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新說|博物館跨界新「玩法」給會展場館的借鑑和啟發

2020-12-22 中國貿易新聞網

隨著越來越多的認知改變帶來的行業變革,越來越多的跨界融合激發出新鮮玩法。「大會展」進入智能時代,更多新場景、新內容、新玩法已悄然入局。作為展覽行業中最為傳統的博物館們,近年來紛紛尋求「突破」與"改變",並引發一股文化時尚「博物館熱」。其通過不斷的認知升級帶來自身進化,頗值得會展場館借鑑。

曾一夜刷屏的央視綜藝《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在6月正式回歸,與近兩年大熱的《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博類節目一樣,迅速帶起公眾參觀博物館的熱潮。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博物館接待觀眾 12.27 億人次。這一數字引發各界關注,博物館如何做到讓對文物沒有興趣的觀眾追捧,缺乏珍寶的博物館又如何吸引觀眾?

經過探究,筆者發現,傳統博物館創新是最大的核心動力。

首先,摒棄博物館「拜物教」,創造博物館的更多可能。博物館化的核心在於人對物的態度,正是由於人類對物的獨特態度、行為不斷發生變化,博物館大家族的種類才會像今天這樣越來越豐富,也不斷湧現出一些並不符合傳統定義的新型博物館。如只有水滴是唯一展品的日本豐島美術館、火爆社交媒體的teamLab無界美術館、失戀博物館、減壓博物館等。他們都沒有傳統觀念上吸引觀眾的奇珍異寶,卻成為年輕人不斷刷屏的新晉網紅。

因此,對於新興的非傳統博物館來說,不必糾結於沒有鎮館之寶、稀世珍品,與其通過展品的稀缺性、唯一性、觀賞性等物質層面來吸引觀眾,不如將更多精力放在深入探究博物館想傳達給觀眾的故事、情感、記憶、文化等精神層面。如失戀博物館中的一把鑰匙、一張車票、半成品毛衣,當它們超脫於現實的使用價值而賦予了愛情的意義時,就成為了吸引無數年輕人打卡的「利器」。如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跳脫傳統博物館以展品陳列為主要手段的展示方式,深入挖掘一個人與一座城十九年的羈絆,輔以藝術化的設計語言,營造了一場百年時空對話,讓這裡迅速成為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對於會展場館來說,這種情感、故事、文化的賦能亦有助於拓展客群的邊界。

其次,聚焦情境式設計,打造博物館的對話空間。看待物的觀念改變,相應的則是展覽策劃設計方式的轉變。展覽作為博物館展品與觀眾之間的橋梁,可以藉助多種媒介綜合表達,這是博物館的傳播優勢,它經歷了一個陳列、詮釋到再創造的過程。當傳統博物館不再執著於表現展品的物質層而是精神層,則整個展覽空間邏輯需反過來。將展品背後的故事、情感、記憶、文化通過情境式的空間設計,讓觀眾沉浸其中,產生新的對話場域,才是目前展覽策劃需要思考的設計方向。

所謂情境式設計,並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場景復原、立體造型等陳列方式。而是如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所傳達的理念,透過新的科技手段找到新的觀眾。充分利用「5G+VR」、全息、超高清、AI 等數位技術,打造以觀眾為核心的沉浸式個性化的情境體驗。騰訊爆紅科技展T-DAY先後落地深圳、西安、重慶、上海等地,所到之處人們皆大排長龍前來參觀體驗。其通過超夢幻的視覺效果、超沉浸式互動體驗以及超酷炫的硬核科技,結合當地文化內涵底蘊,即給觀眾帶來了一場生動的在地文化體驗之旅,亦完成了其創新前沿科技應用場景的宣傳推介。因此,在體驗經濟時代,那些千篇一律的會展展銷已不適應市場需求,個性化的情境體驗完成品牌推廣將成為未來方向。

最後,關注文化消費行為,拓展目標群體。從物的宮殿到人的樂園的轉變,意味著博物館將從單純的展覽展示空間升級為公共文化消費空間,承擔著在普遍商業化的社會環境中為公眾營造創意生活的使命。除了展覽策劃設計觀念的轉變,更多關注新世代文化消費群體的需求特徵,改變傳統博物館的運營營銷方式,亦是博物館拓展目標群體的思考方向。如臺北故宮最新推出的宣傳片,主角並非那些精美的文物,而是人與他們的各樣空間實踐,不單看展,還包括約會、玩耍等日常行為,每個人都能在博物館裡找到自得其樂的方式。

