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臺陸生面對種種政策限制 臺灣高校內地招生遇冷

2020-12-12 中國教育在線

  求職與戀愛遇「寒冬」

  即便如此,陸生赴臺的後續劇情,卻並非門一開,就沿著日益熱絡的軌跡前行了。

  2011年,最終928名陸生赴臺,不及招生計劃的一半,而招收研究生的80所學校中的41所更是「顆粒無收」。2013年,陸生赴臺的第三年,缺額率仍約三成二。

  陸生赴臺的開放本就是一波三折。2007年馬英九參選「總統」時,「開放陸生就學」作為其重要的施政理念被提出。由於綠營的強力杯葛,直到2011年,陸生赴臺之門才開啟。

  但是,這扇門卻是道「窄門」。陸生赴臺政策附加了諸多條件,這就是針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三限」指限制採認大陸高等學歷,限制採認醫事學歷,限制學位陸生總量;「六不」指陸生不享受加分,不能獲得政府獎學金,不得影響臺灣招生名額,不得打工,不得留臺就業,不得報考證照。

  關卡重重,現實難免沮喪。本科生不能報考公立學校,能報考公立學校的研究生卻要按私立學校最高標準繳費;臺灣本土公司傾向於招臺灣學生,而臺企在大陸的公司則青睞招大陸學生,陸生「裡外不是人」,臺當局的歧視性政策更讓他們的求職遭遇著「寒冬」。遭遇「寒冬」的還有他們的愛情。因為不能留在臺灣工作,陸生的「跨海戀」很少能修成正果。

  隱形壁壘正慢慢消融

  開放陸生赴臺的呼聲島內由來已久。高等教育資源過剩,加之「少子化」嚴重,不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生存面臨嚴重困境,只有降低分數爭搶生源,不僅錄取率幾近百分之百,甚至還爆出7分就能上大學的新聞。

  臺灣有優質教育資源,開放陸生赴臺本是雙贏互利。但是島內一部分人心態複雜,或許心裡明鏡似的,為選票還是要高喊:「交流是統戰」、「陸生是間諜」。陸生赴臺政策「鬆綁」的呼聲遲遲沒有回應。

  臺灣學者朱學恆發出疑問,「三限六不」歧視性規定太短視。對於陸生,除了怕臺灣自己吸引力不夠之外,有什麼好怕的呢?只想別人開放、自己不開放,高牆和孤島心態最終損害的還是臺灣的競爭力。

  2014年,公立大學招收陸生就讀本科仍有每年每校5人的限制,鬆綁尺度有限。任教於臺灣中正大學傳播系的羅世宏表示,開放陸生來臺就讀高校是正確的政策方向,但臺當局在實際執行時綁手綁腳,甚至任由民粹「聲高」,對陸生處處設防。世界各地都想盡辦法吸引優秀人才,香港高校每年都會以高額獎學金到內地搶高考狀元,臺灣還可以繼續把優秀的大陸生往外推嗎?

