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女船王」趙安吉:教育是最好的嫁妝
當40多歲的趙安吉出現在一個多月前的「一帶一路」女性論壇時,讓人眼前一亮。美國福茂集團副董事長趙安吉是美國「華人船王」趙錫成的小女兒。女承父業的她,目前是家族生意的接班人。作為美國最知名的華裔移民家庭,趙氏家族共有六姐妹,她們都是學霸,有四個上了哈佛大學商學院,創造了該院歷史。老布希常來討教趙家的育兒經。
從餐館員工到一代船王
趙安吉的父親趙錫成現年89歲,是美國「華人船王」。他創立的美國福茂集團是世界知名航運公司,也是第一個向中國造船廠訂購大型船舶的西方公司。
趙錫成是上海嘉定人,受資深船長叔叔的影響,上世紀40年代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航海專業。1949年畢業後,他被派到來往於臺灣的「太平輪」上實習。因為戰爭,他輾轉飄零到臺灣,此生再也沒能和自己父親相見。
偶然間,在臺灣一份報紙刊登的高中畢業生名單上,趙錫成發現了自己愛慕的女孩的名字——出身安徽大家的朱木蘭。兩個在戰火中失去聯繫的年輕人,由此再相見。1951年,兩人成婚。
趙錫成30歲時被董浩雲(前香港特首董建華之父)看中,派去美國讀書。隻身一人的趙錫成在紐約再次從頭開始。他一邊攻讀哥倫比亞大學的兩個本科學位,一邊做文員和餐館小時工,期待早日把妻兒接過來。
3年後,朱木蘭帶著兩個女兒去到美國與丈夫團聚。隨後,一家人搬去紐約皇后區的一室一廳公寓裡,開始了典型的第一代華人移民生活。
1964年,在美國苦讀六年並獲得兩個本科學位與一個MBA後,趙錫成自建公司——福茂航運。幾年前,趙安吉陪著父親故地重遊那個公寓時,那裡還住著孟加拉移民。
總統都來學趙家教子方
趙錫成夫婦為人稱道的是共養育了六個女兒,個個都是學霸,也是行業精英。美國前總統老布希一家與趙家關係親密。他曾感慨:「趙家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家庭。」
老大趙小蘭以全A成績畢業於哈佛,之後進入美國政壇;老二趙小琴是常青藤名校威廉與瑪麗學院的碩士,該校曾出過三屆美國總統;老三趙小美畢業於哈佛,出任過紐約州消費保護廳廳長,是該州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廳長;老四趙小甫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曾任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高級副總裁,現為律師;老五趙小亭是哈佛商學院碩士,大學教授;排行老六的趙安吉,則是在哈佛讀的本科和碩士。
老布希的太太芭芭拉曾羨慕地說過,「應該向趙家學學如何管教孩子。」
趙家儘管富裕,但所有孩子從小就知道自立,金錢要自己賺。小孩子跟大孩子一起趕校車、整理家務,自發讀書,要自己去賺學費讀大學。到了周末,還要除草,清理院子。甚至他們家車庫前超過百米的柏油路,都是這幾個姐妹一起鋪的。
一位作家20多年前曾去過趙家做客。他這樣寫道,趙錫成很好客,每有客人來,六個女兒只要在家,一定出來招呼。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幾個女兒不出席上桌,而是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因為趙氏夫婦覺得,當孩子讀書累時,出來做「waitress(服務員)」未嘗不是換腦子的一種方法,這種訓練有助於幫助孩子懂得為人處世。
向父母貸款讀完哈佛
趙安吉說,父母從小對她們的要求是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要求她們勤奮、努力,好好地做人。所以她從沒有感覺到,自己是生活在富人的家庭裡。父母堅持她們要說好中文、學中文,並不定期帶她們回中國。
趙安吉比大姐趙小蘭小整整20歲,是趙錫成夫婦最小的女兒。現在她繼承了父業,在家族的福茂集團中擔任副董事長。她出生時,家庭環境優越,已經擁有私人別墅和超大泳池,但她從沒覺得自己是「公主」,她上哈佛的學費雖然不像大姐那樣靠打工,也是跟父母貸款,直到工作後才還。
這個被稱為「趙家最能幹的小妹」天資聰明,她不僅以優異成績考入哈佛,還僅用三年時間畢業,就獲得了優異學生獎。她的榮譽生畢業論文,曾被「美國國家經濟心理學刊」刊登。隨後她又取得哈佛大學商學院MBA學位。在大學學習期間,趙安吉撰寫的財務研究個案被哈佛商學院編纂入書,至今此個案仍是哈佛商學院一年級學生必修科目。同時,趙安吉在2011年就成為哈佛商學院院長顧問委員會委員(相當於校董),比姐姐趙小蘭還要早4年。
除了學業優秀,學生時代趙安吉跟著姐姐趙小蘭在美國國會、交通部、白宮實習。大學畢業後,她曾在原花旗銀行下屬的投資部門工作,直到1996年回到家族企業至今。
願成為中美溝通的橋梁
趙安吉說,雖然生在美國,但父母時刻沒讓她忘記自己來自東方。早在1979年,尼克森訪華後不久,8歲的趙安吉就被父親帶來中國。隨後,作為「美中傑出青年」代表團成員,她曾參觀廣州等城市,並認為廣州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
現在,作為中國銀行董事的趙安吉每隔兩個月就往返於中美之間。她說,自己的一切得益於父母的教育和指導,她也希望能像父母期待的一樣,成為中美溝通的橋梁。
今年是趙安吉的母親朱木蘭去世10周年。趙家向哈佛大學商學院捐款4000萬美元,用於成立以趙安吉母親命名的教學大廈和對華裔學生的獎學金。此前,哈佛並沒有以華裔或女性名字命名的教學樓。
談及母親,趙安吉說,母親是家中的基石,也是她和姐姐們的偶像與榜樣,「她是一個無比優雅、難以形容的女子,她自己在50歲時,還堅持去讀碩士課程。而教育是她給我們最好的嫁妝。」
(《老年文摘》第21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