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領域的十大院士!

2021-02-08 材料科學與工程


目前,在化學類的專業中,高分子化學絕對是另類的存在,受到學生們的喜愛。今天,就來談談高分子材料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

曹鏞

曹鏞,高分子化學家,成功地研製出可彎曲的塑料片基發光二極體,提出大幅度提高聚合物發光效率的新途徑。

陳慶雲

陳慶雲,有機化學家,成功地將全氟烷基引入有機分子,為含氟材料和有機氟化學作出了貢獻。

李永舫

李永舫,高分子化學家,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以及電極界面修飾層材料、導電聚合物電化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沈家驄

沈家驄,高分子化學家,從事聚合反應統計理論及微觀動力學、透明聚合物樹脂、超分子組裝與功能、高分子信息材料和人工模擬酶等方面的研究。

唐本忠

唐本忠,高分子化學家,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論的探索、先進功能材料的開發以及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的研究。

田禾

田禾,精細化工專家,從事功能染料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有機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光化學研究。

王佛松

王佛松,高分子化學家,從事聚合、稀土催化及導電高分子研究。

張俐娜

張俐娜,高分子物理化學家,從事天然高分子材料與高分子物理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朱道本

朱道本,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家,製備了一系列體系的有機晶體和分子膜。

卓仁禧

卓仁禧,高分子化學家,從事有機矽化學和生物醫用高分子的研究。


推薦閱讀:

巨星隕落!又一位國寶級院士默然離去

中國材料名師簡介(四)

【技能】免費下載100+頁精美PPT模板

中國版Sci-Hub,還能下中文文獻!

   

讓更多人了解你的成果、產品!

投稿郵箱:mse_material@163.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vae6791

