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於我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更是我人生重要的分水嶺,2015年,闊別家鄉十年之久的我,原本已習慣了企業工作、都市生活,一度被眾多師長認定我就是那個從大山裡成功走出來的幸運女孩,突然有那麼一天,因為做了一個夢,帶著對家鄉的思念利索地放棄了多年來在華東地區打下的一切基礎,回到了有生養之恩的大山,命運的安排首次裸考竟也逆襲考取了公務員,然後開始了艱辛而難忘的基層工作與生活,5年來這一切經歷早已刻印在我成長的畫卷中。撩開時間垂掛下的帷幕,慶幸自己與「脫貧攻堅」這項偉大事業產生交集,讓這段成長記憶更加美好、厚重!
基層工作初印象
來到基層前,遼寧廣播電視臺總編室一位忘年之交,是長輩亦是導師,贈予我《之江新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讀懂中國農業》三本書,叮囑我無論何時一定要堅守理想與信念,一定要帶著情懷和責任做好群眾工作。書本上「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這句話一直烙在我心裡,時刻鞭策自己。每當工作遇到困難乃至委屈時,這句話一直給予我無窮的力量鼓勵自己前行。
瑤山,是貴州省著名的「三山」地區之一,更是省、州、縣脫貧攻堅主戰場。雖然老家離王蒙一帶挨得很近,但初次到瑤山拉片菇類一帶,我還是被這裡的瑤族同胞生活困境所震驚,幾塊磚頭幾根木頭幾片帆布搭起的簡易棚竟然也能住人,有些磚混結構看起來「洋氣」點的房子,走進去竟也是亂糟糟的:地上隨便鋪一張草蓆就是夜晚睡覺的地方、灶臺上一堆沒有洗過的鍋碗瓢盆、跟你說話的主人家一大清早可能就是前言不搭後語醉醺醺的狀態……此外,最大的感受還有生活缺水、交通不便、沒有地方消遣……鄉裡安排我與兩個女同事擠在鄉幹部職工宿舍一個剛好擺放得下三張床的小房間,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公用衛生間總得放個大塑料桶隨時接著備用水,寂靜的夜,除了附近瑤寨偶爾傳來的狗吠聲,就是衛生間水龍頭「滴、嗒、滴、嗒」的無限呻吟……正在發生的一切,都在衝擊著原有的極其片面的認知。
面對新事物和新環境的衝擊,工作也不甘寂寞。辦公室的板凳還沒坐熱,就被分配了46戶171人的包組任務。黨政辦中心工作和下隊收養老保險、合醫、土地確權、填報貧困戶信息表、精準識別遍訪調查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登記表等等這些工作就成了日常工作。連續加班加點工作、雙休日、節假日的取消甚至周一至周四晚上不能「走讀」回家,我跟其他幹部一樣有過怨言;鄉政府公車不夠,很多時候需要走很長的路下隊,特別遇到下雨天時心裡也有過小情緒。但是步子已經邁出,再回頭已然不可能,唯有慢慢適應環境、熟悉鄉情村情、努力鑽研有關工作業務,按照鄉黨委政府的安排推進各項工作。
群眾的呼聲就是命令
「春柳,昨夜下的大雨把我家稻田淹沒了一大片」「春柳,我家孩子考上大學了,學費老火啊」「春柳,果園路徵地你說我怎麼辦」……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高橋村下腳組包組時,這是群眾的呼聲,我都一一回應著。下腳組何春亮病逝後,留下媳婦何小珠一人帶著3個年幼的孩子,剛建好的磚房經過外立面改造後看似氣派,但建房時花的錢和春亮大哥治病借的錢已經讓家裡返貧,如今家庭主要依靠沒有了,想著三個年幼的孩子小珠嫂子日日流淚,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我急忙上門安撫小珠嫂子並協助一些善後工作,及時與村組領導商量,向包村領導匯報,通過逐級評議審議,最終將何春亮的遺孀遺孤納入了低保……
