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圈 / 內容精選 《張志東Tony:對創業團隊,我有這4點建議》
騰訊有一個新的目標,這句話能夠完美概括騰訊所有的業務,說清楚騰訊奮鬥的方向,只是奇怪的是,騰訊的高層並不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這句話不是成為一家受人尊敬的網際網路公司;不是連結一切;也不是賦能。
這個夢想太大以至於就像內褲一樣,雖然有,但不太適合時時掛在嘴邊。
畢竟上一個天天把夢想掛在嘴邊的人,現在還在美國造汽車,下周才回國。
騰訊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先從這篇閱讀過的百萬《騰訊沒有夢想》說起。
今日頭條不是騰訊的滑鐵盧
有批評就要有誇獎,要批評騰訊沒有夢想,自然要豎起一個有夢想的典型。今日頭條和抖音被對標微博和微視被推上這個臺子。
有點尷尬的是,張一鳴本人並不太認同這種誇獎。
畢竟從商業模式的成熟度上,今日頭條還有太多值得吐槽的地方。
那麼用今日頭條來反觀騰訊的產品能力是否合適呢?
僅以一個產品的角度來看,今日頭條沒有構建起像微信公眾號生態這樣的原創能力,
抖音很火,但歸根結底只是一種廉價的娛樂,成功在對人性弱點的準確把握,並非滿足需求,提高效率。
而反觀騰訊押下重注的快手,則關注到了過去整個網際網路圈不曾關注的人,滿足了他們的展示需求。宿華的快手已經堅持了7年,而他的夢想是記錄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Keso曾經評論,快手比今日頭條更加克制。也更加接近這個網際網路的真相。
更別說今日頭條並不是跟騰訊毫無關係,只是拿到了騰訊錢的張一鳴分外低調罷了。
外界總喜歡把易迅作為騰訊滑鐵盧是一個標誌,但事實上並不是。騰訊可以繼續留下易迅,做行業第二,只是騰訊不想。
這根本不是大企業的玩法,在中國的世界五百強名單中,比如是恆大,比如中糧,都是行行都做,不求產品好,甚至不求掙錢,有個概念提供,支撐市值就好。
相比之下,騰訊只用投資部去買買買來改變世界,已經是非常克制和專注了。
今日頭條的崛起或許能夠代表騰訊在某些領域的卡位失策,有產品有運氣有管理問題,但僅用來質疑騰訊的產品創新能力,說服力實在不足。
重新走一遍,投行打法也沒錯
前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騰訊電商控股公司CEO吳宵光認為:「重新走一遍,投行化打法也沒有錯,沒有一家公司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超級公司谷歌、Facebook、蘋果也不過就是做好一兩樣事。微軟現在也回來了,不也是把無關的事砍掉,聚焦做好作業系統,企業服務,office,雲。騰訊未來能做好微信(開放生態,OS化)、遊戲、內容、支付,已經很不錯的了,加上外面還投了一堆牛逼公司,其實沒想像那麼糟糕。」
吳宵光目前擔任微光創投創始合伙人,往前倒推近20年,他曾寫下OICQ的第一行代碼,見證了騰訊的多個關鍵時刻。2014年初,騰訊和京東達成股權交易,電商業務合併到京東,一年後,吳宵光離開騰訊進入創投界。
在回顧騰訊發展史上的14個關鍵點過程中,吳宵光認為過去騰訊模式是「一站式服務」,什麼都要做,插根扁擔也能開花,但後來發現騰訊必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東西你能做好,有的東西你做不好,很多新的領域價值鏈越來越長,相比外面一些創始團隊,拿VC的錢自己和自己全部的身家投入在這裡,一天20個小時上崗工作,內部的團隊很難有這麼強的戰鬥力,包括很多新的模式要管幾千名地面人員、文化、組織包括騰訊擅長的事都不匹配,這時候需要搭建一個新的生態模式。
京東的投資則是一個典型案例,在吳宵光看來,騰訊投資一方面給了京東巨大的流量、入口、概念和未來的期待,一方面減少競爭。但騰訊有自己的要做的造血業務,即立業之本QQ、微信、自營業務有遊戲、廣告、媒體、支付、音樂、地圖等。
往後的領域,內容、搜索、O2O電商、打車、房地產、旅遊,基本上不自己做,而是和合作夥伴一起來做。再往後是中小企業創新,通過應用寶、廣點通、騰訊雲、微信公眾平臺等資源進行扶持。
如果仔細研究騰訊的2017年財報,可以發現騰訊對外投資的公允價值約為5516億元,確實比較高,但是如果比起整體市值32093億元(按照2018年3月23日收盤來算)來說,只佔17%。無論如何,都不能說騰訊是一家投資公司。
只佔總資金量的17%,相比之下這些資金為騰訊帶來了什麼?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投資年會上的分享中透露:「目前我們投資的600家投資(公司)的總價值比騰訊市值高,增速也不比我們慢。」
騰訊不是沒有夢想,投資正是騰訊曾經的夢想,現在騰訊已經很接近自己的夢想了,而下一個夢想在哪裡,才是個大問題!
