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內容 上海一中學首推網絡欺凌預防指南

2020-12-16 民主與法制網

《網絡欺凌預防指南》。 受訪者供圖

  2016年12月,美國一高中女生因長期遭網友「人肉搜索」等惡意騷擾式的「網絡欺凌」開槍自殺。

  虛擬世界中的欺凌現象,能傷害現實世界中的未成年人。上海一所中學日前推出國內首份《網絡欺凌預防指南》,向網絡暴力「宣戰」。

  4月6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中學印發的《網絡欺凌預防指南》出現在校園內。這本總字數將近4000字的手冊,以口訣、問答等形式,對網絡世界中的欺凌現象進行了定義和歸納,並向學生及家長提出了應對建議。這是國內首份由學校推出,直面「網絡欺凌」的手冊。

  「口訣」預防網絡欺凌

  在《上海市上南中學網絡欺凌預防指南》(下稱《指南》)中,封面「遏制網絡欺凌維護公平正義」字樣很是醒目。而在封面圖片中,一隻黑色拳頭從電腦顯示器中伸出,向一名正在上網的少年頭上砸去。「這樣的封面設計,代表了『網絡欺凌』的實質,即通過網絡的無形之手,對青少年造成隱性傷害。」上海市上南中學學生處主任張正國介紹。

  《指南》由9個部分組成,包括「什麼是網絡欺凌」、「網絡欺凌的危害有多大」、「網絡欺凌有哪些形式」、「網絡欺凌的成因是什麼」等,對網絡欺凌的相關定義和形式進行解析和普及。此外,面對這一社會現象,《指南》面向青少年,提出具體應對建議,包括「學生要學會自我保護,不能以暴制暴」、「在網絡上不要洩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能隨便上傳自己照片」,「受欺凌時也絕不能保持沉默」等。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除此之外,這份《指南》同樣對家長提出相應指導意見,如「面對網絡欺凌,家長怎麼做」、「如何判斷您的孩子是否遭到網絡欺凌」、「發現孩子受到欺凌,怎麼辦」等內容。手冊的封底,更是模仿七言律詩的形式,印有「網絡欺凌預防口訣」。

  校方擬開課應對「網絡欺凌」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所謂「網絡欺凌」,即指人們利用網際網路,做出針對個人或群體的惡意、重複、敵意的傷害行為,以使其他人受到傷害。

  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已達1.7億,佔全體網民總數的23.4%。

  「網民總體的低齡化,對傳統的學校管理實際是一種挑戰。」上海市上南中學學生處主任張正國告訴新京報記者,手冊的編寫,是自己根據學校裡發生的真實案例,結合工作中的思考完成。

  張正國介紹,上南中學印發的《指南》,是目前國內以學校名義推出的首份手冊。而作為手冊的編寫者,張正國稱自己是「義務工作」,並未獲得稿酬。而在未來,上南中學還將以手冊為基礎,推出相關校本課程。 

  ■ 聲音

  青少年網絡欺凌要及早幹預

  據媒體報導,2016年12月,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名18歲的高中女生布蘭迪,因為長期遭到網友包括惡意製作約會網站、公開電話、照片等「網絡欺凌」開槍自殺,引發關注。布蘭迪的姐姐稱,自己曾經多次報警,但警察卻回答「什麼也做不了」。而德克薩斯警方表示,由於網絡上的留言都是匿名的,他們目前還沒有查到可疑人員的真實身份。

  南京市心理危機幹預中心主任張純告訴新京報記者,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人對生活不如意,網絡世界的匿名性,為這部分人提供了「庇護所」。一些人通過語言暴力、惡搞等手段攻擊他人,形成事實上的欺凌現象。由於青少年的身心發育不健全,自我心理疏解能力和應對不良信息的能力較弱,在現實和網絡交互影響下,有可能在其自身心理發展中,留下負面影響,乃至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會引發抑鬱乃至自殺的現象。

  張純認為,對待網絡欺凌現象,要做到「及早幹預」,如果發現青少年有情緒低落等現象,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排除網絡欺凌事件對青少年心理的負面影響。

  ■ 對話

  「網絡欺凌隱蔽,學校難介入」

  對話人物,《指南》編寫者,上南中學學生處主任張正國

  新京報:為什麼要編印這樣一本指南?怎麼使用這套教材?

