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如何才能不再「痛」?重醫附二院骨科克難關改良...

2020-12-17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記者 喻舒)「太久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我應該早點來重醫附二院骨科做手術,真是太感謝陳教授和骨科的醫護人員了!」近日,家住江北區、年過花甲的張婆婆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望著病房窗外初升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容。原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陳亮主任醫師通過一個椎間孔鏡下融合新技術幫助輾轉求醫的張婆婆解決了多年的嚴重腰腿痛,讓她以後的生活每天都能沐浴在陽光下。

六旬老人多年嚴重腰腿痛夜不能寐

常規手術方式風險較大

張婆婆是陳亮主任醫師最近接診的一位病人,她的腰部和左邊小腿長期疼痛難忍,小腿疼起來根本無法伸直,以至於行走困難,夜不能寐。張婆婆的家人帶著她到市內某三甲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伴有腰椎失穩,但談到治療卻讓醫生打了「退堂鼓」。因為張婆婆L4/5椎間盤退變明顯,腰椎局部穩定性較差,常規微創手術後容易復發或殘留腰痛症狀,傳統開放手術創傷大,出血多,術後恢復時間長,因此手術治療成了難題。

鑑於此,醫生建議張婆婆先進行保守治療觀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婆婆的症狀卻越來越嚴重,看著周圍剛退休的朋友們到處聚會旅遊,自己卻連走路睡覺都困難,身心十分痛苦,她和家人輾轉就醫卻始終無果,即便碰到願意為她手術的醫生,卻也提前被告知術後風險,「手術存在醫源性肌肉損傷風險,可能導致手術以後遠期腰背部疼痛」。簡而言之,即使手術後症狀短期內緩解了,過個兩三年,依然可能會有腰疼的隱患。張婆婆覺得,如果挨了刀子還是會疼,那還折騰什麼呢?

輾轉求治終覓良醫

通過改良新技術減輕患者病痛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婆婆兒子通過朋友介紹,得知重醫附二院骨科十分擅長椎間盤疾病及退行性脊柱疾病的診治,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解決張婆婆一直以來的難題,遂趕緊帶著母親來到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掛了陳亮主任醫師的門診。

陳亮主任醫師接診張婆婆後,為她進行了詳細的檢查,清楚了她的病情。考慮到患者不適合常規開放和微創手術,陳亮主任醫師建議她做全內鏡輔助下後外側入路下腰椎減壓融合術(FE-PTLIF),這種手術方式創傷小,風險低,並且經過了骨科專家團隊的改良,擁有較原本技術更大的優勢。

一開始,張婆婆有所遲疑,很怕這個手術也會帶來遠期隱患,反覆詢問:「陳教授,這個手術真的能解決我的腰腿痛,讓我好好走路,睡個好覺嗎?」陳亮主任醫師溫和地告訴張婆婆:「把你的身體比作一個房子,這個手術既不用把你後牆打破從你後背進入,也不用把你前門打破從你腹部進去,我們翻牆從你斜側腰進去,一堵牆都不用破,既能精準地找到出問題的地方,解決問題,還能保證周圍組織損傷儘可能小,放心,我會盡全力幫助您的。」

陳亮主任醫師的話讓張婆婆安下心來,她和家人接受了建議,決定手術,陳亮主任醫師很快為張婆婆排期。術中,陳亮主任醫師及其團隊在全內窺鏡下操作,自腹膜後腹部血管和腰大肌前緣之間的生理間隙進入,既避免了前路手術對大血管的過度牽拉,又避免了側路手術對腰大肌和腰叢神經的損傷,同時不存在後路手術的諸多缺點,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手術的併發症發生率。另外,該術式還有時間短、出血少、融合面積大、術後恢復快的優點。

術後醫護人員為張婆婆進行消腫、止痛、營養神經等對症治療,張婆婆很快就感覺到左下肢疼痛較之前明顯好轉,腰腿活動也自如起來,她發現:自己真的能夠安然入睡了!

各種針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方式湧現

卻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隱患

引發腰腿疼痛的腰椎退行性疾病讓無數中老年人飽受折磨,不少人似乎很難找到對症治療的好辦法,這其中的緣由在哪?

