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校教育陷內憂外患:難招境外生、難攬好教授

2020-12-17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6日訊  雖然兩岸關係不佳,但大陸仍開大門,擴招臺灣學生;反觀臺灣,陸生未獲公平待遇,政府推「新南向」招東南亞學生補充生源,但未見成效。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高教競爭力正下滑,加上年改砍教授退休金效應,可說內憂外患。

  西招陸生受挫 「新南向」沒效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兩岸關係從去年520起陷入緊張,至今無止跌回升跡象,反映在臺灣高校招收陸生方面,去年還可招到1693名陸生來臺讀學士班,今年只剩944人,一下少了45%,情況嚴峻。

  陸生在臺持續受不公平待遇,政府擬推新政策還陷他們於不義,形同鎖門,告訴陸生「你們不要來了」。舉例來說,政府將陸生納健保,不是讓他們比照外籍生繳6成保費,而是讓外籍生和陸生繳全額保費,讓陸生背「害外籍生」之名。

  臺灣招陸生愈來愈困難,改推「新南向」,要招東南亞學生。但因語言、文化隔閡,臺灣私立大學招到東南亞學生來開班,若沒政府補貼,一定「入不敷出」。現在臺灣高校是西向招陸生受挫、南向招東南亞生困難重重。

  比錢比人 競爭力都下滑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相較之下,大陸教育部宣布臺生學測達「均標」(前50%)就可申請大陸大學,形同將一半臺灣高中生納入招生對象,對臺灣高教必然造成一定衝擊。

  事實上,大陸著力發展高校,重視國際人才的吸收及養成,對吸引全球學術精英登陸毫不手軟,也因此不少臺灣籍教授漸次登陸。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他有個學生辭去臺灣教職,被大陸一所大學請去,薪水是臺灣5倍,月薪臺幣50萬元。

  李家同說,臺灣大學教授薪水落後於鄰近地區,年改又大砍退休金,加上延後退休年齡,使得許多年輕人更難找教職,如政府對此無動於衷,就不必再談頂尖大學了。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現在臺灣高教面臨很大困境,不但難招境外生、延攬不到好教授,且優秀學生、教授一直被吸走,套句臺灣交大校長張懋中的話:「臺灣高等教育快拉不動了!」 (中國臺灣網 齊曉靖)

  背景資料:臺灣「學測」

  「學測」(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是臺灣最大規模的高校招生考試。

  考試科目5科,各科最高為15分,滿分75分。考試成績分為五級:頂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12%)、前標級(前25%)、均標級(前50%)、後標級(前75%)和底標級(後25%)。

  大陸從2010年開始接受頂標級的臺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大學,2011年降至前標級臺灣學生均可申請。

  據近日教育部下發的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起,學測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臺灣學生均可申請到大陸高校就讀。

