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讀懂供給側改革的方方面面(雙語)

2020-12-13 中國網漢..

從2015年底開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一詞不斷被各大媒體重複,那麼到底什麼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為何如此重要?推進供給側改革要注意哪些問題?

就這些話題,周報君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撰文。雙語摘編如下: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What i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我國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展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China is pushing ahead with the five priority tasks through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cutting excess capacity, destocking, deleveraging, lowering corporate costs and improving weak links.

供給側改革為什麼重要?

Why is it so important?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有效需求不足是世界經濟運行中的重大難題。表面上,我國經濟運行似乎也存在這一問題,但實質上,是供給側質量不高、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導致需求受到壓抑和外溢。供給側質量不高,已經影響到經濟轉型升級,阻礙了內生經濟增長動力的形成。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in 2008,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the world economy is dealing with inadequate effective demand. The Chinese economy is facing this issue as well, but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supply does not satisfy the demand. The supply side's poor quality has impeded China's plans fo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growth.

正確理解供給側改革

Correct comprehension

一些人把「去產能」簡單理解為「去產量」,實際上在「產能過剩」和「開工不足」的情況下,行政性減產並無實際意義,當產量下降導致價格上漲,落後產能就會死灰復燃。

Some people mistake 「cutting excess capacity」 as 「cutting output.」 Government orders to cut excess capacity could be meaningles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when prices rise because of drops in output, industries will naturally put their shut-down production capacity into operation again.

政府作用在於制定能源資源消耗、汙染物排放和安全標準,在標準面前人人平等,使不達標的企業退出市場,讓市場優勝劣汰機制自動發揮作用。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stead formulate standards concerning energ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pollution and workshop safe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ensure that everyone adheres to the same standards, order the termination of firms which fail to obey the standards and let the market play its role.

尋求重點突破

Seeking breakthroughs in key sectors

總體上,我贊成對經濟形勢未來走勢判斷是L型的,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基於目前國情和現實經濟格局做出的科學判斷。但是我們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其實我覺得這方面潛力還是很大的。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ill follow an L-shape trend,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However, we can unleash more potential by advanc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如果中國企業在質量的標準、安全的標準,市場的標準有所提高,供給側的質量有所提升,少進口一點,比如說少進口100億美元,就可以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再比如在重化工、精細化工領域,我們產品質量不好,需要大量進口,每年要花五六千億美元進口。每年晶片這一項就要花兩千億美元進口。要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向產業中高端邁進,應該在供給側某些重點領域進行突破。

If Chinese firms can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product safety and quality, less will be imported. For example, importing $10 billion less a year will push up GDP growth by 0.1 percent. Moreover, in the heavy and fine chemical sectors, we have to pay $500-600 billion per year to import foreign products because of the poor quality of domestic products. China must upgrade its industries and make breakthroughs in some key sectors.

槓桿轉移

Shifting leverage

在新的一年裡推動債轉股操作,從企業負債表來看好像在微觀層面企業債務率過高了,造成潛在金融風險,必須把企業槓桿率降下來,但是這又受到宏觀經濟的制約。要穩增長槓桿率必然會上升。因此,存在明顯的矛盾,這裡就涉及到槓桿轉移。

Debt-for-equity swaps will be promoted in 2017 because corporate debt ratio is too high, which may intensify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Corporate leverage ratios must be lowered. However, as China strives to stabilize growth, the leverage ratio of the entire economy will inevitably rise. Therefore, the transfer of leverage is needed.

一方面,從宏觀層面,公共部門、政府要加槓桿,從微觀層面,居民也要加槓桿。另一方面,通過把企業債權變成股權,同時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優化產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這些都是2017年改革的重點領域。

On one hand, both the public sector, the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need to increase leverage; on the other hand, businesses will be better off through debt-for-equity swaps, as the scheme will help introduce new strategic investors, improve the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establish medium and long-term incentive mechanisms—all of which are key areas for reform in 2017.

市場化手段

Market-oriented measures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因行政手段、政府主導往往有意無意地被強化,行政手段見效快,用起來順手,但由於缺乏市場機制約束,一陣風過後就會強勁反彈。

During the reform process,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re emphasized because they can produce rapid results and are easy to use. But without the existence of market-oriented schemes, these measures will soon lose effectiveness.