「博物館+藝術餐廳」、趣味體驗、研學教育、特色住宿、文創商品、旅遊演藝、時尚業態的跨界融合,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博物館進行文化消費。對於會展場館來說,也需改變傳統角色定位,深入挖掘「會展+N」的無限可能性,引入新產品、新服務,實現會展與文創、研學、旅遊等業態的融合,吸引客戶從一次消費到多次重複消費,從而改變會展場館聚焦會展業務的單一商業模式。

每一個行業都面臨著急劇變革,傳統博物館在不斷推陳出新,聚焦人的需求,融合創新出更多個性化的非物體驗,打開了公眾看待博物館的新視界。而會展的新世界,亦需從聚焦會展轉向跨界思維,真正實現大會展模式下的大業態融合,成為新一代的線下流量聚集地。


責任編輯:葛巖

相關焦點

  • 樂品便利會展城店開業丨零售牽手金融 新零售又添新玩法
    11月6日上午10點,樂品便利會展城店,隆重開業。   貴陽農商銀行董事長李忠祥先生、星力集團二中心總經理吳江波先生,出席開業儀式,為新店揭牌。   貴陽農商銀行餘文淵副行長、星力集團二中心吳江波先生、金服科技彭林總經理,貴陽農商銀行科技支行行長尹習明先生、貴陽農商銀行會展東路支行行長邰戀清女士,樂品便利店負責人劉信良先生,共同為合作店開業剪彩。
  • 成都按下會展「重啟鍵」 全年920個重大會展活動安排上
    而在2020成都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首場發布會更明確釋放出一個訊息:會展業按下了「重啟鍵」。「我們已第一時間將成都會展行業各項推進舉措告知客戶,協助客戶申報相關優惠政策,將場館應急預案主動提交給主辦方,幫助他們豐富完善展會的應急預案以增強參展商和觀眾到場信心,共同營造安全有序的會展環境。」如今,世紀城會展中心總經理左霖的工作已經安排得滿滿當當。
  • 天津國家會展中心 打造全球會展新高地
    作為商務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的一項會展場館項目,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位於津南區,海河中遊南岸,東至規劃國展路,南至天津大道,西至寧靜高速公路,北至規劃海河南道,規劃佔地134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75億元。
  • 生態打造 市場引領 成都會展繪就疫後發展「路線圖」
    數據顯示,春節以來,成都市取消或延期的展會和節慶活動達百餘個。3月31日,2020成都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首場發布會在世紀城會議中心成功召開;4月1日,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成功召開,成都市兩大會展場館正式開門迎賓,成都會展啟動「恢復鍵」。這次會議,以產業生態圈建設為主線,為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性的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繪製了「路線圖」。
  • 會展大咖說|會展行業如何用數字新基建激發活力?
    臨近年末,回過頭來,我們需要思考一系列問題:為什麼會展要做線上?為什麼要進行融合?融合之後如何發展?適逢「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時,面對雙循環格局,會展承擔著怎樣的使命?會展行業如何利用數字新基建來激發活力,謀求進一步發展?筆者在此試作探討。會展行業為什麼要做線上?會展項目的線上化,可以說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被迫決定,但更是面向未來的主動選擇。
  • 比肩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雛形初現
    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位於鄭州航空港區濱河東路東側、迎賓大道南側、荊州路西側、皛店路北側。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經理蘇雲龍表示,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佔地面積2450畝,室內總展覽面積為40萬平方米,包含34個展廳和2個登錄廳,建成後將與上海虹橋的國家會展中心規模相同,是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的6倍。其中一期佔地面積938畝,室內展覽面積12.8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
  • 深圳新會展中心9月或迎首展
    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展館採用長條形「魚骨式」布局,一條長1.75公裡的中央廊道連接19個展廳,包括16個各2萬平方米的標準展廳、2個各2萬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廳和一個4.8萬平方米的超大展廳。該負責人透露:「新的會展中心設計將實現 『會展+會議+活動』的多元功能。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打造智慧會展新...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胡曉萌):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是繼廣州廣交會展館(承辦廣交會)、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承辦進博會)後,商務部投資的第三個國家會展項目。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是商務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重點項目,作為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全球會展新高地的中國北方展覽旗艦平臺,展館立足環渤海、輻射東北亞、面向全世界,建成後將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大型的國際會展場所,使環渤海區域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遙相呼應,成為中國會展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打造智慧會展新平臺 助力京津冀行業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胡曉萌):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是繼廣州廣交會展館(承辦廣交會)、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承辦進博會)後,商務部投資的第三個國家會展項目。
