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和動物一起成長可降低過敏可能

2020-12-22 新華網安徽頻道

    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

    有研究表明:孕婦和寵物在一起,出生的孩子對動物過敏的可能性就降低; 從小和動物一起成長,過敏性也會降低。所以我們倡導回歸自然,國外也是這樣,倡導農場生活

    2014年4月7日至13日的「世界過敏周」,主題為「過敏性休克」。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將過敏比作「潛伏在身邊的刺客」:她說可以導致過敏的物質無處不在,嚴重者足以致命,而且隨著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國人生活水平提高,這個「文明病」正日益高發。

    作為全球範圍蒿屬花粉、葎草花粉等多種「中國式過敏」的首報者,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變態反應學的奠基者和開拓者。目前,尹佳和她的同事正在推進中國首項針對普通人群的過敏性疾病調查報告。將於6月完成的這項過敏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覆蓋中國18個省市區的18萬普通人。

    過敏是機體受同一抗原物質再次刺激後產生的一種異常或病理性免疫反應。再次接觸過敏原使人體內的肥大細胞釋放大量的介質,這些介質可導致全身的小血管通透性增加並擴張,大量的液體瞬間從血管內滲入血管周圍組織,引起全身血管內血容量迅速下降,血壓急劇下降。呼吸道最狹窄的地方就是喉頭部位,大量液體滲出導致喉頭部的組織水腫,當水腫阻塞呼吸道時就會出現窒息。

    事實上,除了缺乏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過敏性疾病特異性診斷和治療方法都有待於規範。尹佳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坦陳了她的種種擔憂。而對於過敏問題,她強調說,只要回歸自然、倡導自然生活方式,就可以減弱過敏原影響特別是削減過敏原對孩子的影響。

    缺乏過敏「大數據」

    《瞭望東方周刊》: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很多市民感覺自己身邊的過敏患者越來越多,實際上是這樣嗎?霧霾等環境汙染問題對過敏疾病有怎樣的影響?

    尹佳:環境汙染對人體的整體機能肯定是有一定的危害,霧霾嚴重的時候花粉、塵蟎、黴菌以及含有寵物分泌物的毛髮會更容易吸附在空氣中,從這種程度上講會加重過敏。

    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沒有關於中國普通人群過敏性疾病的流行病數據。

    現在我們只有針對就診患者群體的研究。比如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鍾南山院士那裡、北京同仁醫院以及我們北京協和醫院都有針對過敏患者的統計分析。但這樣的數據是基於病人的調查,只有基於普通人群的調查才能反映中國人過敏的真實情況。

    好消息是,2014年6月我們就可以填補中國沒有普通人群過敏性疾病調查的空白。這個由衛生部行業基金支持,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全國18家三甲醫院做的項目自2008年開始,對18個地區的18萬城市、農村普通人群進行入戶問卷篩查。每一個省市計劃入戶調查農村人口4000,城市人口6000。

    獲得初步目標人群後,再由專科醫生分別對上述患病人群做臨床病史、症狀、相關危險因素、診斷治療情況、病程、疾病負擔等問卷調查,同時做十餘種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和皮膚點刺試驗。目前,來自全國成千上萬的調查數據正在線向中心匯集,我們正在建設中國主要過敏性疾病的大資料庫。

    就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近3年來、20萬項次過敏原檢測的臨床調研,發現過敏患者中吸入物過敏原76%、食物過敏原22%,其他過敏原如藥物、昆蟲等2%。

    常見的吸入物過敏原18種,包括戶塵蟎、粉塵蟎、蒿屬花粉、蟑螂、梧桐花粉、狗皮屑、貓皮屑和煙麴黴等。重要食物過敏原包括雞蛋、牛奶、花生、蝦、穀物、堅果和水果等。

    《瞭望東方周刊》:最致命的過敏病例是怎樣的?

    尹佳:最嚴重的過敏是過敏性休克和致死性急性喉頭水腫,可在接觸或食入過敏原後出現血壓下降或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和窒息,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過敏性休克可因藥物、食物、接觸物誘發,近年在國內外發病都逐漸增高。世界變態反應組織最近向世界各國變態反應學會和組織倡議,將2014年的「世界過敏性疾病周」的主題定為過敏性休克,目的是提醒全世界的過敏醫生向所有人宣傳過敏性休克的嚴重性和危害,普及預防和搶救過敏性休克的基本知識,減少過敏性休克的傷害。

    我建議有嚴重過敏病史的人應隨身攜帶治療過敏性休克的一線用藥,也就是腎上腺素。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90%因過敏性休剋死亡的患者都未及時使用腎上腺素。目前我國多數醫院治療過敏性休克首選注射激素類藥物,而腎上腺素是搶救過敏性休克的首選用藥。

    但目前我國還沒有患者可隨身攜帶的預充式腎上腺素肌肉注射筆,所以我通常讓患者隨身攜帶1毫升腎上腺素針劑和1毫升注射器。國內缺少腎上腺素筆主要原因是國外醫藥公司考慮進口藥物註冊的時間成本,而國內企業又沒有預充式注射裝置生產,其實中國臨床對這種腎上腺素筆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希望國內有關企業生產,也許是一個醫藥經濟增長點。

