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的「書法用人觀」

2021-02-13 美術報

▲ 點擊上方關注 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

眼下雖然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力推書法走進中小學生課堂,但在一些地方,特別是中小學校的書法教育相當薄弱,以至於學生的寫字課被中止,取而代之的是學習電腦等活動,不少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極差,寫出的字缺「胳膊少腿」的,許多學生家長感到憂慮。

學生學習電腦並無問題,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但在此之外,千萬別忘記了學寫漢字、寫好漢字這門傳統必修課。因為漢字及其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代表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無任何理由把它摒棄。

針對目前中小學生書法教育出現的問題,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清朝康熙皇帝的「書法用人觀」。小編也整理了許多難得一見的康熙書法作品,就讓我們邊看,邊讀,邊思考吧!

康熙皇帝的畫像

康熙一生愛好興趣廣泛,酷愛科學、酷愛編書、酷愛書法。從史書上了解到,他崇尚寫「館閣體」,堪稱書法大家,康熙皇帝有一座佑銘:

「無一日不寫字,無一日不讀書」

正因為康熙重視漢字書寫,在那個時期,殿試選官,書法成了一項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並且統一要求寫端端正正的「館閣體」。何謂「館閣體」,從書法角度講可稱之為「楷體字」。

行書 五言詩 軸

紙本 200×59cm

河北省博物館藏

▌玄燁在書法上極力推崇董其昌,並致力於臨摹學習,這件作品寫的比較文雅,中規中矩,但個別字不甚理想,如「成」字筆劃軟弱。玄燁號稱學董,其實並沒有學到董書的真諦。但作為一位清帝,在日理萬機中不忘翰墨,弘揚漢學,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稱讚,況且字也寫的不壞。詩軸後署「駐蹕杭州」。蹕,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意。《周禮·夏官·隸僕》:「掌蹕宮中之事」。因即以指帝王的車駕,比如駐蹕。

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在國家招考官員考試中其試卷所寫的「館閣體」「竟至一划之長短,一點之肥瘦,無不尋瑕垢評第妍媸。」使「士子舉筆偶書,關係平生榮辱。」

因此清代的進士也練就了過硬的楷書功夫。當時許多官員,因為在書法和詩詞上有好造詣而被重用;反之因字寫得太泛遭到訓斥。由於康熙如此重視「館閣體」書法,因此清朝歷代皇帝皆擅長書法,其文武百官,學子文人更對楷體書法情有獨鍾,使當時的書法人才層出不窮,湧現出一大批的「官僚書法家」而名垂清史,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行書 柳條邊望月 軸

落款:「柳條邊望月」

上印:「康熙宸翰」

下印:「敕幾清晏」

▌康熙帝一生臨寫董字甚多,此軸即為刻意模仿董氏筆意之作,筆畫圓勁秀逸,平淡雍容,字間與行間疏朗勻稱,典雅靜穆之氣充盈幅上。

我們從康熙的「書法用人觀」中可以得到許多啟發。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康熙「書法用人觀」。康熙16年,他召開大學士會議。選出高士奇和張英兩位,常侍左右,講究文學。被選入南書房辦公,從此被皇帝所重用。

張英後來升到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可謂位級人品。也正應那句老話,字如其人。張英在京做官時,鄰居吳氏欲佔他家的宅邊地。家人馳書到京想要張英憑官威,壓一壓吳氏的氣焰。誰知張英只回詩一首曰:「一紙書來只為牆,讓她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意思是:退讓。家人得詩,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聞之,深受震動也退後三尺,於是有了六尺巷之說,成了被當地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行書 五絕詩 軸

灑金箋 紙本 135.8×58.2 cm

上海博物館藏

▌此書以金箋的形式出現,使在本以豪邁勁健的字中又增添了幾份華麗和雅致。書為臨摹董其昌所書五絕詩,未署年月。

康熙20年,在京城殿試中,一位考生因文章字寫得潦草而被淘汰。康熙最喜歡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於是就有了三屆狀元書宗「二王」。不但錄取人員如此,在提拔人才上也由書法好壞來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雖然愛好書法,卻絲毫沒有玩物喪志;把國家治理的也很好。喜歡書法只是在批閱奏摺後,利用閒暇時間的一點樂趣。而非痴迷。正因如此,清代進士;隨便找出一個來,就是個二流書法家,當屬第一的當然是宰相劉羅鍋莫屬。

