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蘭很注重培養孩子們從小學習做事鍥而不捨的精神。
小蘭在臺灣讀小學時,所住的小區停電,朱木蘭為女兒點上蠟燭,像平時一樣看著小蘭完成當天作業才休息。第二天,全班只小蘭一人交得出作業。
甚至是在赴美時,下午從臺北趕車到高雄,上午小蘭照舊背著書包按時到校讀書。
她從小培養每個女兒對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不直接告訴女兒什麼是「是」與「不是」,總是循循善誘加以啟發,讓女兒們自己做出判斷和結論;
也不以封建家長的高壓姿態面對女兒的不同觀點,而是和她們展開民主的辯論,讓各自在辯論中明白事理、辨白是非;
比如在教育小女兒趙安吉上,朱木蘭女士並沒有因為她最小而多開綠燈。
安吉四年級時不願像姐姐們那樣學習鋼琴而迷上法國號,於是向父母提出請求。朱木蘭嚴肅地提出「不能半途而廢,一旦開始至少堅持一年」的要求之後滿足了她的請求。
但是對於當時才10歲的小女孩來說,這個同她一般高的金屬樂器顯然是一個龐然大物,搬動起來都很不容易,更別說吹響它了。面對這一切問題,朱木蘭都要求女兒自己想辦法解決。迫於當初的承諾,小女孩欲罷不能,只能每星期獨自搬到學校參加3次訓練,這種「小人背大號」的滑稽局面直到熬滿當初約定的一年時間才結束。
朱木蘭正是以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女兒學到珍貴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