「春柳,我家房子才建得幾年政府叫我們拆了,你說我剛開農家樂得多久,客戶還沒穩定我們這就搬遷了以後生意怎麼做?」「春柳,我家建這農家樂欠了很多錢,搬遷過去我實在沒有錢再重新裝修了怎麼辦?」「春柳,今天我家進火,快來拿紅雞蛋哦」「春柳,謝謝你,聽了你的話,我們一家現在生活穩定,日子比以前好很多了!」……這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荔波景區提質擴容時,內孟塘組和下洞整組搬遷群眾的聲音。我深知,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空氣要潔淨,風氣更要清新。黨員幹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社會風氣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廣大群眾正是通過觀察身邊黨員幹部的作風,來衡量黨風政風的好壞,來做出自己的判斷與選擇。所以,特別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的工作上,我都站在群眾的角度為群眾細心解答疑惑,為群眾認真算好每一筆經濟帳、真心實意的為群眾著想,因此也取得群眾的充分信任,在景區提質擴容項目上,無數次,群眾都是等著我到場後才敢籤字、交鑰匙。搬遷到夢柳安置點初期,由於初期施工用電緊張,生活供電供水不足,一些搬遷群眾有怨言,一次深夜有群眾酒後撒野罵娘,與勸酒的鄉幹部吵架要動手,聽到聲音我急忙從宿舍趕下來,看到我走過來發酒瘋的那個群眾突然不好意思似的停止叫罵,只是委屈的低聲嘀咕:讓我們搬到這裡水電都不正常,上個廁所都很麻煩……旁邊一起喝酒的鄉親過來打圓場幾個乖順地回家了。事後,那個男同事不解地問我,他們為什麼怕我一個瘦小的女子?!我只是笑笑,也沒有回答。其實,他們並非怕我,生活有多不易,理解他人就有多不易!
2018年5月,產假結束我將不滿5個月的孩子託付給我母親後迅速回到工作崗位,服從領導安排包保了拉柳組,在得知拉柳組莫吉芝老人不符合五保戶標準,其女家庭條件較好只要將老人接去贍養即可退出扶貧系統。為了不錯退一人,我與鄉扶貧站溝通後堅持尋找老人女兒位於撈村的老房和荔波縣城菜園的新房、轎車等物證,在多方調查取證後,我又約了老人女兒一起聊老人的生活情況,分析當前的國家扶貧政策,動員將老人帶身邊贍養。落實好老人的生活安排後我才放心的將脫貧告知書以及老人女兒籤訂的贍養協議書重新裝檔。
脫貧攻堅戰就要逆行
2018年6月,荔波縣城易地扶貧搬遷「戰役」打響。直至2018年11月,瑤山搬遷戶正常入住僅27戶,這離292戶的任務量非常遙遠,當時我兼任鄉黨政辦負責人、群團辦主任、專武幹事,每每上會討論縣城移民安置點這個議題,領導們都很焦急,幾次會上現場電話連線駐點同志,每次得到的反饋大家都很無奈。看到領導們著急,我也急在心裡,我明白,問題是要找出根源對症施策。考慮再三後,我向鄉黨政主要領導提出到縣城移民安置點駐點的建議,並將工作思路認真地向領導做了匯報,我的工作思路得到領導的認同與支持,但同時,也有一些關心我的老領導為我的前途堪憂,擔心我到縣城移民安置點駐點意味著要卸掉鄉裡面重要崗位職務,在全縣機關抽調骨幹選派基層時,如果移民安置點工作開展得好,那自然好,如果工作開展不順利,我會被落下口舌甚至可能被邊緣化,這樣對我的政治成長不利對我本人也不公。但,是戰場,就得有人上陣,何況,我還是一名接受過民兵訓練的專武幹部!於是,在大部份同事以為我進城「休息」的時候我遍訪了移民安置點附近的時來、建設、板旺、拉岜、福利等村,這些村組領導聽說我調研來意後出於對安置點進城農民的理解,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各村組領導都將各村閒置地塊、可合作產業項目等資源交底後多次帶我上山下地實地調研,通過深入分析後,最終我選定了離移民安置點最近的拉岜村果園地作為搬遷群眾的「微田園」、「創業園」,以「奉獻、共享、互助」說服拉岜村果農們,最終讓移民群眾順利籤訂5年免費承包協議,並創立了移民夥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後為合作社向縣農工局申請了6噸化肥扶持並與荔波昌輝食業等多家企業建成移民利益聯結機制。