  張正國:現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很多,主要以語言暴力的形式存在,這一點,媒體也有過很多相關報導。編寫這樣一本指南,也是網絡時代,學校德育工作的一種嘗試和探索。我們將在班會課的時候將這套手冊進行發放。此外,按照計劃,我們學校還將開設相應的校本課程,而這套手冊,就是教材之一。

  新京報:學校裡也出現過類似現象?

  張正國:具體到我們學校,或多或少的存在這種現象。有學生遭受網絡暴力的傷害,被孤立,這都是客觀存在的。

  新京報:編寫這份指南用了多長時間?

  張正國:花了一個寒假。我查了很多資料,然後結合自身工作中的思考,最後完成了編寫。此外,還找了我們學校的兩個語文老師幫忙把關。

  新京報:目前手冊的覆蓋範圍有多大?學生對手冊內容的評價怎麼樣?

  張正國:手冊一共印了5000冊,主要面向學生和家長,這一塊是能夠做到全覆蓋的。作為一項學校工程,手冊主要成本就是印刷成本,費用是由學校出的。目前已經有部分學生幹部看過手冊,應該說大家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覺得很實用,也很有現實意義。

  新京報:你希望手冊將在校園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

  張正國:我希望這本手冊,能夠像它的名字一樣,成為學生遇到網絡欺凌現象時,維護自身權益的「指南」,讓他們免於恐懼。

  新京報: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怎麼看待網絡欺凌這種現象?

  張正國: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像敲詐勒索這樣的事情,我把它叫做「硬暴力」,對人的傷害是可見的,相比較而言,網絡欺凌對學生的傷害,就顯得很不一樣。

  網絡暴力,以語言暴力為主要形式,對人的傷害其實更深,對學生心理的傷害,不是短時間能夠恢復的。

  新京報:這種現象的存在,給學校管理帶來什麼樣的挑戰?

  張正國:相比於線下的這種校園暴力事件,網絡欺凌具有隱蔽性強的特點,一些學生遭受了網絡欺凌後,也不願意跟老師或者家長說,學校介入的難度也更大。

  新京報:有將手冊繼續推廣的想法嗎?

  張正國: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當然希望更多的學校重視這一方面,對學生做出有益的引導。當然,推廣這樣的手冊,還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 

  ■ 延展

  網絡欺凌未成年人涉刑責

  今年1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發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條例中明確提出,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威脅、侮辱、攻擊、傷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學校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發現未成年人遭受網絡欺凌侵害的,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救助,必要時向公安機關或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單位應及時受理。

  條例指出,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欺凌,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張正國介紹,校園中常見的網絡欺凌現象,包括通過社交網站隨意發布侮辱性詞彙攻擊他人,捏造事實抹黑同齡人,以及使用他人照片,製作侮辱性「表情包」等。

  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永傑告訴新京報記者,通過網絡辱罵他人,傷及他人人格尊嚴,屬於侮辱、尋釁滋事行為,輕則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應當受到罰款、行政拘留的行政處罰,重則涉嫌尋釁滋事罪。而如果因為網絡欺凌,導致被欺凌者出現抑鬱乃至自殺等惡性情節,則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 盤點

  ●美國:全國通過《網絡反霸凌法案》。很多學校對於網絡欺凌實施「零容忍政策」,學生只要觸犯一次,就被逐出學校。此外,還開通了專門的網絡熱線,鼓勵舉報與網絡欺凌有關的信息。

  ●法國:修訂法律,網絡欺凌與一般騷擾或欺凌同罪,可處二年有期徒刑及三萬歐元罰金。

  ●英國:網絡欺凌者一旦被舉報抓獲,經由刑事法院審理,最高將面臨二年的有期徒刑,此前量刑為六個月。

  ●日本:2008年頒布《青少年網際網路環境整備法》,規定手機公司、網站等通信服務提供商有義務為青少年提供過濾軟體,免費進行過濾服務。調研出版《應對網絡欺凌指南和事例集》進校發放。

  ●韓國:在網上用暴力惡意恐嚇或毀損個人名譽,最高可以判處七年有期徒刑。(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煜) 

