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上大學到底好不好? 「過來人」解析赴臺求學優勢劣勢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7月4日訊,報名臺灣高校的大陸高中應屆畢業生們該開始填報志願了。我相信其中仍有不少人並不篤定是否赴臺就讀,只是先報名,作為一種選擇。哪怕最終錄取了,也有可能放棄註冊。那麼,如果在這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你正在猶豫究竟來不來臺灣上大學,我想以下這些問題,或許值得你思考一下。

 

插圖 馮晨清

你是哪個分數段的考生?

臺灣高校對大陸學生採取聯合招生制度,目前共有130多所高等院校開放招生,考生共可填寫46個志願,各校各系再根據報考考生分數高低依次錄取。這種方式既與一般境外高校錄取中國學生的方式不同,與大陸高招制度也不同,對大陸學生與家長來說較為陌生。加之目前招生歷史仍然較短,臺當局也並未統一整理歷年各校各系之錄取分數線資料,因此給大陸學生的選校定位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對此,大家可主動在陸聯會公布的一些在臺陸生QQ群、各校陸生群裡詢問往年大陸學生的高考成績,再與自身的分數比較,此為一種較穩妥的方式。

總之,在考慮是否赴臺就學之前。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分數所處的位置,在大陸和臺灣分別能上哪一梯次的學校,才有辦法在兩岸的高校之間進行取捨。

以目前的招生狀況來講,大陸學生在兩岸高校之間舉棋不定的情況最常發生在以下兩類考生:在大陸能夠上985高校及頂尖大學的考生,以及分數介於二本線和一本線之間的考生。

概括來說,能上985的大陸學生在臺灣能夠錄取私立名校的不錯科系,以及剛剛開放的部分公立高校。但公立高校由於每校每年僅收5名陸生,且大多開放的科系都隨機決定,錄取狀況較有可能浮動。而分數介於二本線以上,但不到一本線的考生,在臺灣能上一般的私立大學、科技大學等高校。

大陸二本高校VS臺灣一般高校?

除了在985和臺灣同分數段高校之間徘徊之外,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大陸二本考生在面對臺灣一般、甚至後半段高校時的艱難取捨。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一種煩惱相比前一種來說,更容易解決。主要原因如下:

臺灣一般高校的學術水準與師資力量相比大陸二本高校具有明顯優勢,不少臺灣一般高校的教授資歷甚至都不遜於大陸985、211高校教師。如果分數上不了大陸重點高校,又希望有較好的學術環境和平臺,報考臺灣高校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然而,相比大陸二本高校,就讀臺灣高校需要付出2至3倍的費用,雖然相較歐美仍然性價比較高,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考生與家長需要結合家庭經濟實力做一番考量。

另外,如果無法就讀臺灣頂尖或一流大學,那麼陸生也會比較在意在臺就學的一些缺陷。例如無法到校外打工,畢業無法在臺工作等等。

因此如果不是非常注重學術環境和個性化發展,更多從未來就業方面著眼的話,就讀臺灣一般高校並不一定比就讀大陸二本高校來得合適。

臺灣招生規定上的一本和二本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每年公布的招生學校及系組中,每個對大陸招生的系組都會在錄取批次欄標註:2本線以上或1本線以上。這對大陸考生其實某種程度上產生了誤導。臺灣學校並沒有這種一本、二本的區分,只是為方便大陸考生報考而特別註明,然而這使得不少陸生誤將這個錄取批次的標註當做該學校、系組的錄取標準。事實上,這個標準是各招生系組根據各自的招生政策來定的門檻,不一定註明二本線的學校就比註明一本線的差。有些實際錄取分數在一本線以上的學校也可能只設二本線的門檻,這樣可以有更多潛在報名考生,但實際錄取仍按高考絕對分數排名來定。

在明確了自己的分數定位,清楚自己在兩岸分別能上什麼樣的大學之後。以下幾個問題,或許比你的分數更為重要。問過自己這些問題之後,相信多數學生更容易做出選擇。

你是否具有主動學習的精神?

