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新觀察】中醫大家曹洪欣:挖掘中醫藥精華 為防治新冠肺炎...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王坤朔 肖寒)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西醫結合救治模式成為「中國方案」的亮點。為何中醫能對抗未知病毒?中醫認知疫病有哪些優勢?如何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有效參與疫情防控機制?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名家系列訪談邀請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教授,解讀中醫藥有效抗疫的理念與實踐。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教授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 肖寒攝

  中醫藥在歷代疫病防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新華網: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種十分陌生的疾病,為什麼中醫藥對未知的、突發的、流行性疾病有顯著療效?

  曹洪欣:中醫對新冠肺炎能起作用源自於中醫認知疾病的特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屬突發流行性、傳染性疾病,是中醫「瘟疫」「疫病」範疇,中醫藥在我國歷代疫病防治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記載,指出疫病的傳染、流行性與臨床表現相似的特點。

  中醫對於疫病防治具有幾千年的實踐積累與經驗,在治病救人過程中形成、發展了疫病理論。在漢代,大疫流行,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為了研究疫病防治,他編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辨病與辨證論治的診療模式,傷寒六經辨證的問世與廣泛應用,有效地指導著疫病防治。

  明清時期,瘟疫頻發,當時認為疫病與毒邪相關,吳又可、葉天士、吳鞠通等醫學大家提出溫病辨病辨證方法。如「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豐富並發展了疫病理論與實踐。我國歷史上雖然疫病多發,由於中醫藥防治疫病的作用,從未發生如歐洲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等幾千萬人死亡的重大疫病。中醫不僅是治病,而是在每次應對疫病的過程中都形成了理論,幾千年的實踐與理論的積澱,形成了中醫對疾病認識的方法,這是中醫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中能發揮作用的關鍵。

  中醫認知疫病的診療模式有其獨特優勢。突發疾病疫毒之邪(病毒細菌)侵犯人體後,機體會出現不同的反應和表現,中醫對這些外在表現進行分析,根據病邪導致臟腑經絡功能異常、氣血津液失調的病變機理,綜合自然界氣候變化、地理環境、人的身體狀況與疫病演變規律,注重「因地、因時、因人、因病」的綜合分析,以扶正祛邪為法則,調動體內抗病能力與抗病毒、抗細菌作用相結合,有利於早期有效幹預,從而達到及時有效防治的目的。

  瘟疫流行時期,中醫能對易感人群、無明確病因而有異常症狀或體徵的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均能有效幹預。這也是中醫面對不明原因的新發傳染性疾病,能有效防治的優勢所在。

  透邪解毒法應對新冠疫情

  新華網:我們知道,您通過遠程問診方式診治很多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診療的過程中有哪些體會?

  曹洪欣:我是在1月底開始診治新冠肺炎患者,之後作為微醫華佗雲中醫藥抗疫平臺首席專家,帶領團隊為海內外新冠肺炎患者義診服務,並通過中國志願醫生團隊為湖北患病醫務人員康復遠程義務診療。體會到部分患者先是怕冷不發熱,幾天後出現反覆發熱、高熱,同時伴有咳嗽、咽喉疼痛、渾身無力症狀,結合舌象、脈象等就能確定他的病變狀態,再根據武漢當時寒冷、潮溼等環境特點,推斷出病人的共性,符合寒溼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於冬春之際,氣候寒溼,人體生理上陽氣生發,冠狀病毒感染的病理特點易損傷陽氣。

曹洪欣教授問診中

  根據病例分析,我們提出用透邪解毒法來應對新冠肺炎,用於治療和預防。這個病的特點是直接進入表裡,透邪解毒法首先將邪氣引出,第二能防毒、解毒。針對新冠肺炎,運用透邪解毒法,我們使用「金柴飲」。「金柴飲」由《傷寒論》經典名方「小柴胡湯」加味而成,在多年臨床治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而形成透邪解毒法的基礎上,根據本次新冠肺炎的致病因素和發病與臨床特點,優化了處方,其主要功效是和解少陽、宣肺益氣、驅邪扶正。「金柴飲」也適用於預防,一般人群都可以服用,因為這個藥方比較平和,應用範圍比較廣範。已應用上萬人次,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一些在武漢一線的工作人員服用該處方進行了有效預防。