  或許,限制性政策壁壘的打破還需時日,但在呼聲和對話中,兩岸間隱形的壁壘正在慢慢消融。

相關焦點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2015年,陸生成為臺灣高校境外生的主力軍,大陸赴臺就讀的學生總數達41927人,遠高於第二名馬來西亞的14946人,佔臺灣大專院校境外生總數的38%,可以說是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一位大學校長甚至表示,這個數字「已經可以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了」。
  • 臺灣承認111所大陸高校學歷 赴臺求學最熱門大學
    在已採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的基礎上,此次臺灣新增採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70所高校,總數達111所,涵蓋除公安、軍事、醫療等院校外幾乎所有「211工程」高校,但每年赴臺學習陸生名額仍限定為2141人。臺灣教育部門稱,擴大採認大陸高校學歷除著眼於全球趨勢及兩岸學術交流需要,也希望讓在臺大陸配偶的就學權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 陸生赴臺就讀問題 臺灣方面應反躬自省而非指責大陸
    出於對人民生命健康負責的態度,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升讀工作是必要的。就兩岸關係形勢來看。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背景下,2010年臺灣方面有限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升學就讀,大陸方面給予了支持和配合。但相較其他地區赴臺就讀的學生,臺灣方面對陸生一直採取所謂「三不六限」等諸多歧視性政策,這本就影響到家長們送陸生赴臺升學就讀的意願。
  • ...大陸高校今年對臺招生政策不變,有關高校招生信息已在內地(祖國...
    2020-04-09 14:54:46來源:FX168 【教育部: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
  • 教育部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
    據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9日發布的消息,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受訪表示,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校長端出「優惠套餐」
    2015年,陸生成為臺灣高校境外生的主力軍,大陸赴臺就讀的學生總數達41927人,遠高於第二名馬來西亞的14946人,佔臺灣大專院校境外生總數的38%,可以說是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一位大學校長甚至表示,這個數字「已經可以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了」。
  • 臺灣拒絕大陸生入境上課,教育部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
    ;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大陸高校今年對臺招生政策不變,有關高校招生信息已在內地(祖國大陸)高校面向港澳臺招生信息網發布。
  • 陸生素質高成績好 臺灣高校「抽籤」搶招生名額
    陸生洪纓在淡江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今年度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揭曉。7月6日,臺灣學士班招陸生發榜,總共115所學校錄取2024人。連同之前的碩博士、技校招生人數,今年共有3238人被臺灣高校錄取,人數創5年來新高。今年是臺灣大專院校第五年招收陸生,其中公辦大學是第二年招收大陸學生,每校仍是5個名額。不過公立的招牌很具吸引力,如臺灣大學材料工程系招收1人,有223人報名;新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錄取1人,報名人數達167人。
  • 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暫停,他說:兩岸關係橋梁沒了……
    國家教育部昨天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島內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臺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島內繼續升讀。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 陸生赴臺遇區別對待 兩岸學生交流有待拓展
    臺灣對陸生實施「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等。內地教育部推惠臺政策兩岸民間和學界交往,其實始自1980年代,雙方隔絕30年後,臺灣開始允許民眾赴港澳旅遊,但禁止旅遊者從港澳經轉大陸。1985年,大陸開放臺生赴大陸升學。1987年,臺灣領導人蔣經國開放民眾「有限度」赴大陸探親奔喪。1992年起,臺灣要求兩岸學生交流須為在校學生,且須團體出行。
  • 陸生赴臺政策功勞大 臺灣大學少子化危機有解
    為因應少子化的來臨,臺「教育部」10多年來,已從政策面採取不少措施,包括獎勵招收境外生、開放招收大陸學籍生與短期研修生等,其中以招收陸生績效較為顯著,但涉及的問題也較複雜,值得探討。    2009年秋季起,大陸高校開始大批選派學生付費來臺短期研修。2010年8月19日,臺「立法院」通過了承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赴臺修讀學位的「陸生三法」。
  • 港媒:赴臺陸生數量「腰斬」 臺高校「欲哭無淚」
    據媒體報導,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陸生入臺人數暴跌,原因人人都知,主要是政策歧視,只針對大陸學生的「三限六不」仍未鬆綁;臺當局對大陸採敵視態度、兩岸氣氛不對等,生源枯竭的臺灣高校,有種無語問蒼天的感覺。
  • 臺灣大陸招生遇冷 公立大學明年或開放招生
    針對臺灣首次大陸招生遇冷,更多是「三限六不」的政策所致。據了解,臺灣明年將考慮公立大學招收大陸本科生。私校大陸生錄取率為65%今年,臺灣高校首次進駐大陸招生,共有48所公立院校與86所私立院校面向廣東等六省市招收2141名大陸生,其中私立大學可招收本科生時,招生計劃共計1488人。而公立學院只招收研究生。
  • 暫停陸生赴臺,是否預示今後兩岸教育交流縮緊?
    △圖片源於網絡■大陸暫停陸生赴臺就讀責任在臺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方面出臺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歸因完全在臺灣方面。這位負責人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限制大陸居民赴臺的措施不斷升級,2月6日起,民進黨當局全面暫停大陸居民赴臺。
  • 臺灣新承認18所大陸高校學歷 招收陸生或增至5700人
    從這些院校畢業的學生,可以報考臺灣高校碩士班和博士班。2010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承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並於2011年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學習,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6省市成為首批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學位試點省份。
  • 大陸高校對臺灣免試招生正式啟動.臺灣高校如何招大陸學生呢?
    那麼,臺灣地區高校又是如何招收大陸學生呢?大陸生赴臺就讀工作始於2011年。凡是參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高中畢業生,均可報考臺灣地區有關招生高校。然而,內地考生對臺灣高校興趣似乎並不大。自臺灣高校在內地招生以來,幾乎年年完不成招生任務。以2019年為例。臺灣高校計劃在內地招生800人,報考陸生有2131人,比起2018年的1578人增加了553人,漲幅達35%,但錄取人數為732人。
  • 分析:臺灣高校大陸招生緣何遇冷?
    所大陸高校就讀,由於今年是首度舉辦,不少陸生不了解招生的細節,加上招生時間過急,宣傳又不足,因此才會有陸生因為資格不符而無法報考,未來在進行這方面作業時,確實有改進的空間。早在2011年4月,北京的《新京報》就發表報導指出,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大陸的大部分學生對於赴臺就讀一事持觀望態度,報考熱情低於預期。上海復旦大學一名研究生說,美國給他獎學金念博士,但臺灣不給,他會去美國。他還表示,不讓大陸學生打工,會「感覺被歧視」。對於歧視問題,國臺辦與臺灣教育界一再呼籲儘早取消。
  • 大陸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臺當局別假惺惺要維護「學生權益...
    現在國家教育部從保護陸生的權益和前途考慮,臺灣媒體和陸委會又跳出來假惺惺,變臉功力令人嘆為觀止,誰能「信你的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只要回顧過去十年大陸學生在臺灣受到的種種歧視待遇,就對這個消息不意外,臺當局之前對陸生一直實行種種歧視和限制政策,民進黨當局最近以疫情為藉口不讓陸生回臺繼續學業,可能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陸生人數暴跌 臺灣高校無語問蒼天
    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而報名人數連續3年下降,只剩下1906人,比起兩年前的3572人幾乎腰斬。臺灣媒體稱,蔡當局執政以來外界一直擔憂陸生赴臺數量會大幅下降,這種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 失去陸生後,臺灣教育界發生了巨大震動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4月9日,教育部發布《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引發兩岸熱議,十幾天過去了,新聞熱度在大陸早已褪去。然而,對於臺灣尤其是臺灣教育界來說,震動才剛剛開始。招生難、少子化、人才流失、經營困難……巨大壓力擺在臺灣教育界面前。「陸生還會回來嗎?成為當下他們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