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綜合症:職場中的你,為何越努力越焦慮?

2020-12-24 騰訊網

十一長假將至,職場人王女士期盼之餘又隱隱惆悵。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休假是為了放鬆,但每次休完假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要疲乏好幾天,「是犯懶也好,假期症候群也罷,但最重要的是我一上班就感到焦慮,如影隨形。」

像這樣的焦慮情緒或者焦慮狀態,不少職場人都經歷過,並對此深有感觸。社會的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以及不進則退的職場環境,都激勵著人們去適應和奮鬥。有的人樂在其中,有的人安於現狀,但還有的人長期處於「越努力越焦慮」的狀態中。

這是為什麼呢?很有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存在心理學上的「A型性格」,或者直接受到了「A型性格」者的影響。

失眠的禍首原來是職場焦慮

一天下午,心理門診來了位自稱「快崩潰了」的失眠患者。他有個習慣,睡前要把第二天的重要工作在頭腦中梳理一遍,但最近一段時間越想工作的事就越興奮,最後睡意全無。

醫生測試發現,該患者是典型的A型性格。經詢問了解到,他從事的是壓力較大的銷售工作,由於業績突出,被提拔為銷售經理。但職位的上升也意味著壓力的增大,於是他繼續「壓榨」自己,更加努力,但隨之而來的是工作逐漸越過與生活的邊界,並侵擾了睡眠。

這一切的背後實際上是焦慮在作祟。人在焦慮情緒較重的時候,警覺性會增高,就會導致失眠。此時的失眠,是焦慮的結果,而失眠又會加重原有的焦慮,甚至引發新的焦慮,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讓患者感到焦慮的反而不是工作,而是失眠。這是人無法應對現實焦慮而出現的一種無意識的轉移,即把對工作的失控感轉移為對睡眠的失控感,以此來迴避、暫緩工作壓力。這種情形在A型性格中比較多見。

目前,門診有很多主訴睡眠不好、壓力大、心情鬱悶的患者,經過深入了解就會發現,他們的失眠背後大多都存在著職場焦慮,但往往被失眠症狀所掩蓋,變成「頭痛醫腳」。

一些患者會因為焦慮而出現血壓升高、胃部不適,若就診於心內科或消化內科自然是治標不治本。

我們不是說只要焦慮就會生病,而是說慢性持續的焦慮會讓人增加患病風險。

精英多與「A型性格」有關

從心理學上看,職場精英也是有性格偏好的。很多企業家、管理者和業務骨幹,都是A型性格者。關於這一點,在文獻上雖然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但在經驗上是業界普遍認同的觀點。

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M·H·弗裡德曼等人研究心臟病時把人的性格分為兩類:A型和B型。A型性格者較具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並且容易緊張。他們總願意從事高強度的競爭活動,不斷驅動自己在最短的時間裡幹最多的事,並對阻礙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進行攻擊。B型性格者則較鬆散、與世無爭,對任何事皆泰然處之。

A型性格,又稱為A型行為,他們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雄心勃勃,爭強好勝 A型性格者不管上班還是在家,總有幹不完的事,工作使其興奮,無事則感到發慌。凡事不甘居於人後,同時也敢於承擔責任。做事事必躬親,對別人做的事不太放心。

由於好勝心強,不論在運動、遊戲、工作還是聊天時,都喜歡向別人發起挑戰。他們也容易對別人產生敵意,在受到挫折時更是如此。

時間觀念強,常有緊迫感 A型性格者會不斷催促自己,如果沒有期限,他們就自設一個期限,認為越快越好。外出時一般提早到達會場、機場、車站,下車也比別人提早做好準備,遇有約會提前趕到。

有一點事情掛心就會失眠。往往會同時思考或做兩種不同的事情,把日程安排得特別滿,把工作以外的事情視為「浪費時間」。

性格比較急躁 他們走路快、吃飯也快。不喜歡排隊購物,如果人多寧可不買。平時辦事講求效率,喜歡乾淨利索,不會拖拖拉拉。見到別人做事慢條斯理會不耐煩,恨不得自己幹。

當然,A型性格的人未必具有上述全部特點,但其中的大部分特點都或輕或重地體現在他們身上。這類性格的優點是時間觀念強,工作積極、認真、負責,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和生活能力,在單位和家庭中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

這類性格的缺點則是,個人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精神上長期處於超負荷的緊張焦慮狀態。另外,競爭中含有的潛在敵意很可能通過對自己的不滿意、對別人的不耐煩而表現出來,因而旁人會覺得他們對人不夠寬容,且比較固執己見。

焦慮也會傳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人的性格特徵與職業緊張感的關係非常密切。同時,性格的表現需要有環境的襯託。

