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慶幸,據臺教育主管部門發布的統計,該學校目前沒有在讀的陸生。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高等教育改革,除了廣設大學、降低入學門檻,另一重點在於發展技職教育體系,形成一般高校和技職院校均衡發展局面。為了滿足民眾「人人有大學念」的主張,各種大學、學院、科大、技術學院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出現,然而如今臺灣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學生逐年遞減,學校能否招到學生就各憑本事了。根據臺教育主管部門預測,2020年臺灣本科新生將出現一波明顯的降幅,比前一學年減少2.7萬人左右。這或者也是壓垮稻江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臺灣地區草擬了《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其第七條第五點規定:「私立大專校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經主管機關審核認定後,列為項目輔導學校: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且最近二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但宗教研修學院或經主管機關認定辦學績效良好者,不在此限。」由此看來,這樣的學校是未來退場的高危險學校。
實際上,從2014年以來,陸續有多所臺灣私立大學頻頻出狀況:●2014年高鳳學院成了第一間因少子化而停辦的大專院校●2014年永達技術學院整並、轉型審核未過而停辦,將現有642位學生安置至他校就讀●2018年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宣布停辦,將原在校生協助轉學至鄰近學校●2020年南榮科大多年註冊率不佳且校務資金未補齊,在停招一年後仍遭教育部勒令停辦●2020年康寧大學臺南校區受少子化影響招生困難、校方規劃不明決議停招●2020年稻江學院5/13突然宣布停招、停辦並啟動學生轉學安置配套截止至2019年10月的統計數字,臺灣一共有160所高校(含稻江),其中公立50所,私立110所(含稻江)。2019年面向大陸招生的二年制本科學校58所(公立12所,私立46所),四年制本科學校91所(公立42所,私立49所),碩士學校74所(公立39所,私立35所),博士學校56所(公立31所,私立25所)。且臺教育主管部門有規定,要申請招收陸生,學校必須具備一定的硬體基礎和兩岸交流基礎,且院系評鑑必須通過並達到一定標準。
然而,大陸現已經暫停了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學位項目的試點,但已經在臺就讀學位的陸生可以依個人意願選擇是否繼續在臺升學(碩博項目的簡章尚未公布)。因此,不管是已經在臺就讀的陸生,還是未來可能開放再申請赴臺就讀學位的學生,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需要特別留意,不要踩雷。當然,並不是說只要是臺灣的私立學校就是差的。無論是公立或私立,熱門的學校和系所照樣擠破頭,更需要結合學校的特色來選擇。要如何在避免扎堆的同時又能選到安全和性價比高的學校呢?最好能徵求了解臺灣或兩岸教育體系人士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的志願和興趣綜合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