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將至,職場人王女士期盼之餘又隱隱惆悵。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休假是為了放鬆,但每次休完假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要疲乏好幾天,「是犯懶也好,假期症候群也罷,但最重要的是我一上班就感到焦慮,如影隨形。」
像這樣的焦慮情緒或者焦慮狀態,不少職場人都經歷過,並對此深有感觸。社會的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以及不進則退的職場環境,都激勵著人們去適應和奮鬥。有的人樂在其中,有的人安於現狀,但還有的人長期處於「越努力越焦慮」的狀態中。
這是為什麼呢?很有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存在心理學上的「A型性格」,或者直接受到了「A型性格」者的影響。
失眠的禍首原來是職場焦慮
一天下午,心理門診來了位自稱「快崩潰了」的失眠患者。他有個習慣,睡前要把第二天的重要工作在頭腦中梳理一遍,但最近一段時間越想工作的事就越興奮,最後睡意全無。
醫生測試發現,該患者是典型的A型性格。經詢問了解到,他從事的是壓力較大的銷售工作,由於業績突出,被提拔為銷售經理。但職位的上升也意味著壓力的增大,於是他繼續「壓榨」自己,更加努力,但隨之而來的是工作逐漸越過與生活的邊界,並侵擾了睡眠。
這一切的背後實際上是焦慮在作祟。人在焦慮情緒較重的時候,警覺性會增高,就會導致失眠。此時的失眠,是焦慮的結果,而失眠又會加重原有的焦慮,甚至引發新的焦慮,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讓患者感到焦慮的反而不是工作,而是失眠。這是人無法應對現實焦慮而出現的一種無意識的轉移,即把對工作的失控感轉移為對睡眠的失控感,以此來迴避、暫緩工作壓力。這種情形在A型性格中比較多見。
目前,門診有很多主訴睡眠不好、壓力大、心情鬱悶的患者,經過深入了解就會發現,他們的失眠背後大多都存在著職場焦慮,但往往被失眠症狀所掩蓋,變成「頭痛醫腳」。
一些患者會因為焦慮而出現血壓升高、胃部不適,若就診於心內科或消化內科自然是治標不治本。
我們不是說只要焦慮就會生病,而是說慢性持續的焦慮會讓人增加患病風險。
精英多與「A型性格」有關
從心理學上看,職場精英也是有性格偏好的。很多企業家、管理者和業務骨幹,都是A型性格者。關於這一點,在文獻上雖然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但在經驗上是業界普遍認同的觀點。
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M·H·弗裡德曼等人研究心臟病時把人的性格分為兩類:A型和B型。A型性格者較具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並且容易緊張。他們總願意從事高強度的競爭活動,不斷驅動自己在最短的時間裡幹最多的事,並對阻礙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進行攻擊。B型性格者則較鬆散、與世無爭,對任何事皆泰然處之。
A型性格,又稱為A型行為,他們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雄心勃勃,爭強好勝 A型性格者不管上班還是在家,總有幹不完的事,工作使其興奮,無事則感到發慌。凡事不甘居於人後,同時也敢於承擔責任。做事事必躬親,對別人做的事不太放心。
由於好勝心強,不論在運動、遊戲、工作還是聊天時,都喜歡向別人發起挑戰。他們也容易對別人產生敵意,在受到挫折時更是如此。
時間觀念強,常有緊迫感 A型性格者會不斷催促自己,如果沒有期限,他們就自設一個期限,認為越快越好。外出時一般提早到達會場、機場、車站,下車也比別人提早做好準備,遇有約會提前趕到。
有一點事情掛心就會失眠。往往會同時思考或做兩種不同的事情,把日程安排得特別滿,把工作以外的事情視為「浪費時間」。
性格比較急躁 他們走路快、吃飯也快。不喜歡排隊購物,如果人多寧可不買。平時辦事講求效率,喜歡乾淨利索,不會拖拖拉拉。見到別人做事慢條斯理會不耐煩,恨不得自己幹。
當然,A型性格的人未必具有上述全部特點,但其中的大部分特點都或輕或重地體現在他們身上。這類性格的優點是時間觀念強,工作積極、認真、負責,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和生活能力,在單位和家庭中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
這類性格的缺點則是,個人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精神上長期處於超負荷的緊張焦慮狀態。另外,競爭中含有的潛在敵意很可能通過對自己的不滿意、對別人的不耐煩而表現出來,因而旁人會覺得他們對人不夠寬容,且比較固執己見。
焦慮也會傳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人的性格特徵與職業緊張感的關係非常密切。同時,性格的表現需要有環境的襯託。
有些職業會使A型性格這一特徵表現得更充分。比如,金融營銷、媒體行業,以及醫護人員和高級白領等。還有研究顯示,由於男人在工作生活中承受的責任和壓力更大,A型性格的男人也比女人要多。
在門診中,我們發現有的職場人具有典型的A型性格表現,自己卻渾然不覺。他們的性格促使其積極進取,但這個過程難免遇到各種障礙,產生各種壓力,這時焦慮就會隨之出現。
不是所有的職場人都喜歡忙碌,而當管理者是A型性格時,其下屬必然會被動地忙碌起來,也就相應有各種焦慮體驗。如同俗話所說的「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A型性格管理者會不自覺地將焦慮傳遞給員工。