  在SARS期間,我們同樣運用透邪解毒法創製了處方金柴抗病毒膠囊。臨床上常以此法為指導,治療各種感冒發熱、皰疹性咽峽炎、流感等外感性疾病,療效明顯。

  中醫自古代就講究疫病群防群治,對特殊病例要個體化治療,對一些重症病人必須一人一方。

  中西醫結合是中國方案的最大優勢之一

  新華網:中西醫結合救治是中國方案的亮點,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您如何評價中西醫結合抗疫?

  曹洪欣:中西醫結合是中國方案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發揮中醫藥作用,中西醫優勢互補。這次黨中央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是讓中醫藥能發揮作用並有效控制疫情的關鍵。

  面對一種突發性疾病,從診斷、治療、康復上,都有其自身規律。對新冠肺炎,首先要明確診斷,包括核酸檢測、血液IgM與IgG抗體檢測、肺部CT等,這些都是通過西醫的診斷方式,同時,我們一定要堅持科學的療效評價。西醫診斷清楚後,由於目前西藥還沒有特效藥,中醫可以第一時間有效幹預,比如能起到抗病毒、退熱、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這是提高療效甚至挽救生命的關鍵。

  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顯著降低了新冠肺炎的重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對輕型和普通型,中醫藥有明顯優勢,退熱快、轉陰快、改善症狀快,患者儘快轉陰也減少了病毒的傳染性。應該說,中西醫結合是中國方案的最大優勢之一。

曹洪欣教授做中醫藥應對突發傳染性疾病學術報告(資料圖)

  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疫情防控

  新華網:您多次建議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疫情防控,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的原因和作用是什麼?通過這次疫情的實踐,如何繼續完善中醫藥有效參與疫情防控的機制?

  曹洪欣:新冠肺炎流行初期,病人從出現症狀到確診,一般需要幾天的時間,中醫藥如果能在第一時間介入,就能及時緩解症狀、控制病情,阻止轉向重型、危重型發展。因此中醫藥介入一定要早。近十年來,我國加強了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的中醫科建設,這是一大進步。這次疫情防控,中醫力量介入比較及時,但是從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人數來看,中醫方面人員佔比10%以上多一點,還應該有更多中醫藥人員參與。

  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有效參與疫情防控機制建設,首先,要立足早期幹預,控制疫病發病與傳播。中醫防治瘟疫方法多種多樣,無論是中藥內服、外用,或群防群治,以及芳香避穢香囊、針灸等外治方法,內容十分豐富。要發掘中醫防治疫病精華,適當選用中醫藥內服、外用防疫方法,提高人體抗疫能力,有效幹預易感人群不得病,實現「治未病」而避免疫毒侵襲。

  第二,中醫藥在治癒病人康復階段能發揮很大作用。可以對出院病人恢復期給予及時有效中醫藥治療,幫助出院病人提高臨床療效,促進身心健康。

  第三,立足面對突發疾病、重大疾病防治與研究,加強職責清晰的國家醫療機構建設。完善相關政策機制,保障面對突發疫情及時有效發揮中醫藥作用。促進中西醫優勢互補,構建中西醫結合防治疫病模式,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

  臨床研究是中醫的最大特色和優勢

  新華網:科研攻關對於中醫藥防控疫情,起到了哪些作用?未來,中醫藥科研攻關的重點方向是什麼?