相關焦點

  • 蛋白含量不是越多越好 適度水解蛋白可降低過敏
    水解蛋白配方 可降低過敏風險「目前,全球約22%的人正遭受食品過敏困擾,」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醫學院兒科副教授David Fleischer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預防嬰幼兒過敏,母乳餵養是最好方法,對於母乳不足或者無法進行母乳餵養的情況下
  • 康維多專家解析乳糖不耐受和牛乳蛋白過敏
    北京2013年1月17日電 /美通社/ -- 2013年,來自荷蘭的康維多(PRIMAVITA)配方奶粉品牌,推出特殊配方奶粉系列 -- 康維多佑兒牛乳蛋白無乳糖配方奶粉,關愛乳糖不耐受患兒特殊營養需求,呵護寶寶健康成長。康維多育兒專家講解無乳糖特殊配方適用人群。
  • 春夏過敏高發季,孕婦們該如何預防過敏?
    下面一起來跟隨喜芽孕育的黃大夫一起來看看如何預防過敏。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在懷孕後 3 個月,母親的胎盤屏障保護功能降低,使過敏原更容易通過,而胎兒免疫系統剛開始發育,因此,如果儘可能保護胎兒避免過敏原,就有可能推遲嬰兒出現可能的過敏症狀。
  • 寶寶牛奶過敏?澳洲Bubs羊奶粉獲專家推薦
    牛奶蛋白過敏是嬰幼兒高發疾病,每年新發病例約100萬。牛奶蛋白過敏不僅會引發嬰幼兒溼疹、腹瀉等疾病,還會干擾嬰幼兒正常營養吸收,延緩生長發育。嬰幼兒發現牛奶蛋白過敏問題後,應及時避免食用牛奶粉及牛奶製品,替換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與母乳接近的羊奶粉。目前,澳洲Bubs羊奶粉因口感醇厚、奶味濃鬱在母嬰類社交平臺反響較好,得到多名育兒專家、營養師推薦。
  • 抗過敏益生菌有什麼?動物雙歧桿菌
    動物雙歧桿菌概述動物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當中的主要優勢菌種,屬革蘭氏陽性多形態桿菌,呈Y字形,V字形(典型形態為有分叉的桿菌) 菌落光滑,邊緣完整。該菌種為厭氧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41℃,適宜環境pH值應保持在6.7~7.0之間。該菌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耐受力,在腸道當中定植率較高。在保證該菌種數量充足的前提下,可有效維護人體健康。
  • 育兒專家:寶寶喝的第一口奶粉很重要,選對能有效降低過敏機率
    文|秘籍君因為環境汙染和食品質量問題,過敏寶寶越來越多。剛出生的寶寶過敏最讓父母難過。臉上長滿溼疹,因為癢不停地哭,睡也睡不好,父母心疼又無力。去醫院,醫生會說溼疹是過敏引起的,無法根治,只能等寶寶一兩歲後自己慢慢好。
  • 100多種食物可致過敏 小心中招-生科醫學,食物,過敏,科普 ——快...
    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過敏疾病已經成為一種常見和高發的疾病,尤其食物過敏不容忽視。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哎呀,我對雞蛋過敏,不能吃啦!那麼,到底什麼是食物過敏?據新浪科技引述科普中國微平臺的文章,專家稱,食物過敏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對食物中某些物質(通常是蛋白質)產生的反應,症狀一般包括皮膚敏感(例如出疹)、腸胃不適(例如噁心、腹瀉和嘔吐)、不停打噴嚏和呼吸困難。此外,用作食物防腐劑的亞硫酸鹽可能會令哮喘者或過敏症患者哮喘發作。
  • 你會對水或陽光過敏嗎?專家揭秘過敏原因是免疫細胞錯殺「無辜」
    它擁有眾多「門徒」,例如植物花粉、真菌孢子、動物皮屑或羽毛、昆蟲毒液、海鮮、芒果……儘管過敏原眾多,但是在教科書上,過敏被分為「四大門派」,分別是食物過敏,塵蟎和花粉、微生物、空氣汙染引起的呼吸道過敏,化妝品等化學製品、金屬製品導致的接觸性過敏,青黴素、血清製品引發的藥物過敏。
  • 經常過敏和什麼有關?改善過敏,要從調節腸道細菌開始
    就此發現,研究人員又對健康兒童腸道當中的菌群進行了分類研究,最後發現鼠李糖乳桿菌改善過敏最好的菌群,因為鼠李糖乳桿菌可以調節人體免疫機制,降低致敏抗體lgE的增殖,從而達到緩解過敏的目的。而健康人體當中的長雙岐乳桿菌,青春乳桿菌和動物雙歧桿菌等多種有益菌群可提高腸道黏膜的生物屏障,降低腸道黏膜的通透性,還可以減少各種有害微生物的定植,有助於維護人體腸道和免疫機制的健康。
  • 腸道菌群和食物過敏的聯繫
    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涉及免疫系統中IgE以外的其它成分,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食物不耐受是對食物的非免疫反應。這些反應通常與酶缺乏、吸收不良或對某些食物成分敏感有關。它們可引起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和炎症症狀。
