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本質是什麼?想要得到某種抽象的東西而不得,根源是社會文化造就我們的貪婪。
在學校裡,每個人都想想考好的大學,想考好的成績,因為考一個好成績、排名、大學,這是社會文化給我們的,老師、家長、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告訴我們,好大學才是好人生的開始,也確實,好大學畢業,你的人生起點也高了一截。
但這讓我們陷入了一個誤區,這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了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實際上,你手上學到的知識透徹不透徹,多少題目會做了,一個人的思維能力都被忽略了。
望而不得,假努力,心裡只有好大學,卻沒有關注知識本身,然後造成了焦躁,覺得與美好的大學、美好的嚮往很遙遠,又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辦法通向它。這就是你越努力越焦慮的真相。
荀子《強國》,能積微者速成,反之,不能積微者,不成。
無論想成就什麼事情,無論是學業、事業、愛情都是通過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原理,卻很少有人重視。
這個原理對焦慮的人尤為重要,治理國家這樣,治理人生也是這樣。
你能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從點滴開始,而現在很多人太容易想入非非,遠的事情又不受我們控制,比如想升官、想發財,想多了就難受了,焦慮了。
盲人魔術師理察特納,世界級的魔術大獎獲得者,這個獎項不是專門頒給盲人的,是對所有人的,而他是個盲人。
他的徒弟描述了他的訓練生涯。
每天練習16個小時,這看上去是最愚蠢的方法,誰會相信呢?可是一晃15年了,我在他家裡,他確實每天練習16個小時,每天練習1萬次、2萬次。
理察特納在他在很小的時候遇到了人生障礙,失去了視覺,這對他是人生巨大的災難,那時候他的老師推薦了一本書,如何練習紙牌,雖然失去了視覺,但通過觸覺,他仍可以練習紙牌。
玩紙牌成了最好的選擇,理察特納說,因為在我消除焦慮的同時,我能夠因此研究出一些東西。我是個容易焦慮的人,總是在動。在我抓傷自己,亂晃或是抓住什麼之前,我把所有的緊張的精力都放在了練習紙牌上。
一般人遇到焦慮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心煩意亂,他感到焦慮就練習紙牌,這本身就是一種方法,緊張焦慮的時候就去做可控的事情,不要去想什麼好大學,好排名,那些是控制不了的,至少在你目前能力範圍內是實現不了的。
水平沒達到時,控制不了成績,所以只能去做可控的事情,很多人沒想通這件事。
比如把課本的知識學紮實,比如去磨鍊一項技能,比如去考一本證,慢慢練習積累。
《肖申克的救贖》作者,著名現代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被問有什麼寫作秘訣嗎?他說,有啊,一個一個字寫啊。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因為很多人都是假努力,想一步登天,又不踏實。
老子《道德經》,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做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