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銀行:深化供給側改革打造發展升級版

2020-12-24 大河網

    □本報記者逯彥萃本報通訊員劉玲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只有血脈暢通,國民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我國銀行業的規模和實力都已經足夠大,但是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尚未建立。金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制約著服務實體經濟的質與效。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在今年全國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產品。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鄭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天宇深以為然,在他的帶領下,鄭州銀行未雨綢繆,全面深化改革,謀求轉型升級發展。

    讓發展「飛起來」全面擁抱網際網路大數據

    鄭州銀行深知,城商行走傳統銀行求大求全的老路子註定是行不通,要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

    隨著國家開放事業的發展,鄭州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城市,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此「落戶」,「三條絲綢之路」從這裡經過,鄭州交通區位優勢愈加突出。鄭州銀行順勢而為,深耕商貿物流行業,堅定不移地走科技興行的路子,通過積極擁抱大數據、雲計算實現彎道超車。

    3月28日,鄭州銀行傳來好消息,鄭州銀行「五朵雲」之一的「雲商」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該平臺依託「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藉助科技賦能,重構商業模式,構建金融生態圈。雲商平臺的上線標誌著鄭州銀行商貿物流金融品牌和中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合作模式日趨成熟。「五朵雲」網際網路平臺包括「雲物流」「雲交易」「雲融資」「雲商」和「雲服務」,是鄭州銀行打造商貿物流銀行的有力推手。雲物流提供物流行業的結算、融資、撮合服務;雲交易提供支付結算、電子渠道、財資管理服務;雲融資提供線上供應鏈融資服務;雲商提供產業鏈信用流轉服務;「雲服務」提供財務和業務管理類增值服務。通過「五朵雲」可解決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四流合一問題。

    鄭州銀行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探索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同時也為我省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2016年10月,鄭州銀行與河南省科技廳聯合打造「科技貸」,讓高科技輕資產企業融資不再難;2018年,鄭州銀行與鄭州市科技局聯合推出「鄭科貸」,幫助「獨角獸」企業實現加速跑;創先推出「保證保險貸款」,讓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等高新技術融資實現「掌控」……

    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助力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鄭州銀行也積極地向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邁進。

    讓服務「沉下去」打造有溫度的城商銀行

    在不少人的印象裡,銀行逐利「腿長」服務「腿短」。成本低、收益高的同業、對公業務被視為「親兒子」,成本高、見效慢的零售業務普遍「不受待見」。鄭州銀行不推卸、不逃避、勇探索、送服務,緊跟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打造消費者離不開的「市民銀行」,鼎力支持鄉村振興的大戰略,把銀行開在了農民家門口。

    在網點設置上突出「鄭銀大特色、支行小特色」,按照網點提供的金融功能類型將網點進行細分,設置了零售專營支行、小微支行、社區支行等不同類型的特色網點,把銀行開到居民「樓底下」。為了做到「向省內延伸、向基層下沉」,鄭州銀行陸續在全省七個縣域設立了23家支行,並發起設立了中牟、鄢陵、新密、扶溝、新鄭、確山、濬縣等7家鄭銀村鎮銀行,把銀行開到了「田間地頭」。截至2018年年末,中牟鄭銀村鎮銀行資產規模達到168億元,綜合實力在全國村鎮銀行排名中名列前茅。

    在產品服務上,始終堅持創新業務產品、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與市民密切相關的金融服務品質。該行推出「金梧桐」品牌理財產品,經住了市場「考驗」,所有產品均達到預期收益率。以個人客戶消費金融產品創新作為工作重心,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教育貸」「家居貸」等消費金融拳頭產品,實現了服務市民「量體裁衣」。以奉獻社會為理念,推出我省首張具有金融服務並加載公共運輸應用的金融IC卡——河南省(鄭州市)工會會員卡,讓「綠色出行」的觀念深入人心。除此,「物業通卡」「住房保障卡」「商鼎安途卡」「商鼎書香卡」的發行,把鄭州銀行的服務延伸到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鄭州銀行優質服務下沉,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2018年度綜合理財能力領銜省內城商行;2018年榮獲「年度最佳城市商業零售銀行」大獎;2018年「第十四屆亞太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年會」上榮獲「最佳財富管理創新獎」。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鄭州銀行將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回歸服務本源,通過提高效率、提升服務,助推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用鄭銀力量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相關焦點