康熙御製詩

紙本 手寫本

▌此件康熙皇帝詩作十二首,「示諸皇子」,「賜高士奇」等,詠事述懷,歷史掌故,難得一見。

康熙一生書寫不輟,頻頻頒賜詩文、碑文、匾、榜、扇等。除了節慶和遊覽名勝的應景之作,大部分都帶有明確的政治傾向和意圖。 康熙中年後發現其不斷進步的書法技藝使群臣欽佩不已,而頒賜書法作品又能使他們感恩戴德,於是常利用賞賜書法作品密切君臣關係,以致在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召集大學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官等140多人至保和殿,分別頒賜御書字幅。

他南巡和西巡時,走一路寫一路,召見官員輔之題詞,彰顯文治武功。比如,鮮明地體現崇儒重教思想的「清慎勤」、「存誠忠孝」、「萬世師表」等。同時,他通過御書碑文、匾額以及賜予手卷等方式,表彰忠臣,獎掖廉吏。

康熙南下時,賜給江寧知府于成龍手書:「朕於京師,即聞知府于成龍居官廉潔。今臨幸此地諮訪,與前所聞無異,是用賜爾朕親書手卷一軸。」這大概相當於樹立正面典型,弘揚官場正能量吧。

御筆溥仁寺碑文

水墨絹本 200×59cm

鑑藏印:大興馮恕奠藏曆代寶翰之印(朱文)

在中國歷史上,書法對文人社會的影響十分深遠。一個人字寫得好壞,是其思想深度和格調高低的重要參考。康熙帝發現,自己日益長進的書法技藝使群臣尤其是漢族文臣欽佩不已,而頒賜書法作品又能使他們感恩戴德,於是,書法作品便成為賞賜文臣的重要物品。

康熙帝與漢族臣僚也在頻繁的賞賜中建立起融洽和悅的君臣關係。依靠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康熙帝與漢族士人找到了一個新的契合點和溝通情感的橋梁,他很快贏得了漢族士人的普遍認可。

行書七言詩 立軸 灑金絹本

行書五言詩《冰渡》立軸 綾本

草書八言聯 對聯 水墨紙本

我們從康熙的「書法用人觀」中應該認識到當前書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感。康熙乃滿族後裔,他能夠認真對待漢字書寫,並要求滿朝文武皆長於書法的態度的確難能可貴。康熙尚且如此,我們後人又何樂而不為呢!

