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素質評價具有評價和育人雙重價值

2020-12-11 銀川晚報·輕鬆閱讀

評價的選拔性立足於招生需要,有利於高校根據自己的培養目標,選拔出更為合適的人才。延伸至高中教育階段,又具有重要的發展性,體現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發展活力上。

今秋開學,寧夏將在統一的電子化管理平臺上,對高一新生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周末公布的這一消息釋放出重要信號:為下一步全面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做準備。

新高考改革實施方案裡,「建立健全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是一項主要任務。國務院和教育部相繼發文,提出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中,要體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突出價值,另一方面,還要讓它在高校招生中發揮作用。也就是說,綜合素質評價具有評價和育人雙重價值。

因此,形成科學的發展性評價和選拔性評價,確保真實與公平公正,引領學生加強自我認識、科學規劃個人未來發展,在這三年的評價中尤為重要。

從目前來看,今年高校「強基計劃」招生中,各高校均將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作為面試重要參考材料,評審結果影響面試成績。寧夏在高中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後,將從平臺中提取學生評價檔案,按照「誰使用誰評價」的原則提供給高校,具體使用辦法按照「一校一策」由各高校自主決定並在招生簡章中公布。

可見,評價的選拔性立足於招生需要,有利於高校根據自己的培養目標,選拔出更為合適的人才。延伸至高中教育階段,又具有重要的發展性,體現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發展活力上。

這一階段的評價,實際操作中需要釐清權利界限、減少幹擾因素,避免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導致評價失真或不全面。綜合素質評價與升學掛鈎,就成了高利害的評價;又因參與評價的主體——學生、學校、家長、教育行政部門等,都與其利益相關,加之素質評價操作難度大,一旦把握不好評價標準或投入不足,評價的可信度和效果就很難達到一個理想水平。

為此,抓住「真實可信可用」這一評價重點難點,按照誰錄入誰負責之原則,寧夏教育廳有針對性地提到「檔案材料要突出重點,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要客觀,準確反映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校要對學生的檔案材料進行嚴格審核把關」。此外,還需要各級管理部門通過統一信息管理系統、客觀數據導入、真實記錄行為結果、相關材料公示、建立監督問責機制等來提供保障。

同時,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一部分主觀性指標原本難以考察,需要轉化成對所參與活動的情況記錄,使評價內容可考察、可分析。這一要求側重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背後其實有更深層次教學思路的轉變。學校和教育機構需探索改變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式,積極拓寬綜合實踐渠道,促進學生重視興趣天賦、發展個性特長,圍繞「育人」這一內在目的,向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教育。

