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帥 實習生 趙冬浣
「現在我們以母校為榮,將來母校會以我們為榮,可我們的母校在哪兒?」
8月12日下午,一名家長向大河報新聞熱線0371—96211反映,稱他們孩子所在的鄭州市南陽路第一小學因在8年前修建地鐵,老校區被拆除,之後所有的學生和每年新招的學生都被安排到金橋小學借址上課。如今老校區原址附近的新校已經建成,他們在即將看到孩子能就近上學的曙光時,卻突然發現苦苦等待的新校區變成了金水區外國語小學,他們想讓孩子回去就近上學,又怕被卻別對待!
反映:孩子學校借址上課8年,新校區建成卻被「佔」
8月13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鄭州市南陽路與黃河路交叉口附近,見到兩位孩子在南陽路第一小學上學的家長。據其中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在2012年前後,因為南陽路與黃河路交叉口要施工修建地鐵,就將該交叉口東北角附近的南陽路第一小學老校區進行拆除,之後所有的學生和每年新招的學生都被安排到豐樂路與群英路交叉口附近的金水區金橋小區借址上課。如今在等待8年之久後,南陽路第一小學老校區原址附近的新校區已經建成,他們的孩子可以返回母校上學時,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家長會讓他們所有家長都懵了!
「8月8日下午,老師通知我們家長到學校開家長會,說孩子可以回新校區上學,但還是借址上課,因為南陽路一小的新校區變成金水區外國語小學,我們當時就懵了!」這位家長說,當時學校老師告訴他們,因為金水區教體局要提升轄區教育品質,所以就將南陽路第一小學的新校區改為金水區外國語小學,而且南陽路第一小學從下學期就不在招生,等目前的學生畢業後,還有沒有南陽路第一小學都不知道。
開家長會時,學校老師還給了他們兩種選擇,一是可以留在金橋小學繼續上學,學籍也會改成金橋小學;二是返回到新校區金水區外國語小學借址上課。
採訪中,在這位家長的手機裡,記者還看到家長拍攝的「家長學生意願調查」表。其中,意向A是同意學生轉入金橋學校,在金橋學校就近入學;意向B是同意學生跟隨南陽路第一小學,到金水區外國語小學借址上課。
訴求:他們不想讓孩子再寄人籬下,被區別對待
之後,在兩位家長的指引下,記者在南陽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向東約50米路北一條小路上,看到已經改為金水區外國語小學的新校區。該新校區的主體建築已經完工,且門窗也已安裝,現場有不少工人正在對道路進行硬化施工。
「先不說之前借址上課時,我們家長每天要跑很遠去接送孩子上下學。孩子求學寄人籬下,平時下課的活動範圍只能在走廊裡,不能去操場。」另一位家長說,之前,他們家長因送孩子較遠問題,曾通過網絡反映過。當時金水區教體局也及時回應,說南陽路第一小學計劃2020年工程交付,教體局會一直關注工程建設,爭取儘早投入使用。
另外,在前幾年,金水區教體局還在網上給以前的學生家長回復,南陽路第一小學新校區是結合寺坡、六裡屯城中村改造重建,地址就是現在的新校區,可如今金水區教體局突然將新校區改成其他學校,使他們的孩子仍借址上課,繼續寄人籬下,甚至繼續被區別對待,實在讓他們難以接受。
兩位家長說,為了孩子,他們有很多家長去金水區教體局反映,可總是被推諉,一天一個說法,至今也沒個具體答覆。其實,他們的訴求很簡單,要麼將新校區還給南陽路第一小學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有個屬於自己的母校;要麼將返回新校區的孩子學籍都改為金水區外國語小學,不要讓孩子再寄人籬下,被卻別對待。
回應:領導不在,他們這段時間一直在忙創文工作
8月13日下午4時,記者就此事致電鄭州市金水區教體局,可當記者撥通該局值班電話,表明身份後,立即就被該局值班女工作人推到該局宣外科。
隨後,記者根據值班女工作人員提供的電話號碼,撥通了金水區教體局宣外科電話。據科室一女工作人員稱,她知道此事,目前他們相關科室的工作人員還在與家長溝通,但具體情況她並不情況。當記者表示,能否找一個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情況時,該女工作人員稱,他們領導不在,他們這段時間一直在忙創文工作,她需要先給領導匯報一下,再給記者回復。
下午5時30分,記者即將截稿前,始終沒有接到回復。記者便再次撥打金水區教體局宣外科電話,但多次撥打無人接聽。
對此,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將會持續追蹤。
反映情況的家長們說:「是孩子重要,還是創文工作重要,難道孩子能否安穩上學,完成義務教育,跟教體局的創文工作就沒有關係嗎?」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杜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