—  —

文 | 盧劍利

編輯 | 沛然

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白字先生」康熙帝硃批上的那些錯別字
    康熙帝在奏摺上寫錯別字,已不是新話題。古往今來,除了不會寫字的人之外,人人都會寫錯字(包括筆誤)。那康熙帝的錯別字有什麼值得深思之處嗎?他還說:「朕自幼嗜書法,凡見古人墨跡,必臨一過,所臨之條幅手卷將及萬餘。賞賜人者不下數千。天下有名廟宇禪林,無一處無朕御書匾額,約計其數,亦有千餘。」康熙帝賞賜題匾有那麼多嗎?是自吹自擂吧?——還真不是。
  • 康熙帝:再忙也要保持好奇心
    超級忙碌的康熙帝居然還是位熱心探究學問的學霸!先看看他有多忙——曬一張來自電視劇《康熙大帝》中的康熙帝時間表:凌晨3點,大家還都在被窩裡吧?康熙帝可就起床辦公了。他還說自己「歲無虛日」,意思就是一年到頭沒有個休息的時間,再加上上面的時間表,996算什麼。即便如此繁忙,康熙帝公務之餘還不忘熱心科學,探究世界,被編為一本學術專著。
  • 快評|「唯名校」是一種粗糙的用人觀
    通知指出,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語出唐太宗之口,這也是他的用人之道,連太子李建成的座上賓魏徵他都敢「招安」,為己所用,證明其「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並非戲言。
  • 歷史上最有名的五大錯別字,前兩個康熙帝寫錯後成為藝術和佳話
    避暑山莊的「避」 康熙帝親自提名,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錯別字,後來乾隆還特意重新修正書寫了。唐代的書法家歐陽詢也寫錯過,後人說這是書法藝術。花巷觀魚的「魚」 西湖十景之一的魚本來下面是四點,又被康熙寫成了三點,傳說是康熙故意而為,因為四點是火的含義,康熙信佛不願殺生,所以特意寫錯。流字少一點,在字多一點 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匾額,據說是清朝總督劉坤之手,據說是寫給原來時任揚州太守的歐陽修的,希望他風流少一點,實在多一點。
  • 清代書法大家查升,行書碑帖拓本欣賞,字體筋骨老健,行雲流水
    練習行書,首先要找到儘可能多的歷代草書字帖,仔細觀貼,心中揣摩數月,映像於腦。然後,挑出自己喜愛的草書風格。可臨可摹,培養手感,增加經驗,熟能生巧、接著,確定自己的風格路線。最後,大量的練習。行書只要行筆流暢,一氣呵成,沒有滯感,那皆是好字。但是,是否成功,要依賴於練習。
  • 康熙南巡中的書法活動
    康熙帝諭江南總督、安徽巡撫、江寧巡撫、江南學院:「內廷供奉翰林固皆善書,然朕留心典籍,卷帙繁多,現在供奉人員繕寫不給,爾等出示曉諭上下兩江舉貢監生生員人等,有書法精熟願赴內庭供奉抄寫者,星速赴爾等衙門報名,就近齊集江寧、蘇州二處,俟朕迴鑾之日親加考試。特諭。」總督撫院於是曉諭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淮安、揚州六府在蘇州應試,安徽所屬並江寧、徐州在江寧應試。
  • 康熙帝為什麼把太子胤礽的金如意送給了弘曆?背後深意鮮為人知!
    雖然這個難題被老謀深算的張廷玉以火燒奏摺的方式給化解了,但是康熙帝心中的這個梗算是一直梗在了那裡。此時,康熙帝派出去押解肖國興的圖裡琛尚未回來,所以康熙帝對老八胤禩的奏摺真實性還是要打引號的。再加上蒙古王公眼中只有太子,竟然冷落了康熙帝,所以他心中不爽。
  • 他通過書法改變了日本人的中國觀
    書法緣自中國,也受到世界各國的喜愛。其中日本對中國書法情有獨衷,不僅很多人愛寫,也非常愛學。在日本眾多書法教學活動中,中國人主辦的書法教室,不僅可以進一步弘揚中國的書法和漢字文化,也可以改變很多日本人的中國觀。
  • 江蘇省美術館展出「雲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
    「雲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展廳現場「雲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11月26日起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由江蘇省美術館、南京市青少年宮主辦,江蘇省美術館公共教育部承辦,正人國際藝術教育集團、海棠小天使組委會協辦。
  • 康熙帝精研西方科學,為何將其「囚禁」,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這一階段就以康熙帝的表現尤為突出。 康熙帝精通西方科學 在中國古代帝王史中,有一位出了名的對西方科學能夠做到掌握與理解的清朝皇帝,就是中國「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文能安邦定國,武能平定三藩」的皇帝——康熙。
