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赴臺遇區別對待 兩岸學生交流有待拓展

2020-12-13 網易教育

臺灣對陸生實施「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等。

習馬會,確認了「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人民都是中華兒女。習近平和馬英九共同宣示了兩岸和平的決心。據臺北方面公布的會談內容,習近平提到兩岸學術、教育交流時,馬英九主動提到,臺灣有很多科技大學,素質不差的,缺額都很多;因為少子化的結果,大學變得過剩,「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希望把臺灣變成一個亞太的高等教育重鎮,因此我上任的時候三萬人,今年超過十萬人,這數字大陸聽起來很小,但是對臺灣是正面的,麻煩您思考一下」。

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脈,同聲同氣,十多二十年來教育交流漸趨密切。大陸在1985年就招收臺灣學生入讀大學本科,但直至2011年臺灣才承認大陸學歷,四年前首批大陸學生赴臺升大學,並於今年六月戴上四方帽。如今,到大陸讀大學以至研究院的臺生,每年上萬人,近幾年來到臺灣升大學和讀研的陸生約三千人,若加上修讀短期課程的,則超過八萬人次。

內地教育部推惠臺政策

兩岸民間和學界交往,其實始自1980年代,雙方隔絕30年後,臺灣開始允許民眾赴港澳旅遊,但禁止旅遊者從港澳經轉大陸。1985年,大陸開放臺生赴大陸升學。1987年,臺灣領導人蔣經國開放民眾「有限度」赴大陸探親奔喪。1992年起,臺灣要求兩岸學生交流須為在校學生,且須團體出行。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後,內地教育部相繼出臺一系列惠臺政策。「同等收費」政策使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生按照大陸學生標準同等收費。「專項補貼」則由國家教育部按大學招收臺生的實際人數,給予專項津貼,又設立專門的臺灣學生獎學金。2008年起,臺灣學生赴大陸求學不斷增加,他們主要透過統一招生考試、免試招生以及單獨命題考試三種方式入讀大陸高校。

2008年5月,馬英九上臺,就職承諾「承認大陸學歷、到大陸招收學生」提上日程。2009年起,大陸交換生與留學生可直飛臺北。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但只限廣東、福建、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等六省市。2012年,臺灣首次開放兩所公辦大學面向大陸招本科生,分別是金門大學和澎湖科技大學。2014年,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等49所臺灣公立大學,首次面向大陸招收本科生。

2015年7月,臺灣第五屆大學陸生招生公布,報名人數達4817人,再創歷史新高。每位陸生可選46個志願科系,公立大學只能填10個志願,私立大學可選36個。獲填最多志願的學校依序是淡江、銘傳、逢甲、文化。

不過,同樣是在對岸讀書,臺生、陸生權益差距很大。臺灣教育部對大陸生的調查發現,近86%受訪陸生期盼在獎助學金、健保、工作許可等條件上比照外國學生待遇,並解除三限六不政策,要求「給我們人的待遇」。

目前,臺灣學生赴大陸念書,可以像一般大陸學生實習、打工,畢業後也可在大陸就業。若以好成績申請到頂尖大學,從校方、系上到民間組織,更有各式獎學金。醫療方面,臺生可像大陸學生一樣享有學生醫療;2005年起,臺生學費與大陸學生看齊。

不過,儘管臺灣高校向大陸打開了門,這扇門卻是道「窄門」。臺灣對陸生實施「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

陸生在臺灣要實習,必須自行與大陸公司聯繫,趁寒暑假返鄉完成學分要求;想當研究助理,必須是非官方計劃;獎學金不能拿公立單位給的;學費大多比照最高等級「外國學生」,比僑生高,甚至多是本地生的一點五倍至兩倍。至於健保、畢業後工作,至今沒份。

來自大陸的臺灣文化大學中文系四年級學生李凌風指出,陸生獎助學金、健保、工作許可比照外生應是基本權利,「如果說所有外生、僑生都沒有就算了,為何只有我們沒有?」

陸生無緣享受健保

遺憾的是,臺灣當局於2012年10月曾建議將陸生來臺身份由「停留」改為「居留」,允許陸生在臺居留滿六個月後,即可依法納入健保。但該修法提案提出三年多來,至今未獲通過。由於泛綠陣營揚言杯葛,2015年11月27日未能列入「立法院」院會近期議程,而被再度擱置,令此案在本會期「流產」。臺灣《旺報》社評指出,陸生納入健保案不應被過度政治思維綁架。

