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分型 催生癌症問診「新語系」

2020-12-17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美國癌症基因組圖譜研究發現,一些不同器官上的癌症具有很強的分子相似性,而有的癌症雖然發生在同一器官,卻擁有完全不同的分子亞型。

「布滿黃豆、綠豆大的小結節」「切面呈灰白色,壞死處呈灰黃色」……外觀變化、色彩暗淡等因素一直以來被臨床醫生用作對癌症的判斷依據。與此同時,癌症的發生,自然而然地依據癌變部位劃分治療方法,肺癌、胃癌等分屬不同的科室進行不同的診斷與治療。

《細胞》日前刊登美國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研究的相關結論卻給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他們通過對33種癌症類型、1萬多種腫瘤病例進行研究,發現一些不同器官上的癌症具有很強的分子相似性,而有的癌症雖然發生在同一器官,但卻擁有完全不同的分子亞型。

隨著基因測序水平的提高,人們通過探索「癌變」DNA分子水平的變化,證明「同官異質、異官同質」的現象確實存在。人類對生命認知的深層化,使得之前用表觀特徵描述癌症的「舊語系」可能由於表達準確度上的不足,面臨著分子水平的「新語系」的衝擊。「新與舊」的相互影響和對接又會對現存的臨床和研究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癌症分型依據在與時俱進

「透明細胞乳頭狀腎細胞癌」「甲狀腺濾泡樣腎細胞癌」……在2016版世界衛生組織(WHO)腎臟腫瘤分類中,腎臟癌症包括不同的亞型,從名稱中可以看出癌症細胞的解剖學外形被用作癌症分型的重要依據。

有資料表示,WHO腫瘤分型標準是公認的腫瘤分型方案,通常以腫瘤主要組織學類型(>50%的組織結構)進行分型診斷,並且針對不同組織器官癌症,如肺癌、腸癌、胃癌等都有對應的分型標準文件。

在傳統分型中,也並不是WHO的分型標準「一統天下」。不同的器官也有自己特色的不同分型標準,如胃癌,Lauren分型是在研究中廣泛採用的。「Lauren是北歐病理學家,他在1965年提出Lauren分型,依據自身的診療經驗和研究對好發年齡、好發性別、生長及轉移方式等都進行了分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於穎彥表示,這一分型從實踐中來,由於易於掌握、不同的醫生可重複性高而得到了胃癌研究領域的推崇。

於穎彥曾針對中國的診斷病例進行大樣本隊列的Lauren分型研究,經過對600多位患者長達5年的隨訪得出研究結論:以Lauren分型指導臨床治療能夠起到評估胃癌預後效果的作用。

「WHO分型方案優於Lauren分型方案的特點是與時俱進。」於穎彥說,WHO會根據病理學發展、免疫病理學和分子病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對已經出臺的分類方案進行修訂,在近些年的修訂中也會出現分子機制上的闡述。

可見,對癌症的分型準確與全面是一方面,容易掌握、不同醫生依據標準作出同一判斷,將決定該分型是否擁有更大的實踐價值。

分子技術產生全新「語系」

「腫瘤分子分型的概念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公布的研究項目中。」於穎彥說,它首次提出了要用分子技術為腫瘤分類提供更多的信息。

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科研人員通過基因組學(DNA)、轉錄組學(RNA)、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技術對癌症進行不同層次的研究。也就是說,從最深層次的基因突變開始,一層層找出導致癌變的機理,通過所獲的「全方位、多層面」信息進行分型。

隨著技術的深入和廣泛應用,更大範圍的、以精準醫療為目標的一攬子計劃啟動,華大基因執行副總裁朱巖梅介紹,2015年1月美國啟動的精準醫學計劃實際上是瞄準癌症的第二個人類基因組計劃,計劃中非常強調個人基因組在精準醫療中的作用。

研究工作中涉及到探針的獲得、特定分子標記物的獲得,突變或缺失片段的確定等工作,也涉及到這些遺傳基礎物質的變化對RNA、細胞通路等水平產生了哪些影響,同時包括它們與器官、病理學的對應關係。

TCGA是第一個在分子層面上針對廣泛類型癌症研究的項目,但並不是唯一一個。

亞洲癌症研究組(ACRG)2015年5月也曾發表過一項大樣本的胃癌分子水平研究數據。研究對韓國三星醫學中心的胃癌標本進行了基因表達譜、基因變異等分析,對胃癌進行了與基因相關的分類。通過長時間的隨訪,研究也證明了該分類方式在「怎麼治療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這個醫患最關心的問題上具有預示作用。

「中國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以醫院、醫科院等體制內醫療單位為主。」朱巖梅介紹,華大基因與上海、廣州等多家科研單位有合作,也與國外醫療機構有合作,互通有無,共同從基因層面加深對腫瘤的研究。

大樣本、長時間、高投入是腫瘤分子分型研究的「三座大山」,因此經常採用多研究中心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

