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已經達到2億左右,在靈活就業人員中,小商販、生活服務業以及大齡失業人員佔比很大,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所以有一份社保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我國的社保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是城鄉居民社保,雖然費用較低,但是享受到的福利待遇也不高;二是城鎮職工社保,醫保報銷比例更高,養老金相對也會高很多。因此,很多人選擇通過靈活就業的形式繳納職工社保。
不過雖然靈活就業形式需要繳納的比例相對個人按照正常繳納五險的比例更低,但是在費用上也並不是個小數目,很多人就按照最低檔次進行繳費,但是如果按照最低檔次繳費,每個月需要交多少錢?在退休後每個月到底能領到多少的養老金呢?
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由當地社保繳費基數決定,舉個例子,比如當地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5000元,選擇最低檔次60%的繳費比例,那麼5000*60%=3000元,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20%,那麼3000*20%就是600元,所以每月的養老保險繳費金額是600元。
加上醫療保險是多少呢?醫療保險有4%和8%兩個繳費標準,按照5000元的繳費基數計算,每月繳費為200元或者400元,加上大病醫保費用,一年醫保費用在2600元左右。 所以,個人自費交社保,按照上述舉例計算,一年的總費用大約為9800元。繳納15年算下來就是14.7萬元。
社保按最低交15年,退休後領多少錢?
按照全國統一的職工養老保險計算公式:養老金由「個人帳戶養老金」+「基礎帳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1、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儲蓄額÷計發月數(139個月)。
這部分主要取決於繳費年限,繳的越多,儲蓄額越多。
2、基礎養老金=(社會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工資)/2*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工資自己的工資/社平工資*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所以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舉個例子,45歲的王先生選擇了每月按最低檔次交社保。
2019年,北京的社平工資為7855元。一般在養老保險上,靈活就業人員需要承擔的繳費比例為20%。其中只有8%能夠進入個人養老帳戶,其餘的12%是要進入社會統籌部分。
於是我們可以計算出,王先生他每個月要交的養老保險繳費=7855*60%*20%=942元
假設社會平均工資一直按 5% 的速度上升。
那麼王先生在60歲退休時,個人帳戶一共累計繳納了10.7萬。
在退休的第一個月,王先生領取的養老金是:
個人帳戶養老金:10.7萬/139=770元
基礎養老金:7855 *( 1.05^15)(1+0.6)/2*15*0.1%=196元
兩個帳戶加起來,第一月合計領取的金額就是:966元。
可以看出,如果在一二線城市,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按最低檔交15年社保,退休後每月也就只能拿1000元左右。15年後,如果僅靠這1000元,維持體面的養老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如果一直按最低檔次交養老保險,而且只交15年,未來能夠獲得的養老金有限。
所以,如果想要領取到更多的養老金,建議大家延長繳費時間或者提高繳費檔次,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自己的養老金水平。
綜自度小滿金融(有錢花)
康波財經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之用,不對您構成任何決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