如何與這種「焦慮」相處?我們應該意識到,在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各個行業都在不同程度地提速,能過上慢生活的職場人已經越來越少。如果說A型性格是職業緊張的內在因素,那麼職業背景則是職業緊張的外部因素。職場人的適應過程本身,就是在克服焦慮。
減輕焦慮從管理時間開始
很多職場人焦慮的表現之一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因此被迫加班,甚至熬夜。如果做好時間管理,就會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減輕焦慮。
時間管理並不是指把所有事情都做完,而是更有效地運用時間,決定該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後做哪些事情。時間管理更不是刻板的掌控,而是將事先規劃作為一種提醒與指引。
在時間管理中最為常用的就是帕累託原則,又稱為重要的少數、微不足道的多數,或80對20定律。其核心內容是指生活中80%的結果幾乎源於20%的活動。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關鍵事情上。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應對要做的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可進行如下排序:首先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必須立刻著手,如上級布置的工作、列入日程的任務等,這可謂「第一要務」;
其次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臨時加進來的任務、不期而至的邀約等,這是「第二要務」,此時要儘量維護「第一要務」的進度,可適當延遲、推後、婉拒「第二要務」;
第三是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果沒有前兩類事情的壓力,可當成緊急的事情去做,如某種知識技能的學習、某種資源的儲備等;最後是那些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如腦海中突然閃現的想法,或刷微信、看電視劇等。
只有把石塊、沙子和水依次放進桶裡,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桶裝滿,如果先裝滿沙子,則無處安放石塊。曾經有位職場青年,每天早晨按部就班地起床洗漱、做飯吃飯,再趕去單位,每次都行色匆匆,有幾次還差點遲到。後來他改變了做事的順序,起床後簡單收拾一下就去單位,此時路況也不擁堵,到單位後再洗漱、進餐,結果他再沒有遲到過。
時間管理還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比如,善於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等車、乘車、排隊的時候思考、籌劃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或者用於學習、複習某些重要的知識。
另外,解決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立即行動。如果有些事情馬上就能解決,那就不要拖延。因為人的注意力就像電腦的內存,沒法同時被許多程序佔據。及時處理並完成事情,就可以讓自己的「心理內存」釋放更多空間,運行速度也會更快。
偶爾「放縱」可鍛鍊抗壓能力
放任焦慮情緒不管,時間長了便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人在出現焦慮情緒後,心理上會有緊張、急迫感,身體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某種激素分泌增多等。而自己越去關注、體會這種焦慮,就會越敏感,越難以擺脫它。所以,我們要去「忽視」、放低它。
人的身體承載著情緒,若身體能夠張弛有度,就能相應地釋放情緒垃圾。通過行為的控制,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下來,則焦慮也會降低、緩解。
讓身體放鬆的方法有很多,如進行深長的呼吸或冥想,練習太極拳、健身等。只要讓身體達到一個鬆弛狀態就可以。讓身體運動起來也會起到緩解焦慮的作用,研究發現,慢跑、打球、騎車、遊泳等,均可緩解焦慮情緒。
前文提到的A型性格既是職場人士成功的內部動力,也是促使焦慮產生的內在因素。因此A型性格需要優化,學會在高壓之下保持一定的節奏,緊張工作之後還能愉快地休息。
青年人可以讓自己充分投身於奮鬥;對於處於職業上升期的人來說,如果已達到「平臺期」,即職業發展陷入停滯狀態,則不宜強求;中年人要學會減速,適可而止。人到中年要軟化A型性格爭強好勝的特點,有所不為,敢於捨棄,懂得示弱,適當妥協。如此,性格會變得更加堅毅,心理更加富有彈性,情緒才會較少地受到不良影響。
此外,A型性格者還應適當降低對時間的敏感性。有些人越是接近任務的最後期限,越容易焦慮,並且產生一些災難化的聯想:如果超過期限,會不會有哪些不利或恐怖的事情發生?他們通常會把結果想像得非常糟糕。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其行為就很容易被沉重的焦慮感抑制。
因此,A型性格者不妨偶爾「放縱」,比如,允許自己稍微突破一下時間期限,或者坦然接受不那麼高效率的工作,這樣能夠鍛鍊自己的抗壓能力,也有助於減輕習慣性焦慮。
總之,對於職場人來說,努力是值得提倡的,只是需要對相伴出現的焦慮情緒管理得當。這樣才能打破越努力越焦慮的怪圈,職業生涯才不會為焦慮所累。
北京回龍觀醫院 宋崇升 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