我們要防止一種傾向,將傳統的行政幹預微觀經濟事務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有失偏頗的。在目前市場機制還很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要積極引導、培育市場機制,來解決供給側結構不合理和供給質量比較低的問題,最終落腳點還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We must stop using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on micro economic affairs as a way to advanc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t is reasonable for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and nurture market schemes in order to solve problems caused by poor quality of the supply side. However, the ultimate goal should be to make the marke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

相關焦點

  • 鄭州銀行:深化供給側改革打造發展升級版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在今年全國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產品。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天宇深以為然,在他的帶領下,鄭州銀行未雨綢繆,全面深化改革,謀求轉型升級發展。
  • 馮俏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改革」
    和訊網消息 7月15日,新供給2017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聚焦「深化供給側改革,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 」,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長江養老保險承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抑。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此,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十三五」之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改革看成西方供給學派翻版
    供給側結構改革提出後,一些人馬上提出,改革的理論基礎來自於西方的供給學派。對此,習近平指出:「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藉機製造負面輿論。」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永鋼:創新是供給側改革的原動力
    日前,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吳耀芳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對永鋼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獲得的成績進行了解讀,並提出了永鋼今年的發展方向。  鋼鐵行業有多重難關要闖  「今年,鋼鐵行業面對的形勢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對於鋼鐵行業來說,面前有去產能、調結構、綠色環保、優化重組等難關等著我們去闖。」
  • 服務業供給側改革究竟改什麼
    【摘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服務業產業內部結構矛盾與問題的根本措施。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供給側與服務業產業結構入手,提升相關理論認識,並從產業發展、保障制度與市場要素等途逕入手制定精準的改革措施,同時也要藉助組合支持政策的力量,才能完成提升服務質量、控制服務成本、擴大生產效益的根本任務。
  • 從供給側改革發力創新 清遠樣本成效明顯
    人民網廣州9月18日電(楊傑利 實習生 鄧雲薇)在日前召開的中共清遠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上,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強調,要堅定信心決心,拿出久久為功的韌勁,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前,本網跟隨「發力供給側·建設新清遠」主題採訪團,用三天兩夜的時間,走進清遠各大企業和工程施工現場,走訪了10多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中的「清遠樣本」,深入地了解了清遠推進供給側改革結構性改革的堅定決心與成果。
  • 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兩次會議都提到了一個重要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核心,自2015年首次提出之後,總書記在各個場合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今天,求是網帶您一起梳理和學習這些重要論述。※ 何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
  • 回顧與展望——供給側改革的正負效應
    摘要:華融證券伍戈等認為,供給側改革已經取得進展,產能利用率止跌回升,房地產庫存水平降至2012年左右水平。但改革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集中度提升可能形成壟斷。未來建議回歸供給側改革的本源,提高供給制度的質量和效率。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推進供給側改革需「三去一降一補」 - 股市...
    ====推薦閱讀====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重點推進供給側改革       2016營 改增擴圍運行半個月減稅效應顯現       習近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摘要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引發大家熱議。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個含義
    中國經濟,在危機之初採取「4萬億元」強刺激政策之後,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同時借鑑了美國供給側經濟政策的做法,迅速轉變了宏觀經濟調整政策的方向,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控路徑,做到了經濟總量目標與結構調整目標有機結合、短期目標和中長目標的有機結合,走上了一條適應「新常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這條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經濟發展新路是正確的,要有韌性繼續堅持。
  • 供給側改革應防止慣性思維
    (原標題:供給側改革應防止慣性思維)
  • 大宗商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底以來,自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提出並執行後,國內商品和國際商品走勢出現嚴重分化,追蹤國內的南華商品指數最大上漲達到了77%, 而國際CRB指數上漲僅僅不到17%,其一直在底部整理,根本無法看出扭轉下跌轉入上行跡象。
  • 徐海雲:供給側改革約會垃圾分類
    北極星固廢網訊:「供給側改革」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改革的主要任務,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含義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就是市場經濟+過剩,在這樣的境況下,一些循環經濟的思想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的情懷,與社會現實完全背離。
  • 應用型人才供給側改革的幾點思考
    資本、技術、勞動力和制度是供給側的四大要素,決定經濟中長期增長的潛能。高等教育關係到向未來經濟社會提供什麼樣勞動力和技術,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製度創新和資本效率。對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在供給側改革方面面臨著六大任務。
  • 人民日報權威訪談: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正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
  • 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問題
    我國農業供給側多重矛盾積累,嚴重削弱了農業市場競爭力,影響了農業發展可持續性,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沒有出路。多種多樣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主體將成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力軍。 四、當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整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具有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產業特點和重點任務。立足問題導向和解決主要矛盾,當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要在保護產能、降低成本、消化庫存、補齊短板、修復生態等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