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十大反腐熱詞出爐:受賄行賄一起查、主動投案

2021-01-10 中國網
2020年度十大反腐熱詞出爐:受賄行賄一起查、主動投案

【2020年度十大反腐熱詞出爐】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年末歲尾,勾勒年度正風肅紀反腐熱點,觀察紀檢監察工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聯合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推出2020年度十大反腐熱詞。

「嚴」的主基調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要「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一年來,紀檢監察機關深化運用「四種形態」,精準有力執紀執法,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對張志南、孫力軍、張和、史文清、王立科、童道馳等進行審查調查,對趙正永、胡懷邦、張琦等作出黨紀政務處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零容忍的決心絲毫不能動搖,懲治腐敗的力度絲毫不能削弱,「嚴」的主基調要長期堅持下去。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一體推進「三不」揭示了標本兼治的基本規律,不僅是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一年來,紀檢監察機關注重把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結合起來,把「三不」要求貫徹落實到正風肅紀反腐各方面,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不斷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政務處分法

2020年6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四十六號主席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政務處分法是規範監察機關政務處分活動、完善國家監察制度、強化對公權力監督的一部重要法律,7月1日起正式施行。7月28日,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和因嚴重違紀違法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按四級調研員確定其退休待遇;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這是政務處分法施行後首個公開通報適用政務處分法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的中管幹部案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合署辦公優勢,依法履行政務處分職責,實現執紀執法貫通,促進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

受賄行賄一起查

受賄與行賄一體兩面,是一根藤上的兩個「毒瓜」。保持反腐敗鬥爭高壓態勢,必須受賄行賄一起查,讓「圍獵者」也付出應有代價。今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查處、追回了一批涉嫌行賄犯罪人員,多地探索建立起「行賄人黑名單」等制度,堅決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係網。

主動投案

2020年,「主動投案」成為案件通報中的高頻詞。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對主動投案者依規依紀依法從寬處理」,釋放出懲治極少數、挽救大多數的強烈信號。在強大震懾和政策感召下,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立科、青海省副省長文國棟等一大批違紀違法問題幹部主動投案,劉士餘、艾文禮等違紀違法者被從輕減輕處罰,表明反腐敗高壓態勢持續震懾,治理腐敗的效能不斷提高,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成效不斷顯現。

「打傘破網」

「傘」指黑惡勢力「保護傘」,「網」指黑惡勢力背後的「關係網」。打蛇打七寸,徹查黑惡犯罪背後的腐敗問題,打掉各種「保護傘」「關係網」,才能消除黑惡勢力滋生蔓延土壤。自2018年1月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打傘破網」重拳出擊,清除了孫小果案、呼蘭「四大家族」涉黑涉惡案、湖南新晃「操場埋屍」案等背後的多名公職人員「保護傘」,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今年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之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紮實推進「六清」行動,圍繞問題線索起底篩查,統籌力量推動案件攻堅。1至11月,全國共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2.96萬起,給予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黨紀政務處分2.54萬人,移送司法機關2383人。

以案促改

以案促改,是指在案件查辦後,通過深入剖析發案原因,研究案發規律,找準和堵塞制度漏洞,建立長效機制,做好審查調查「後半篇文章」,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今年,各地紀委監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著力打通監督檢查、審查調查、警示教育、整改落實等環節,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案發單位召開黨支部會議、專題民主生活會、警示教育大會等方式,把辦案與堵塞制度漏洞、強化監督監管結合,持續深化以案促改。

倒查20年

2020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了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對涉煤領域腐敗「倒查20年」,掀起反腐風暴。此後,內蒙古多名煤「老虎」落馬,自治區紀委監委數次通報「四連發」「六連發」,反腐力度引發全國關注。此外,針對「違規違法減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問題,特別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紙面服刑」問題,黑龍江省呼蘭、松濱2所試點監獄及四川省宜賓市5所省屬監獄對「減、假、暫」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減刑、「踩點減刑」、編寫虛假病情鑑定等問題,排查案件8萬餘件,確認並整改違規違法問題307個。