陳亮主任醫師解釋道:「腰椎退行性疾病是指伴隨著年齡增長和慢性勞損,腰椎老化、退化的生理和病理改變,主要包括退行性腰椎間盤突出、退行性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症、退行性腰椎側彎等疾病。這類疾病往往隨著病程進展同時存在,會隨著退變速度的加快和人體機能的減退愈發嚴重。

據國家衛計委數據統計,我國腰椎疾病患者已突破3億,其中50歲至60歲人群中,患病者比例達71%,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比例更高達82%。這些數字意味著,在老齡化形勢愈發嚴峻的當今社會,腰椎退行性疾病已然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許多中老年人在本該可以頤養天年的時候卻飽受腰腿疼痛的折磨,嚴重影響了晚年的生活質量。

面對這個「惡魔」,現代醫學不斷探索和改良。但是,近年來湧現的手術治療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卻讓醫者感到無奈。

「經後路腰椎椎間融合術(PLIF)作為近年來退行性腰椎疾病最常用的手術方式,自20世紀40年代首次報導PLIF手術以來,其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應用,然而陸續出現文獻報導,這種手術方式因術中肌肉的廣泛剝離、長時間牽拉及術後纖維瘢痕等問題,讓病人術後發生椎旁肌萎縮及殘留腰痛,具有一定的缺陷和隱患。」

「後來出現了經皮內鏡腰椎間盤摘除術(PELD)可以比較好的解決減壓問題,但難以實現融合。」

「為了既解決減壓問題,又解決融合固定問題,全內鏡輔助下後外側入路下腰椎減壓融合術(FE-PTLIF)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手術方式,該技術減壓與置釘通道能夠維持肌纖維的正常排列順序,從而可對腰椎多裂肌等起到保護作用,具有創傷小、肌肉損傷小、恢復快等優點,但因術中暴露空間有限,仍然存在較高的神經損傷風險……」

改良後的鏡下融合新技術是脊柱融合手術的重大突破

更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福音

針對上述手術方式的討論,陳亮主任醫師談到,手術目的是解決兩個問題:1.神經受壓(通過手術解除);2.脊柱支撐功能不足(手術植骨融合+內固定——也就是「打釘子」)。但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FE-PTLIF技術,始終不可避免造成對神經和組織結構的損傷。

那麼,是否存在更為理想的方案?有的,故事中的患者張婆婆正是受益者。醫者父母心,重醫附二院骨科專家看到,飽受腰椎退行性疾病折磨的病人已經十分痛苦卻還要遭受手術損傷風險的情況,十分痛心,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嘔心瀝血,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對FE-PTLIF技術進行了改良,發明了一項內鏡手術專用可視工作通道外套筒。

據陳亮主任醫師介紹,改良後的手術方式由原來的5孔通道改良為4個孔通道(每個小孔直徑僅為1.5~2cm)操作,針對手術入路相對而言更容易操作,減壓更徹底,既減少了對組織結構的損傷,也降低了手術幹擾造成的神經的損傷,使得因創傷或手術意外造成醫源性損傷的風險更小。

要知道,這項成果不僅是脊柱融合手術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是所有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福音!該技術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可開展的單位寥寥無幾,在國內甚至國際均屬於領先水平,因其在操作上極其考驗術者的專業水平,不但需要其對內鏡操作有深厚的造詣,有豐富的手術經驗積累,還需要對各種脊柱退行性疾病手術方法具有爐火純青的駕馭度。在重慶地區,能順利操作該技術的專家屈指可數。

據悉,自重醫附二院骨科使用FE-PTLIF技術以來,已進行了50餘例相關手術,經過後期隨訪發現均療效優良。重醫附二院在運用該技術初始便處於高起點水平,啟動後迅速形成了一套技術特色,切實體現了醫院骨科專家對椎間孔鏡手術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底蘊,據了解,現與該技術配套的相關器械工具也正在準備專利申請中。

專家名片 》》

陳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脊柱內鏡學組常務委員。從事骨科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15年。先後前往德國Oberlinhaus骨科醫院、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美國Atlantic Spine Center脊柱外科中心,香港瑪麗醫院等多家專業醫療機構訪問進修,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主要擅長脊柱外科,尤其是微創脊柱外科、脊柱創傷、椎間盤疾病及退行性脊柱疾病的診治。發表論著30餘篇,單篇最高SCI影響因子7.056分,累計SCI影響因子25分,CSCD核心期刊發表文章16篇。

