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2020-08-06 虎皮柚子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在豆瓣2018年度社科·紀實類書籍排行榜中高居第五,它是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的經典之作,被很多人推薦。


一直久聞它大名,卻從來沒有看過,炎炎夏日正是讀書時,我翻開了這本傳說中的心理類「熱書」。


書評|《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原生家庭》裡蘇珊·福沃德通過工作接觸到的大量真實素材,分析了「有毒」父母的行為模式,以及這些行為對子女造成的傷害和影響。重要的是,書的後半部分傳授了如何突破原生家庭的影響,恢復自信和力量的方法和對策。


所以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推薦它了,因為我們很多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感覺和本能去嘗試成為父母,我們的方法絕大多數來自自己的父母,時代的特徵、教育的匱乏使得我們的父母在教導子女時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有些行為甚至非常極端。


書評|《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豆瓣網友點評得很到位:「閱讀這本書的根本意義在於,我們要完成一個『阻斷』」。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如此,我們也是如此。幸運的是,我們有機會認清自己,拿出勇氣,用合適的方法「阻斷毒源」,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得到自由和幸福。


實事求是地看待父母


一個人是否真正成年,看的是心理成熟度,其中重要一點是是否學會實事求是地看待父母。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天和地,依賴父母是孩子的本能;長大後我們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但又有多少人能說自己已經真正成年,從心理上脫離了對父母的依賴。


書評|《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將自己的人生選擇交給父母決斷,這是孝順嗎?反抗父母的指揮,這是叛逆嗎?實事求是是做人做事的法寶,但要實事求是地看待父母真的很難。


書裡的「有毒」父母有不作為型、操控型、酗酒型、虐待型等等,普通人的我們有著普通人的安穩,可能少有遇到極端的行為,但沒有人是完美的,客觀看待父母,是成長之路上的重要修行。有多少人在父母的不斷埋怨中丟失了走向心理獨立的勇氣?


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我重點翻了翻後面半部分內容,蘇珊·福沃德寫得非常接地氣,非心理專業人士都可以看懂,也很靠近內心。


「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任的人,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人們在情感受到威脅或攻擊的時候往往反應最為敏感,一觸即發。這種敏感反應會出現在他們的每一段關係中——與戀人、與上司、與孩子或與朋友。但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這種反應最為強烈。」


書評|《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如果不能認清主要的責任方,你就會一輩子把這個重擔背負在自己的肩膀上。如果你一直因此而責怪自己,你的內心就會永遠充滿恥辱和自我憎惡,你就會不停地懲罰自己。」


如何認清責任、克服恐懼、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是《原生家庭》後半部分的內容主旨,要點很多,我分享書中一個小技巧。


如何有效管理憤怒。


1. 允許自己憤怒,不要壓抑自己的感受。憤怒意味著你需要做出改變。


2. 表達出你的憤怒。比如用力捶打枕頭;對著惹你生氣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獨自在車裡或在家裡時,假裝和生氣的對象說話;和你信任的人聊聊你有多生氣——你不必為發洩憤怒去暴力傷害或言語侮辱任何人,但為了自己的身體和積極應對憤怒,你必須要發洩出怒火。


3. 增加運動量。將憤怒轉化為運動可以幫助你釋放出內心的緊張情緒。


書評|《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4. 不要讓憤怒加深你心中消極的自我形象。請你大聲說:「我很生氣。我有權利生氣。這樣的感覺既沒有錯,也沒有使我變得卑劣!」


5. 把憤怒轉化為自我定義的動力源泉。憤怒可以幫助你認清自己在親子關係中願意接受什麼,不願意接受什麼,幫助你定義自己的邊界和極限。


憤怒是人對於不公正待遇的一種正常反應,悲傷、痛苦等情緒也是我們生活中的正常反應,正確認知它們,學會應對它們是我們突破自我,走向成長的必修課吧。


書評|《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並不是那麼簡單,但當我們可以實事求是地看待父母,處理好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和父母的關係,或許我們的小家庭,我們和自己的關係,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這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帶給我的最大啟示。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相關焦點