  曹洪欣:自SARS之後,國家對突發流行性疾病中西醫的科研工作越來越重視,在這次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一線的中西醫都把研究與治療相結合,本次篩選出的「三方三藥」,都嚴格按照科研設計和合理救治相結合。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時立項,各省提出一些項目,集中力量科學研究治療方案。

  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認為中醫藥研究是相對薄弱。其實臨床研究恰恰是中醫的最大特色,我一直主張臨床研究是保持中醫特色優勢和發揮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徑。醫學本身是為了治病救人,核心在於如何更好地為人服務,不能單純為了研究而研究,要更加關注人的因素,很多感受性的因素是很難用數據量化的,比如病人怕冷的程度、乏力的輕重等。因此,臨床研究要注重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相結合,真正體現中醫藥治病治人的科學規律。

  要繼續挖掘中醫防治疫病精華

  新華網:經過此次疫情,您認為我國中醫藥領域還存在哪些問題亟待解決?中醫藥的發展會發生哪些變化,您有哪些期待和建議?

  曹洪欣:首先,中醫藥幾千年的防治疫病經驗,形成了系統獨特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但是目前對中醫學的寶貴精華深入發掘的還不夠,應該在中醫防治疫病方法技術傳承創新上下功夫。

  第二,中西醫結合的機制還需要不斷完善。面對突發傳染病,中醫第一時間幹預的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例如中西醫共同參與診斷治療,形成同時同步、多學科融合幹預突發疾病的模式。

  第三,加強中醫傳染學科和隊伍建設。目前在教育體系上尚無中醫傳染病學專業,對中醫的很多療法如香薰、鼻嗅、外用等缺少客觀研究評價。通過這次疫情防控,讓我們意識到這些方面研究十分必要。

  【專家簡介】

  曹洪欣,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代表性傳承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國家科技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專利優秀獎,被俄羅斯授予國際合作發展獎。發表論文400餘篇,主編學術著作40餘部。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指導博士後100餘名。

