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陸生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

  20多年前,臺灣開始教育改革。為了讓人人都有學上,臺灣的教育部門鼓勵廣設大學,結果高校數量猛增,從1994年的23所增加至現在的160所,大學的錄取率也從過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近100%。現在難的不是考上大學,而是考不上大學,2008年甚至有學生創造了以7.69分考上大學的「神話」。

  高等教育資源過剩,不僅那些少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面臨嚴重的生存困境,公立大學的日子也不好過,大家紛紛通過招收境外學生來「開源」。2011年,臺灣87所私立大學開放大陸招生。2014年,公立大學也加入大陸本科招生行列,招生學校增至133所。2015年,陸生成為臺灣高校境外生的主力軍,大陸赴臺就讀的學生總數達41927人,遠高於第二名馬來西亞的14946人,佔臺灣大專院校境外生總數的38%,可以說是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一位大學校長甚至表示,這個數字「已經可以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了」。

  自2016年起,大陸還將進一步擴大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專升本」,招生名額由之前的1000名增至1500名,試點省份也由2個增至8個,包括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遼寧和湖北。可以預期,赴臺就讀的陸生數量將會越來越多。

  校長親自出馬招攬陸生

  雖然臺灣大選後兩岸關係形勢不明,但島內各大專院校不諱言,大陸學生與臺灣同文同種,仍是臺灣高教最可能爭取的市場,「大家都在搶生源」。不少學校的招生人員也表示,陸生是臺灣高教最大市場,「再怎麼說也要努力招滿」。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勤跑大陸的高中和大學,辦講座,打知名度,成為臺灣高校一景。之前,臺灣靜宜大學為了攬生源,對陸生端出「優惠套餐」——全班成績前5名者可獲2.5萬元(新臺幣,下同)至5萬元獎學金,4年期間至少寒暑假出國遊學或當交換生1次等。銘傳大學也頻頻赴大陸「拋繡球」——就讀銘傳大學的學生,只要花5年時間(其中1年在美國),就可以取得商學或教育學雙碩士。招生負責人宣講同時也不忘博感情,直誇陸生優秀、勤奮,給臺灣校園帶來良好風氣。

  猴年春節剛過,不少私立大學又開始行動,赴大陸辦招生說明會,有些學校甚至是校長親自出馬。一位私立科技大學的招生負責人說,兩岸高教現況有差異,想在大陸招到好生源,就要多去大陸宣傳。比如,大陸的好大學清一色是公立,職業學校往往被認為是「差生的選擇」,但臺灣的職業教育並不是「二流教育」,甚至有二三十所大學的校長都是職校畢業生。說清楚了這個情況,才會有人願意報考。

  至於具體去哪些地方做宣傳,就靠各個學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畢竟臺灣高校雖然可面向上述8個省市招生,但由於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8個省市通通跑,通常只能挑幾個重點省市,尤其是有「宗族網絡」或「人際網絡」的先開始,便於打開知名度。有多所學校瞄準大陸廣東、福建、湖北等特定省份「出擊」,其招生人員表示:「先入為主的品牌意識對大陸來說特別重要!」

  輿論呼籲公平對待陸生

  雖然陸生對臺灣高教多有支持,但並沒有得到應有待遇。目前臺灣當局對陸生和外籍生、港澳僑生的健保及獎學金政策「大小眼」,已經引起陸生不滿。

  臺灣高校的其他外籍生和港澳僑生不僅享有健保,還有政府獎學金,優秀外籍生最高每月能拿3.2萬元,此外每月還有2.5萬元至3萬元的零用錢,有的人甚至還免機票。而陸生不僅要受「三限六不」限制,健保案也還卡在「立法院」,在臺讀書要繳納比臺灣學生還貴的學雜費及醫療保險費,花的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銀,算下來花費要比其他學生貴得多。

  關卡重重,令人寒心。臺灣有優質教育資源,開放陸生赴臺本是雙贏互利。但是島內一部分人別有用心,高喊「交流是統戰」「陸生是間諜」,讓原本只是希望學習知識、體驗良好文化氛圍的大陸學生捲入政治漩渦,成為「民粹」的受害者。不少優秀的陸生正是因此在報考臺灣高校時望而卻步。僑生、外籍生尚且能享有應有的權益,陸生甚至連健保也沒有。人的生命健康權是最基本的權利,理應得到保障,這樣的敵意與歧視,對臺灣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臺灣學者朱學恆說,對於陸生,除了怕臺灣自己吸引力不夠之外,有什麼好怕的呢?只想別人開放、自己不開放,高牆和孤島心態最終損害的還是臺灣的競爭力。臺灣中正大學傳播系教師羅世宏也表示,世界各地都想盡辦法吸引優秀人才,很多海外高校每年都會以高額獎學金到大陸搶高考狀元,臺灣還要繼續把優秀陸生往外推嗎?