相關焦點

  • 臺灣高等教育 存內憂外患
    兩岸關係不佳,但大陸仍開大門,搶招臺灣學生;反觀臺灣,陸生未獲公平待遇,臺當局推「新南向」招東南亞學生補充生源,但未見成效。臺灣高教競爭力正下滑,加上年改砍教授退休金效應,可說內憂外患。    西招陸生受挫 「新南向」沒效     兩岸關係從去年520起陷入緊張,至今無止跌回升跡象,反映在臺招陸生方面,去年還可招到1693名陸生來臺讀學士班,今年只剩944人,一下少了45%,情況嚴峻。     陸生在臺持續受不公平待遇,臺當局擬推新政策還陷他們於不義,形同鎖門,告訴陸生「你們不要來了」。
  • 大陸放寬臺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標準 臺媒:臺灣高教「內憂外患」
    【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日前宣布放寬臺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的標準,引發島內擔憂。臺灣《中國時報》6日報導稱,反觀臺灣,陸生未獲公平待遇,招東南亞學生補充生源又未見成效。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正在下滑,加上「年改」砍教授退休金,可說「內憂外患」。
  • 不想上大學都難 臺灣高等教育不再「高等」
    臺灣大學。  最低38分 不想上大學都難  2002年,臺灣教育部門為減輕學生壓力,取消了全臺統一、一考定終身的「大學聯考」,改用「多元入學」的方案。  臺灣的大學好考是出了名的。2006年,臺灣考生每科只需考到15分就可以上大學,2007年這個紀錄被打破,4科加起來只需18分,2008年更誇張,總分7分就能當大學生了。「7分就能上大學」也因此成為當時的年度笑話。有人調侃:「即使什麼都不會,選擇題全部猜C都能上不錯的學校吧!」  高校招生門檻太低,島內輿論擔憂如此下去會影響大學生總體素質和教育質量。
  • 大陸放寬臺生入學標準,臺灣還在對陸生「三限六不」 ,島內高校苦哈哈!
    臺灣當局改推「新南向」,要招東南亞學生,但因語言、文化隔閡,成效不顯,不少招收東南亞學生的私立高校坦言,若沒政府補貼,一定「入不敷出」。臺灣高校教育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招不到生源只是一個方面,在高校教師方面,也面臨人才流失的危機。
  • 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
    原標題: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 臺灣島內高招會現場  時至開學,臺灣一些私立技職院校的老師卻無心授課。位於臺南的崑山職高傳出教師工資被打六三折,屏東縣永達技術學院拖欠工資達7個月,有的教師被迫借債度日。
  • 大陸放寬對臺灣招生標準!學測成績只需達「均標」!
    臺灣《旺報》稱,均標級以上就可申請,等於把臺灣一半學生都掃光。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現在臺灣高教面臨很大困境,不但難招境外生、延攬不到好教授,且優秀學生、教授一直被吸走,套句臺灣交大校長張懋中的話:「臺灣高等教育快拉不動了!」
  • 臺灣又一所高校停招!臺教授:大學退場的趨勢,多招陸生還有救!
    ►本文約1060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兩岸關係好,臺灣同胞才會好,這是一個簡單而樸實的道理。一個簡單而樸實的道理,卻在民進黨當局那裡犯了難。這不,日前臺當局教育部門又宣布了一所高校停招,而對此,臺教授表示,多招陸生還有救!少子化海嘯一波波襲來。臺當局教育部門日前公布,位於高雄美濃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從今年8月起全校停招,該校目前尚有4百多名學生。
  • 臺灣博士就業難 未來10年將減招博士
    臺灣博士就業難 未來10年將減招博士 2015-01-29 10:54:2042歲的臺灣政大博士生宋耿郎,回到家鄉賣炸雞排,博士班學生證被當成了攬客「廣告」。這事被媒體報導後,臺灣富商郭臺銘曾公開批評他浪費教育資源,應課以教育浪費稅。宋耿郎無奈回應,「人生很複雜,無法事事盡如人意!」不過,郭董的炮轟讓他意外爆紅,業績上漲,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今時不同往日,過去臺灣的大學錄取率只有三成左右,碩、博士都是稀有人才。
  • 積弊難解 臺灣高等教育恐淪為「三流」
    而在16年前,高校教師年齡大多集中在35歲至39歲,50歲以上的只有18.3%。教育界人士擔憂,民進黨當局再拿不出解決方案,臺灣高等教育將淪為三流水平。年輕人?少根據臺灣教育部門公布的數據,近20年來,臺灣高等院校教師平均年齡正在逐年增高。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臺灣頂尖高校瀕臨崩解 退步因教授薪資過低
    我們都知道,近年來「低薪化」是臺灣社會揮之不去的噩夢,但一直以為這只是基層打工仔的悲歌,沒想到堂堂名牌大學的教授也陷入了薪資停滯不前的困境。管中閔指出,30多年來,正教授兼課每小時僅750元(新臺幣,下同),甚至連健身教練都不如,如此嚴重的低薪現象反映出如今臺灣不重視人才的事實。
  • 彩票中大獎難不難?未中獎者:難!中獎者:不難!彩票:我好難!
    如果問未中過大獎的彩民,彩票中大獎難不難?答案只有一個:難!攬下大獎是無數彩民的夢想,有夢想、有目標的人往往很「上進」,雖然許多「專家」一直呼籲彩票開獎毫無規律,仍然不能阻擋這些彩民追求夢想的腳步。研究走勢圖、推算出號規律、變換投注方式等等,依然是這些彩民每日必修課。
  • 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建議重視校招,社招想找好工作比較難
    現如今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在面臨就業的難題,該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畢竟大學畢業後不可以在學校裡面住了,如果不在畢業前找到工作,會是一個不小的麻煩事,而且對自身職業發展和工作經驗有影響。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對於大四學生來說,無非是校招和社招,但這裡建議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重視校招,社會想找到好工作的難度會高一些。之所以建議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優先考慮校招,主要是能在校招裡面出現的企業,基本上都不是一般的企業。
  • 臺教授:臺灣的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多招陸生還有救
    位於臺灣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今年8月起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
  • 關注|高校青年教師困窘現狀:難!難!難!
    43歲的教授茆長暄上了新聞。這位在2010年被上海財經大學引進的青年教授被校方告知,在「常任軌」教授6年聘用期滿後,不再續約。即便「謝天謝地」招到個把研究生,也會遇到學生科研基礎不紮實、缺乏科研激情等問題。以上三方面,再加上需要熟悉環境和辦事流程,導致了新進校教師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科研正軌。雖然學術評價不能「唯論文是從」,但論文在目前仍然是學術界的「硬通貨」,也是證明研究者「的確做了」「取得了進展」的直接證據。以上提到的張遠波,入職三四年後才開始發表「復旦製造」的論文。
  • 兩岸深度好文│ 兩岸高校教育融合與展望:檢視臺灣博士人才西移的趨勢
    生源不足使得臺灣高校教職無法擴招,甚至面臨大學倒閉的可能,即使透過吸引陸生與東南亞華僑來臺就學,仍舊無法避免「招生難」的困境。時至今日政府也難有因應對策,只能被動靜觀臺灣高校陸續倒閉的窘境,而且多位專家學者預測,十年之內臺灣高校會倒閉50家,如此博士畢業生尋求教職更是難上加難。  反觀此時中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各個大專院校持續升級與擴編,在此機遇之下正是臺灣博士人才西移的天堂。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校長端出「優惠套餐」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地方高校難,中西部地方高校更難
    目前,我國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740所,但中央部屬高校卻不多。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例,全國共有76所教育部直屬高校,按照教育公平分配原則,教育部直屬高校理應分布至全國所有省份,每省(區)最少分配兩所,但現實是,僅北京和上海就擁有33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佔據半壁江山。
  • 臺灣大學生大陸實習日誌:人生好難 有你們不難!
    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7月11日,第二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湖南廣電實習交流活動」正式啟動,由湖南省臺辦、湖南廣播電視臺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主辦,為期一個月。「人生好難,但有你們不難!」
  • 臺灣高校博士班招生陷困境 臺大清華招不到學生
    29個博士班註冊率掛零,高校博士招生面臨困境。(臺灣《中國時報》資料圖)臺灣《中國時報》24日刊文分析島內高校博士班招生困境。文章摘編如下:自從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後,各大學為增加研究產出,紛紛增開博士班。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布2014學年各大專校院系所註冊率,公立大學居然有29個博士班註冊率掛零,說明已超額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