相關焦點

  • 12日發布會|重醫附二院:引導患者錯峰就診,預約掛號比例達54%
    會上,重醫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介紹了該院當前醫療秩序的有關情況。重醫附二院是重慶市新冠肺炎涉外定點救治單位和專家組組長單位,全面參與到了全市疫情防控、救治指導工作,並積極派員馳援湖北武漢、孝感等地。任紅介紹,重醫附二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有效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和逐步恢復正常診療秩序的部署安排。
  • 高精尖「利器」落戶重醫附二院 助力疾病診查快準穩
    這是西南地區率先引進的全球大型高精尖醫用設備,將加速提升區域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水平,引領重醫附二院跨越式發展的新紀元。這些技術可以有效避免漏診和誤診,實現疾病早期精準診斷,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腫瘤、腦萎縮、腦先天發育異常、腦代謝性疾病及腦血管病等)的診斷、鑑別診斷等優勢顯著,為患者帶來福音。
  • 重醫附二院糖尿病患者教育公益項目啟動
    「寬仁大講堂」糖尿病健康信息分享及義診活動來啦——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糖尿病患者教育公益項目啟動糖尿病正以燎原之勢蔓延,不斷蠶食著人民群眾的健康,11.6%的患病率,50%的後備患病人群不僅駭人聽聞,而且糖尿病引起的各種併發症也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 北京友誼醫院首次成功運用新術式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
    隨著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傳統腰椎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是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標準,但該術式會導致較高的慢性疼痛發生率,給患者帶來痛苦。隨著技術的進步,脊柱內鏡技術為腰椎退變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契機,該術式的發展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的治療進入到了微創化操作的時代。
  • 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正式開診,6號前掛號費、CT、核磁共振等免費!
    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歷經10年,投資14億,全力打造的重醫附二院新院(江南院區),已完成開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標誌著重慶最大的醫療綜合體已經建成,一座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的智能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型綜合醫院屹立於長江之濱,南山之南。
  • 重慶市首例外籍新冠患者第3次核酸檢測「陰性」 重醫附二院築牢...
    雖然醫學觀察仍需繼續,但作為境外疫情輸入的關鍵防線,重醫附二院嚴防死守,醫護人員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讓重慶人民擁有切實的診療保障,也讓外籍人士感受到了「重慶溫度」。重慶市衛健委部署安排,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成為外籍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作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醫療戰線,重醫附二院運用自身防控優勢,上下齊心聯動,多項舉措為重慶築牢境外疫情輸入的關鍵防線。在此前的防疫狙擊戰中,重醫附二院守重慶、戰湖北,逆行雙城,全面「戰疫」,累積了豐富的防疫戰疫經驗。
  • 重醫附二院梅浙川教授團隊在國際消化頂級期刊《GUT》發文 分析新...
    6月25日,重醫附二院梅浙川教授帶領的消化內科團隊在國際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GUT》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嚴重肝臟損害原因分析」(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developing severe liver
  • 南通二院骨科率先在市區成功開展首例UBE腰椎手術
    UBE技術空白,也為南通地區微創治療脊柱退行性病變打開了新思路,進一步提升微創骨科診療水平,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今年72歲的耿阿姨,家住崇川區,一年前就出現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的症狀,曾就診於市區多家大醫院,考慮是腰椎管狹窄症,都建議開放性手術治療,但是耿阿姨及家人考慮到是開放性的大手術,都表示再考慮考慮。
  • 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周邊道路拓寬工程有望年底完工
    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周邊道路拓寬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江南新城片區的城市管理方,苦戰惡劣天氣,使出「洪荒之力」,竭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力保工程如期完工。2020年的重慶,和以往相比,是格外的「雨」眾不同!各季度雨水天氣陡然增長,為城市施工建設造成了一定困難。