  其實,陸生需要的並不多,只希望能得到公平對待,如果不是處處設防,赴臺就讀人數肯定會更多。不少臺媒都呼籲臺灣當局及早賦予陸生應有權利,鼓勵他們前來求學,切勿任由民粹泛濫,讓兩岸教育交流遇冷、民眾心寒。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校長端出「優惠套餐」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陸生人數暴跌 臺灣高校無語問蒼天
    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而報名人數連續3年下降,只剩下1906人,比起兩年前的3572人幾乎腰斬。臺灣媒體稱,蔡當局執政以來外界一直擔憂陸生赴臺數量會大幅下降,這種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 臺灣首次招收陸生 為何41所高校「顆粒無收」?
    臺灣首次招收陸生 為何41所高校「顆粒無收」? 2011年06月14日 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陸生素質高成績好 臺灣高校「抽籤」搶招生名額
    陸生洪纓在淡江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今年度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揭曉。7月6日,臺灣學士班招陸生發榜,總共115所學校錄取2024人。連同之前的碩博士、技校招生人數,今年共有3238人被臺灣高校錄取,人數創5年來新高。今年是臺灣大專院校第五年招收陸生,其中公辦大學是第二年招收大陸學生,每校仍是5個名額。不過公立的招牌很具吸引力,如臺灣大學材料工程系招收1人,有223人報名;新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錄取1人,報名人數達167人。
  • 赴臺陸生面對種種政策限制 臺灣高校內地招生遇冷
    「三限」指限制採認大陸高等學歷,限制採認醫事學歷,限制學位陸生總量;「六不」指陸生不享受加分,不能獲得政府獎學金,不得影響臺灣招生名額,不得打工,不得留臺就業,不得報考證照。  關卡重重,現實難免沮喪。
  • 臺灣新承認18所大陸高校學歷 招收陸生或增至5700人
    臺灣新承認18所大陸高校學歷 招收陸生或增至5700人 qz.fjsen.com 2014-01-14 14:58  葉碧玉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人及再開放兩省報考 東南網1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葉碧玉)昨日來自臺灣高校泉州辦事處的消息,剛剛結束的臺灣大專校院校長會議透露,臺灣將再擴大承認18所大陸藝術類高校學歷,同時在本年度將招收大陸學生的額度增至5700人。
  • 臺灣擴大承認大陸高校學歷吸引陸生赴臺就學
    新華社臺北3月13日電(記者 陳君 陳斌華)臺灣教育部門12日發布最新「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新增採認大陸70所高校學歷。臺灣當局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鬱琦13日表示,擴大大陸學歷採認有助於兩岸學生、學術交流,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吸引大陸學生赴臺就學。
  • 失去陸生後,臺灣教育界發生了巨大震動
    華夏經緯網發表資深媒體人青衫溼文章指出,連日來,臺灣輿論界紛紛探討「失去陸生」帶來的後續效應,臺灣《聯合報》發起「禁陸生衝擊」系列報導,從赴臺陸生、臺灣高校等多個角度分析相關負面效應。臺灣《中國時報》也在報導中指出,臺灣陸委會對於陸生赴臺前後兩副面孔,並認為民進黨當局系列操作正在讓兩岸30年交流累積的成果付之一炬。
  • 臺灣高校損害陸生權益一味催學費,教育部暫停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4月9日,教育部發布消息,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其主要原因是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 陸生在臺灣遭遇了什麼
    儘管以「一限二不」(即限制承認醫事學歷、陸生不得報考「安全機密」相關系所、非臺籍學生不得參加「公務員」考試)入「法」,但「三限六不」仍然作為教育部門的行政命令規範招生工作。國民黨執政時期,民進黨曾一直頑固阻撓馬英九當局推動陸生納保的議程。而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早在2013年起就已納入大陸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與當地的大陸學生享受同樣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 境外生全面解禁入臺:唯獨排除5000多名陸生,叫苦的還有臺灣高校