  • 動物專家稱嫦娥五號前跑過的動物可能是沙狐
    中科院動物所專家表示:它有大尾巴,是兔子的可能性很小;從身體的輪廓和比例分析,它蓬鬆的尾巴、跑起來的姿勢、和警覺的狀態,大致判斷它是狐狸的可能性大;四子王旗有赤狐和沙狐,沙狐的可能性大。這隻動物到底是什麼?很多人猜測是「玉兔」,上午,空中搜索分隊副指揮員劉鵬飛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它其實是一隻兔子」。看來一時間還沒有答案,你認為是什麼?
  • 為什麼過敏的孩子愈來愈多?
    結果發現,跟5歲前沒養寵物的人相比,住在農場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期,鼻子過敏的比率降低了30%;而家裡養貓或養狗,鼻子過敏的比率各降低了15%。研究也發現,家裡兄弟姊妹多或上託兒所的孩子,長大後鼻子過敏的比率比較低;而家族有過敏病史、母親懷孕時抽菸,則可能讓孩子過敏的風險較高。
  • 天氣轉涼兒科門診過敏的佔兩成 專家:可嘗試逐漸適應過敏原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培榮告訴記者,因為最近季節變化溫度下降,再加上風裡有些花粉和粉塵等,導致因為過敏性疾病前來就診的患兒明顯增加,能佔到門診的近兩成。  王培榮進一步解釋道,與過敏性疾病相關的誘發因素較多,包括吸入性抗原(塵蟎、花粉、真菌、動物毛屑等)和各種非特異性吸入物(二氧化硫、油漆、氨氣等);感染(病毒、細菌、支原體或衣原體等引起的呼吸系統感染);食物性抗原(魚、蝦蟹、蛋類、牛奶等);藥物(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氣候變化等。
  • 常見過敏源有哪些?皮膚專家:正常人不需要檢測過敏源
    原標題:常見過敏源有哪些?皮膚專家:正常人不需要檢測過敏源   在臨床上,許多皮膚病的發生都與接觸過敏源有關,一旦出現過敏性疾病,多數患者只是做了緩解過敏症狀的治療,並沒有找到真正引起過敏的原因,從而做不到針對性的預防,容易反覆出現過敏。
  • 兒童食物過敏,可能和嬰兒時期父母的這個決定有關
    可是來自過敏症研究專家的大量數據表明,嬰兒越早吃雞蛋、花生等食物,越不容易對它們過敏。當家長們面對如此相互矛盾的信息,「你不知道該相信誰。」《生活在過敏症中》的作者阿莫斯卡託說,不正確的斷奶建議可能會讓父母錯失一個防止嬰兒食物過敏的重要窗口期。「延遲接觸」導致過敏大增?現在,食物過敏現象非常普遍。
  • 過敏可引發致命危險 食企別忽視過敏原檢測和標註
    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主辦的2019年第十屆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特醫食品與健康食品產業專題論壇上,與會專家及代表圍繞如何對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生產過程中過敏原進行監控進行了深入探討。我國嚴重的過敏反應70%左右都是由食物過敏引起的,與會專家認為,對於食品過敏原檢測是必要的,應在食品預包裝上標註過敏原。
  • 網傳「抗過敏食物」,吃了能抗過敏嗎?專家提醒過敏症狀嚴重的患者
    又到換季時節,每逢氣候轉換、溫差懸殊大的季節,許多人常會發生過敏的現象。到底什麼會引發過敏?網傳的「抗過敏食物」吃了真的可以抗過敏嗎?過敏症狀應該這麼防治呢?馮晨清製圖讓我們來聽聽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營養源研究所的專家怎麼說。什麼是過敏?專家介紹,過敏也叫做變態反應,是一種免疫力識別異常的症狀。
  • 好端端的寶寶就過敏了?嬰兒過敏皮膚幹癢怎麼辦?過敏原又是啥?
    有的時候,寶寶皮膚出現一些幹癢,媽媽就立刻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了,覺得這到底是不是過敏了呢? 蘇主任相信,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過敏這個情況,比如寶寶的皮膚幹癢確實可能就是過敏導致的。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育兒專家都在和媽媽們說「先天不良,可不能後天失調」了,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媽媽們應該怎麼在後天進行「調整」呢?
  • 孕期補魚油和益生菌或降低嬰兒食物過敏風險—新聞—科學網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一項研究顯示,孕期攝入魚油和益生菌可能會降低嬰兒對食物過敏和患溼疹的風險。
  • 務必除掉這種每家都有,可能導致娃終身過敏的「蟲子」!
    蟎蟲是一種體型微小的動物,用肉眼很難看到,它們以人的汗液、分泌物、脫落的皮屑作為食物,繁殖速度極快。蟎蟲最喜歡的就是嬰幼兒,90%的嬰幼兒過敏性疾病是由蟎蟲引起的,嬰兒在出生一年內,如果接觸塵蟎,就可能導致終生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