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又一所高校停招!臺教授:大學退場的趨勢,多招陸生還有救!

2021-02-15 中國平潭

►本文約1060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兩岸關係好,臺灣同胞才會好,

這是一個簡單而樸實的道理。

一個簡單而樸實的道理,

卻在民進黨當局那裡犯了難。

這不,日前臺當局教育部門

又宣布了一所高校停招,

而對此,臺教授表示,

多招陸生還有救!

少子化海嘯一波波襲來。臺當局教育部門日前公布,位於高雄美濃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從今年8月起全校停招,該校目前尚有4百多名學生。

這也成為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後,短短四年內,臺灣第三所退場轉型的大專校院。

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提到,這一波少子化衝擊下,各界預估衝擊不同,甚至還有學者認為「會關一半」,臺灣的大學目前有160所,回到80所是比較正常。英國人口6500萬,大學有一百多所,臺灣只有2300萬人,大學竟然也有一百多所;香港人口700萬,目前大學也只有10所,相比之下,臺灣現有的大學,就是多出很多。

對於少子化,造成臺灣的大學退場,如果招收多一點陸生來臺就學,大學退場的趨勢,是否還有救?

翁福元表示,多一點陸生來臺就學,當然是對臺灣各大學都有幫助,在大陸的惠臺政策下,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臺灣能收多少陸生,陸生為何願意來臺,這都是攸關兩岸關係的關鍵問題。

翁福元提到,從他兩岸各大學講學的經驗來看,臺灣的高等教育普遍素質都不錯,如今大陸來臺交流,最多數就是教育團,所以如果屏除政治因素,臺灣的大學對吸引大陸學生來臺就學是有競爭力的。

翁福元強調,大學退場,除了「少子化」衝擊,其實臺灣人才早就在流失,過去臺灣社會流行一句話「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當時臺灣大學畢業生都到美國,為何當時臺當局不緊張?現在臺灣人才到大陸,臺當局會這麼緊張,其實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如果是國民黨當局執政,這也不會是問題,就是在民進黨執政下,人才到大陸才會成為問題。

自從2016年以來,由於兩岸關係遇冷,大陸遊客赴臺遊熱情銳減,臺灣相關部門近日推出了大陸居民赴臺遊的一系列優惠措施,但是依舊未能提升陸客赴臺的熱度。

這其中的原因眾所周知,就如馬曉光回應時所說:我們多次講過,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曾經有過一個積極健康發展的態勢。造成今天赴臺旅遊的規模和人數急劇下降的局面,解鈴還須繫鈴人,還是那句話,兩岸關係好,臺灣同胞才會好。

改善兩岸關係,球在臺當局一方,只有承認「九二共識」,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才能有談話的共同政治基礎,在這個底線和基礎之上,兩岸一切好談;沒有這個基礎,一切免談。臺灣要發展經濟,發展民生,要給民眾一個美好的未來,改善兩岸關係才是根本之道。

