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媽媽那一輩人,最喜歡對年輕的媽媽們說:「當媽的,熬過兩三年就好了,等娃會走了,會說了,上了幼兒園,你也就解放了。」
但實際上當了媽後,我們會發現這根本就是謊言,是麻痺當媽們的一種謊言。
當媽後,我們的日子就再也沒有消停過,3歲以前,我們為娃的吃喝拉撒玩各種操心,3歲以後上了幼兒園,我們開始操心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社交能力培養。好不容易熬到了孩子上小學,以為可以鬆口氣,才發現更大的挑戰原來還在後面,我們要重新拾起小學課程,輔導孩子寫作業。
所以當媽這件事,真的是熬不過來了。
而且從我四年當媽的經驗來看,當媽的有這種「熬」的心態是最差勁,最要不得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來跟大家分析下:
1、當媽的有了「熬」的心態,容易對孩子失去耐心
當媽確實是一件特別辛苦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沒有人幫忙帶娃的媽媽,她們的辛苦根本無法想像。
如果此時的心態是「熬」,那麼媽媽很容易情緒崩潰,失去耐心對孩子發脾氣,甚至自己患上產後抑鬱。
2、當媽的有了「熬」的心態,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
當媽後確實很辛苦,但當媽的過程中,不止有辛苦,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小幸福。
但是當媽的心態一旦不正,很容易忽略這些和孩子相處的小幸福,因為看不到帶孩子的幸福,所以媽媽們對孩子的感情也會比較單薄,從而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
所以當媽後,最忌諱「熬」的心態。當媽後最應該有的心態應該是「等」,這個「等」主要指的是和善而堅定地等著孩子慢慢長大。我來具體說說有著「等」心態媽媽應該做的那些事:
1、不心慌不焦慮
其實當媽後的女人,特別容易陷入恐慌焦慮,尤其是當孩子遇到意外時。
但實際上我們都明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今天磕到了,明天摔跤了,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正常表現,所以媽媽們無須過分緊張,從而因為緊張,禁止孩子出門外出活動。
當媽媽保持了不焦慮的心態後,會發現養孩子變得簡單了很多。
2、不抱怨
當媽後如果心態總是「熬過去」就好了,這樣的媽媽很容易在熬不過去時,陷入抱怨、咒罵的境遇。
因而我們既然當了媽,養了孩子,就要減少抱怨,因為孩子是我們帶來到世界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他們幸福長大。
3、和善堅定,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不意味著我們當媽的就要完全沒脾氣,從不著急。只是說大部分時候你都要保持和善而堅定的心態對待孩子。
當媽媽的心態擺正後,被影響的孩子也很容易變得情緒平穩,不驕不躁。
另外,就是關於孩子的學習。不要總想著拼命督促孩子往前跑,兼顧孩子身體的同時,也帶孩子看看世界與生活,讓孩子在學習之外,保持一個好心態。
而且其實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一樣,別人家的孩子或許很優秀,但你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接納孩子的平凡,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當過媽的人都知道,生了孩子就是一份責任。
面對這份責任,與其終日抱怨,一味煎熬,不如放平心態,享受和孩子相處的美好時光,畢竟孩子在我們身邊的時光也不過二十多年,轉瞬即逝。
所以當媽後的你,千萬別抱著「熬過去」的心態,這是當媽後最差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