  • 借供給側改革契機打造浙江「質造」升級版
    這也意味著現在進行結構性改革,需要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浙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擁有哪些優勢?存在哪些實際問題?又該如何藉助這個契機,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突破?  針對這些問題,錢報記者採訪了我省的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下面就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 深化課堂供給側改革 助推教學高質量發展——記南充市中學政治任仔...
    為充分發揮思政課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12月22日,南充市中學政治任仔東名師工作室開展了以"深化思政課堂供給側改革,助推思政教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網絡研修活動。研修活動由工作室主持人、南充市李渡中學副校長任仔東主持。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既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入手,又要以此為主線展開。1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新特徵,特別是經濟發展出現的新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此,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十三五」之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讀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系列訪談之五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解讀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系列訪談之五  -海南日報記者 羅霞  經濟繁榮是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重要基礎。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如何認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如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 習近平: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原標題: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陝西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田木)「十三五」以來,全省金融業實力持續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標兄弟省區市發展,陝西金融業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下一步,我省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 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題: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中國經濟新動能新華社記者安蓓、姜琳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物流高質量發展
    劉小明在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峰會上表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物流高質量發展5月6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出席第三屆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峰會並致辭。他表示,交通運輸部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推進交通強國建設、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為主線,著力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優環境、增動能,推進物流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糧集團發揮龍頭作用
    近期召開的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下或簡稱為「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小組討論會上,委員們對「庫存積壓」、「競爭力下降」等當前農業供給側遺留問題反響強烈,並一致認為,要實現消費者從「吃飽」轉向「吃好」,深入推進改革勢在必行。農糧企業作為農業產銷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其在推進改革中的表現如何,自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 金融供給側改革引區塊鏈概念暴漲:關注銀行領域應用
    從近期高層的密集表態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今年成為我國金融業的「重頭戲」,在分析人士看來,在我國金融業規模持續擴張背景下,制約金融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已經轉變成供給側結構性的問題。毫不誇張地說,區塊鏈將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中最具革命性、顛覆性的技術。
  • 馮俏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改革」
    和訊網消息 7月15日,新供給2017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聚焦「深化供給側改革,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 」,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長江養老保險承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 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1月10日)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把推動創新驅動和打造新增長源作為二十國集團新的合作重點,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加快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共同創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續的全球需求,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 消費性服務業需進一步深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消費性服務業長足發展對實現服務業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培育和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消費性服務業存在有效供給不足、供給質量相對較低、供給呈結構性不平衡等問題。對此,應重點通過增供給、提質量、促改革、擴開放、優環境,加快推進消費性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消費性服務業更好適應新一輪消費變革發展的新趨勢。  更好發展消費性服務業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在消費內容、消費方式、消費人群、消費市場格局等方面都出現了不同以往的深刻變革,服務消費需求加速擴張,消費升級趨勢日益突顯。
  • 解盤年中經濟系列報導丨洪群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加減...
    對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洪群聯認為,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是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結果。他就我國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問題仍亟待解決?如何進一步深化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18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突破,「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著。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農牧業競爭新優勢
    內蒙古農牧業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   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新常態下全面深化農牧業改革的起跑令。   推進改革,總有壁壘在前,難題未解。推進農牧業改革,更需要順勢而為,穩妥推進。
  •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這意味著發展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它通過使供給體系有效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從而使「發展」與「需要」相互聯通並且有效匹配。因此,在新時代,發展特別是作為社會發展基礎的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需要從供給側發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供給側改革」稱熱詞 最通俗解讀河南究竟改啥
    ▶時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個熱詞。到底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下簡稱供給側改革)?河南應該怎麼改?面臨哪些難題?這些問題,在4月19日,由鄭州財經學院舉辦的「名家與師生面對面交流」之供給側改革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推進供給側改革需「三去一降一補」 - 股市...
    減稅效應顯現       習近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昨天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分別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