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位權威專家共同勾畫未來教育:智慧時代催生教育供給側改革

2020-09-20 中國新聞網

數十位教育界權威人士20日共同深入交流和探討未來智慧時代的教育。 陳靜 攝

數十位教育界權威人士20日共同深入交流和探討未來智慧時代的教育。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9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人類已進入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和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未來人才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未來教育「新常態」是怎樣的?智慧教育如何促進教育供給側改革?

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上海陶行知教育研究會會長呂左爾,上海紐約大學名譽校長俞立中等數十位教育界權威人士20日聚首2020首屆金茂未來教育論壇,深入交流和探討未來智慧時代的教育。

尹後慶表示,信息社會的來臨呼喚教育增強人們適應數字時代的能力。在時代浪潮下,每位教育者在堅守的同時,都需要作出改變。上海紐約大學名譽校長俞立中指出:未來人才培養模式會不斷創新,自主學習、學科交叉、社會實踐、信息應用能力將變得越發重要。他說,如何在學校教育過程當中培養孩子們的信息技能、對於信息的思維、編程能力等,成為很緊迫要求。俞立中強調:「從實際問題出發思考問題。」俞立中指出,在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保證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他提出多樣化定義自我價值,並認為,應該培養學生的成長性思維模式。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認為,未來的學校應當把握學校學習的特性、提升技術含量以及重視教師專業水準。上海市教育功臣、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志敏強調「育人」,並指出,談未來學校、未來教育,本質上要抓住育人。他認為,未來社會需要創造性人才,即具有發散性、逆向和批判思維。張志敏直言:「未來就是創造,創造一定有未來。」

張治透露,當下,教育界正在探索通過綜合數據建模,為孩子建立「數字畫像」。 陳靜 攝

未來教育的創新離不開科技的支持,上海電化教育館館長張治指出:「教育變革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從適應工業化時代大規模劃一的教育轉向按個人需求和偏好定製的個性化教育,即『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轉變。」崔允漷亦倡導個性化學習,個性化教育。

學生學習進展和技能水平如何評價?張治指出,大數據技術會創建全新的評價模式。他描畫了未來教育的「新常態」,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並存,互為補充,課堂將成為應用互動體驗和探究學習,促進知識理解和應用的場所。他透露,當下,教育界正在探索通過綜合數據建模,為孩子建立「數字畫像」。

