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柵欄是老北京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大柵欄興起於元代,建立於明朝,從清朝開始繁榮昌盛至今。作為在北京南城長期生活和工作過的老北京人,對大柵欄有著特殊的感情,多少青春歲月曾在這裡流失。
要說對大柵欄這條商業街感情最深的商鋪一定是「勸業場」,因為大柵欄商業街中當時唯一的一座4層樓高的商場,而且環境寬敞,購物條件在當時是比較好的,勸業場位於大柵欄地區內的廊坊頭條17號,現在北京坊的核心位置。
記得當初在南城工作的時候,午休期間會到勸業場轉轉,購買需要的服裝也會首先大柵欄裡的勸業場,勸業場在這幾十年當中也曾多次暫停營業,或是維修,或是更換經營品種,好像2011年左右大柵欄勸業場徹底關閉,當時勸業場的建築已經很破舊了。
北京大柵欄勸業場歷史上曾經是清末民初時期京城首幢大型綜合性商業中心大樓,首座有電梯運行,開敞式賣場,勸業場共有四層樓,一樓賣日用百貨為主;二樓售賣文物工藝品;三樓主要以照相館、理髮店,四樓有一個小劇場,主要演出評劇。
現在的勸業場是1923年復建時的建築,設計者為我國近代歷史上卓越的建築設計大師、建築教育家沈理源先生。北京大柵欄勸業場在設計風格上吸收了歐州傳統的巴洛克建築形式,結合大柵欄以明清建築為主的整體風格,特點鮮明。
勸業場屋頂設有巨大的玻璃的天窗,空間寬敞明亮,每層四周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鑲嵌」花瓶形欄杆陽臺等歐式古典裝飾。
這裡展示未來大柵欄地區的發展藍圖。
用老照片的形式最能讓人們直觀的回憶歷史。
曾經的照片上的場景,歷歷在目。
記錄歷史的珍貴照片。
北京風貌畫展。
勸業場是1936年,國民政府在原址重修後,正式命名為「北京勸業場,「勸業」二字寄託了一個時代實業圖強的希望,意為「勸人勉力,振興實業,提倡國貨」。
具有老北京地方特色產品隨處都可以看到,這裡展示的兔爺是北京的漢族傳手工藝品,屬於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京劇模型,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
虎頭枕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虎頭枕的寓意,「虎」為百獸之王,是中國民間尊崇的吉祥物。
用於裝飾展廳的撲克。
攝影作品展廳,形式新穎。
這裡也展示一些動漫展品,吸引孩了們的目光。
現在四樓還保留著小劇場的布局,不定期上演一些不同劇種的小戲。
演出前化妝師為演員精心化妝。
北京勸業場文化藝術中心屬於大柵欄北京坊文化商業街區的一部分,連接了北京大柵欄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繼續書寫著京城胡同裡的商業歷史,為人們提供了一處具有歷史文化與現代藝術匯聚一體,具有人文精神的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