有些職業會使A型性格這一特徵表現得更充分。比如,金融營銷、媒體行業,以及醫護人員和高級白領等。還有研究顯示,由於男人在工作生活中承受的責任和壓力更大,A型性格的男人也比女人要多。

在門診中,我們發現有的職場人具有典型的A型性格表現,自己卻渾然不覺。他們的性格促使其積極進取,但這個過程難免遇到各種障礙,產生各種壓力,這時焦慮就會隨之出現。

不是所有的職場人都喜歡忙碌,而當管理者是A型性格時,其下屬必然會被動地忙碌起來,也就相應有各種焦慮體驗。如同俗話所說的「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A型性格管理者會不自覺地將焦慮傳遞給員工。

如何與這種「焦慮」相處?我們應該意識到,在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各個行業都在不同程度地提速,能過上慢生活的職場人已經越來越少。如果說A型性格是職業緊張的內在因素,那麼職業背景則是職業緊張的外部因素。職場人的適應過程本身,就是在克服焦慮。

減輕焦慮從管理時間開始

很多職場人焦慮的表現之一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因此被迫加班,甚至熬夜。如果做好時間管理,就會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減輕焦慮。

時間管理並不是指把所有事情都做完,而是更有效地運用時間,決定該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後做哪些事情。時間管理更不是刻板的掌控,而是將事先規劃作為一種提醒與指引。

在時間管理中最為常用的就是帕累託原則,又稱為重要的少數、微不足道的多數,或80對20定律。其核心內容是指生活中80%的結果幾乎源於20%的活動。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關鍵事情上。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應對要做的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可進行如下排序:首先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必須立刻著手,如上級布置的工作、列入日程的任務等,這可謂「第一要務」;

其次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臨時加進來的任務、不期而至的邀約等,這是「第二要務」,此時要儘量維護「第一要務」的進度,可適當延遲、推後、婉拒「第二要務」;

第三是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果沒有前兩類事情的壓力,可當成緊急的事情去做,如某種知識技能的學習、某種資源的儲備等;最後是那些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如腦海中突然閃現的想法,或刷微信、看電視劇等。

只有把石塊、沙子和水依次放進桶裡,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桶裝滿,如果先裝滿沙子,則無處安放石塊。曾經有位職場青年,每天早晨按部就班地起床洗漱、做飯吃飯,再趕去單位,每次都行色匆匆,有幾次還差點遲到。後來他改變了做事的順序,起床後簡單收拾一下就去單位,此時路況也不擁堵,到單位後再洗漱、進餐,結果他再沒有遲到過。

時間管理還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比如,善於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等車、乘車、排隊的時候思考、籌劃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或者用於學習、複習某些重要的知識。

另外,解決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立即行動。如果有些事情馬上就能解決,那就不要拖延。因為人的注意力就像電腦的內存,沒法同時被許多程序佔據。及時處理並完成事情,就可以讓自己的「心理內存」釋放更多空間,運行速度也會更快。

偶爾「放縱」可鍛鍊抗壓能力

放任焦慮情緒不管,時間長了便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人在出現焦慮情緒後,心理上會有緊張、急迫感,身體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某種激素分泌增多等。而自己越去關注、體會這種焦慮,就會越敏感,越難以擺脫它。所以,我們要去「忽視」、放低它。

人的身體承載著情緒,若身體能夠張弛有度,就能相應地釋放情緒垃圾。通過行為的控制,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下來,則焦慮也會降低、緩解。

讓身體放鬆的方法有很多,如進行深長的呼吸或冥想,練習太極拳、健身等。只要讓身體達到一個鬆弛狀態就可以。讓身體運動起來也會起到緩解焦慮的作用,研究發現,慢跑、打球、騎車、遊泳等,均可緩解焦慮情緒。

前文提到的A型性格既是職場人士成功的內部動力,也是促使焦慮產生的內在因素。因此A型性格需要優化,學會在高壓之下保持一定的節奏,緊張工作之後還能愉快地休息。

青年人可以讓自己充分投身於奮鬥;對於處於職業上升期的人來說,如果已達到「平臺期」,即職業發展陷入停滯狀態,則不宜強求;中年人要學會減速,適可而止。人到中年要軟化A型性格爭強好勝的特點,有所不為,敢於捨棄,懂得示弱,適當妥協。如此,性格會變得更加堅毅,心理更加富有彈性,情緒才會較少地受到不良影響。

此外,A型性格者還應適當降低對時間的敏感性。有些人越是接近任務的最後期限,越容易焦慮,並且產生一些災難化的聯想:如果超過期限,會不會有哪些不利或恐怖的事情發生?他們通常會把結果想像得非常糟糕。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其行為就很容易被沉重的焦慮感抑制。