  • 中國銀河會展中心:2020SHOWTCH大會神秘秀,秀出新世界
    由中關村會展與服務產業聯盟主辦的2020 SHOWTECH大會即將於 12月17日至18日開啟。大會集結人工智慧、雲上會展、數字藝術原創IP、藝術創意黑科技、展覽展示技術等領域的知名企業家,共聚一堂,打造智能跨界全球化的科技產業平臺!
  • 專家:會展場館不足是制約發展因素
    曾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會展城市、中國會展名城、中國會展十大會展名城、中國最佳會展目的地城市等,併入選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和中國最具辦展幸福感城市。 國際展覽業協會名譽主席、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陳先進提出建議,「鄭州要有一個高屋建瓴的規劃,對優勢和不足做一個深入分析。」陳先進說,比如,鄭州的第一大優勢就是交通,交通帶來口岸,有了口岸就有貿易,而貿易與會展聯繫緊密。
  • 「空港+保稅+會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啟國際業務「會展+」模式
    11月24日,「空港+保稅+會展」全球品牌啟動儀式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舉行,深圳海關、深圳市商務局、寶安區政府、招商蛇口、華僑城、深圳市招華國際會展運營有限公司相關領導應邀出席此次啟動儀式,共同見證深圳外貿發展新動能模式的開啟。
  • 疫情以來成都首場展會開幕,發布首份會展機會清單
    請提前準備好身份證、天府健康碼,測量體溫後依次進入展館……場館外秩序井然,場館內精緻古樸的竹編、刺激的花式自行車表演、悠閒的垂釣一一登場,美好生活氣息撲面而來。29日上午,2020成都美好生活系列會展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和世紀城新會展中心同時拉開帷幕。
  • 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芳容」初露!面積是老的6倍大,距離新鄭機場僅...
    「一標段一共有8個展廳和1個登錄廳,有一個展廳受外界因素影響未開工。另外7個展廳和登錄廳地下室混凝土主體結構已完工。」蘇雲龍說,這裡面,3個展廳的鋼結構已完工、館內電纜溝主溝施工完工,進展最快的4號展廳主體結構、二結構、鋼結構已全部完工,金屬屋面進入收尾工作。其他展館正在按照計劃施工中。預計2021年四季度與高鐵南站同步投入運營。
  • 悅來投資集團:會展經濟新變革、海綿城市新試驗的「操盤手」
    不誇張地說,藉助會展產業的發展,重慶在收穫「真經」「白銀」的同時,還達到了信息互換、技術學習、平臺構建等效果。    從某種程度來看,會展產業也是讓重慶與世界接軌,推動內陸對外開放高地建設的有效途徑。    還有一個關鍵點在於,經過多年發展,悅來的會展產業已然成型。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打造智慧會展新...
    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胡曉萌):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是繼廣州廣交會展館(承辦廣交會)、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館(承辦進博會)後,商務部投資的第三個國家會展項目。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展館是商務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重點項目,作為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全球會展新高地的中國北方展覽旗艦平臺,展館立足環渤海、輻射東北亞、面向全世界,建成後將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大型的國際會展場所,使環渤海區域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遙相呼應,成為中國會展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 聚焦「會展Anchor +」 大興「新國門」深耕會展經濟
    依託新國門的優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為大興國際機場之後區域又一重大標誌性項目。臨空區發展會展產業是強化「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際交往新門戶」的戰略定位,尤其是實現國際交往中心職能的重要抓手。
  • 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首次亮相計劃2019年投用
    在上周舉辦的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次會員大會暨第六屆中國東西部會展業論壇上,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進行了推介,該展館計劃2019年投入使用。據了解,這是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興建以來,首次在會展行業登臺亮相。
  • 這場發布會按下會展「恢復鍵」 成都新經濟引擎嘹亮轟鳴
    好消息是,繼3月31日,2020成都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首場發布會成功召開後,隨著春意盎然的四月來臨,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成功召開,從春節以來沉寂的兩大會展場館開門迎賓,成都會展經濟正式按下了「恢復鍵」。
  • ...會展,場館,花海,博覽會,迎賓,八方來客,拼裝,江小龍,徐民路,主...
    昨天,記者探訪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在進口博覽會開幕倒計時60天之際,這裡的場館改建正逐步收尾。進口博覽會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江小龍說,場館改建主體工程在8月底已基本完成,計劃9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類配套項目建設工作,進入調試和美化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