即e的π次冪:也即那麼蓋爾芳德常數的值到底等於多少呢
  • 自然常數 e 的故事
    E(自然常數, 也稱為歐拉數)是自然對數函數的底數. 它是一個無理數, 就是說小數點後面無窮無盡, 永不重複. 與 Pi 和 sqrt(2) 不同, 它不是由幾何問題上探究而來的, 而是關於增長率和變化率的常數. 但是它為什麼和增長率有關呢? 讓我們回到來 17 世紀, 看看發現 e 最初的問題與相關的兩位大數學伯努利和歐拉吧.
  • 【數學】擴展知識:數字常數e的含義
    (高考中一般只需注意e是一個常數,大於1,且以e為底的對數通常寫成ln) 1.e是一個重要的常數,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它不像π。大家都知道,π代表了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3.14159,可是如果我問你,e代表了什麼。你能回答嗎? 維基百科說:「e是自然對數的底數。」
  • 你對自然常數e了解多少?它為飛蛾撲火的悲劇埋下了種子
    其實,e一直在和我們默默地打交道,只是它隱匿得太深,要理解它還需必要的抽絲剝繭。比如,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錢包大小。 假如某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00%,我們來看看一年內我們能從銀行薅走多少羊毛。如果我們的初始本金是1元,很顯然,一年後我們能獲得2塊錢的收入。 如果我們希望銀行半年付一次息,所得利息繼續作為本金存入銀行,那麼一年後我們將獲得2.25元的收入。
  • 自然常數【e】無理數!它到底【自然】在哪兒?
    問題的主角就是一個神奇的無理數:自然常數e。      在初中階段,「無理數」這個概念走進了大家的課本。    老師會告訴大家,非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比如根號2)就是有理數,還有圓周率π也是無理數。如果你再仔細查查資料翻翻書的話,就會發現,很多地方還提到,自然常數e也是無理數,它的數值約等於2.7182818285。
  • 自然常數e到底有多少秘密?至今沒研究透徹,它到底神秘在哪兒
    於是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是連續地(也就是說在每一時刻)計算年利率時,我們能否期望自己錢的數量會增長到一個天文數字甚至會超過所有界限呢。令我們沮喪,令銀行家高興的是,情況並非如此。一年之後,這個數值越來越接近於歐拉數e。這一數值約為2.718281828459045235360287471352662497757247 ……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 自然常數e的由來和意義
    為了凸顯其地位之崇高,我用一些隆重點的方法表示一下:我們都知道,e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而且它還是個超越數(即不能滿足任何整係數代數方程的實數)。e在科學技術中用得非常多,以e為底數,許多式子都能得到簡化,用它是最「自然」的,所以叫「自然對數」。
  • 歐拉公式的偉大之處在於整合了圓周率π和自然常數e
    我們首先思考一個問題,古時候的人類,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很早就開始計算圓周率的值,而更容易計算的自然常數e卻發現的很晚?我們先看圓周率,它等於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即π=c/d,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除法公式,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必定會經歷建築房屋、製作糧倉、製造工具等。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接觸了圓。西周時期數學家商高曾與周公討論過圓與方的關係。
  • 華科測出世界最精確的重力常數值
    楚天都市報8月30日訊(記者樂毅 通訊員 王瀟瀟 高翔)華中科技大學羅俊團隊測出目前最精確的重力常數G值。這一成果今日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雜誌《Nature》上。初中物理課本就有重力常數G的介紹,要計算物體間的引力,則需知道常數G的大小。
  • LabVIEW編程實例:如何求解自然常數e
    實例說明自然常數e,是數學中最重要的常數之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也是自然對數函數的底數,其值約為2.71828。那麼在LabVIEW中如何編程實現求解這個公式即e的值呢?在LabVIEW中,對於第一步可編寫一個子程序求解n的階乘,然後在第二步中調用這個子程序計算e的值。下面對這兩個步驟分別編程實現。求解n的階乘根據階乘公式,編寫下圖所示的程序框圖,用以求解n的階乘,將該程序存儲為一子程序,該子程序輸入一個整數值「n」,輸出其階乘值「n!」。
  • 奇妙的聯繫——自然常數e與指數函數求導
    今天我們來關注指數函數的求導,不過在此之前,先來看一個工業界和設計界都會用到的自然常數e,它也和指數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繫。自然常數e那麼,什麼是自然常數e?它的定義如下:也就是說,當x趨於0時,上面式子的值就是自然常數e。好,現在我們把上式做一個變形,得到:然後我們把1移到左邊,兩邊再同時除以x,得到:好,讓我們記住上面這個(1)式,一會求導要用到它。
  • 自然常數「e」,它到底「自然」在哪兒?
    問題的主角就是一個神奇的無理數:自然常數e。     在初中階段,「無理數」這個概念走進了大家的課本。    老師會告訴大家,非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比如根號2)就是有理數,還有圓周率π也是無理數。如果你再仔細查查資料翻翻書的話,就會發現,很多地方還提到,自然常數e也是無理數,它的數值約等於2.7182818285。
  • 自然常數「e」,它到底「自然」在哪兒?
    問題的主角就是一個神奇的無理數:自然常數e。 在初中階段,「無理數」這個概念走進了大家的課本。 老師會告訴大家,非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比如根號2)就是有理數,還有圓周率π也是無理數。如果你再仔細查查資料翻翻書的話,就會發現,很多地方還提到,自然常數e也是無理數,它的數值約等於2.71828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