  • 腰椎疾病怕動大手術?這種「小」手術了解一下
    8年間,母親的情況越來越重,從最初的行走無礙到如今的幾乎喪失行動能力,王先生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因為母親高齡,很多醫院不建議她動大手術。 這也是多數腰腿痛高齡老人面臨的困境。
  • 陸空同步、渝鄂接力 重醫附二院硬核ECMO團隊馳援孝感
    陸空同步、ECMO千裡加急奔赴孝感2月25日,重慶市第十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重醫附二院護理部主任甘秀妮教授帶隊包括重醫附二院ECMO硬核護理團隊在內的183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2月28日上午,在孝感當地醫護人員無人會安裝ECMO的情況下,甘秀妮主任立即指派重醫附二院ECMO護理團隊展開了ECMO上機前的安裝和調試。
  • 【對話院長】重醫附二院任紅、兒童醫院李秋,市中醫院左國慶
    任紅介紹相關情況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有效減少人群聚集任紅介紹,作為我市新冠肺炎涉外定點救治單位和專家組組長單位,重醫附二院全面參與全市疫情防控、救治指導工作,積極派員馳援湖北武漢、孝感等地。同時,為確保門診各項醫療業務有序開展,重醫附二院開展多項舉措:● 加強醫院入口和預檢分診管理,按照「進入醫院篩查、診室接診篩查、進入病區篩查」的篩查原則,嚴把入口關。● 加強分時預約掛號和檢查,全面開診。引導患者分時段有序錯峰就診,目前重醫附二院預約掛號比例已經提高到54%左右。
  • 茶園北天文大道重醫附二院江南醫院至劉家坪站路段通車情況
    政府規劃茶園天文大道道路建設,是一項便民利民、促進區域發展的大民生工程,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居住在茶園的人來說,我非常感謝政府並滿懷期待,特別關注重醫附二院江南醫院路段至劉家坪站路段的通行。&nbsp&nbsp&nbsp&nbsp現天文大道北段居住人口顯著增加,更多人需要乘坐輕軌和開車出行。去年,有幸得到領導來信回復,該路段預計計劃2020年春節前建成。
  • 勇士逆行|重醫附二院援鄂醫療隊出徵!她為隊員背包綁上紅絲帶
    醫院領導與援鄂醫療隊合影(通訊員 李嬌)2020年2月2日下午,根據市衛健委指示,重醫附二院11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鄂醫療隊火速集結出徵。這是院黨委在前期志願者中篩選20名援鄂隊員的基礎上,最後再篩選出的出徵隊員。
  • 迎接3.8國際婦女節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為300餘名女性進行大型義診
    活動由重醫附二院紀委楊力書記及婦產科主任胡麗娜教授致開幕詞。胡麗娜主任在接受上遊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大型義診除了常規的義診和專家科普講座,醫院還為女性同胞提供200個TCT免費檢測名額,200個HPV免費檢測名額,100個胎心監測免費名額、50個免費經陰道B超監測排卵及20餘個精液常規免費名額。到上午九點止,已經有近三百名患者在等候區等待諮詢。
  • 助力女神節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為300餘名女性進行大型健康義診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胡麗娜主任領銜大型女性健康義診3月2日上午9時,天空雖然一直下著濛濛細雨,但是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3樓B區,已經有300多名女性在此等待專家義診。董曉靜教授接受現場女性諮詢董曉靜教授告訴大渝網,江南院區婦產科於2018年7月正式開診,環境非常優雅和安靜,體現了大型現代化醫院的綜合實力和水平,技術上醫護人員均是來自重醫附二院渝中院區的精英骨幹專家醫生
  • 12320預約掛號開通重醫附二院
    來自市衛計委的消息,「12320」預約掛號新添重醫附二院。即日起,市民可通過「12320」預約掛號,在家輕鬆預約重醫附二院專家的門診號。其中,就包括被稱為婦產科「西南第一刀」的著名專家孫江川醫生,其門診號通常是一號難求。
  • 重醫附二院門診就醫再出「新招」!
    關注「重醫附二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在首頁或者智慧服務菜單選擇「當日掛號」按照提示操作即可!不僅如此,重醫附二院為了讓患者就醫更方便,還有不少新舉措。據重醫附二院門診辦公室主任陽文琳介紹:「微信公眾號全面升級改版,既保留了原有的預約掛號、檢查檢驗推送、院內導航、查詢、智能導診等服務功能,又新增了'當日掛號'、'住院預交金繳納'等,以前需要到醫院才能辦到的事,現在只需要在手機上就能輕鬆完成,非常方便快捷。
  • 走不到20米就吃不消了,87歲的他被腰腿痛折磨了十來年
    「十來年的老毛病了,以前是腿痛、腿麻,這兩年走路都困難了,總是走幾步、歇一會,走幾步、歇一會,難熬呀……」浙大二院骨科診間裡,劉大爺正向張樺副主任醫師講述自己的病情。劉大爺是坐著輪椅被家人推進診間的,87歲的他已經被腰腿痛折磨了十來年。
  • 第3期 「起搏器」植入大腦 身體不再亂動 這是科幻片嗎?NO!
    將電極植入大腦,然後用「遙控器」控制,讓身體失控亂動的病人恢復正常,讓久坐輪椅的患者重新站起來……這是科幻電影中的劇情嗎?NO!這些故事正在手術室裡真實發生。近日,一位患帕金森病長達12年的患者,在重醫附二院神經外科,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術(DBS,俗稱腦起搏器),病人生活因此重新開啟。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手術,為何如此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