大體上說,在臺陸生的水準有著不小的差異。有如魚得水的,也有水土不服的。我覺得其中有一個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學生本身主動學習的精神和能力的強弱差異。

選擇臺灣的優勢首先在於能獲得比同分數段大陸高校更優越的教育資源,例如更高學歷、負責任的教授、更多的校際合作、師生互動、更易得的學術、社會活動機會。這些資源和機會,能讓一個習慣主動學習的學生取得比在大陸高校更多的知識和歷練。但對於一個習慣被動接受,不會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學生來說,意義並不大。

另外,由於臺灣人上大學的難度比大陸人低不少,臺灣學生的競爭壓力也比大陸學生小,不少在臺陸生會感覺身邊的臺灣同學「很混」,例如不用功讀書,遲到早退。在這種「師資優良,生源不足」的結構下,主動、自律的學生和被動、易受環境影響的學生的成就也會拉開較大的差距。教授就在那裡,而你能從他那裡學到多少東西,當然是因人而異了。

你是否有接受多元價值觀的能力?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關於價值觀。由於兩岸的政治環境和教育制度都不太一樣。陸生到臺灣受到的教育,接收的理念,有很多可能是在大陸聞所未聞的,甚至和自己原有的認知和價值觀衝突的。筆者個人有一些朋友只是來臺灣交換,就感受到強烈的文化衝突,一度很不適應。當然,也有陸生非常融入臺灣社會,也能夠在兩岸之間自如行走,與臺生談戀愛、結婚的也越來越多。

大學是一個各種思想、價值觀相互交流、衝突或融合的場域。在臺灣高校會有更多,也可能更激烈的文化體驗。適應環境的程度,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你是否是一個思維開放,心裡承受能力強的人?或者你比較排斥這些問題,不太想面對?臺灣可能會讓你變得更多元、更包容、更張弛有度,也可能讓你變得更封閉,更保守,更謹小慎微。

無論如何,至少選擇來臺灣之前,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會好一些。

你是否打算畢業後繼續深造?

繼而是關於繼續深造的問題。以及如果你有繼續深造的打算,是去歐美,還是繼續在臺灣?包括考研回大陸?

從今年第一屆畢業的在臺陸生本科生來看,選擇繼續在臺灣升學,也就是讀研的比例不小,申請的成績也比較可觀。從私立學校畢業,錄取臺大等名校研究所的並非個例。可見臺灣私立大學陸生在與大陸985、211畢業生競爭臺灣研究所名額的角逐中,並不吃虧。

另外,在申請其他國家與地區研究所方面。以招收陸生較多,錄取分數較高的輔仁大學來看。根據該校陸生博士生的整理,首屆畢業生53人中,截止5月底,除6人分別錄取臺大、政大及輔大研究所以外,另有11名畢業生分別錄取於美國紐約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盛頓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曼徹斯特大學,以及香港大學、日本國際教養大學等世界名校。與大陸985名校的畢業生升學成績相比,這樣的成績絕不遜色。臺灣高校教授擁有歐美博士學歷的比例相當高,國際姐妹校也非常普遍,這都有助於學生前往歐美國家繼續深造。不過大陸一流大學近年來在這一方面戰績日漸卓著,臺灣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流大學與其他大學之間的落差較小,一般大學的學生也不乏升學機會。

至於考研回大陸的情況則比較少見。客觀來說,和在大陸讀書的學生一起走上考研的戰場,對於在臺灣讀完本科的陸生來說,並不是太好的選擇。然而如果因為個人需要希望再回大陸深造的,只能說相比其他考研的學生來講也並無優勢。

所以,自己大學畢業後有無升學打算?傾向在哪裡升學?也值得作為決策的一個依據。

臺對陸生的限制會不會影響你的計劃?

臺灣方面目前對陸生的限制仍舊存在,就是俗稱的「三限六不」。雖然不斷在放鬆一些法令,但至少近期內,不能打工、以及畢業不能在臺灣工作,這兩條應該很難改變。考生應該了解這些限制,考慮這會不會影響自己的計劃?

在本科生方面,臺灣高校提供的獎學金較為豐富。所以不少陸生能夠用獎學金抵掉部分學費及生活費。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拿到獎學金。所以有些希望及早經濟獨立的學生,在臺灣就會受到法令的限制,無法半工半讀。而有不少陸生出境留學的一大考慮便是今後在留學地區就業乃至移民。但是目前,陸生並不能在臺灣找工作。如果這些限制會大大打擊你來臺就學的激情,正好讓自己冷靜一下再決定吧。 洪鑫誠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生

作者簡介:洪鑫誠,自由撰稿人,現為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生,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首屆入學諮詢代表,另曾赴臺北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交換、訪問。