本文來源:大公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暫停陸生赴臺,是否預示今後兩岸教育交流縮緊?
    是否預示今後兩岸教育交流會縮緊?暫停陸生赴臺就讀,對島內高等教育會帶來哪些影響?已在島內高校就讀的陸生是否可以順利完成學業?他們的正當教育權益如何得到切實保障?針對島內外教育學界和陸生關注的這些問題,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與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部分臺灣高校和大陸兩岸關係研究學者做了連線。
  • 陸生停止赴臺,預示兩岸交流全方位走向終結?
    國家教育部9日宣布,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已在臺灣高校就讀並有意願留臺陸生可繼續升讀。對此,據香港中評網報導,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採訪表示,臺灣原本就因生育率低的「少子化現象」,帶給高校招生很大壓力,如今陸生也不來了,臺灣高中畢業生又有出外升學的選擇機會,估計今年臺灣私立大專院校倒閉潮會提前浮現。
  • 赴臺陸生找工作遇窘境 臺灣清華大學遭疑是「山寨」
    赴臺陸生找工作遇窘境 臺灣清華大學遭疑是「山寨」 2013年07月28日 10:5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首批赴臺大陸學生找工作遇尷尬
    首批赴臺大陸學生找工作遇尷尬 2013年09月02日 09: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七七文章裡說的「我們」,就是2011年的首批赴臺陸生。  當年4月,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11年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大學、碩士及博士班。據臺「立法委員」陳學聖介紹,當年報名1904人,錄取1265人,最終實際註冊人數為928人。研究生核定招生人數為653人,最終錄取228人。在此之前,大陸學生只能以「交換生」的身份赴臺灣高校短期學習。
  • 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暫停,他說:兩岸關係橋梁沒了……
    沒有橋梁的兩岸關係,只有硬碰硬。國家教育部昨天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民進黨當局相關部門此前早已經以疫情為藉口,作出了停止大陸學生赴臺學習的安排,不是你們阻止大陸學生返校學習的嗎?國臺辦對此多次鄭重發表聲明呼籲,要求臺灣當局保護和重視大陸學生合法權益。民進黨當局一直視而不見,不採取任何實質性的措施,那時候陸委會在哪裡,怎麼不出來保護陸生的合法權益了?
  • 臺銘傳大學廈門迎新陸生:願續推兩岸學生交流
    陸生家長在諮詢赴臺手續事宜 高鈺婷 攝中新網廈門8月13日電 (記者 陳悅)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命名的銘傳大學,13日在廈門舉行新生歡迎會。銘傳大學校長特助、大陸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廣華介紹,今年該校新招150名陸生。他亦表示,銘傳大學願以文化為民族凝聚之根源,積極推動兩岸青年學生雙向交流。
  • 陸生赴臺就讀問題 臺灣方面應反躬自省而非指責大陸
    對此,臺灣不少大學校長表示,會影響學校招生,可能讓大學招生困境雪上加霜,並擔心兩岸學術交流因此中斷。而有的網民則聯想到不久前廈門航空宣布暫停兩岸航班,不無調侃地發問:「下一個中斷的項目會是什麼?」應該說,這些反映出人們對當前兩岸關係的擔憂,對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無奈與不滿。
  • 赴臺陸生面對種種政策限制 臺灣高校內地招生遇冷
    求職與戀愛遇「寒冬」  即便如此,陸生赴臺的後續劇情,卻並非門一開,就沿著日益熱絡的軌跡前行了。  2011年,最終928名陸生赴臺,不及招生計劃的一半,而招收研究生的80所學校中的41所更是「顆粒無收」。2013年,陸生赴臺的第三年,缺額率仍約三成二。
  • 教育部: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已開學一個月,但陸生和港澳學生仍被限制暫緩赴臺,無法返校就讀。大陸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表示,綜合考慮當前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畢業生赴臺升學就讀。至於已在臺灣的大學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臺灣繼續升讀。
  • 蔡英文毀兩岸關係 失去的將不止陸生陸客
    國家教育部昨天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此消息震驚臺灣教育界。其實,只要回顧過去十年大陸學生在臺灣受到的種種歧視待遇,就不會對大陸方面的決定感到意外。
  • 臺灣高校損害陸生權益一味催學費,教育部暫停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4月9日,教育部發布消息,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其主要原因是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 失去陸生後,臺灣教育界發生了巨大震動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4月9日,教育部發布《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引發兩岸熱議,十幾天過去了,新聞熱度在大陸早已褪去。然而,對於臺灣尤其是臺灣教育界來說,震動才剛剛開始。招生難、少子化、人才流失、經營困難……巨大壓力擺在臺灣教育界面前。「陸生還會回來嗎?成為當下他們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