相關焦點

  • 中醫大家曹洪欣:挖掘中醫藥精華 為防治新冠肺炎貢獻力量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王坤朔 肖寒)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西醫結合救治模式成為「中國方案」的亮點。為何中醫能對抗未知病毒?中醫認知疫病有哪些優勢?如何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有效參與疫情防控機制?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名家系列訪談邀請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教授,解讀中醫藥有效抗疫的理念與實踐。
  • 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中醫藥應第一時間介入疫情防控
    其中,1月22日印發的試行第三版診療方案細化了中醫治療方案相關內容;1月27日發布的試行第四版診療方案,進一步細化新型肺炎分期並提供中成藥和藥方指引。「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中,中醫藥在早期就開始介入。但我想強調的是,中醫的整體治療觀和『治未病』的理念,在疫病防治中具有獨特優勢,如果能進一步在第一時間有效參與,防治效果會更理想。」曹洪欣表示。
  • 兩個90%告訴你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治療有多強
    來源:中國網醫療頻道  中醫藥已成為新冠肺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抗疫的「中國方案」主要內容之一,也成為這次疫情防控的亮點。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戰疫終於取得重大進展,這次偉大的階段性成就,是一線醫務人員用他們「全力以赴」和「珍貴生命」換來的。同時也充分展示我們祖國醫學防治疫病的的實力。
  • 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發揮了哪些作用?
    新華社武漢3月23日電 題: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發揮了哪些作用?——在武漢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傳遞這些信息新華社記者李思遠、胡喆、喻珮全國調來4900餘名中醫藥人員馳援湖北,經過實踐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下午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中西醫專家介紹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
  • 北京市中醫局最新版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來了
    6月11日以來,北京市陸續報告了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近日,北京市中醫局組織專家,在總結先期中醫藥對新冠肺炎救治經驗的基礎上,對《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四版)》進行修訂,形成了《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五版)》。
  • 「「最美」風採錄」劉良徛:為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貢獻「江西方案」
    ,為全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國也取得了很好的影響。提起江西中醫藥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就不得不提一個名字。疫情發生以來,他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和疫病救治第一線,加班加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以過人的膽識、無畏的擔當,和豐富的學識經驗,深入隔離病區,零距離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醫療救治服務。他牽頭制定江西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為全國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貢獻了「江西方案」。他就是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劉良徛教授。
  •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期刊新冠肺炎文獻匯總(2020年3月9~13日)
    為全力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宣傳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推動學術交流,學會每周對中醫藥期刊發表的新冠肺炎論文進行梳理、推送。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專欄,點擊論文標題登錄中國知網即可全文閱讀。
  • 生活小百科: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發揮了哪些作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23日下午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中西醫專家介紹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   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介紹,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從臨床療效觀察來看,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
  •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期刊新冠肺炎文獻匯總(2020年3月2~6日)
    為全力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宣傳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推動學術交流,學會每周對中醫藥期刊發表的新冠肺炎論文進行梳理、推送。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專欄,點擊論文標題登錄中國知網即可全文閱讀。
  • 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成果登上重要英文期刊APSB「抗疫專刊」
    同時,陳紅專教授團隊撰寫的綜述《我國中西醫協同防治新冠肺炎》作為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抗疫專刊」的開篇論文發表。陳凱先和陳紅專團隊通過社論和綜述系統闡述了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中醫藥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下午4時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介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
  • 成都中醫藥大學為北美校友「雲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該交流會旨在通過雙方專家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討論,了解國外疫情形勢、中醫藥抗擊疫情情況及海外校友需求,給海外中醫提供合理的中醫藥防疫、家庭消毒、用藥等指導,為後期遠程診療提供幫助。北美校友在洛杉磯參加交流會。
  • 【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國新辦新聞發布會,這麼評價中醫藥
    其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在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湖北武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集中介紹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  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  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介紹,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
  • 如何評價中醫藥在新冠疫情中的臨床療效價值?
    國內外登記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臨床試驗項目幹預措施分布 圖表來源:火石數智AIMed平臺 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臨床試驗項目主要為幹預性研究
  • 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陳凱先院士陳紅專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
    學界人士認為,這一社論和綜述,系統闡述了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中醫藥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和中西醫結合的成功經驗為中國迅速遏制COVID-19疫情作出了貢獻。為應對新冠疫情,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發布7版 COVID-19 診療方案,由第三版首次提出了中醫治療方案,此後幾版升級、修改中醫治療方案,更好地治療新冠肺炎。
  • 連花清瘟顆粒入選北京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中新網6月17日電6月16日晚,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五版)》的通知。連花清瘟顆粒(膠囊)被推薦用於醫學觀察病例/醫學隔離病例和成人確診病例中疫邪外犯證、疫毒襲肺證、疫毒閉肺證的治療。
  • 中醫藥正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預防與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多地推動了中醫藥及時全面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打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的「組合拳」,有效降低了輕症患者轉為重症、危重症的發生率,提升治癒率。究竟中醫是如何認識新冠肺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措施有哪些?中醫藥如何保護易感人群,提高群體免疫力?
  • 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上海兩位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社論和綜述
    學界人士認為,這一社論和綜述,系統闡述了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中醫藥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和中西醫結合的成功經驗為中國迅速遏制COVID-19疫情作出了貢獻。為應對新冠疫情,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發布7版 COVID-19 診療方案,由第三版首次提出了中醫治療方案,此後幾版升級、修改中醫治療方案,更好地治療新冠肺炎。
  • 上海中醫藥大學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論文闡述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
    上述社論和綜述系統闡述了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基於中醫藥防治疫病理論與歷史經驗,從「病毒—環境—人」互作關係以及廣譜抗病毒和宿主導向調控等藥理學機制進行深入探討,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與方法
  • 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5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12人,重症病例減少6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79例,其中重症病例45例;現有疑似病例57例。累計確診病例1549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70例,無死亡病例。  今天上午,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就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確診病例死亡數訂正情況進行了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