  • 從自由意志談起:自我意志的覺醒,我們真的完全是被動的原生家庭「受害者」?
    當下在心理成長圈裡最流行的觀點之一就是"原生家庭受害論",從某種角度上說,我們確實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發明原生家庭這個概念,這本身也無可厚非,但是過於的強調這個概念,好像把所有的問題就都歸咎於父母,是在某個角度上也激化了這個矛盾,讓大家更覺得無力,更沒有信心,不知如何超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這樣一來,反而忽略了,或者覆蓋了另外一些我們沒有看到的觀點,我並不是去批判我所討論原生家庭的定義是否準確,是否合理,而是用一個更超越性的觀點來看一看這個問題。
  • 突破原生家庭的瓶頸,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02、突破原生家庭的瓶頸,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誠然,父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孩子就只能一味地責怪原生家族嗎?當然不是,總有人會勇敢地突破原生家庭的瓶頸,也會有人為孩子們指明方向,比如,美國蘇珊·福沃德博士和克雷格·巴克。
  • 安命、怨命和造命,你選哪一個 | 不要把一生失落歸結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幾年大火,但凡父母和孩子之間有嫌隙,總會三言兩語就會扯到這上面。這當然從來就沒有統一的準則,而檢驗事實的唯一標準,就是你那個逐漸長大的孩子。可是,這個父母,也是從孩提時代成長起,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也是承襲了他的父母。所謂代際傳遞,一代一代周而復始。
  • 《超越原生家庭》讀書會招募中│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學會自我分化,並在新的家庭中實現超越。    本書的目的是揭示原生家庭的內部運作機制,幫助你學會應對原生家庭影響的全新方法,擺脫過去原生家庭遺留的問題,從而在新家庭中過得更加幸福快樂,讓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長。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究竟有著怎樣的毒,腐蝕了孩子幸福的本能
    演員劉玉翠,受家庭的影響,直言只相信愛情不相信婚姻,面對與自己相戀長達20年男友的求婚,她還是無法戰勝內心的恐懼,如今五十多歲的她仍是單身一人。原生家庭究竟是有怎樣的毒,腐蝕了孩子獲得幸福的本能,在《原生家庭》中我找到了答案。
  • 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人怎麼辦?
    原生家庭幸不幸福其實沒有很確切的標準,不是非得像《安家》裡的房似錦,《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這樣的女孩才是原生家庭不幸福的標準。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人都有哪些原因呢?原生家庭重男輕女,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一個破碎的婚姻影響幾代人,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原生家庭婚姻不幸福也會造成這種原因,還有原生家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孩子在婚姻上或多或少都有影響。
  • 《原生家庭》:孩子,你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你一生的幸福
    最近幾年,&34;這四個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80後、90後開始意識到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原生家庭這個觀念的出現,也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好多人身陷原生家庭中走不出來,甚至下一代還在延續著這樣的教育方式。
  • 原生家庭(2)意義治療:痛苦的原生家庭依舊能盛開出鮮花
    9月9日晚上的答疑教學直播是原生家庭專題案例教學的第二天。3 在來訪者的身上看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在生存路上這些苦難是每個人都想避免的,但也打造了她的心理和防禦力量。這種原生家庭的擊打帶來的反彈力量,會成為她未來生命動力的內核,這種力量也會傳遞給更多的人。
  • 心理學:不必治癒原生家庭的傷,也能達到自我成長
    此外,人們對原生家庭的負面認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自我防禦。3.自我防禦的因素。一位網友訴說對父母的認知:「他們(父母)在小時候打斷你的腿,又不給你治療,你哭著努力站起來,然後一瘸一拐地長大,有天他們突然發現,哎你的腿是怎麼瘸的,你說了原因,他們仿佛失憶般不記得了。
  • 「親密之旅——原生家庭與父母情感智慧訓練課程」簡章
    在親子教育中,有很多問題比「如何提升孩子的成績」「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更為複雜,那就是—— 因為——「親密之旅——原生家庭與父母情感智慧訓練課程」滿足作為父母內心深處最大的需要——我們需要先處理好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先醫治、安撫我們裡面的小小孩,才能安撫、鼓勵、引領我們自己的孩子。情感智慧是一種更高的智慧: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人生需要兩種技能:專業技能、情感智慧。比起專業技能,或者孩子的學習能力,情感智慧更為重要,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探索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幫助我們了解他人,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愛的連接。
  •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如何生活得更幸福?
