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推進供給側改革需「三去一降一補」 - 股市...

2020-12-12 至誠財經網
       ====推薦閱讀====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重點推進供給側改革

       
2016營 改增擴圍運行半個月 減稅效應顯現

       
習近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5月17日訊  (原標題:推進供給側改革需要打破利益障礙、本領恐慌和思想障礙)

  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昨天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分別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

  習近平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黨中央作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許多地區研究制定了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成效逐步顯現。

  同時,有些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有針對性制定政策、解疑釋惑;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幹。

  關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必須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必須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處理好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係。

  必須強化人力資本,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著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發揮好企業家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化解困惑,保障各種要素投入獲得回報;必須加強產權保護,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加強對國有資產所有權、經營權、企業法人財產權保護,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勝軍分別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內容要點做出解讀評論。

相關推薦

創業板指大跌3.27% 705隻個股收盤報跌

領盛投資管理髮布投資策略中期報告

海天味業市值突破5000億超中石化 「一瓶醬油」貴過「一桶油」!

相關焦點

  •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需搞清楚方向是什麼
    對股市的影響是什麼?這充分展現了廣東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決心和意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繼續走在前列。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搞清楚現狀是什麼,解決「怎麼看」的認識問題;還要搞清楚方向是什麼,解決「怎麼幹」的行動問題。
  • 習近平: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09日訊  (原標題: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強調 堅定信心增強定力 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明確深化概念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第二,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內需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認為政府未來的政策重心應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並將擴大內需作為主基調。我認為,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擴大內需,但擴大內需絕不能動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清醒地認識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大內需,而且是積極的擴大內需。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個含義
    中國經濟,在危機之初採取「4萬億元」強刺激政策之後,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同時借鑑了美國供給側經濟政策的做法,迅速轉變了宏觀經濟調整政策的方向,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控路徑,做到了經濟總量目標與結構調整目標有機結合、短期目標和中長目標的有機結合,走上了一條適應「新常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這條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經濟發展新路是正確的,要有韌性繼續堅持。
  •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這篇文章通俗易懂
    我們經常聽到媒體報導「供給側改革」,但確實又搞不懂是什麼意思,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個關於「供給側改革」的通俗易懂的解釋。首先從字面理解,「供給側」就是供給的一側,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需求的一側,有需求就有供給,舉例說明:我為什麼要開一家蘭州牛肉麵館(供給),因為你要吃飯(需求),就是這麼簡單。為什麼要供給側改革?
  • 回顧與展望——供給側改革的正負效應
    本文作者華融證券伍戈、宋陝珊、唐心怡,發表於《新金融評論》第33期,原文標題《供給側改革:回顧與展望》自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三去一降一補」以來,供給側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回顧過去兩年,其中「三去」-- 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屬於相對狹義的供給側改革,具有可量化的指標,我們據此判斷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而「一降一補」 -- 降成本、補短板,則屬於相對廣義上的供給側改革,仍然任重道遠,需要更系統的指標檢測和更長期的跟蹤觀察。
  • 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問題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關鍵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結構和資源配置,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任務。
  • 堅持問題導向推進供給側改革落地見效
    必須把中央政策要求與地方發展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堅定改革信心,突出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地見效。  深刻認識「三個關係」,解決好如何看的問題  深刻認識「供給」與「需求」的關係,準確把握改革的主攻方向。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改革看成西方供給學派翻版
    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習近平指出:「放棄需求側談供給側或放棄供給側談需求側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關係,而是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 五分鐘讀懂供給側改革的方方面面(雙語)
    從2015年底開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一詞不斷被各大媒體重複,那麼到底什麼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為何如此重要?推進供給側改革要注意哪些問題?就這些話題,周報君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撰文。雙語摘編如下: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馮俏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改革」
    和訊網消息 7月15日,新供給2017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聚焦「深化供給側改革,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 」,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長江養老保險承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供給側改革的前世與今生:  「供給側改革」橫空出世,成為近期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究竟何謂供給側改革?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此,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十三五」之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
  • 人民日報權威訪談: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日,權威人士接受本報獨家專訪,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了解讀和闡釋。   一問   如何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含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有明確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還有具體的任務。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  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
    近年來,國家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那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看起來很長、很複雜的詞到底是什麼?杜鷹在《參事講堂》發表演講。新華網記者 李林攝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認為,當下很多人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五花八門。
  • 從供給側改革發力創新 清遠樣本成效明顯
    人民網廣州9月18日電(楊傑利 實習生 鄧雲薇)在日前召開的中共清遠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上,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強調,要堅定信心決心,拿出久久為功的韌勁,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前,本網跟隨「發力供給側·建設新清遠」主題採訪團,用三天兩夜的時間,走進清遠各大企業和工程施工現場,走訪了10多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中的「清遠樣本」,深入地了解了清遠推進供給側改革結構性改革的堅定決心與成果。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八字要求,是恰逢其時的策略組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八字要求是尊重市場邏輯的必然體現,是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到底的指導方針,必須全面正確理解,認真貫徹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八字要求,是應對新形勢下出現新問題的重要策略。眼下「三去一降一補」正出現一些微妙變化,比如一些落後產能借經濟下行之勢「捲土重來」,地方政府充當殭屍企業的保護傘,金融脫實向虛之勢尚未完全遏制,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還沒有完全降下來,經濟運行中的短板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