相關焦點

  • 臺教授:臺灣的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多招陸生還有救
    位於臺灣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今年8月起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
  • 學者:臺灣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若有更多陸生 倒閉潮或有救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位於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今年8月起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
  • 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
    他納悶地告訴臺灣媒體:「原本以為教書是奉獻一輩子的事,沒想到當教授也會失業。」  教師工資被砍不止永達技術學院一所,據臺媒披露,光臺南市就有幾所私立高職技校工資打折,其中崑山職高減薪幅度最大,幾年前就打八五折,新學期開始再打七五折,月薪減至原來的六三折,目前教師平均月薪僅為38000元左右,已影響到生計。很多人不滿打拼十幾年,收入卻越來越少,乾脆辭職。
  • 臺灣又一私立大學宣布停辦,赴臺就學要避免踩雷!
    (記者傅雙琪、吳濟海)很慶幸,據臺教育主管部門發布的統計,該學校目前沒有在讀的陸生。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高等教育改革,除了廣設大學、降低入學門檻,另一重點在於發展技職教育體系,形成一般高校和技職院校均衡發展局面。
  • 臺媒:大學退場、學歷貶值 臺灣教改為何失敗?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聯合報》24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近年臺灣每到4、5月招生季,教育現場就烏煙瘴氣,用腥風血雨來形容亦不為過。早年只是互相打聽誰超額、誰離開,現在變成哪些學系或學校要整個收掉、退場!所以,周日一早傳出苗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恐將成為本年度第一個全面停招的學校,大家並不意外,而是上網搜集資料找危險名單,想把自己處境清楚評估。
  • 臺灣高校教育陷內憂外患:難招境外生、難攬好教授
    西招陸生受挫 「新南向」沒效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兩岸關係從去年520起陷入緊張,至今無止跌回升跡象,反映在臺灣高校招收陸生方面,去年還可招到1693名陸生來臺讀學士班,今年只剩944人,一下少了45%,情況嚴峻。  陸生在臺持續受不公平待遇,政府擬推新政策還陷他們於不義,形同鎖門,告訴陸生「你們不要來了」。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陸生素質高成績好 臺灣高校「抽籤」搶招生名額
    陸生洪纓在淡江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今年度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揭曉。7月6日,臺灣學士班招陸生發榜,總共115所學校錄取2024人。青睞臺灣高校的「國際化」陸生赴臺就讀分為學士班和碩博士班。今年,臺灣核定135所高校的1175個專業招收2134名大陸學生赴臺讀大學,共有4817人報名,比去年多305人。被錄取2024人,招生成功率達94.8%。研究生也以錄取1087人創新高。
  • 臺灣首次招收陸生 為何41所高校「顆粒無收」?
    臺灣首次招收陸生 為何41所高校「顆粒無收」? 2011年06月14日 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高校陷入苦撐:大學太多面臨撤併
    教育部長」吳思華在「立法院」表示,計劃5年內把現有的162所大學減少到100所以內,最快後年開始輔導大學轉型或退場。如果實現,5年內撤併1/3高校,臺灣高校將現關門潮,此舉再次引發輿論對臺灣高校發展狀況的關注。  臺灣高校多,生存不易,主要是缺生源,生育率下降、少子化連帶影響學校招不到足夠學生;經費不足,更讓不少臺灣高校陷入苦撐。  上大學「十分」容易  臺灣2014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錄取率95.73%,創近5年來的新高。
  • 少子化衝擊大 臺大專校院172個系所將停招
    餐旅相關科系則有7系所停招,象是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餐飲管理學系碩士班、玄奘大學、南臺科技大學(停招為二技進修班,四技進修班照常招生)、宏國德霖科技大學的餐旅管理系在職及進修班,大葉大學的餐旅管理碩士班,德霖科技大學和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的餐旅廚藝系進修班,都面臨停招。雖然上述停招科系多針對進修部、在職專班,但仍是一大警訊。
  • 臺灣高校遭遇招生寒潮:缺口大 「流浪博士」成社會現象
    2017年底臺教育部門公布數據顯示,臺灣全部157所大專院校,有17所學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六成,其中八所高校學生總數不到三千人,就連臺灣大學和成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
  • 臺部分大學招生陷困境「後段」私校退場成必然
    原標題:臺部分大學招生陷困境「後段」私校退場成必然   近日,臺灣「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為徹底解決部分私立大學生源不足的困境,臺當局將鼓勵一些不達標的私校自主退場。退場之後,學校用地將轉變為價格更高的商業用地進行變賣或者開發,以補償學校運營之虧損。
  • 臺灣陷少子化危機 私立大學1/3將退場
    臺灣面臨少子化危機,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分析,臺灣未來8年內一定會出現大學退場潮,若公立學校學生人數佔總數35%到50%,且不減招,現有的111所私立大學中有3分之1將會退場。
  • 臺灣研究所招陸生發榜 熱門科系擠破頭
    中新網6月15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高校研究所招大陸學生,日前發榜,80多所大學預計招收653名陸生,最後錄取248人,缺額達405人,缺額率62%,逾半學校研究所未招收任何陸生,但財經、傳播等熱門科系卻擠破頭。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校長端出「優惠套餐」
    陸生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   20多年前,臺灣開始教育改革。為了讓人人都有學上,臺灣的教育部門鼓勵廣設大學,結果高校數量猛增,從1994年的23所增加至現在的160所,大學的錄取率也從過去的不到30%陡增至如今的近100%。現在難的不是考上大學,而是考不上大學,2008年甚至有學生創造了以7.69分考上大學的「神話」。
  • 臺灣高校泛濫錄取率近百分百 專家:關掉一半才正常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校官網圖片)海外網6月13日電近日,位於臺灣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宣布今年8月開始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來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的教授翁福元指出,臺灣根本就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關掉一半才是正常的高等教育發展。據臺媒消息,今年臺灣高校招生缺額破萬,包括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等頂尖大學缺額人數都過百。其中7所高校缺額比例超過50%,臺北基督學院缺額率更是達到100%。2018年臺灣高校新生錄取率高達97%。
  • 境外生全面解禁入臺:唯獨排除5000多名陸生,叫苦的還有臺灣高校
    臺灣教育部門昨天發函給全臺大專院校,宣布境外舊生全面解禁入臺就學,其中包含5000多名未入境的在學陸生。但隨後改口表示「因兩岸考量」,排除陸生舊生入臺。為何只排除陸生?其中必有政治動機。民進黨當局昨天指稱是陸方在「阻撓」,指近期已發生多起陸方「阻撓」陸生返臺就學的個案,云云。而外界不乏對臺灣當局的抨擊之聲,認為事情再清楚不過,還不是「仇中、歧視」作祟,何必講東講西。今年6月17日,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境外學生返臺複課,但大陸學生不在首批開放入境的名單中。陸生權益一再受到傷害。其實,受傷害的何止是陸生,叫苦不迭的還有臺灣高校。
  • 陸生赴臺政策功勞大 臺灣大學少子化危機有解
    2016學年度臺灣的大學生源將比前一年減少54552人,據估計,屆時臺灣160所大學院校恐有100所受到影響,30所面臨退場轉型或縮班的困境,更嚴重的是有千名博士師資面臨失業,勢必在臺灣社會投下一顆震撼彈。
  • 赴臺陸生面對種種政策限制 臺灣高校內地招生遇冷
    求職與戀愛遇「寒冬」  即便如此,陸生赴臺的後續劇情,卻並非門一開,就沿著日益熱絡的軌跡前行了。  2011年,最終928名陸生赴臺,不及招生計劃的一半,而招收研究生的80所學校中的41所更是「顆粒無收」。2013年,陸生赴臺的第三年,缺額率仍約三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