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話」成一本書

2020-12-11 小蔥讀書

子曰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圖源網絡

眾所周知《論語》的作者為孔子,但是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孔子弟子和其再傳弟子。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根據孔子的語錄編寫而成的,其中大多為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因此內容大多以對話形式呈現。

圖源網絡

《論語》本書共二十篇,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了孔子和其弟子們的言行,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等多個方面。

《論語》的思想主要為三個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繫的範圍,倫理道德範圍—仁,社會政治範圍—禮,認識方法論範圍——中庸。

仁,其實就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真實的極致必定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統一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範圍以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也可以說就是一種規則,和社會以及他人共同相處的一種規則,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而「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圖源網絡

《論語》多為語錄,但是有些語句和章節都是十分生動形象的,而其中最為顯而易見的便是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徵,首先就是對於孔子的描述,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更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而圍繞孔子這一中心,書中還成功的刻畫了孔子的弟子的各種形象,比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可以稱得上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圖源網絡

而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因材施教在當今也頗受推崇,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自身素質、優點和缺點,根據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比如文中《顏淵》記載,同樣是弟子問仁,孔子卻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之一為克己復禮,有所為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係,以欲和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捨,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說的就是自己所不願意的,那不應該強加給他人。);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

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僅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和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圖源網絡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言: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可以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所發揮的影響力之巨大。

即便在現在,論語對於我們為人處世仍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因此,我特別推薦大家可以多多閱讀《論語》,對人的一生大有裨益。

今天的讀書分享就結束了

下一期不見不散

歡迎留下你的意見哦

(-ω-`)