    我想來跟大家分享下,如果你也是在原生家庭缺愛的環境下長大,如何讓自己生活得幸福。看珍妮特·溫特森52歲寫的自傳《我要快樂,不必正常》,幾天看下來覺得心口像堵了一個石頭,看她成名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最大的印象是文筆熱烈又尖銳,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化的寫作。而在自傳中,她披露了自己為什麼要開始寫作的緣起。
  • 依戀類型測試: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該如何治癒原生家庭傷害?丨原生家庭測試
    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在原生家庭裡受傷、都會有遺憾和痛苦,但不要把原生家庭的問題,當作是自己不肯成長、不肯改變的藉口。因為,每個人自己的幸福、快樂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如果你已為人父母,那麼: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再重新創造一個文化和傳承。你沒有療愈的創傷和問題,都會複製和傳承到孩子身上。過去不好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 《原生家庭》Ι 走出有毒父母的泥潭,你值得自由、幸福的人生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作者蘇珊·福沃德,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本書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下面我會從「有毒父母的類型,有毒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怎麼做走出有毒父母的負面關係」 三個方面揭示有毒父母的類型及他們對孩子的影響,使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孩子,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中解脫,恢復自信,得到自由和幸福。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枷鎖,想要斬斷,就從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家庭能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這也讓一個名詞頻繁的出現在大家的視線內——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在百度百科中有這樣的定義:「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在書中有大量的真實案例,剖析了一個原生家庭對孩子所帶來的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以及持續的影響到子女未來的生活。
  • 《原生家庭》:如何活出自我,走出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困擾?
    在《平凡的世界》當中,孫玉厚、孫少平、孫少安一家人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很幸福的家庭,父母對每個孩子都平等對待,沒有偏心。這樣的家庭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不過也有一些孩子的原生家庭,並不像孫少平這樣的家庭和和睦睦。
  • 第95期家庭系統班——《原生家庭與自我超越》第一天課程回顧
    第95期家庭系統班——《原生家庭與自我超越》第一天課程回顧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很幸福,是一種什麼體驗?這個答案的價值觀很正
    原生家庭很幸福,是一種什麼體驗?答案:媽媽被寵愛,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納!說起原生家庭,其實已經算是老話了,只不過很多人還是看不到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有時候,你的行為處事,是什麼性格,往往都是在小時候被原生家庭影響的。
  • 廣東省東莞市(4月10-11日) | 「親密之旅——原生家庭與父母情感智慧訓練課程」簡章
    健康的親子關係才會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孩子發現和發展其獨特的天賦,啟動孩子的內驅動力,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和探索精神……讓孩子在幸福中收穫人生的成功!  「親密之旅——原生家庭和父母情感智慧訓練課程」(簡稱父母情商課) 將親子教育中「改造孩子」的焦點轉移到「父母自我成長」,將父母關注的焦點從「提升成績」,變為「提升親子關係」將培養的目標從「擁有好成績的孩子」變成「擁有健全人格的孩子」「擁有幸福人生的孩子」
  • 心理學家: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孩,往往會在戀愛中面臨這幾點問題
    導語:近些年來,在心理學中出現了一個高頻名詞概念:「原生家庭」,所謂原生家庭,也就是你童年開始生長的家庭。現在有很多心理上的問題,都直接被歸結到原生家庭身上,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謂是終身性,持續性的。
  • 認清原生家庭,擁抱內在自我,展望繁星花路
    每個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當靈魂出現裂痕,星星不再閃亮,我們該如何自救,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與傷害?「我不想與原生家庭和解,可是我想要擺脫心裡束縛,我該怎麼做?"這是我在翻開《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下簡稱《原生家庭》)這本書以前的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