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中國的養老系統是越來越完善了,這對於很多退休老人來說當然是一個福音,正是因為有了社保的存在,才讓大部分的老人在退休之後可以安享晚年,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社保是老年生活的一個重要保障
因此,現在繳納社保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不過近幾年來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說法存在,那就是中國將實行延遲退休,之所以會實行延遲退休,是因為現在中國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但是新生兒出生率卻越來越低,人口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動,在進入老年化社會之後,延遲退休是勢在必行的。
不過,不管是否要實行延遲退休,對於退休老人來說,最為關心的始終都是在退休之後,所能夠領到的養老金金額到底是多少?畢竟養老金是大部分老人晚年生活的一個重要保障。而近幾年來,我國在社保體系上一直都在不斷的調整完善,而且退休老人每個月所能領到的養老金,也是在逐年的上漲當中,目前已經是持續16年上調養老金了,哪怕是昨年碰上了新型疫情也同樣沒有改變。
有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後,才更加確切地感受到了社保的重要性。對於很多老人來說,養老金就是自己在退休之後的唯一收入,如果沒有了這一筆養老金,很多老人可能連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社保,每個月按時繳納社保費用,而想要在退休之後能夠享受退休金的福利,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繳滿15年以上的社保費用,那麼在到達退休年齡之後,辦理好退休手續就能夠每個月都領到一筆養老金了。
社保福利一向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多繳多得,少交少得,在最低檔次的基礎上,繳納的社保費用越多,在退休之後所能夠享受到的福利也就越多。所以很多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都會儘可能的多繳社保費用,這樣一來,在退休之後所能領到的退休金以及其他的補助也會更多。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承擔起過多的社保費用,所以也有一些經濟壓力比較大的人,在繳納社保的時候就選擇了最低檔,尤其是一些沒有工作單位可以幫繳的靈活就業人員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按最低檔次繳納社保,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那麼,在繳足15年「最低檔」社保,60歲退休後每月能領到多錢?這個一般人都猜不到。退休之後,老人所能領到的養老金,其實是按照兩個部分來計算的,這兩個部分分別是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而在退休之後所能領到的養老金,也是根據這兩個帳戶來進行計算的。
可以通過一個直觀的例子來了解一下,假如一個靈活就業人員在月收入6000元的情況之下繳納社保,那麼他每個月繳納的費用是月收入的20%,也就是720元。而這720元之中,有12%進入到統籌帳戶儲蓄,另外8%就是進入了個人帳戶,在持續繳納的15年之後,這個靈活就業人員的統籌帳戶中就會有77760元,而個人帳戶中就會有51840元。
之後這個靈活就業人員在退休後,所能領到的養老金就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720元,另外一個部分是個人養老金372元,這樣加起來計算每個月能夠領到1092元的養老金了。相比起職工社保來說,這樣的養老金的確是比較低的,但是相比起新農合養老金來說,每個月1092元的養老金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在一線,物價比較低的小縣城裡面,每個月1092元的養老金也可以支撐得起一個老人的基本所需了。
當然,對於生活在一些經濟收入水平比較高,消費也比較高的城市的退休老人來說,這1000多元想要維持生活就很難了。不過養老金的發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根據實際的社會情況以及養老金的上漲幅度來進行計算,因此也有可能在最後所能領到的養老金金額,會比這個計算出來的1000多元要高得多。
不過,在經濟條件所允許的情況之下,還是建議購買社保的參保者儘可能的多繳納一些社保費用,提高繳納的檔次以及年限。這樣一來,在退休之後所能領到的養老金,自然也就會更多一些,可以讓自己退休之後的生活更加的寬裕。
結語
不過也有些人覺得按照這樣子計算,繳納養老費用事物也沒有多大的作用,畢竟十多萬繳納之後,每個月所能領到的也僅僅只有1000多元,倒不如拿錢去做投資。投資所能獲得的利潤的確更高,但也可能面臨著血本無歸的情況,投資是有風險的,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投資是萬無一失的。因此,建議大家從安穩上來考慮,還是要儘可能的選擇檔次比較高的社保來繳納。
免責聲明:本文由網際網路資訊整理而來,不代表任何機構或個人的觀點,所含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亦不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不對任何機構/個人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