因此,A型性格者不妨偶爾「放縱」,比如,允許自己稍微突破一下時間期限,或者坦然接受不那麼高效率的工作,這樣能夠鍛鍊自己的抗壓能力,也有助於減輕習慣性焦慮。

總之,對於職場人來說,努力是值得提倡的,只是需要對相伴出現的焦慮情緒管理得當。這樣才能打破越努力越焦慮的怪圈,職業生涯才不會為焦慮所累。

北京回龍觀醫院 宋崇升 龐宇

相關焦點

  • 職場中的你為何越努力越焦慮?精英大多是這性格,如何自我減壓
    端午節小長假將至,職場人王女士期盼之餘又隱隱惆悵。從忙碌的工作中抽身休假是為了放鬆,但每次休完假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要疲乏好幾天,「是犯懶也好,假期症候群也罷,但最重要的是我一上班就感到焦慮,如影隨形。」
  • 「越努力卻越焦慮」,或許你屬於職場A型性格
    職場上有一類人永遠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事事追求完美,寧願加班加點也要把工作做好,可以說一年365天裡,360天都在工作,而其他5天也不是在放鬆娛樂,而是躺在病房謹遵醫囑。這樣的人,可謂是將工作融進了生活,吃飯睡覺都想著工作,雖然上進心強,但還是常伴隨「越努力卻越焦慮」的現象,很容易焦慮和抑鬱,失眠更是常事。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成功,而你越努力越焦慮?
    其實以前呢,我也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人,而且陷入一種越努力卻越焦慮的怪圈子。後來嘗試過很多方法才慢慢走出來,於是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到你呀!我雖然嘴上這麼說,但心裡的想法是,我又不是你,如果我的成績跟你一樣好,我還需要這麼努力嗎?高中三年,經常有人勸我不要這麼努力,但我每次的想法都是,我跟你不一樣,我想變優秀,想考985……於是,我拼命努力,從不睡懶覺,也沒有所謂的假期可言。
  • 清聽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幸運,而我越努力越焦慮?
    我想大家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天要求自己早起複習直到深夜,像往常一樣和朋友多聊會兒天可能都會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珍惜時間,甚至多次問自己:為什麼我沒有再努力一點?的確,努力並沒有錯,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好像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努力」逐漸成為了我們的目標,而最後大家卻深深的陷入了自責與焦慮當中。
  • 心理丨為何我會「越努力,越焦慮」
    你好,我是徐澤旭,一名有溫度的心理工作者,我來回答你的問題。越努力越焦慮,聽上去這像是一個惡性循環的模式,也許本來以為自己踏踏實實就可以放下焦慮,結果努力了,卻仍然沒能得到想要的平靜,於是就繼續用努力武裝自己。
  • 國慶長假接近尾聲,節後假期綜合症你中了幾條?
    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節後綜合症也叫富貴症。長假期間很多人容易忘記平時對自己的約束,熬夜、暴飲暴食等,睡眠規律、飲食規律一旦被打亂,便秘、長痘、油脂分泌過多很正常,而腹瀉在過節中更是常見。
  • 努力和焦慮是一對矛盾體:為什麼我越努力,越焦慮?
    而最可怕的是你為了消除焦慮而拼命努力,卻發現你越努力越焦慮。,我們一直有這樣一種理念,那就是:努力是對抗焦慮的最好方式。於是,我們拼命趕路、瘋狂工作、努力學習,結果我們發現焦慮不僅沒有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了。在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越努力反而越焦慮?」獲得了80多萬人的瀏覽,可見,它說出了太多人的心聲。可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努力帶來的焦慮大多來源於和外界的比較,而忽略真實的自己。
  • 國慶假期將過,患上假期綜合症的學生怎麼辦?試試這三個方法!
    8天的國慶中秋小長假,到明天就是最後一天了,各地的中小學生,馬上就要回到學校上課。對於同學們來說,假期過得特別快,還沒有玩夠,就要去上學,心中也有很多不舍。因為假期的生活豐富多彩,想到學校繁重的作業,三點一線的生活,心裡有很大的落差,開學後會出現假期綜合症。假期綜合症是在放長假後,出現各種生理和心理的表現。
  • 廣東桑之寶:假期綜合症——您的假期餘額已不足,且無法充值
    當你看到此文時,請不要懷疑,也請不要悲傷,「桑盈」桑葚紅酒已證實:您的假期餘額已不足,且無法充值!說是放假,相信也會有不少朋友覺得,八天的假期過得比工作日還要累不少,這就是到處吃喝玩樂的代價呀!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一想到過兩天就要上班,心裡就感到一股焦慮、鬱悶、煩躁的情緒,甚至還夾雜著一絲絲恐懼的心理。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 三個方法助你打破焦慮