劉薇

相關焦點

  • 以綜合素質評價撬動育人方式變革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語境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為破除「唯分數」評價痼疾,改善學生評價生態,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發展,進而助推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舉措與關鍵路徑。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價值訴求和教育意蘊。  綜合素質評價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
  • 高中生,做綜合素質評價的有心人
    高中生在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上成為有心人,要做到三點:一是認識綜合素質評價的雙重價值;二是充分了解平臺的內容;三是制訂三年行動計劃,重視平時數據的積累與填寫。一、充分認識綜合素質評價具有評價與育人雙重價值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化,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也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 綜合素質評價何以成為評價「硬核」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確立的新型教育評價制度,是破除「唯分數」「唯智育」等頑瘴痼疾的重要手段。2019年6月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目前,我國部分省份如上海、浙江等已先行嘗試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其他省份將在2020年至2021年陸續實施新高考方案。
  • 以綜合素質評價推動綜合實踐課程實施進程
    教育評價的改革,是追求教育育人價值的理性回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成為破除「唯分數」評價痼疾、改善學生評價生態、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發展、進而助推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舉措與關鍵路徑。此次評價改革確立了方向性原則並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維度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構成,綜合素質評價的核心功能與首要目的是育人導向,新評價體系的構建相較於以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素質高低的「唯分數」評價體系,真正讓教育回歸了育人的本質。
  •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破冰」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再次成為焦點,因為沒有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會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根本轉變。評價是導向,評價改到哪裡,育人方式就會改到哪裡;評價還能激發活力,給學生裝上成長的發動機。這些年來評價改革一直沒有間斷,當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卻在是否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鈎、如何掛鈎上打住了,主要原因是對它的公平性普遍持懷疑態度。綜合素質評價必須下決心解開這個死結,實現破冰之旅。
  • 探尋綜合素質評價「落地」的校本化實踐路徑
    如此一來,不僅使學校育人事業與學生評價工作陷入割裂、分離或「兩張皮」的困境,而且還額外加重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壓力,降低了其參與評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成為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重大阻礙與羈絆。 在我們看來,構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是倒逼學校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增強多元化課程供給、充分發揮學科教學育人價值,進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系統性重塑的關鍵舉措。
  • 四項舉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效
    摘要:為確保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規範性以及可操作性,通過「正向問卷」規範引領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形成觀察、思考、內省的習慣。通過「寫實記錄」促使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不斷前進的動力。通過育人導師的全面指導,科學規劃學習和生活,正視差距、積極改變,實現健康快樂成長。
  • 怎樣看待綜合素質評價
    這樣的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表達清晰、完整、真實,無論對學生今後的繼續學習還是在高招錄取中使用,都具有重要價值。這就需要把考試成績或課程修習記錄與綜合素質評價融合起來。  高考試卷實質上是重在考查學科的體系,無法很好地顧及學生的心智發展、情感陶冶、創造性表現、個性培養以及師生互動等發展維度,而這些都將對學生成長產生重大影響。其實,學校教育的任務遠遠超出了學科內容。
  •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包含哪些方面?
    ​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高考改革「兩依據一參考」中的參考,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並在高校招生中參考使用,使對學生的一次性、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此項改革旨在改變傳統高考中的「唯分數論」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體多元化:問題與思考
    價值的主體性和主體的多樣性決定了評價的主體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1],這反映了評價主體的選擇、釐定和賦權之於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性和關鍵性。據此,本文嘗試從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體多元化存在的問題切入,分析成因所在,找尋改進路徑,以期推進有效開展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 今秋全面使用新教材 完善綜合素質評價 湖北省發布普通高中育人...
    7月24日,湖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全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12項重點任務、組織實施,進行了具體部署,涉及育人體系、課程教學、課程管理、學生指導、考試招生和條件保障等多個方面。
  • 對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建議
    鑑於2004年的經驗,項目組經過大量調研和深入探討,初步擬定了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表現行為評價量表,其內容基本涵蓋了初中生基礎性發展目標的主要方面,這樣,實驗區可以根據學生在三年中的具體行為表現進行評價。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原有評價方式的主觀性,使綜合素質評價更具有客觀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與研究
    綜合素質評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觀察記錄,而且要對學生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創新與發展、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的變化進行觀察和記錄,進行質性評價,這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在教學工作和進行評價的雙重重壓下而不堪重負,對學生投入的精力不足,不但會造成評價失真或不全面,而且會影響到教學工作。
  • 科學運用四項舉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效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學校教育評價中處於核心地位,充分反映學生素質發展全過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意義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有效實施,離不開管理機制的監督調控,離不開評價制度的保駕護航,科學有序地運用管理機制和評價制度,充分發揮其監督管理職能,才能確保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科學、規範、可操作。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問題與建議
    事實上,以往的「老」高考,高校對於普通高中提供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存在懷疑,故在招生錄取過程中對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採納度不高,未真實運用到高校招生錄取上。另外,普通高中自身也未充分認識到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發展所具備的激勵和促進作用。
  • 綜合素質評價: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
    評價對於學生發展來說,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更是如此。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實施、結果怎樣使用,對學校及教師來說是一個需要鑽研的課題。2016年,北京市育英學校在《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基礎上,構建了基於課程內容維度的育英綜合素質評價框架,包括基礎課程評價、修身課程評價、發展力課程評價,整體涵蓋了思想道德、學業水平、個性發展等六個評價內容,採用積分式評價方式,通過「育英學校課程評價管理平臺」與「北京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實時記錄學生成長印記。
  •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
    二、基本原則  1.確保公平公正公開  把促進公平、公正、公開作為評價的基本價值取向,嚴格規範評價程序,強化有效監督,確保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2.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考察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滬高招對接綜合素質評價 改變了高中的評價標杆
    在上海,有不少高中早已實施了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並開展了各類拓展課程,卻一直被此類評價體系在高招中「用不用」的問題所困惑。復旦等4所高校綜評信息使用辦法的公布,意味著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和高校招生的正式接軌。
  • 關於對烏魯木齊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關於對烏魯木齊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項目初步設計的批覆 2019-11-01 16:55:30 來源: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閱讀:
  • 區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寒亭經驗」
    在廣泛徵求學生、教師和家長意見的基礎上,定期組織專家、「兩代表一委員」等對學校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存在的問題和修改方向進行論證,不斷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二是區域統一審核。寒亭區印發《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統一審核實施方案》,要求學校每個學期末將所有年級的學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統一報教體局審核、備案,審核過程由教體局紀檢部門和各學校工作人員全程監督與錄像。三是評價結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