影子公司

「影子公司」,主要是指黨員幹部以隱蔽的方式,利用其職權或職務影響力,在自己經商辦企業,或其配偶、子女等親屬和其他特定關係人經商辦企業中形成的,用於謀取私利或進行長期利益輸送的市場主體。領導幹部隱身幕後,或設置中間環節,或以經商辦企、包攬工程、批發項目等形式,實現權力變現。一些黨員領導幹部黨性缺失,權力觀異化,既想當官又想發財,把權力當成謀利的工具,是「影子公司」存在的根源。「影子公司」實質是政商勾結,往往通過不正當競爭,幹擾正常經濟秩序,極容易形成腐敗團夥,破壞政治生態,影響十分惡劣,必須依紀依法嚴肅查處。

家風不正

「趙正永家風不正,對家人、親屬失管失教」「胡懷邦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縱容家屬大肆收取財物」「雲公民為親屬經商辦企業『鋪路搭橋』,對家人失管失教」……今年,「對家人失管失教」「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等詞彙屢現處分通報。黨員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關係到黨風政風,影響著社會風氣。在家風家教上欠帳必然要用更大的代價來償還。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責任編輯:李海嘯

相關焦點

  • 對巨額行賄多次行賄嚴肅處置 破除權錢交易關係網 受賄行賄一起查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對巨額行賄、多次行賄的嚴肅處置,堅決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係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斬斷利益鏈,向全社會持續釋放對受賄行賄零容忍的強烈信號。  「我認罪,對犯罪事實和量刑建議都沒有意見。」近日,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對潘某涉嫌單位行賄一案進行公開審理時,被告人潘某當庭表示認罪認罰。
  • 受賄行賄一起查一起追 斬斷「圍獵」利益鏈
    在中央追逃辦統籌協調下,經江蘇省紀檢監察機關不懈努力,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錢建芬從境外回國投案。據通報的信息,錢建芬涉嫌行賄罪,此次被追回距其外逃還不到一年。  錢建芬外,近年來有不少涉嫌行賄罪的外逃人員被追回。比如,去年8月29日,涉嫌行賄罪的原上海安星科學器材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榮回國投案,他是近年來上海追回的第一位涉嫌行賄犯罪的外逃人員。
  • 學習時刻丨2020年度十大反腐熱詞你知道嗎?
    年末歲尾,勾勒年度正風肅紀反腐熱點,觀察紀檢監察工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聯合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推出2020年度十大反腐熱詞。「嚴」的主基調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要「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
  • 北海:從一起典型案例看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
    在監委成立之前,由於私企老闆不是監察對象,紀檢監察機關無法立案查處,實踐中,為了有利於配合調查受賄犯罪,減少辦案阻力,對行賄人往往查處較少甚至免除處罰。更何況林文輝案啟動於北海市監委成立之初,市監委採取留置措施查辦私企老闆的工作經驗也相對不足。
  • 對巨額行賄多次行賄嚴肅處置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對巨額行賄、多次行賄的嚴肅處置,堅決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係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斬斷利益鏈,向全社會持續釋放對受賄行賄零容忍的強烈信號。重金行賄、隱匿行蹤的行賄人受到嚴懲「我認罪,對犯罪事實和量刑建議都沒有意見。」
  • 中紀委機關報:對巨額行賄多次行賄嚴肅處置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對巨額行賄、多次行賄的嚴肅處置,堅決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係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斬斷利益鏈,向全社會持續釋放對受賄行賄零容忍的強烈信號。重金行賄、隱匿行蹤的行賄人受到嚴懲「我認罪,對犯罪事實和量刑建議都沒有意見。」
  • 行賄受賄一起查!會東縣監委移送首例行賄案公開庭審!
    2013至2014年,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耿相祥先後兩次向時任會東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詹遠良(已另案處理)行賄。今年10月15日,會東縣監委將耿相祥涉嫌行賄犯罪一案移送會東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起訴。
  • 受賄為何變行賄——從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一起行賄案件說起
    本案中,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監委以涉嫌共同受賄對商人崔劍立案調查,在辦理過程中進一步發現行賄問題線索,並以涉嫌行賄罪、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最終,法院判決崔劍犯行賄罪。本案的查處如何從受賄延伸到行賄?為什麼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指控未得到法院認定?量刑時,如何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我們邀請相關工作人員對此進行分析。
  • 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認定
    賄賂案件的查處通常由紀檢監察機關先行調查,或者受賄人先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在對國家工作人員受賄違紀調查或檢察機關偵查過程中,行賄人作為證人配合調查,在這期間交待了行賄罪行的,能否作「被追訴前主動交待」的認定?換句話說,被追訴前與主動交待是否必須同時具備?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解釋,理論上也較少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