相關焦點

  • 大師告訴你如何讀《論語》《孟子》這兩本書?真是醍醐灌頂
    跟隨大師的腳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追隨古聖先賢學習正宗的《論語》。我們繼續學習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所編寫的《論語集注》,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4篇。「讀論語孟子法」,顧名思義,那就是如何學習《論語》和《孟子》這兩本書的方法。
  • 萬千父母都稱讚的《論語》教本,這本書讓孩子比你更懂論語!
    ○ 日本孩子到了三歲,就必須要學習《論語》;美國也把論語譯成多個少兒版本,讓孩子一讀世界思想家之首的風採。由此可見,《論語》早已成為全中國、乃至世界的父母培養孩子的重要讀本。考慮到孩子的興趣,這套書專門針對這一問題做了改良,創新學習方式,用親子的對話來詮釋孔子的對話。
  • 整本書背景下《論語》的研究與實踐——張堰中學語文組公開教研活動
    5月14日下午,張堰中學語文組在多功能廳開展了公開主題教研活動,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整本書背景下《論語》的研究與實踐」。
  • 老鮑講論語裡面的第一章的第四則曾子曰的一段話
    我們今天接著講,我們今天要講論語裡面的第一章的第四則,曾子曰的一段話,哎呀這個貞子出現了,這可是個大人物,論語裡面第一個出現的是孔子,第二個出現的是遊子,遊子為什麼在第二個出現?我已經前面說了,現在貞子就是第三個出現的人,曾子姓增,民生紫紫雨它也是。
  • 樊登講論語:你所有的煩惱,在《論語》裡早就有答案
    原來,古人也曾經愛而不得,求而不成,離而複合,聚而復散,古聖賢的書就如一盞長明不滅的千載燭燈,指引你遇到同樣的煩惱時,如何自渡,又如何渡人。讀了孔子的《論語》,就會感到這世間的道理,似乎都被他說盡了,說透了,所以讀過《論語》的人,讀懂《論語》的人,就會感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一那麼,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 程翔:《論語》整本書閱讀教學談
    教學過程(一)了解學情,導入新課1.了解學情。(1)家中藏書有《論語》的同學請舉手。(2)讀過《論語》全書的同學請舉手。(3)能背一點《論語》的同學請舉手。(請幾位學生背誦展示。)2.導入新課。師:《論語》究竟是怎樣的一部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論語》,感受一下古聖先賢的人生境界,體會一下他們的思想品格,為我們未來的輝煌人生打開一扇接受傳統文化薰染、提高思想境界的智慧之門。(二)讀書匯報,競賽交流1.搶答。(1)誰能解釋書名「論語」的含義?這個知識點必須落實到位。
  • 《論語》中的這四句話,很多人都誤解了!
    《論語》是四書五經之一,是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經典,其中有很多的經典名句,千古流傳,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並沒有讀過《論語》,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望文生義的現象,誤解了原來的意思。下面就分享四個常見的,最容易被誤解的名句。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送你三把斧,快速解讀一本書
    其實,大可不必煩惱,《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的作者樊登老師告訴我們,任何一本書都有其自身的結構。掌握了書的脈絡結構,加以時日的練習,你也能成就一項「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能。那麼,如何解構一本書呢?利用下面三把斧:1.一條主線: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 一周文化講座│來小區沙發上坐一坐,聊聊沒有刀光劍影的江湖
    11月17日,在北京歌德學院建院三十周年慶典活動上,他將朗讀並介紹這本書,並與著名文化評論人、資深傳媒人梁文道先生就「敘事」這一話題展開討論。上海│一本書,一場紅酒品鑑,一起揭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教育密碼時間:11月16日(周五)14:00-18:00地點:虹口區公平路18號8號樓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嘉賓:蔡玉洗(出版人)
  • 《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論語》這本書是孔子的弟子根據他平時的言行,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匯集而成的一本書。這本書被視為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寶典,我們經常講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根本不需要半部。就《論語》開篇的三句話如果你做到了,你這一輩子沒有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 《論語》中孔子評價《詩經》,三個字概括了這本書的精彩
    其實摘出《論語》中這句話並不是想分享《論語》的思想,而是想直接和大家分享《詩經》這本書。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句話也許是我們對於《詩經》中最為熟悉的一段。是因為其被選進了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如果當時這被要求全文背誦的話,那麼應該是一個有難度的問題。也因此決定了很多人對於《詩經》這本—其實可以被稱作最浪漫情書的一本書望而卻步。
  • 《論語》有這麼多版本,哪一本最適合你?
    《論語》有這麼多版本,哪一本最適合你?老而充滿活力的國家,孔子和他的《論語》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脫穎而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國文化的標準下的明星。班固說:「在《論語》中,孔子對他的弟子和他們的話作出了回應,並聽取了他的主人的話。那時,門徒有幾件事。
  • 論語-論玉
    於是暫且把題目擱置了幾天,誠如《論語》所云:「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與思無益,不如學也」——乾脆捧著《論語》,老老實實地再讀幾遍吧。一邊讀,一些念頭又開始和我「捉迷藏」了,一會兒冒出來,一會兒又不見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學藝不精"啊!索性就剝絲抽繭一般,先搞清楚兩個命題究竟是什麼吧!
  • 日本金融之父澀澤榮一:憑藉《論語》,打造500家日本一流企業
    文/蘇小妹前兩天看了日本近代近代「商業之父」澀澤榮一的一本書《論語與算盤》。這本書用非常獨特的視角,將中國古代四書之一的《論語》和經商結合起來,給人以無限啟迪。在日本資本主義萌芽的早期,日本的商業道德環境很糟糕。
  • 追隨古聖先賢學正宗《論語》,別說你知道怎麼讀,理學大師告訴你
    這古本的《論語》第二十章《堯曰》「子張問」那部分開始,被劃分為第二十一章,古本《論語》與《魯論語》、《齊論語》三個版本不完全相同。那現在朱熹注釋的這本《論語集注》又是基於哪個《論語》版本呢?從總共二十章來看,可能更多是基於《魯論語》吧。程子曰:「《論語》之書,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故其書獨二子以子稱。」
  • 錢穆:中國人該讀的九本書
    那時我還不到二十歲,十九歲時,已在一小學裡教書。一天病了,有一位朋友同在一校,他說他覺得《論語》裡有一條話很好,我問哪一條,他說「子之所慎,齋、戰、疾」一條很好。他說你此刻生病,正用得著,應該謹慎,小心一點,不要不當一件事,不要大意,可也不要害怕,不要緊張,請個醫生看看,一兩天就會好。我到今天還記得那一段話。
  • 錢穆:中國人必讀的9本書
    後 來坊間印本書,《大學》、《中庸》的分量都太單薄了,就把這兩本書合訂成一本,於是小孩子跑進學校,就先讀《大學》、《中庸》,再讀《論語》、《孟子》, 這就違背了我們提倡讀《四書》的人的原來意見。可是《四書》認為是我們人人必讀的書,從元朝就開始,到今天已經七百年。
  • 論語新解(一)
    論語新解(一) 昨日颱風,中小學停課,飯間偶爾看到初中語文課本的《論語十二章》,對目前中學教育中仍然堅持傳統文化的學習深表讚賞。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能流傳至今的,一定是千錘百鍊,值得反覆研讀,細細推敲的經典。其中較為推崇的是《辜鴻銘講論語》。
  • 閱讀《論語》,選對注本很重要
    《論語》的作者有孔子的學生。《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牢」是人名,相傳他姓琴,字子開,又字子張。這裡不稱姓氏只稱名,這種記述方式和《論語》的一般體例不相吻合。因此,便可以作這樣的推論,這一章是琴牢本人的記載,編輯《論語》的人,「直取其所記而載之耳」(安井息軒《論語集說》語)。 有些篇章,還出自孔子的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其中不少是曾參學生的記載。
  • 這本書,破解你———升級成更好自己的正確行動步驟
    儒家經典《論語》的這句話,最普遍的意思是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嘆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他們都認為:時間管理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讓我對論語裡的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地的思考。因為,時間本身是不可管理的。時間的流逝根本不以人的意志為準,而且任何人無法預知和改變個人的生命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