    臺灣教育部門昨天發函給全臺大專院校,宣布境外舊生全面解禁入臺就學,其中包含5000多名未入境的在學陸生。但隨後改口表示「因兩岸考量」,排除陸生舊生入臺。為何只排除陸生?其中必有政治動機。民進黨當局昨天指稱是陸方在「阻撓」,指近期已發生多起陸方「阻撓」陸生返臺就學的個案,云云。而外界不乏對臺灣當局的抨擊之聲,認為事情再清楚不過,還不是「仇中、歧視」作祟,何必講東講西。今年6月17日,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境外學生返臺複課,但大陸學生不在首批開放入境的名單中。陸生權益一再受到傷害。其實,受傷害的何止是陸生,叫苦不迭的還有臺灣高校。
  • 2011年臺灣高校招收陸生高考成績是唯一依據
    昨日,在新生歡迎會上,臺灣銘傳大學副校長王金龍向大陸媒體透露了首屆臺灣高校招收陸生的細節。今年共有400多名大陸應屆高中畢業生向銘傳大學遞出了申請書,但是這些學生來自大陸不同的省市,校方是如何做到擇優錄取的呢?
  • 學者:臺灣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若有更多陸生 倒閉潮或有救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位於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今年8月起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
  • 陸生赴臺就讀問題 臺灣方面應反躬自省而非指責大陸
    陸委會聲稱「歡迎陸生來臺的政策始終如一」「也照顧陸生來臺就學權益」。「三不六限」等歧視性政策確實「始終如一」,但要說「照顧」則是言過其實。因為,現今已在臺灣高校註冊就讀的8000多名大陸學生,他們當前面臨最迫切的一個問題——返回臺灣高校就讀的權益,就始終沒有得到保障,更別說什麼「照顧」了。據了解,目前在臺灣高校註冊就讀學歷的大陸學生有8300多人。
  • 臺教授:臺灣的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多招陸生還有救
    位於臺灣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今年8月起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
  • 陸生求學記:明年,我在臺灣畢業
    臺灣海峽的風徐徐拂來,又有85名廣州學子踏上了赴臺求學之路,這是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的第四個年頭。為何選擇去臺灣上大學?已經在臺生活了三年的陸生們,學業、愛情、就業等情況如何?理想和現實是否有差距?他們的出路,又在何方?
  • 陸生納入健保三年未果 歧視大陸最終耽誤臺灣
    就讀大陸各類全日制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臺灣學生已經在2013年9月時,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享受與大陸學生同樣的醫療保險待遇。當地財政也將為這些臺生的醫保提供財政支持。比起在臺陸生,在陸臺生可以說更加幸福。大陸多年來一直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予以歡迎、照顧,實行人道關懷,保障正當權益。
  • 港媒:赴臺陸生數量「腰斬」 臺高校「欲哭無淚」
    據媒體報導,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陸生入臺人數暴跌,原因人人都知,主要是政策歧視,只針對大陸學生的「三限六不」仍未鬆綁;臺當局對大陸採敵視態度、兩岸氣氛不對等,生源枯竭的臺灣高校,有種無語問蒼天的感覺。
  • 臺灣拒絕大陸生入境上課,教育部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
    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大陸高校今年對臺招生政策不變,有關高校招生信息已在內地(祖國大陸)高校面向港澳臺招生信息網發布。      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教育部高度重視在大陸就讀臺灣學生情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臺生的合法權益。對於因臺灣方面原因而導致在臺灣就讀的大陸學生無法返臺的情況,要求臺灣當局切實負起責任,保障陸生的正當就學權益。
  • 臺灣又一所高校停招!臺教授:大學退場的趨勢,多招陸生還有救!
    這不,日前臺當局教育部門又宣布了一所高校停招,而對此,臺教授表示,多招陸生還有救!少子化海嘯一波波襲來。臺當局教育部門日前公布,位於高雄美濃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從今年8月起全校停招,該校目前尚有4百多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