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附二院梅浙川教授團隊在國際消化頂級期刊《GUT》發文 分析新...

2020-12-09 上遊新聞

6月25日,重醫附二院梅浙川教授帶領的消化內科團隊在國際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GUT》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嚴重肝臟損害原因分析」(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developing severe liver injury during hospitalisation)。詹珂和廖盛濤博士研究生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梅浙川教授為第一通訊作者。

該研究基於對新冠肺炎患者早期防治的思考,重點分析了重慶市192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嚴重肝臟損害的發生情況,並發現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的使用、IL-6升高、IL-10升高、CD4+T細胞減少是新冠肺炎患者發生嚴重肝臟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揭示了新冠肺炎患者發生嚴重肝臟損害的高危因素,引發業內專家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

此項研究結果對於早期診斷和預防新冠肺炎患者發生肝臟損害來說,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為不斷優化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治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助推疫情防控工作添加新力量。

今年2月初,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關鍵階段,意識到消化內鏡操作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高風險性,在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指導下,梅浙川教授作為清洗消毒學組組長,帶領重醫附二院消化內科部分專家牽頭編寫了《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消化內鏡中心清洗消毒建議方案》,並作為指南發布於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官網,對於全國各醫療機構消化內鏡中心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增強疫情防控,具有及時、科學的指導意義。