騰訊最厲害的,壓根不是產品能力
當一個人在面對別人對自己或自己所處的團隊提出批評或異議的時候,就是考驗他謙卑的時候。面對沒有夢想這種批評,騰訊其實有無數的機會可以反駁,騰訊沒有。文章爆紅後,馬化騰的回應是個大烏龍我們暫且不表, 劉熾平Martin作為文章中最直接的被指責者,回應依舊十分佛系。
·
回應翻譯過來的意思大概是:指責我,你雖然高度不太夠,還用了很多錯誤的例子,不過有些問題的確存在,我願意接受批評。
文中尖銳指出的問題,騰訊有嗎?毫無疑問是有的。
張志東Tony大方的指出了騰訊的幾個方面問題。也有老企鵝建議南極圈多說說騰訊騰訊面臨的一些問題,讓騰訊的高層能夠看到。
1、把控下沉流量
騰訊對員工實在是太好了,生活大小事全部一起包辦,好到除了要加班外,騰訊人看不到人間疾苦,不知道對大對數人、大多數公司來說掙錢養活自己就是難關。要求富二代去理解村裡的社會人,實在是困難。
在工作方式上,騰訊還是沒有沉下心做事的基因,習慣了坐在寫字樓,享受著騰訊提供的優厚待遇,對著電腦猜用戶需求。
2、騰訊的B端能力
這一點是目前騰訊在轉型的過程中被吐槽概率最高的。在騰訊內部,被分到2B部門是公認的倒黴。
而B端的選擇比C端更加理性,需要撬動關鍵決策人,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產品,而是產品組合。需要關係維護,需要利益平衡,需要承擔責任,需要自上而下。
在組織架構上,騰訊壓根就沒有純粹的業務向崗位。其實馬化騰也曾回應過這個問題,很多人也表示已經感覺到了騰訊在這方面自上而下的動作,但目前來看速度太慢了,慢到很多人已經等不及,坐不住。
2、賽馬機制
以產品為先導的行業卡位真的可以複製麼?
騰訊之前推出的微信,推出的王者榮耀,是不是都是產品能力驅使?所有評論者都清楚,要做頭部產品,即是背靠大平臺也需要運氣。
如果要深化騰訊的產品創新力,去追逐產品+運氣的行業頭部產品,就離不開賽馬機制。賽馬機制是雙刃劍,重複造輪子,犧牲一部分效率自下而上產品創新,已經是騰訊犧牲內耗提出的解決方案。如何讓這個方案更好?
讓賽馬機制給更多好產品提供空間而非阻力,還要有更具靈魂的考核方式。
馬化騰有關騰訊文檔的需求提了8年,為什麼?
騰訊文檔真的非常好用,簡直完爆了印象筆記,不知道主導騰訊文檔的帶頭人,在推出產品前待遇幾何,有沒有分到足夠的資源。產品推出後,有沒有拿到足夠的流量接口,騰訊文檔部門是不是和王者榮耀一樣,是人人羨慕,年終獎拿到手軟的部門。
騰訊沒有夢想爆紅後,南極圈的社群也引發了大討論,不過最終的結論是騰訊依舊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網際網路企業。
最愛騰訊的人,正是批評他的人,正是因為知道騰訊好,才格外希望他更好。有趣的是,媒體的評論經常是騰訊越走越好的重要契機。但願這次刷屏級的觀察後,騰訊能夠再拾起產品的驚豔能力。
畢竟騰訊最重要的能力,其實是進化力。
騰訊的夢想究竟是什麼?
馬化騰不是已經專注GR、PR,不過問具體事務了。
一個企業的靈魂,一定是CEO。Pony永遠是騰訊精神的最好表達,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馬化騰在為騰訊打造怎樣的格局。
嘗試觀察馬化騰的行程不難發現,馬化騰親自關注的項目背後的命題都很大,都是影響一城、一地、甚至是整個人類生活的項目。
相比一款線上產品的得失,馬化騰已經把眼光放在了線下和未來,除了主營業務,騰訊正在耐心的花時間和經歷去做一些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事情。
梁寧曾經說過:企業就像大樹,表面的業務在土地上,枝枝叉叉邊界清楚,但真正的根,在地下,邊界往往比地上大無數倍,而且是外人看不到的。
一個世界級的企業要考慮的,不僅僅應該是企業的生存,更多的應該對整個社會進步的推動,甚至是人類生活的改善。
馬化騰作為一個市值5000億美金公司的帶頭人,也可以經常說,夢想是造福人類了。在這一觀點上,馬化騰和埃隆·馬斯克很像,只是對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來說,不能把發射火箭掛在嘴邊。
有關騰訊的夢想,那句不太經常被提及最新目標是:騰訊希望將自己打造成一家,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能夠在科技和文化兩個維度上,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公司。
最後安利一篇keso老師的文章:我為什麼尊重騰訊。
因為騰訊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