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素質評價: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

2020-12-08 山東教育新聞網

評價對於學生發展來說,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更是如此。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實施、結果怎樣使用,對學校及教師來說是一個需要鑽研的課題。

2016年,北京市育英學校在《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基礎上,構建了基於課程內容維度的育英綜合素質評價框架,包括基礎課程評價、修身課程評價、發展力課程評價,整體涵蓋了思想道德、學業水平、個性發展等六個評價內容,採用積分式評價方式,通過「育英學校課程評價管理平臺」與「北京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實時記錄學生成長印記。而在此之前,學校就已在課程研究院下成立了評價部,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整體實施與落地做「重要槓桿」。

細化過程性評價,推動全面發展

在評價框架確立之初,「過程好了結果差不了」「綜合素質積分評價辦法是一個聚合學校各種課程育人效力的有力槓桿」等理念便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於是,如何以綜合素質評價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難題,也就成為育英學校教研的核心主題。教師在評什麼、為什麼評、怎麼評、什麼時間評等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的實踐研究。

目前,育英學校的基礎課程評價涉及17門學科,每門學科都不再只對期中期末考試進行評價,而是更加注重平時的過程性評價,所有學科過程性評價分值佔比在50%左右。教師以加大了過程性評價比例的課程評價標準與課程實施方案為藍本,以學科組為縱軸、年級為橫軸,已研製出101個基礎課程評價方案,並根據課程實施方案逐年修訂。在過程性評價內容的確立過程中,也貫穿了對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設計,各門學科的學科素養階梯培養目標越來越清晰。

在「評價宜粗不宜細」的評價原則和「要什麼就評價什麼」的評價理念指導下,學校教師還對評價的平時記錄方式進行開發、創造,如運用評價記錄卡、課程實施調控記錄表,督促和記錄課程的實施。針對學生身心需求和年齡特點,創設多元評價方式,如數學運用闖關評價的方式、學生社團採用展示性評價、自主管理崗位實行差異性評價等。

過程性評價的實施過程並不輕鬆。由於評價數據的記錄發生在平時甚至每節課的點滴中,教師就需要在評價的「滴水」記錄中「穿石」,用過程性評價引領學生的學科素養積累和發展。當然,效果也顯而易見,以2018—2019學年國家體質測試抽測為例,當時育英學校三年級被抽測,且只有三天準備時間。結果顯示,36名被測學生中1人超重、3人偏瘦,其他體重均是正常體重,測試項目及格率100%。

自創育英大講堂,引導自主發展

如果學生能在小學階段有興趣愛好,那麼他就會找到朋友,不會孤獨;如果在中學階段有目標,那麼他就會有學習動力,可以實現自主學習;如果在高中階段有成長方向,那麼他就會有明確的生涯規劃,對未來不會迷茫。在綜合素質評價實施過程中,學校開設了育英大講堂這一學生自創性課程,引導學生發現興趣,明晰志向,自主發展。

學校課程研究院每個學期會組織52場「同學講、同學聽」的學生講座課程。課程題目、課程內容均由學生主講人根據自身興趣、特長而定。起初,很多學生為了獲得積分踴躍報名、爭當主講人。於是,學校為不同參與角色賦以不同積分,主講人7分、參加人1分,並且個人評價與班級評價掛鈎,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講座的熱情。

在準備過程中,主講人和參與者為了講得精彩、收到同伴好評,會格外主動地利用網絡學習、去博物館學習,或是請求家長幫助自己,又或是邀請班主任、學科教師為自己助力,培養了自身信息整合與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育英大講堂也有助於學生在某一個領域的專注發展,在學術研究氛圍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

挖掘評價大數據,指導科學發展

近年來,上千個育英大講堂主講主題、數十個選修課、上百個社團,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選擇,而這些均匯集成引領學生有目標、個性化發展的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單。育英學校課程評價管理平臺呈現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單,是九年一貫持續、動態記錄的學生發展報告單,學生、家長、教師可以通過平臺隨時查詢報告單,既照顧了隱私性,又可以科學指導學生個性發展。

通過分析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單上的評價結果數據,可以發現,發展力課程反映了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學生社團評價反映了學生興趣的深度,而育英大講堂評價、選修課評價則反映了興趣的廣度,基礎課程反映了學生在其興趣專注點上的學科素養發展。綜合素質評價的不同評價內容之間彼此關聯,為學生綜合而又有個性的成長提供了指導依據。