  • 京觀是什麼?世上唯一用人頭骨築成的塔,記載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法國詩人阿爾方斯·德·拉瑪廷《遠東遊記》京觀,是古代戰爭中經常發生的。勝利一方為了炫耀武力、震懾敵方、避免瘟疫蔓延,將戰敗一方的俘虜殺掉,用屍骨築成高冢。中國最早記載京觀的書籍是《左傳》:春秋時期楚莊王在邲這個地方(今河南焦作武陟東南)打敗晉國軍隊。他的手下勸他將晉軍屍體收集一起,築成京觀震懾晉國。
  • 歷史上為康熙帝生孩子最多的女人是誰
    在清朝的史書中,都記載康熙帝有 4 位皇后,其實康熙帝生前只立過 3 位皇后,第四位孝恭仁皇后生前根本沒當過皇后,在康熙朝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妃子。由於她生的兒子當了皇帝,所以在康熙帝死後,被晉尊為皇太后,這就取得了皇后的名分和地位。她生的這個兒子就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滿洲正黃旗,她的父親威武原為護軍參領。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三月十九日,比康熙帝小 6 歲,幼年被選入宮,初為低級的庶妃。由於年輕漂亮,康熙帝經常讓她侍寢,入宮不久就有了身孕。
  • 清朝康熙帝喝過百姓家的井水麼?
    康熙帝即愛新覺羅·玄燁,生於1654年5月4日,卒於1722年12月20日,1661-1722年在位,62年。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順治帝的第三子,母親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康熙帝多活二十年——那時候的大位誰來繼承?
    二、皇孫(僅統計曾被康熙帝接到身邊撫養過的、至乾隆七年(1742年)依舊在世的):康熙帝嫡次孫、廢太子胤礽次子、理親王弘皙,薨於乾隆七年(1742年)康熙帝第三十一孫、恂郡王胤禵次子弘明,薨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康熙帝第四十一孫
  • 李世民的用人觀,至今仍受用無窮
    曹操能稱霸主要是因為他善於用人;劉備能稱王主要是因為他能聽得進去勸告,能用「巧語」得到人才的忠心。所以,作為一個好的領導,也需要具備管理團隊的能力,能處理好自己和員工的關係又能選拔、用好人才。今天,思響哥就以著名的唐朝CEO李世民為例,看看他是如何組建、管理團隊的。
  • 康熙帝的兄長——放棄皇位,願為賢王的裕親王愛新覺羅·福全
    幾個月後,二十四歲的順治帝駕崩,遺詔立出過天花的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出過天花就不會再染此病,可保皇位永固),是為康熙帝,就這樣福全與帝位失之交臂。康熙六年,康熙帝冊封比自己大一歲的兄長福全為裕親王,並命其參與朝政。
  • 書法賞析:杭州西湖御筆「花港觀魚」碑,「魚」字少一點怎麼解?
    【麓風軒】跟您一起賞書法——網友問:杭州西湖的康熙御筆「花港觀魚」碑,其中這個「魚」字為什麼少一個點?到底寫得好還是不好?麓風軒認為,從書法的角度來分析,康熙御筆行楷「花港觀魚」碑的「魚」字,少寫一點,顯示了康熙皇帝的高超書法技藝,若是寫成四點,不僅不好看,反而有可能成了敗筆!一、為什麼說若是寫成四點就成了敗筆呢?
  • 六次南下的不只是乾隆帝,還有康熙帝,他去幹什麼了?
    ▲康熙帝畫像康熙帝初登皇位之時,黃河下遊決口,水患規模極大。所以,康熙帝曾在太和殿以「治河」為策論試題,測試天下貢士。在「平定三藩」階段,儘管國庫緊張,但康熙帝依然對黃河和淮河的治理,投入大量資金。▲黃河下遊變道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第一次南下。親閱河工,幸監清江府、淮安府、江寧等地進行考察;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第二次南下。
  • 5米超長古畫:康熙帝六次南巡必去的地方,吳中第一名勝名不虛傳
    康熙帝前後多次來到虎丘。1684年,三藩之亂平定後,鬆了一口氣的康熙第一次南巡,在京杭大運河上飄飄蕩蕩,來到蘇州城,他從閶門進城,受到百姓們的夾道歡迎。康熙先後去過瑞光寺、拙政園、虎丘寺,一路上心情倒是挺好。
  • 康熙帝大力促進滿漢交流,後滿漢全席現世,流芳百世
    上回書中,我們說到了康熙帝對天下士子之心求才若渴的態度,為了求得賢能是怎麼樣開設新政策的,讓天下士子歸心的。那今天,我們就來聊點輕鬆點的話題,就是滿漢全席,也就是吃的這方面了。滿漢全席,相信各位看官都應該多少聽過或從電視上看過吧,那麼這滿漢全席是由誰創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