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物流高質量發展

2020-12-19 中國政府網

劉小明在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峰會上表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物流高質量發展

5月6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出席第三屆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峰會並致辭。他表示,交通運輸部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推進交通強國建設、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為主線,著力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優環境、增動能,推進物流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劉小明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物流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物流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物流降本增效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來,交通運輸部以深化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運輸組織模式創新、貨運車型標準化、「放管服」改革、從業人員素質提升、維護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對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物流降本增效起到了積極作用。

劉小明表示,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調整運輸結構,進一步改善物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創新物流發展動能,進一步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進物流高質量發展。一是深入推進「網際網路+」戰略,促進物流高效發展。二是著力優化調整運輸結構,促進物流綠色發展。三是加快推進貨運車型標準化,促進物流安全發展。四是推進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全面深化行業「放管服」改革,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六是切實改善從業人員營商環境,全力維護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峰會以「誠信生態 智慧物聯」為主題,圍繞時代智慧、生態智慧、平臺智慧、人才智慧、生態智慧五大板塊,深度研討物流政策、資本、技術、區塊鏈、大數據等行業熱點。

相關焦點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科學把握髮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作出的具有開創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也是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
  • 國務院新聞辦就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有...
    經濟日報記者:剛剛在開場,李小鵬部長介紹了交通運輸行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說了四個字「走深走實」,請問交通運輸部在推進減費降稅和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謝謝。李小鵬:謝謝你的這個問題,請戴東昌副部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 鄭州銀行:深化供給側改革打造發展升級版
    只有血脈暢通,國民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我國銀行業的規模和實力都已經足夠大,但是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尚未建立。金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制約著服務實體經濟的質與效。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在今年全國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產品。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既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入手,又要以此為主線展開。1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新特徵,特別是經濟發展出現的新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題: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中國經濟新動能新華社記者安蓓、姜琳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陝西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田木)「十三五」以來,全省金融業實力持續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標兄弟省區市發展,陝西金融業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下一步,我省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 消費性服務業需進一步深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消費性服務業長足發展對實現服務業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培育和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消費性服務業存在有效供給不足、供給質量相對較低、供給呈結構性不平衡等問題。對此,應重點通過增供給、提質量、促改革、擴開放、優環境,加快推進消費性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消費性服務業更好適應新一輪消費變革發展的新趨勢。  更好發展消費性服務業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在消費內容、消費方式、消費人群、消費市場格局等方面都出現了不同以往的深刻變革,服務消費需求加速擴張,消費升級趨勢日益突顯。
  •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18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突破,「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著。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 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明確深化概念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第二,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 2020年中國鐵路運輸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繼續深化運輸供給...
    2020年中國鐵路運輸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繼續深化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20-12-11 15:40:34
  •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需搞清楚方向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8月03日訊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戰略,並對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再次動員和全面部署。這充分展現了廣東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決心和意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繼續走在前列。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搞清楚現狀是什麼,解決「怎麼看」的認識問題;還要搞清楚方向是什麼,解決「怎麼幹」的行動問題。
  •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糧集團發揮龍頭作用
    近期召開的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下或簡稱為「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小組討論會上,委員們對「庫存積壓」、「競爭力下降」等當前農業供給側遺留問題反響強烈,並一致認為,要實現消費者從「吃飽」轉向「吃好」,深入推進改革勢在必行。農糧企業作為農業產銷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其在推進改革中的表現如何,自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 劉小明副部長來青海廳調研青海交通運輸工作
    8月30日下午,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一行在開展國務院大督查工作期間,專程來廳調研青海交通運輸工作,並看望慰問了交通運輸部在青掛職幹部和省廳幹部職工。省政府副省長韓建華,省政府副秘書長竺向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毛佔彪、駐廳紀檢監察組組長韓素文、副廳長陶永利、張鐵軍、阿明仁,交通運輸部在青掛職幹部及廳機關各處室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 關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這麼說
    交通運輸是物流的基礎環節和重要載體,是物流業發展的主力軍。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
  • 習近平: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原標題: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 解盤年中經濟系列報導丨洪群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加減...
    對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洪群聯認為,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是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結果。他就我國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問題仍亟待解決?如何進一步深化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抑。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內需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認為政府未來的政策重心應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並將擴大內需作為主基調。我認為,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擴大內需,但擴大內需絕不能動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清醒地認識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大內需,而且是積極的擴大內需。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釐清四個認識問題
    自從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對於如何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問題迅速成為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各種解讀、闡釋紛至沓來。筆者以為,要準確領會這一概念的精神實質,需要釐清和回答好如下四個認識問題。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新常態具有怎樣的邏輯關係?
  • 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問題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關鍵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結構和資源配置,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