相關焦點

  • 全市首份!浦東上南中學推出網絡欺凌預防指南
    原標題:全市首份!浦東上南中學推出網絡欺凌預防指南昨天,浦東上南中學編撰的上海首份中學生《網絡欺凌預防指南》新鮮出爐,專門針對「網一代」青少年在網絡欺凌中如何甄別和自我防範。與此同時,這份折頁也將作為學校「家校互動」的一部分,覆蓋家長網絡欺凌盲區。
  • 預防校園欺凌視頻(中學段)
    王義軍、高小玫等多位委員認為,國家層面已經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但還遠遠不夠,呼籲出臺專項立法,依法懲治與行為矯正並舉,還孩子健康童年。校園暴力治理仍停留在道德層面曾經,很多人把校園內的欺凌當做同學間的打鬧或惡作劇,並未引起重視,直到近幾年多起惡劣欺凌事件陸續在網絡曝光並引起輿論發酵,如何治理校園欺凌成為擺在教育部門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 預防校園欺凌,平潭檢察院打出「組合拳」
    ●基地參觀+法治沙龍,源頭預防在平潭檢察院組織的普法沙龍上,學生們針對校園欺凌行為各抒己見,「拒絕校園欺凌,從我做起」的宣誓聲在活動室中迴蕩著,50餘名小學生在檢察官的帶領下,發出內心的聲音。活動中,檢察官給500名中學生上了一堂預防校園欺凌的法治課,學生們自發地在籤名榜上簽名,抵制校園欺凌。
  • 上海一中學自編語文教材 文言文比重增三分之一
    中秋節前,大同中學高一的語文課上,學生們開始研讀《秦晉殽之戰》;而按照全市通用課本,這篇課文要到高二第一學期才學。  因為他們改用了學校自編的語文教材。  大同中學語文教研組經過一年多梳理、斟酌,對通用課本「動了大手術」:依照自定的原則將課文重新排序,刪減了一些篇目又新添進不少,必讀課文從每學年28篇增至48篇,文言文比重增加三分之一……眼下,「大同版」高一語文課本已完成編寫並用於教學。  為什麼將課文重新排序?  將課文重新排序,是大同中學自編語文教材的一大特點。
  • 漯河市實驗中學舉行預防校園欺凌專題講座
    6月17日下午,「遠離校園欺凌 健康快樂成長」預防校園欺凌專題講座在市實驗中學綜合樓六報告廳舉行,漯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明輝擔任主講,近200名同學參加。 6月17日下午,「遠離校園欺凌  健康快樂成長」預防校園欺凌專題講座在市實驗中學綜合樓六報告廳舉行,漯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明輝擔任主講,近200名同學參加。
  • 美國第一夫人通過BE BEST活動發布反網絡欺凌指南
    此外一份為父母設計的新的信息指南旨在讓他們幫助自己的孩子應對網絡欺凌。該指南被簡單地稱為「與孩子談論網絡」。梅拉尼婭·川普指出她想「培養我們社會中最寶貴的部分和我們的未來:孩子們。而這份指南本身是由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創建的。其中,官員們強調了人們使用網際網路的基本方式,以及涉及的風險,例如暴露於網絡欺凌。
  • 防欺凌、防性侵、網絡和毒品犯罪預防,檢察長親授法治課
    9月初,羅田縣檢察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羅檢在線」,曾在一篇《檢察官金秋護航開學季,法治課程邀請您來定》的微信文章中,對新學年法治進校園的課程內容做過一個社會調查,家長、老師、學生們紛紛參與投票,推薦法治課程。短短十多天的投票時間,該篇微信閱讀量接近3000,共有400餘人參與投票。
  • 預防校園欺凌:南京中小學設學生「情報員」
    揚子晚報訊 (記者 薛玲)近年來,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屢在網絡曝光,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為了更有效地預防此類事件發生,南京鼓樓區寶塔橋街道愛眾家庭成長工作站啟動了預防校園欺凌社會服務項目,首批覆蓋南京曉莊學院附屬中學、濱江中學、濱江小學、象山小學和方興小學。
  • 漳州一中學男生被同學圍在廁所輪番毆打 盤點校園欺凌事件
    (N海都記者 陳青松 曾炳光)  ★劉先生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報料,線索費60元  漳州校園欺凌事件回顧  近幾年,漳州校園欺凌事件頻頻見諸報端。而且,隨著打人視頻在網絡上傳播,不僅在社會上帶來不良影響,也引起了警方、教育部門等的重視。  ●今年4月24日,薌城區北鬥中學,一女生上學途中被5個未成年女孩拉到校外小巷子群毆,並被扒光上衣。
  • 圖解校園欺凌地方性政策:已在31省份頒布,但內容仍有不足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發現,雖然這份文件出臺後,全國各地陸續制定了相關方案,天津甚至於去年11月21日實行了全國首部規範校園欺凌預防治理地方性法規,但總體而言,這些政策的內容還有改進和細化空間。 各地陸續出臺方案,但專門立法仍稀缺
  • 圖解|校園欺凌地方性政策已在31省份頒布,但內容仍有不足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發現,雖然這份文件出臺後,全國各地陸續制定了相關方案,天津甚至於去年11月21日實行了全國首部規範校園欺凌預防治理地方性法規,但總體而言,這些政策的內容還有改進和細化空間。各地陸續出臺方案,但專門立法仍稀缺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被曝光。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什麼是欺凌?終於有了答案語言欺凌網絡欺凌都算