    ——叔本華我們每天都在為了各種目標努力,為了房貸努力工作;為了成績努力學習,為了薪資努力升職,可是我們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報。當我們努力來,努力去,總是完不成目標的時候,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疑問:我做得對不對,是不是方向錯了,我這樣努力有結果嗎?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得先明白焦慮是什麼
    如何應對焦慮?為什麼有時候我會覺得越努力反而越焦慮呢?一、什麼是焦慮症焦慮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驚恐發作)兩種形式。,軀體化反應越趨嚴重,則可考慮重度焦慮症乃至焦慮神經症。
  • 為什麼我越努力反而越焦慮?
    當我瀏覽我關注的這些號時,我發現很多是在鼓勵人們學習各種知識,努力上進的。其中一個知名的公眾號大V,還開設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費用不菲的學習社群讓韭菜們加入,瘋狂地鼓勵大家學習。他解釋說:自己就是通過這種瘋狂學習的方式克服了恐慌和焦慮。你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你還不夠忙,不夠努力。他實在太狡猾。
  • 越焦慮越晚睡,越晚睡越焦慮,諾獎科學家告訴你生物鐘的秘密
    周一是一周工作的開始,往往也是職場打工人最焦慮的一天。為什麼後面還要上四天班?為什麼手頭的工作總是做不完?想著想著就把夜給熬了,結果明天還要早起,好焦慮好焦慮!一轉頭,焦慮之友,煙菸酒酒!
  • 假期綜合症來襲,上班無精打採?三招助你職場快速回血!
    如今國慶節剛過,不少朋友都再次回歸職場,又重回痛苦的搬磚日子。對於有些人來說,哪怕是再次上班,也只不過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白了就是靈魂都在遊走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網絡上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假期綜合症。
  • 國慶假期結束,面對「假期綜合症」,學生如何儘快恢復狀態?
    國慶中秋假期結束後,學生們多半也已經回到學校上課。經過了這樣的一段小長假,學生們的心思或許還沒有完全收回來,不少學生甚至在剛剛返校的時候出現了「假期綜合症」,所謂「假期綜合症」,指的是人們在假期結束後出現的一系列心理或者生理上異樣的症狀,其中包括厭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下等等。
  • 狂歡後的痛,如何去應對假期綜合症
    尤其是在節後的兩三天,當出現這些特徵的時候,你可能就要注意了。1、工作中提不起精神,效率低。2、經常感到厭煩和厭倦,不想做任何事情3、產生焦慮等消極的情緒體驗4、伴隨身體上的,可能出現頭暈、噁心、神經衰弱、神經性厭食等等當你在節後,出現這些狀態的時候,可能就患上了假期綜合症。雖然需要重視,但是也不必過於去擔心。
  • 為什麼你越努力越焦慮?早點認清這點,還能用焦慮成就自己
    焦慮的本質是什麼?想要得到某種抽象的東西而不得,根源是社會文化造就我們的貪婪。在學校裡,每個人都想想考好的大學,想考好的成績,因為考一個好成績、排名、大學,這是社會文化給我們的,老師、家長、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告訴我們,好大學才是好人生的開始,也確實,好大學畢業,你的人生起點也高了一截。
  •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也有假期綜合症?三個方法幫孩子輕鬆化解
    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患上假期綜合症的原因通常是,長假期間很多人容易忘記平時對自己的約束,熬夜、暴飲暴食等,致使睡眠規律、飲食規律被打亂,上班或上學之後,心態、情緒一時調整不過來,而出現了生理上、心理上一系列的應激反應。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我們採訪了500位「踧踖青年」
    作者:洞見YoYo前段時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對4萬網友進行了一次關於「職場人焦慮」的調研,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在70後,80後,90後三類群體中,最焦慮的居然是最年輕的90後。職場危機,年齡恐慌,住房壓力,健康隱患……焦慮從四面八方襲來,打得年輕的90後們措手不及。短短一個月,前有杭州逆行小夥崩潰痛哭,後有南京西裝男子酒後哭訴。那些被生活欺負得無力還擊的年輕人的模樣,看得人揪心。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說:「人生有如鐘擺,擺動在痛苦和倦怠之間。」
  • 為什麼你越努力越焦慮?假努力正在毀掉你
    陷入這種情況,你覺得,這樣不行,我得努力,我得改變!於是,你花錢買了書,報了班,制定好日程表,忙碌了一段時間,你看得最多的是書的目錄。不可否認的是,改變確實是一件挺難的事兒。就像躺著總比坐著舒服,坐著總比站著舒服。一個可以舒舒服服葛優躺的人,又怎麼會選擇站軍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