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96節課1萬多元的早教課程,你認為有必要參加嗎?早教真的有必要嗎?」
家長:「現在可能看不出來什麼,但是在0-3歲黃金成長期做好早教,寶寶長大自然會自覺、主動、有內驅力,收益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為什麼說早教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呢?比基金和股票收益還高嗎?我能收穫什麼?寶寶能收穫什麼?
其實早教的最終受益人是孩子自己,通過早教寶寶不僅懂道理、講規矩、學習更快、適應性強,還能在將來更好地融入集體,獲得老師同學的喜愛。
無論你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幸福的、快樂的還是成功的人,做好早教都是最基礎的一步。
家長用20萬元買輛汽車,不久後,這輛車成了二手車,最多只能賣10萬元。如果,家長給孩子報早教,換來的可能是孩子終生受益的好習慣!事實上,兩者都是花錢,但結果卻完全不同。買車的人,用了1年的時間,把20萬變成了10萬,錢越來越少,這屬於消費。相反,給孩子報早教,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為未來的人生打好基礎,這屬於投資。
由此可見,衡量消費與投資的區別是:花出去的錢,未來能不能增值。
選擇一家專業權威的早教機構,是給孩子的一筆投資,回報的是孩子未來。
看著新生兒純真無邪的小眼神,父母總會覺他除了吃和睡外什麼都不懂,怎麼教育呢?
其實,新生兒出生後,就能從各種嘈雜的聲音中辨認出自己的母親,只是表達能力有限,無法證明自己有多聰明,所以千萬別小看寶寶的能力。
孩子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神經細胞還未成熟,神經纖維也沒有完整的髓鞘,相互之間的聯繫幾乎沒有形成。
孩子從出生到6個月之內,是大腦細胞增殖的高峰期,0~3歲,孩子的大腦發育到成人腦重量的80%。
大腦神經末梢發育趨勢圖
在0~3歲時,應當給予孩子大量的感覺器官刺激,通過感覺細胞傳達到大腦,這樣才能促進神經細胞的成熟。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前3年,對孩子的教育,一不能懶,二要趁早。
越早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把根基打得更加牢固,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涯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所以,選擇早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不是一次性消費!
●為什麼你所理解的早教是錯的●
誤解1:早教 ≠ 早教班
寶寶的大腦發育,不會只在早教班的45分鐘裡才開啟。
經常有媽媽吐槽,寶寶在早教班表現挺好,一回來卻打回原形,判若兩人,早教機構不給力。其實這跟去健身房或者雅思班一樣,在一個有氛圍有指導的環境下,是會有效的,但回到家必須繼續創造這樣的學習環境,若不繼續每天運動或者做雅思練習,效果怎麼會持續呢?
如果只靠老師,家長回家不做「家庭作業」,寶寶的早教效果是「斷檔」的。
有個省錢省精力的做法:家長跟著早教中心掌握一些科學的方法,每天在家能抽出一些時間,高質量陪伴寶寶,效果肯定會更好。
誤解2:早教 ≠ 亂玩
玩的東西越簡單,對家長「會玩」的要求就越高。
孩子要多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學習,這點非常贊成。只是這樣做,對家長的要求是很高的。越簡單越自然的東西,比如一根小棒、一片樹葉,在不同專業度的人手裡,玩出的教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專業不夠,工具來湊。這種情況下,一個好的工具,能夠降低專業門檻,幫我們普羅大眾給孩子更有效的教育。
那跟著書本、視頻學習和上早教班不一樣嗎?
是不一樣的哦~大部分書本和課程,只是講了方法,並沒有特別注重去講實踐時會遇到的問題。
每個寶寶個體差異極大,家長更需要的是全面了解自己寶寶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學習觀察、引導自家寶寶的技巧。
其實家長不用學習「所有」寶寶,只需要特別了解「自己的寶寶」。
這就需要「授人以漁」,需要看實際的案例來舉一反三、需要早教老師來幫忙降低難度、引發興趣、適時地給予幫助。
快給寶寶PICK專業的早教吧,對孩子的未來做出最有收益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