    近年來各種形式和手段的欺凌事件時有發生,但卻沒有對學生欺凌的明確定義。27日,記者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學生欺凌有了明確定義。  為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發生,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教育部等11部門日前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
  • 上海首份分年齡段兒童意外傷害預防指南出爐 針對0-3歲小孩
    你知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預防哪些意外傷害嗎?暑假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急診、重症監護室時常收治因溺水、車禍、誤食、燙傷等各類意外傷害而送來搶救的患兒。7月29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童安全周」再度拉開帷幕,主題為「從零開始,關注兒童安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聯手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共同制定了上海首份分年齡段兒童意外傷害預防指南。據悉,這份兒童意外傷害預防指南是針對上海孩子不同年齡段的認知能力、意外傷害高危險因素綜合制定的。
  • 新聞丨湯旺縣第三中學開展暑期預防校園欺凌專題教育活動
    ,構建平安和諧校園,8月6日上午,湯旺縣第三中學開展了以「預防校園欺凌、共建平安校園」為主題的線上法律知識主題教育班會活動。 在專題班會教育課上,各班級圍繞什麼是校園欺凌暴力,它的表現、原因及危害等方面展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何預防和處置校園欺凌事件。
  • 檢察官教你預防校園欺凌,加強自我保護!
    此次「開學第一課」從預防校園欺凌開講,通過法治課堂、觀看微電影、參觀教育基地、宣誓儀式等,為即將邁進中學校園的初一新生送上的一份特別的新學期禮物。 觀看微電影,學習相關知識 未檢檢察官以「校園欺凌」為主要內容,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程序
  • 關於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問題的建議
    目前,我廳在防治中小學生欺凌方面的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已經開展的工作   (一)加強教育,正面引導,培育抵制校園欺凌的自覺意識。   一是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從源頭上防範校園欺凌和暴力發生。
  • 未成年人保護法新修訂,明確禁止網絡欺凌、對網絡沉迷預防等作出規定!
    亮點二:築牢網絡安全「防火牆」 加強監管防止沉迷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孩子們在盡情遨遊網際網路海洋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網絡安全風險。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網絡色情等問題頻發,如何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
  • 中小學校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有了「指導手冊」
    ■ 全市各中小學應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  ■ 早期發現的輕微欺凌事件實施必要的批評教育  ■ 消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擔責的錯誤認識  ■ 可邀請公安機關對實施欺凌學生予以訓誡  ■ 對遭受欺凌的學生及其家人開展心理輔導  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是中小學校安全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事關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 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一、定義: 中小學生欺凌(下稱「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合肥勝利路小學:綠色童謠誦文明 自編自唱傳心聲
    怎樣提高孩子的反欺凌意識?在合肥市勝利路小學,好玩有趣又有意義的綠色童謠成為了學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徑」,傳唱朗朗上口的自編童謠也成了全體學生追求的「新風尚」。近年來,勝利路小學的師生們編寫了近千首童謠,內容涉及禁燃放、文明禮儀、文明就餐和反欺凌等各個方面。如今,《禮儀童謠讀本》已經成為校本教材全校推廣,而以班級為集體的主題童謠創作作品也被集結成冊,孩子們拿著錄有自己作品的童謠書籍,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