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臺灣承認111所大陸高校學歷 赴臺求學最熱門大學
    在已採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的基礎上,此次臺灣新增採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70所高校,總數達111所,涵蓋除公安、軍事、醫療等院校外幾乎所有「211工程」高校,但每年赴臺學習陸生名額仍限定為2141人。臺灣教育部門稱,擴大採認大陸高校學歷除著眼於全球趨勢及兩岸學術交流需要,也希望讓在臺大陸配偶的就學權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 臺灣讀大學與香港讀大學七大優劣對比(圖)
    臺灣將認可41所大陸院校學歷 開放大陸生赴臺  日前,臺灣將開放大陸生赴臺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洋網日前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五成以上受訪者有意到臺灣完成大學學業,有49%的人認為臺灣地區大學吸引力在於可嘗試不同的教育模式,臺灣高校對大陸生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 臺媒: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大陸學生赴臺大幅減少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 臺媒稱,「5·20」之後,大陸學生赴臺就讀人數遞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1日報導,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1月30日面對媒體提問時表示,陸生赴臺就讀,是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臺灣一些分裂勢力在教育領域進行「去中國化」的「臺獨」,使大陸學生家長深感憂慮,直接影響赴臺就讀意願,而此舉必然惡化兩岸教育交流環境。據了解,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自2011年起開放私立學校招收陸生,2014年起開放公立大學招收陸生,每年報名人數節節高升。
  • 光遇:無翼到底好不好?優勢和劣勢很明顯,不建議萌新卡無翼
    前言:大家好,我是喜歡玩遊戲、聊遊戲的孟婆小叔。遊戲中的玩家,每個人的目的和玩法都不一樣,有些人佛系(像小叔這樣的人),就是隨緣玩法,而有些人則很肝,每天充實得很。有些人追求10翼,每次復刻必拿,期待早點實現11翼,還有些人,則喜歡卡無翼,你們覺得卡無翼到底好不好?今日話題:無翼到底好不好?優勢和劣勢很明顯,不建議萌新卡無翼!什麼是無翼?
  • 義烏四學子金秋將赴臺上大學 學費比港澳便宜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8月10日訊(記者金曉英)記者昨天從義烏市臺灣事務辦公室獲悉,今年9月,義烏將有4名學子赴臺灣上大學,他們成為首批赴臺上大學的大陸學生。4人中,3人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到臺灣讀本科;一人是浙大畢業生,到臺灣攻讀研究生學位。據悉,金華地區共有16名學生被臺灣的大學錄取。
  • 臺灣大學搶陸生 優勢學科有賣點
    之前不斷陳情奔走、如今終於如願以償的島內各大學,也在此激勵下馬不停蹄、如火如荼地展開招生規劃工作。  對於「少子化」風暴席捲下的臺灣各大學來說,陸生赴臺不僅如降甘霖,有助緩解生源不足危機,更可望將臺灣高教發展推向新高點,絕對是多贏策略。
  • 去臺灣讀書,比香港如何?
    臺灣將認可41所大陸院校學歷 開放大陸生赴臺  日前,臺灣將開放大陸生赴臺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洋網日前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五成以上受訪者有意到臺灣完成大學學業,有49%的人認為臺灣地區大學吸引力在於可嘗試不同的教育模式,臺灣高校對大陸生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 圍觀 | 「再也不信臺灣人!」斯裡蘭卡學生赴臺留學竟變屠宰工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指出,這是島內屠宰場每天忙碌的工作實況,在這工作的,除了本地勞工,還有不少外籍學生。報導稱,來自斯裡蘭卡的20歲大學生羅傑(化名),懷抱留學夢赴臺讀大學,還沒開始好好讀書,就被安排到家禽屠宰場工作,在惡劣環境下殺雞。無奈的是,中介的一句「要先工作才能讀書」,讓人生地不熟的他們只能乖乖聽命。
  • 去臺灣念大學 到底啥感覺?
    14日下午,在省教育廳組織的「赴臺返校師生代表座談會」上,從臺灣研修歸來的30多名師生代表暢所欲言,分享了他們赴臺學習的感受與收穫。 【教學】課堂互動性強校外教學豐富 「回來以後,眼界、思維、想法都不一樣了。」閩江學院旅遊系2008級的蔣小嫻說。蔣小嫻在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系學習了一年,學校豐富的校外教學尤其令她印象深刻。
  • 「再也不信臺灣人」!斯裡蘭卡大學生赴臺留學卻被安排做屠宰工