截止2019年12月,「微田園」種植20餘畝覆蓋50餘戶200餘人,果園承包180餘畝覆蓋8戶50餘人(免費承包,管護自營),幫助果園承包群眾實現林下養雞項目,共設有三個養雞場,目前已養殖2批,共出欄2000餘羽果園雞……到移民安置點工作以來,我都在認真踐行著自己的承諾--把更多的搬遷群眾引進城,把進了城的搬遷群眾安置好!按照「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工作要求我與瑤山移民後續工作組千方百計的為移民群眾就業、創業精心謀劃,本著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引導群眾「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幫助10餘戶搬遷群眾設攤進行肉類(果蔬)批發,實現年均增收5萬元以上;經過與縣就業局、省內外勞務公司、各用人單位積極對接後解決了500餘人就業,達到每戶至少1人以上就業,月收入2000元-3000元以上。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以及越來越多群眾的理解支持下,瑤山292戶搬遷對象全部完成搬遷入住。
我明白,對於大山裡移民過來的群眾,僅僅解決他們的生活保障還不夠,如何提高群眾的自信心,更好的融入縣城生活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此,我主動聯繫縣就業局、婦聯、民宗局等多家縣直部門聯合開展保安、家政、電工等培訓8期,覆蓋搬遷群眾3000餘人次;鼓勵搬遷群眾「白幹夜學」,整合縣內行政資源,利用晚上時間開辦「移民夜校班」。每堂課以搬遷群眾城市融入、市民化轉變進程現實矛盾進行專項設課。邀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及公安、住建、人社、電力、教育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搬遷群眾進行脫貧攻堅政策解析暨感恩教育及相關專業知識授課,並與群眾進行零距離「有問必答」互動。邀請基層勞模代表為搬遷群眾進行勞模經驗、致富經驗分享。截止2019年12月共開班兩期40課時,參訓群眾5000餘人次;建立了一個由搬遷群眾、包保幹部、戰區領導組成的350餘人「移民服務微信工作群」,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讓群眾與群眾之間、群眾與幹部之間有自由的交流平臺,及時發現群眾困難並協調解決,解決搬遷群眾入住施工問題150餘個,調解群眾糾紛80餘起;組建了荔波移民山歌隊、陀螺競技表演隊、廣場舞表演隊等。在搬遷群眾的思想扶貧方面我努力用心用情用功用智,讓廣大搬遷群眾充分認識到幸福生活源於黨中央的惠民政策,儘可能的點燃搬遷群眾的善心、愛心、熱心,增強鄰裡之間友愛團結,為移民安置點打造民族團結示範社區打好基礎。2019年2月、6月移民安置點興旺社區舉辦「話幸福謀發展」慶新春、「感恩奮進奔小康情滿端午『粽』鄉鄰」等活動,社區領導積極推薦我擔任活動主持,非主持科班出身,但現場獲得群眾的陣陣掌聲,還有移民縣城的瑤族老人登臺為我獻唱……此情此景,付出的所有艱辛我都覺得很值得!5年來,我整合過去崗位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資源積極將各項公益活動引進荔波,愛心捐款、物資合計15萬餘元,留守老人、兒童、貧困學生100餘人受益。2018年以來,又聯繫寧波梅山保稅四海物流有限公司、荔旅集團、貴州攜程旅遊、貴州天悅旅行社、荔波永匯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荔波旅遊百事通等企業和個人,籌集了3萬餘元為搬遷貧困群眾添置家用和贊助縣城移民綜合素質提升系列主題活動。在一些冷漠的質疑聲中我堅定「1+1」的力量總會大於2,也真誠的希望每個幹部都能主動發揮「1+」作用,從個人帶頭做起,儘可能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將越來越多的人性真善喚醒!