或者QQ1248284077

長按識別,材料行業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深切悼念 | 著名高分子物理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張俐娜院士畢生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積極投身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屢挑重擔,尤其是在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領域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張俐娜院士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0餘篇,被他人引用近兩萬次;獲準專利100餘項;主編專著有《高分子物理近代研究方法》《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及應用》《天然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基於生物質的環境友好材料》等;組織撰寫了國家「十二五」重點規劃圖書《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系列叢書共十部,也是目前國內外第一套詳細介紹天然高分子的學術專著
  • 紮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事業40餘年 在「冷門」領域實現多個「世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瞿金平:紮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事業40餘年 在「冷門」領域實現多個「世界首創」
  • 高分子領域巨大損失!中國科學院院士張莉娜逝世!
    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基礎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410餘篇,其中370篇發表在國際SCI源刊;主編專著3部;獲準專利62項;獲省級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獲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Anselme Payen)獎。 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張俐娜院士的生平事跡。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該獎項是國際高分子領域的榮譽大獎,通常授予在高分子領域貢獻突出並與日本科學界有廣泛合作的年齡超過55周歲的國際學者。2017年的獲獎者為程正迪教授、Harry R.Allcock教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和Chang-Sik Ha教授(韓國釜山國立大學)。
  • 揭秘高分子材料全球頂尖實驗室
    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下設多個專業領域研究所,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設有冶金、陶瓷、高分子材料、斷裂與變形、原子輻射、無損檢測等研究室。該所歷史悠久,尤其在材料土壤腐蝕試驗研究領域卓有成效。從1910年至1955年,在全國128個試驗點有333種材料和36500個試驗件,並發表專著。該所還在全國八個地區設立了標準的大氣試驗站,進行了大量的金屬、非金屬材料的大氣環境試驗。
  • 揭秘高分子材料全球頂尖實驗室!
    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下設多個專業領域研究所,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設有冶金、陶瓷、高分子材料、斷裂與變形、原子輻射、無損檢測等研究室。該所歷史悠久,尤其在材料土壤腐蝕試驗研究領域卓有成效。從1910年至1955年,在全國128個試驗點有333種材料和36500個試驗件,並發表專著。該所還在全國八個地區設立了標準的大氣試驗站,進行了大量的金屬、非金屬材料的大氣環境試驗。
  • 20個全國學會擬推薦2019年兩院院士候選人出爐,高分子領域多人入選!
    截止到今天下午(2月20日),全國已經有20個學會和部分省份科協公示了106名2019年兩院院士推薦候選人。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啟動,總名額不超151名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71名,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6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5名。
  • 清華大學專業介紹: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主要專業課包括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等有機、物質結構、聚合反應工程,聚合物成型加工與應用、材料學概論、材料科學基礎。    相關信息: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始建於1946年,復繫於1958年,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服務於社會,科研工作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60年代的萃取法核燃料後處理工藝和設備研究為我國原子能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 揭秘全球頂尖高分子材料實驗室
    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下設多個專業領域研究所,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設有冶金、陶瓷、高分子材料、斷裂與變形、原子輻射、無損檢測等研究室。該所歷史悠久,尤其在材料土壤腐蝕試驗研究領域卓有成效。從1910年至1955年,在全國128個試驗點有333種材料和36500個試驗件,並發表專著。該所還在全國八個地區設立了標準的大氣試驗站,進行了大量的金屬、非金屬材料的大氣環境試驗。
  • 高分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高分子材料,小到日用家居,大至航空領域,高分子材料廣泛應用於通訊、電子、電氣、醫療、化工、航空、航天、汽車、信息、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因此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儀器信息網特對高分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情況進行盤點。
  • 張俐娜院士:「綠色發展」戰略呼喚可持續的高分子新材料
    為了解決「白色汙染」問題,我認為一方面要做好塑料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另一方面加大可持續的高分子新材料研究與開發。來自自然界動植物的可再生資源(農作物、林木、海產品加工廢棄物等,統稱為生物質),是永不枯竭的資源。利用它們生產的高分子材料,使用後埋在土壤或丟棄在江河湖海中可被微生物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即使動物誤食也不會窒息死亡,屬於環境友好材料。
  • 東華人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在5月30日舉行的日本高分子學會第66次年會上,美國工程院院士、我校先進低維材料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學家程正迪教授被授予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International Award)。該獎項是國際高分子領域的榮譽大獎,通常授予在高分子領域貢獻突出並與日本科學界有廣泛合作的年齡超過55周歲的國際學者。
  • 高分子界的宗師!!!
    現任四川大學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長,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長期從事高分子力化學和高分子工程基礎理論研究,在高分子超聲降解和共聚、高分子氫鍵複合、高分子複合共混體系相容性等方面做出多項成果。
  • 全球頂尖高分子材料實驗室,你都聽說過哪些呢?
    石墨烯聯盟美國之巔高分子材料研究「聖堂」  與科學同行,理財周報材料科學實驗室研究組再次進入高分子材料領域,深入探索高分子材料在美國各科研機構、高校研究所以及頂尖公司研究所的布局。該所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成果獎勵290項,目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7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5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7個。化學研究所現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先進高分子材料創新工程中心,1個所級實驗室,1個分析測試中心。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能夠從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領域的產品生產、工程設計、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工作管理經營等關鍵崗位工作,適應國家高分子材料及相關領域經濟建設需要和行業未來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2 專業特色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由國家建材局於1985年設立並於當年招生。
  • 回顧2018 | 介電材料領域年度精選
    2018年,D君對幾大具有代表性的介電材料領域事件做了梳理。打開《介電高分子材料》,每天積累一點,積累分析和思考的高度。對已經過去的2018,介電高分子材料領域最值得注意的事件有哪些?D君從時間軸中搜索,篩選出以下幾組熱點與您共享。若有遺漏請多多海涵,聯繫D君。註:本期僅是介電材料領域事件梳理,2018年爆款論文盤點請見下期。
  • 張俐娜院士:七十二歲解決可再生能源領域世界難題
    她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46歲踏入科研領域,71歲成為院士  1963年,張俐娜從武漢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
  • 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同時,本學科也是最早的兩個全國高分子材料重點學科之一。 內涵二 本專業是北京化工大學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國家級特色專業之一。以強勢的高分子學科和師資隊伍帶動高水平的教學平臺;擁有獨自的高分子材料生產實習基地。
  • 川大,有個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到底研究啥?
    實驗室的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教授是我國高分子材料科學奠基人之一。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17人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教授。實驗室研究方向明確,在高分子材料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化方面有鮮明特色,擁有一支朝氣蓬勃、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隊伍,承擔國家重要科研任務,取得顯著科研成果,並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卓越成績,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現已成為我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規模最大的科研和教學基地之一。
  • 原來高分子學得好的,都去當……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是國際上最早從事聚合物發光二極體顯示研究並長期活躍在有機光電子學、柔性電子學領域的知名學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