    臺灣《聯合報》今日報導指出,這是島內屠宰場每天忙碌的工作實況,在這工作的,除了本地勞工,還有不少外籍學生。報導稱,來自斯裡蘭卡的20歲大學生羅傑(化名),懷抱留學夢赴臺讀大學,還沒開始好好讀書,就被安排到家禽屠宰場工作,在惡劣環境下殺雞。無奈的是,中介的一句「要先工作才能讀書」,讓人生地不熟的他們只能乖乖聽命。
  •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臺灣大學畢業生披露大陸學生不願赴臺讀書原因(圖) 2017年03月17日 10: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灣讀大學與香港讀大學七大優劣對比
    臺灣將認可41所大陸院校學歷 開放大陸生赴臺  日前,臺灣將開放大陸生赴臺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洋網日前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五成以上受訪者有意到臺灣完成大學學業,有49%的人認為臺灣地區大學吸引力在於可嘗試不同的教育模式,臺灣高校對大陸生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 臺世新大學校長:歡迎到臺灣"中國傳媒大學"
    「陸生三法」今年8月19日已經通過,明年陸生即可赴臺。但「陸生三法」對赴臺陸生仍有很多的 「區別對待」,比如學費不得低於臺灣私立大學收費、不能參加臺灣健保、臺當局也不提供獎學金等。  那臺灣的大學將憑什麼優勢來爭取大陸的優秀學生赴臺?昨天,在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現場,本報駐臺記者專訪了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 臺世新大學校長:歡迎陸生到臺灣"中國傳媒大學"
    但「陸生三法」對赴臺陸生仍有很多的「區別對待」,比如學費不得低於臺灣私立大學收費、不能參加臺灣健保、臺當局也不提供獎學金等。那臺灣的大學將憑什麼優勢來爭取大陸的優秀學生赴臺?昨天,在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現場,本報駐臺記者專訪了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導報記者:「陸生三法」對大陸學生還有很多限制,世新大學未來靠什麼來吸引大陸學生?
  • 什麼人會選擇去臺灣上大學?看完這篇就懂了
    一種是攻讀學位 其實,大陸赴臺升學人數並不多。到2017年度,也不過1693名陸生,大學畢業留臺繼續深造人數也是新低,只佔37%。 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穩定,在國內優秀高校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沒有太大把握,但要達到去臺灣讀大學的門檻問題不大,而且這裡面還含有不少臺灣聲譽較好的大學。而且,臺灣高校的學歷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在臺灣獲取大學學歷將來在海外深造或求職時,出路會寬得多,特別是在臺灣完成研究生學歷後,對於申請歐美頂尖名校的博士或是第二個碩士學位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 斯裡蘭卡大學生赴臺留學竟變雞場屠宰工 控訴「再也不相信臺灣人」
    臺灣《聯合報》今日報導指出,這是島內屠宰場每天忙碌的工作實況,在這工作的,除了本地勞工,還有不少外籍學生。報導稱,來自斯裡蘭卡的20歲大學生羅傑(化名),懷抱留學夢赴臺讀大學,還沒開始好好讀書,就被安排到家禽屠宰場工作,在惡劣環境下殺雞。無奈的是,中介的一句「要先工作才能讀書」,讓人生地不熟的他們只能乖乖聽命。
  • 求學臺灣:跨越看不見的海峽
    儘管身處海峽彼岸,但他們的社交腹地僅僅是微信,臺灣社交網站上的激烈論戰似乎與他們並不在同一個世界裡。他們像之前一樣上下課,刷朋友圈與微博,去圖書館自習,再回宿舍。 有時手機屏幕亮了,是微信好友詢問「來臺灣交換好不好」的問題。
  • 臺世新大學校長:歡迎陸生到臺灣「中國傳媒」
    但「陸生三法」對赴臺陸生仍有很多的 「區別對待」,比如學費不得低於臺灣私立大學收費、不能參加臺灣健保、臺當局也不提供獎學金等。  那臺灣的大學將憑什麼優勢來爭取大陸的優秀學生赴臺?昨天,在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現場,本報駐臺記者專訪了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導報記者:「陸生三法」對大陸學生還有很多限制,世新大學未來靠什麼來吸引大陸學生?
  • 臺灣大陸招生遇冷 公立大學明年或開放招生
    (輔仁大學微博圖片)今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六省招生,開放私校招收本科生。「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1500多名大陸學生網上報考臺校,最終錄取1015人,經確認有200多人放棄錄取。廣東是獲錄比例最高的省份,261人獲得錄取,有79人放棄,佔了全部人數的1/3。
  • ...將首次去臺灣讀大學,南大交流生提供赴臺「全攻略」臺灣大學...
    到臺灣上大學究竟會怎麼樣?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很難回答這一問題。儘管今年是臺灣高校到江蘇首次招收高考生源,但以南京大學為代表的高校早已經和臺灣高校有了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