2020年1月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工作計劃。特別在全縣各個鄉鎮、村組(社區)採取交通管制、封閉管理的時候,集八個鄉鎮一萬多搬遷人口的縣城移民安置點是疫情防控重點區域。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召喚!接到工作指令後我迅速投入移民安置點疫情防控工作,服從縣委組織安排兼任荔波灣小區、樟江苑小區兩個臨時黨支部宣傳委員,牽頭成立疫情防控期間移民點臨時聯合黨支部並擔任支部副書記。組織黨員幹部為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購買生活物資配送上門、組織黨員幹部值守卡點、巡邏疏散聚眾群眾、多形式為群眾宣傳疫情防控有關防護知識、為群眾紛發防護口罩等。特殊時刻,讓移民群眾真正感受到來自黨委政府的關懷與溫暖,讓移民群眾切實感受安置點不是暫住地,而是平安幸福家園!
一線戰場轉戰指揮部
2020年2月底,突然有天接到縣脫貧攻堅指揮部主要領導電話,說是有要緊的事想徵求我的意見需要面談。我心裡忐忑不安,一直以來都很認真的工作,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帶著疑惑我匆忙趕到縣脫貧攻堅指揮部領導辦公室,結果領導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今年是脫貧攻堅最重要的收官之年,通過觀察我的心態很端正,工作很積極,也很好學,工作點子也多,現在希望壓一點擔子給我,一起衝刺收官戰,問我有沒有信心。我明白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是非常重要的「參謀部」「作戰室」,指揮全縣各個戰區部署作戰,工作面更廣、業務要求更高。感受到一定壓力的同時我更感激領導的信任,也十分珍惜這個難得的鍛鍊機會,於是我欣然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至此,組織正式抽調我到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後,我自覺克服種種困難,虛心向指揮部其他老同志請教同時強化自學能力,翻閱了近年來省、州、縣、指揮部下發的各類文件、處理籤用心學習,以最快時間進入工作角色。隨著工作的需要,先後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擔任綜合組副組長、業務組副組長重要崗位職務。在指揮部辦公室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其他副組長的團結協作下,一起發揮好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的中堅作用,加強與上級指揮部、扶貧辦的溝通銜接,做好同各鄉鎮(街道)、縣直部門的統籌協調,動員全體上下對標精準方略、樹立有解思維、下足繡花功夫,形成脫貧攻堅大合力,推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有序開展;在指揮部辦公室、扶貧辦同事間的幫助協作下,我始終堅持用誠懇的工作態度,兢兢業業的工作熱情,不折不扣完成上級交付的各項工作:起草脫貧攻堅有關工作方案;對照國家、中央、省、州反饋的各類問題及時調度有關部門、鄉鎮開展問題排查,整改銷號;組織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定點督戰隊常態化開展掛牌作戰督查,確保指揮部工作指令執行暢通;做好省州領導到縣督導脫貧攻堅有關接待工作;共同完成國家脫貧攻堅普查、2020年省對市縣兩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國檢迎考等重要工作;指導業務組按時完成各類工作報送及領導交辦的各項臨時工作……
回顧過去,有失意彷徨、奔波忙碌,也有歡呼奔跑、成長進步。是遇見與經歷,讓我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未來路上不期而遇的雨雪風霜,在坎坷中懂得奮鬥與平凡。這所有的一切,是我脫貧攻堅歷程中的扶貧記憶,亦是我成長畫卷中的美好存在!
作者:李宣博
編輯:周鐵遷
編審:覃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