學部、年級組、學科教研組也可以依據評價大數據,分析學生個體、班級集體、年級整體、小初高各學段在品德、學業、志趣發展等的全方位進展。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教育教學工作目標,調整學生的階段發展目標,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也變得更加具體。目前,育英評價電子平臺8年積累的130餘萬條評價大數據,正在幫助學校和教師實現大數據時代的精準化教學、精準化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在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過程中,評價的力量愈發凸顯。綜合素質評價發現和喚醒了學生主體意識,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優勢,促進了學生主動、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使綜合素質評價引領學生發展的導向性功能得到真正釋放。(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破冰」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再次成為焦點,因為沒有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會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根本轉變。評價是導向,評價改到哪裡,育人方式就會改到哪裡;評價還能激發活力,給學生裝上成長的發動機。這些年來評價改革一直沒有間斷,當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卻在是否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鈎、如何掛鈎上打住了,主要原因是對它的公平性普遍持懷疑態度。綜合素質評價必須下決心解開這個死結,實現破冰之旅。
  • 西藏自治區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
    全面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激發潛能、積極主動地發展;有利於促進學校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在社團活動中培養興趣,在社會實踐中經受鍛鍊,全面提升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綜合素質;有利於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學生的做法,使人才選拔標準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學,實現知行統一。
  • 四項舉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效
    摘要:為確保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規範性以及可操作性,通過「正向問卷」規範引領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形成觀察、思考、內省的習慣。通過「寫實記錄」促使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不斷前進的動力。通過育人導師的全面指導,科學規劃學習和生活,正視差距、積極改變,實現健康快樂成長。
  • 武漢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意見
    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堅持方向性原則,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堅持發展性原則,把握學生個性特點,關注成長過程,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優勢,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 武漢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意見
    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堅持方向性原則,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堅持發展性原則,把握學生個性特點,關注成長過程,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優勢,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 科學運用四項舉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效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學校教育評價中處於核心地位,充分反映學生素質發展全過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意義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有效實施,離不開管理機制的監督調控,離不開評價制度的保駕護航,科學有序地運用管理機制和評價制度,充分發揮其監督管理職能,才能確保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科學、規範、可操作。
  •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體多元化:問題與思考
    儘管目前綜合素質評價重新賦予學生評價主體的權利,但由於缺乏自我描述的專業引領和詳細指導,學生不具備準確評價自己的能力。其二,利益問題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中各方最為關注的問題。由於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招生錄取的「軟掛鈎」,綜合素質評價並不能為學生提高分數和考取名校帶來直接好處,學生不會認真對待,更何況在分秒必爭的高中,學生很難騰出時間和精力參與綜合素質評價,其主動性勢必大打折扣。
  • 教育部就加強和改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答記者問
    原標題:教育部就加強和改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答記者問  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就《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答記者問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
  • 陝西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
    全面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全面認識自我、積極規劃人生、激勵興趣特長發展、實現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綜合素質評價必須要堅持方向性、指導性、客觀性、公正性、公開性基本原則。通過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通過綜合素質評價,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關注成長過程,激發學生的潛能優勢,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實施綜合素質評價,要求如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真實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以事實為依據進行評價;嚴格規範評價程序,強化有效監督,確保評價過程公開透明。
  • 2019年延安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堅持全面發展,把握學生個性特長,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發現、發展學生潛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斷進步。   主體性原則。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學生自我寫實和描述為主要評價方式,同時發揮教師、學校、家長等在評價中的積極作用。   過程性原則。關注學生成長過程,發掘學生個性潛能,加強發展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 廣東省教育廳關於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辦法
    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祖國和中國共產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握和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和成長需要,關注成長過程,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優勢,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二)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
  •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多元多維度定義「好學生」
    原標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多元多維度定義「好學生」隨著全國高考綜合改革啟動,這樣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本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率先公布了各自在招生中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使用辦法,並將從明年起實施,構建高校科學選才制度,增加學生選擇權,建立多元多維評價體系。
  • 四川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解讀
    一方面,有助於推進素質教育走向深入,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激發潛能,主動發展,實現自我的完善與進步;另一方面,有助於高校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水平,扭轉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使人才選拔標準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學,從只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實現知行合一。
  •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踐與研究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展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教育部《高中新課程(實驗)》也指出:「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
  • 《湖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答記者問
    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個性特長、扭轉唯分數論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一方面,有助於推進素質教育走向深入,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激發潛能,主動發展,實現自我的完善與進步;另一方面,有助於高校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水平,扭轉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使人才選拔標準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學,從只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實現知行合一。
  • 西安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發布 從六個維度進行綜合素質...
    5月21日,西安市教育局發布《西安市2020年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西安市教育局成立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各區縣(開發區)成立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各學校成立由校長、教師、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組成的學校評價委員會。班級成立評價小組,具體負責班級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 深圳市教育局關於印發《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
    從基本素質要求和學生個性特長兩個層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注重養成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和品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與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優勢,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健康發展。  (三)堅持科學評價和便捷操作。
  • 教育部: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分思想品德等五方面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重要配套政策。《意見》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明確了每個方面的考察重點。
  • 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
    一、重要意義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全面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積極主動地發展;有利於促進學校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有利於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 四川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最大特點:取消主觀性評價方式
    2、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涉及諸多方面,應遵守哪些基本原則?   省教育廳:本辦法強調了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一是方向性原則,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指導性原則,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關注成長過程,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優勢,鼓勵學生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