時隔近5個月,梅浙川教授團隊不斷總結和歸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於國際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GUT》發表研究論文,助力抗疫大局。據了解,《GUT》是英國胃腸病學會的官方期刊,在胃腸病和肝臟病學科的期刊中排名全球第二,2019年影響因子為17.943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陸空同步、渝鄂接力 重醫附二院硬核ECMO團隊馳援孝感
    陸空同步、ECMO千裡加急奔赴孝感2月25日,重慶市第十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重醫附二院護理部主任甘秀妮教授帶隊包括重醫附二院ECMO硬核護理團隊在內的183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2月28日上午,在孝感當地醫護人員無人會安裝ECMO的情況下,甘秀妮主任立即指派重醫附二院ECMO護理團隊展開了ECMO上機前的安裝和調試。
  • 高精尖「利器」落戶重醫附二院 助力疾病診查快準穩
    這是西南地區率先引進的全球大型高精尖醫用設備,將加速提升區域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水平,引領重醫附二院跨越式發展的新紀元。,如痛風、結石成分分析、肌腱韌帶損傷評估、量化骨密度、快速肺栓塞檢查等;5、極少對比劑有益於腎臟保護,超低輻射的早期精準診斷可用來做人群的安全體檢篩查。
  • 盤點在國際三大頂級期刊上「瘋狂」發文的內地十大科研團隊及研究...
    作為一個英文非母語的國家,我國的國際科研論文總數已經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一,領先於英國、德國、日本等老牌發達國家位居全球第二位,足見我國科研蓬勃發展的勢頭。但是,如果將目光聚焦在前文所提的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層面,我國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不容忽視的。目前,中國內地在三大期刊上合計發文14381篇,發文數量位居世界第七,僅是美國的十五分之一。各國在三大頂級期刊上發文對比情況詳見下圖1。
  • 重醫附二院骨科克難關改良...
    (上遊新聞記者 喻舒)「太久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我應該早點來重醫附二院骨科做手術,真是太感謝陳教授和骨科的醫護人員了!」近日,家住江北區、年過花甲的張婆婆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望著病房窗外初升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容。
  • 迎接3.8國際婦女節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為300餘名女性進行大型義診
    「關愛女性,助力健康」,3月2日,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舉行大型公益義診活動,由婦產科主任胡麗娜教授領銜,孫江川教授、熊正愛教授、董曉靜教授、張覘宇教授、蔣興偉教授等10多名專家組成專家義診團隊
  • 12日發布會|重醫附二院:引導患者錯峰就診,預約掛號比例達54%
    3月12日,重慶市召開第四十八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重醫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介紹了該院當前醫療秩序的有關情況。重醫附二院是重慶市新冠肺炎涉外定點救治單位和專家組組長單位,全面參與到了全市疫情防控、救治指導工作,並積極派員馳援湖北武漢、孝感等地。任紅介紹,重醫附二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有效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和逐步恢復正常診療秩序的部署安排。
  • 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周邊道路拓寬工程有望年底完工
    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周邊道路拓寬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江南新城片區的城市管理方,苦戰惡劣天氣,使出「洪荒之力」,竭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力保工程如期完工。2020年的重慶,和以往相比,是格外的「雨」眾不同!各季度雨水天氣陡然增長,為城市施工建設造成了一定困難。
  • 國際頂級期刊《GUT》發表華山感染肝病研究團隊聯合研究成果
    國際頂級期刊《GUT》發表華山感染肝病研究團隊聯合研究成果 2020-07-08 1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理工陸明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文 推進含能材料基礎科研進程
    中國江蘇網9月28日訊(記者 袁濤)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陸明教授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撰寫的題為「全氮五唑陰離子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能近期進展」的綜述文章在線發表。
  • 李家平教授團隊在GUT雜誌發表肝癌新抗原抗腫瘤免疫機制新成果
    by activating CD39+CD8+ T cells」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UT(IF=19.819,JCR一區)在線發表。第一作者為我院博士後劉婷、2018級博士生談濟州和中山大學醫學院吳敏昊教授,唯一通訊作者為我院腫瘤介入科主任李家平教授。 該研究對臨床樣本測序結合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發現:與腫瘤突變負荷(TMB)和新抗原(neoantigen)相比,高親和力新抗原(HAN)的值與OS呈現更好的正相關性,並與CD39+CD8+ T細胞的比例有關,提示HAN可作為肝癌患者預後的新指標。
  • 重慶市首例外籍新冠患者第3次核酸檢測「陰性」 重醫附二院築牢...
    雖然醫學觀察仍需繼續,但作為境外疫情輸入的關鍵防線,重醫附二院嚴防死守,醫護人員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讓重慶人民擁有切實的診療保障,也讓外籍人士感受到了「重慶溫度」。隔絕的是疫情 凝聚的是溫情6月30日,外籍人士Alan Tan在江北機場入境重慶時核酸檢測陽性,作為無症狀感染者,他隨即被收治到外籍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核酸檢測依然「陽性」。這是重慶市第一例外籍新冠患者。幾日後,「叮!」
  • 勇士逆行|重醫附二院援鄂醫療隊出徵!她為隊員背包綁上紅絲帶
    醫院領導與援鄂醫療隊合影(通訊員 李嬌)2020年2月2日下午,根據市衛健委指示,重醫附二院11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鄂醫療隊火速集結出徵。這是院黨委在前期志願者中篩選20名援鄂隊員的基礎上,最後再篩選出的出徵隊員。
  • 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正式開診,6號前掛號費、CT、核磁共振等免費!
    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歷經10年,投資14億,全力打造的重醫附二院新院(江南院區),已完成開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標誌著重慶最大的醫療綜合體已經建成,一座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的智能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型綜合醫院屹立於長江之濱,南山之南。
  • 助力女神節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為300餘名女性進行大型健康義診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胡麗娜主任領銜大型女性健康義診3月2日上午9時,天空雖然一直下著濛濛細雨,但是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3樓B區,已經有300多名女性在此等待專家義診。董曉靜教授接受現場女性諮詢董曉靜教授告訴大渝網,江南院區婦產科於2018年7月正式開診,環境非常優雅和安靜,體現了大型現代化醫院的綜合實力和水平,技術上醫護人員均是來自重醫附二院渝中院區的精英骨幹專家醫生
  • 茶園北天文大道重醫附二院江南醫院至劉家坪站路段通車情況
    政府規劃茶園天文大道道路建設,是一項便民利民、促進區域發展的大民生工程,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居住在茶園的人來說,我非常感謝政府並滿懷期待,特別關注重醫附二院江南醫院路段至劉家坪站路段的通行。&nbsp&nbsp&nbsp&nbsp現天文大道北段居住人口顯著增加,更多人需要乘坐輕軌和開車出行。去年,有幸得到領導來信回復,該路段預計計劃2020年春節前建成。
  • 重醫附二院糖尿病患者教育公益項目啟動
  • 12320預約掛號開通重醫附二院
    來自市衛計委的消息,「12320」預約掛號新添重醫附二院。即日起,市民可通過「12320」預約掛號,在家輕鬆預約重醫附二院專家的門診號。其中,就包括被稱為婦產科「西南第一刀」的著名專家孫江川醫生,其門診號通常是一號難求。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6.劉兆清教授團隊揭示Co2Mo3O8電催化析氧反應位點和活性關係清潔能源研究所劉兆清教授團隊在揭示palmeirite oxides OER催化活性催化位點關係取得新進展,在國際化學類頂尖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 11.688)發表了這項研究重要成果
  •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者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發表論文!
    5月12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全文在線發表了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刺治療餐後不適症候群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章。
  • 湘潭大學劉平樂教授團隊連續在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今年1月,劉平樂教授團隊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連續發表了2篇論文。今年4月,劉平樂教授團隊在化學類頂級期刊《綠色化學》(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為9.405 )上發表題為「萘一步催化胺化高收率製備萘胺(One-step catalytic amination of naphthalene to naphthylamine with exceptional yield)」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是郝芳副教授,通訊作者是劉平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