2017年5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針對某種特定遺傳標記的跨癌種免疫治療藥物:PD-1單抗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不論患的是肺癌、腎癌還是腸癌、胃癌……這被視為官方認可的分子分型在臨床上最直接的應用。

「然而該分子標記並不能包括大部分的癌症病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魯智豪解釋,例如在四期腸癌中,只有5%的患者被納入該類治療類型中。

於穎彥掌握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少部分人受益」的問題,「在現行美國國內開展的腫瘤基因靶向治療中,經過腫瘤基因組測序等分子技術,有30%—50%的病人可找到驅動性的基因突變,但其中只有3%—13%的病人能夠找到對應的已上市治療藥物。整體計算,獲益者僅不到病人的5%。」

新舊「語系」對話,迫切需要「同傳」

傳統分型基於影像和病理的闡述,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對於臨床醫師而言,在實際診斷工作中通過對病患的診斷,即可獲得「所見即所得」的信息,用於指導診療方案,簡便易行。

分子分型卻是全新概念,除了打破既有觀念中的「意識關」之外,使用中的成本和便利性也是一道必過的「關卡」。「測序技術的價格仍處於高位,難以普及應用。」於穎彥說,「分子分型的高端儀器設備並非普通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的常規設備。」

不只硬體「攔路」,「軟體」也差強人意。

事實上,3年多以前TCGA就發表過對於胃癌的全新分子分型,並給出用於判斷的分子探針。「但並未被胃癌臨床治療廣泛採納。」於穎彥說,「究其原因,是腫瘤基因組檢測與臨床診治兩個領域缺乏有效的對話,臨床醫師難以判斷分子亞型和自己耳熟能詳的臨床病理有著怎樣的對稱關係。」

一邊的語言基礎是「ABC」,另一邊的卻是「撇、捺、橫」,需要「同傳」將不同「語系」對應起來。

「需要介於兩者之間的遺傳信息解讀者、或者遺傳信息翻譯者。」於穎彥認為,病理學家可以擔當這一角色,將分子分型與傳統的臨床病理學類型對接,在出具病理報告時,既展現基於基因變異的分子分型結果,也呈現組織病理學分型結果。「這樣的報告,就好像電影的『中英字幕』版本,可以方便臨床醫師選擇合適的分子靶向治療方案。」

此外,分子分型研究本身也存在著尚未構成完整體系的問題。於穎彥認為,新分型體系應該與臨床病理學信息緊密結合,既可以反映分子水平變化,又對臨床診斷和個性化治療或預測預後有指導意義。