張治認為,智慧時代教育供給會改變。他直言,教育供給側改革將因為信息技術支撐而取得突破,傳統的名師名教資源與現代高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協同進展。教育將從傳統的知識供給轉向創客學習、Steam課程、沉浸式學習等,這些將成為教育工作的新熱點,從而催生教育供給側改革。(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
    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系列報告會開講 來源:創新創業學院   時間:2020-11-02  瀏覽:
  • 教育供給側如何結構性改革?教育主管部門專家為企業「開藥方」
    12月2日,在新京報主辦的「2020在線教育論壇」上,作為教育監管部門的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公立學校以及多家教育企業代表負責人同臺對話,圍繞校外培訓機構的定位、教育資源供給側的融合分工等話題,進行思想碰撞和交流分享。12月2日,嘉賓參與在線教育論壇。
  • 陳世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教育體制改革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提升產業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通過創意-創新-創造-創業使我國經濟形態由低附加值的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外延擴張型經濟向高附加值的內涵開發型經濟轉化
  • 沈洪兵院士:推進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校校長沈洪兵教授關於《推進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專論。當前,醫學教育正處於全球科技革命、健康中國戰略、醫教協同發展三大機遇交匯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醫學教育涉及教育和醫療兩個民生領域,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醫學院校要主動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提升政治站位,著眼發展全局,深化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義無反顧的新擔當、新作為,努力踐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使命。
  • 清末民初的教育「供給側改革」
    因為種種變革方案多在「需求端」大做文章,相對而言,在「供給側」著力遠為不夠。由於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極為旺盛,如無供給側大幅度調整、改革,需求端的改來改去也無異於杯水車薪。不僅無濟於事,反因利益格局的頻繁調整、變動而可能引起更多的矛盾。如果這種供需長期嚴重失衡,矛盾長期得不到緩解,不僅會導致教育發展緩慢,還將影響到社會穩定與健康發展。教育體制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應是盡最大可能放開供給。
  • 深化教師教育改革 破解教師供給困境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在教育一線工作的名師、校長匯聚一堂,共同為教師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出謀劃策,獻計出力。 「教師教育」,也就是師範教育和教師職後教育,這是教育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不少問題,關注教師教育,堅持深化改革,是本次論壇的主旨。
  • 人民日報權威訪談: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正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
  • 人民日報: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
    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1月4日)發布「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怎麼看怎麼幹」,以下為全文: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迎接未來教育,開啟中國智能教育新時代
    屆時,將邀請國內著名學前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劉炎教授,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蘇婧所長以及西城、海澱、昌平等多位園長專家到會交流演講,暢談未來幼兒園教學方式的改變和有利於兒童身心培養的環境塑造,與會觀眾預計將覆蓋70%以上北京地區園所用戶和眾多周邊省市幼兒園所用戶。
  • 劉元春: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進行教育改革創新
    會上,李克強強調,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關係民族的未來,高水平教育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把蘊藏在億萬民眾中的創造力發揮出來。高等教育要著力圍繞服務國家創新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更多創新型人才。
  • 德育|聽障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改革探析
    針對聽障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作為思政教育活動的實施者與主導者,特殊教育學校必須從結構上改革,重構符合聽障生實際的思政教育模式,從「需求側拉動」到「供給側推動」,提高思政教育供給側的質量、效率和創新性,努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 健康醫療供給側改革廣東行研討會召開
    中新網7月13日電 12日,「健康醫療供給側改革廣東行」高層圓桌會議在廣州外經貿大廈3樓慈銘體檢高端體檢中心進行。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個含義
    中國經濟,在危機之初採取「4萬億元」強刺激政策之後,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同時借鑑了美國供給側經濟政策的做法,迅速轉變了宏觀經濟調整政策的方向,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控路徑,做到了經濟總量目標與結構調整目標有機結合、短期目標和中長目標的有機結合,走上了一條適應「新常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這條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經濟發展新路是正確的,要有韌性繼續堅持。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抑。
  •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鍛造新時代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促進全球價值鏈重構。從國內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問題,但從經濟全球化角度看,最終解決的將是世界經濟的發展問題。  ■ 全球價值鏈重構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機遇。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推進供給側改革需「三去一降一補」 - 股市...
    ====推薦閱讀====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重點推進供給側改革       2016營 改增擴圍運行半個月減稅效應顯現       習近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 橫琴人壽探索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之路:家庭保險帳戶「另闢...
    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勢下,能否順應趨勢,乃至推動企業自身的變革,這已經成為保險從業者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探索踐行的重要課題。橫琴人壽董事長蘭亞東這位在保險業浸潤三十年,轉戰於不同市場主體,積累了豐富實戰經驗的專家型管理者就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從保險消費者需求以及險企經營角度出發,分享了他對險企在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路徑選擇的思考。《證券日報》:您如何看待保險業當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矛盾體現在哪些方面?
  • 高校「課程思政」供給側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為突破思政、專業教育「兩張皮」的瓶頸,國內高校紛紛開始了「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以「隱性思政」的功用,與「顯性思政」即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起,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內需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認為政府未來的政策重心應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並將擴大內需作為主基調。我認為,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擴大內需,但擴大內需絕不能動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清醒地認識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大內需,而且是積極的擴大內需。
  • 權威專家深度解讀智慧校園建設,城市教育大腦巡展廣東站周五見
    7月17日,由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城市教育大腦暨合作夥伴招募會,在廣東廣州隆重舉行。屆時,三盟科技總裁王喜英女士將引領來賓們走進三盟,共同見證「AI賦能城市,數據引領教育變革」!現場更有權威專家深度解讀智慧校園建設新思路&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育教學融合與創新。期待與您攜手推動城市教育大腦落地,賦能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