  • 剛剛宣布「開放陸生」,3分鐘後改口了……
    當天傍晚,「教育部次長」劉孟奇正向媒體解釋:符合開放資格的有約1萬人、包含5500名陸生,忽被幕僚叫走私語,隨即公告「因兩岸考慮」,陸生被排除在外。正式公文都發了,學校都已通知陸生準備返臺,這邊記者會也好好開著,剛言之鑿鑿要開放,轉臉輕易改口說排除。這戲劇性一幕就發生在短短3分鐘內。島內罵聲一片:這是耍誰呢?!
  • 臺灣對陸生開放,殊不知蔡英文仍有後招,陸生返臺之路坎坷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民進黨當局一直藉此為由,限制大陸學生返臺就學。8月24日,民進黨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宣稱,將開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生及大陸學生赴臺就學。我們知道蔡英文一直以對抗大陸、反對國家統一的姿態作為其地區「施政信條」。
  • 19個地區學生均可返臺,唯獨陸生不行,臺灣大學:不要區別對待!
    撰文丨琳琳 小宋最近,臺灣疫情局勢緩和,民進黨當局開始陸續開放19個地區的境外學生返臺讀書,然而卻遲遲不讓陸生返臺。民進黨當局對陸生的區別對待,遭受各方的質疑和批評。近日,臺灣大學出面呼籲民進黨當局,應該儘快讓陸生返臺,以學生的學業為重。19個地區學生均可返臺,唯獨陸生不行今年年初,民進黨當局以疫情爆發為由,全面禁止大陸居民返臺。要說這個理由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疫情面前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 大陸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臺當局別假惺惺要維護「學生權益...
    大陸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臺當局別假惺惺要維護「學生權益」了 2020年04月10日 10: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  消息一出,臺灣陸委會又在習慣性指責「罔顧學生權益」,好像他們多關心陸生權益似的,可笑。臺當局相關部門此前早已經以疫情為藉口,作出了停止大陸學生赴臺學習的安排,不是你們阻止大陸學生返校學習的嗎?國臺辦對此多次鄭重發表聲明呼籲,要求臺灣當局保護和重視大陸學生合法權益。民進黨當局一直視而不見,不採取任何實質性的措施,那時候陸委會在哪裡,怎麼不出來保護陸生的合法權益了?
  • 陸生赴臺政策功勞大 臺灣大學少子化危機有解
    為因應少子化的來臨,臺「教育部」10多年來,已從政策面採取不少措施,包括獎勵招收境外生、開放招收大陸學籍生與短期研修生等,其中以招收陸生績效較為顯著,但涉及的問題也較複雜,值得探討。    2009年秋季起,大陸高校開始大批選派學生付費來臺短期研修。2010年8月19日,臺「立法院」通過了承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赴臺修讀學位的「陸生三法」。
  • 大陸學生暫停赴臺「反滲透法」通過,兩岸關係即將迎來大倒退?
    ,大陸學生赴臺就讀也有「三限六不」的諸多限制。「三限」是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安全領域的專業;「六不」是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能在臺就業、不能報考證照,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赴臺學生則無此限制,真可謂「量身定做」,防得死死的。「反滲透法」的出爐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將引發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轉折。
  • 臺媒: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大陸學生赴臺大幅減少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 臺媒稱,「5·20」之後,大陸學生赴臺就讀人數遞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1日報導,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1月30日面對媒體提問時表示,陸生赴臺就讀,是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臺灣一些分裂勢力在教育領域進行「去中國化」的「臺獨」,使大陸學生家長深感憂慮,直接影響赴臺就讀意願,而此舉必然惡化兩岸教育交流環境。據了解,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自2011年起開放私立學校招收陸生,2014年起開放公立大學招收陸生,每年報名人數節節高升。
  • 港媒:赴臺陸生數量「腰斬」 臺高校「欲哭無淚」
    據媒體報導,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陸生入臺人數暴跌,原因人人都知,主要是政策歧視,只針對大陸學生的「三限六不」仍未鬆綁;臺當局對大陸採敵視態度、兩岸氣氛不對等,生源枯竭的臺灣高校,有種無語問蒼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