相關焦點

  • 一步到位,完成分子分型!
    TCGA發表的系列大文章更是將RNA-分子分型這一「套路」變成必備級的操作。而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因為同類型的疾病可能存在多個數據集,每個數據集所納入的病人可能存在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差異,而且不同數據集之間的批次效應也是個不容忽略的問題,這就讓不同數據集的整合成為了一個難題。
  • 世界語系簡介
    現在,世界上主要的語系有七大類:  印歐語系是最大的語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羅的海等語族。印度語族包括梵語、印地語、巴利語等。伊朗語族包括波斯語、阿富汗語等。日耳曼語族包括英語、德語、荷蘭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拉丁語族包括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斯拉夫語族有俄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波羅的海語族包括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語。
  • 生物晶片與疾病分子分型國際研討會在SBC召開
    現有的疾病分型主要以病理分型為主,但是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發現,同一病理分型的治療效果存在差異,需要從分子水平進行分型。國際上已經應用生物晶片技術對一些重大疾病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正在走向產業化。我國政府和廣大的科研工作者非常重視這一領域的研究,國家「863」計劃在十一五期間設立了 「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 重大專項,支持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
  • 講座|漢藏語系新論
    (十六)建立漢藏語系的難點1.同源詞和借詞2.同源關係和類型關係3.建立語系的根據是什麼詞源論和法源論(十七)同源詞和借詞1.語音識別2.語義識別3.語法識別4.詞族識別5.方言識別(十八)詞源論和發源論1.語言識別
  • 印歐語系的起源
    科學家們運用遺傳學領域的研究方法研究語言的演變,得出結論說,印歐語系的發源地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內。
  • 合成有助控制癌症擴散的分子
    英國研究人員最近合成一種可以幹擾細胞之間通信的分子,有望用於控制癌細胞擴散和細菌感染。
  • 闡明缺氧誘發癌症的分子機制
    2017年9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Ge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缺氧和HOTAIR分子之間的關聯,缺氧是一種降低機體組織氧氣流動的狀況;而HOTAIR分子是一種非編碼RNA分子,其主要參與多種類型癌症的發生。
  • 科學網—解密世界最大語系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語言學家Nicholas Evans表示,這個在澳大利亞西北Iwaidja人部落中口授相傳的神話故事可能有一點道理,至少,這裡的居民和語言的起源絲絲纏繞。 但這兩者一直讓研究人員十分困擾。250年前歐洲殖民者來到這裡時,澳洲已是50萬~200萬人口的故鄉,他們屬於約700個不同的部落,講至少300種語言。
  • 癌症的異常信號不可忽視,問診時,女性該告訴醫師哪些情況?
    沒有人願意面對癌症,但有時候身體不舒服,自己對身體的異常感到疑惑時,最好的方式是儘快去看醫生,但身為女性,在面對醫師問診的時候,有哪些情況,應該讓醫師知道呢?如果是乳房,問診時,第一要告訴醫師的臨床症狀是月經周期是否規則,以及月經周期和乳房疼痛及硬塊等症狀的相關聯性。5、藥物使用藥物也是重要資訊。例如排卵藥物如果使用頻繁,可能造成排卵傷口,曾有報告指出,這會增加患卵巢癌的風險,而且是否服用避孕藥也是重要資訊。
  • 方言、語支、語系、語族是什麼關係?福建方言是個不錯的案例
    漢語十大方言從全世界的範圍看,其實很早以前就有一批歐洲的語言學家對世界上的各種語言進行歸類,這種歸類可能涉及語音、語法、詞彙等多個方面,起初,我也不太認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近來和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對照起來
  • 九大語系
    中國為該語系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家。    漢藏語系各語言以詞序和虛詞為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詞序比較固定,虛詞種類較多,在句中表示各種不同的語法意義,廣泛運用各種助詞來表達複雜的語法意義。    在中國,漢藏語系一般分為四個語族,即漢語族、壯侗語族(或稱侗臺語族、侗泰語族、臺語族)、苗瑤語族和藏緬語族,共計約250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等亞洲各地。漢藏語系中各語言的一些類型學的特點:很多是孤立語;有聲調;單音節詞根佔多數;有量詞;以虛詞和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 人類與癌症的史詩級較量:分子靶向治療 倍道而進、一日千裡 _ 東方...
    我國已成癌症高發國家,巨大臨床需求亟待滿足。 根據最新發布的《 2017 中國癌症報告》顯示,全世界癌症新發病例 1409 萬,我國佔四分之一,已經成為全球癌症的發病人次最多的國家。截止到 2017 年我國已經批准 20 餘個癌症靶向藥物上市,其中大多數為進口藥物。雖然部分產品進入醫保價格有所下降,但藥物可及性仍遠遠為滿足。
  • 疫情催生消費新業態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行為乃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更加關注個人健康和衛生防疫,出門活動減少,宅家時間增多……隨之而來,人們的消費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全民健康理念的升級,讓健康需求向日常消費場景滲透,也讓問診等低頻醫療場景向日常健康管理場景延伸。高漲的健康需求不僅貫穿日常消費,也體現在積極尋求專業醫療服務的過程中。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已有約18%的網民使用過網上掛號和問診服務。
  • 新技術:ToF - SIMS可生成腫瘤樣本中特定分子地圖
    這限制了他們對癌症細胞運動軌跡的探究。近日,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技術,可生成腫瘤樣本中任何特定分子的地圖,進而講述了腫瘤生長的故事。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分析研究人員將癌症細胞利用細胞信號和代謝途徑的能力歸因於組織和腫瘤細胞之間複雜的化學交換。基於此,他們試圖利用一種新的方法分析複雜腫瘤環境中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 左手醫生提供技術支持 陝西多家醫院上線新冠肺炎篩查及問診諮詢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衛傑)新冠肺炎疫情近期的發展,極大地激起公眾的自我防控意識和旺盛的醫療服務需求。由於線下醫療資源目前主要投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再加上防控隔離的局限,這催生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勢頭。
  • 我學者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這是世界第二大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係、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
  • 第八版癌症分期系統全球啟用,究竟有何重大改變?
    1999 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提出腫瘤分子分型的概念,即通過綜合的分子分析技術,使腫瘤的分類基礎由形態學轉向以分子特徵為基礎的新的腫瘤分類系統。 2000 年的一項研究成果[1]為研究和認識乳腺癌打開了一扇大門,也改變了傳統乳腺癌流行病學研究的模式,對於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劃時代意義。
  • 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繫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這項新成果為學界深入了解漢語等東亞語言的演化以及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世界語言語系分類~~~~
    它根據語言間的親屬關係分為若干個語系,語系之下又按親屬關係的遠近分為若干個語族,語族之下分為若干個語支,語支之下是語種。語系基本上決定了語言的系屬。記住這麼個關係:語系 > 語族 > 語支 > 語種►►►世界上主要語系:上面提到的幾個大學的分類方法不同,澳大利亞和美國基本上按照地理區域劃分的。
  •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子診斷平臺在天津建成
    腫瘤防治越來越趨向於個體化模式,通過綜合分析腫瘤在分子分型、病理類型和臨床分期上的差異將不同患者進行詳細分組並採取針對性的防治策略,可最大限度改善腫瘤患者的臨床預後和生存質量。近年來,隨著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的開展,其在腫瘤的診斷、治療、預防和康復等優勢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