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鮑講論語裡面的第一章的第四則曾子曰的一段話

2020-12-16 搞笑場

我們今天接著講,我們今天要講論語裡面的第一章的第四則,曾子曰的一段話,哎呀這個貞子出現了,這可是個大人物,論語裡面第一個出現的是孔子,第二個出現的是遊子,遊子為什麼在第二個出現?我已經前面說了,現在貞子就是第三個出現的人,曾子姓增,民生紫紫雨它也是。

魯國人曾子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在孔子生前呢好像沒有什麼一個特別的一個表現,孔子講的四科十哲的名單裡面就沒有他孔子關係最近的子路子,貢和顏回也也沒有他是吧?而且呢孔子還曾經對他有一個資質上的一個鑑定叫參也魯,那什麼意思呢?就是增生這個人哪唉很笨,哪有這樣的一個評價。

那當然他也是到孔子門下也是比較晚的,他比孔子小46歲,呃可能跟這個也有一定的關係,吧就是他還唉當時嘛這個這個這個入門比較晚,所以比較小,大概把排排隊還沒有能能到它呢,它得很多的接觸的表現也還沒有顯示出來。

但是孔子必定給了他這麼一個深也攏的評價,孔子對他說明還是比較了解的,但是呢後來的貞子卻無疑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一個人物,他的這一脈裡面就是孔子死了以後,嘛那麼汝氛圍吧把儒家分了很多很多的不同的這個門派,那麼增值那顯然是新門派裡面最重要的一派,而且他這一派裡面接連出現了子思和孟子這樣的大獎,奠定了儒學正宗的地位。

甚至現在有很多人說這個論語嘛就是這本書,那就是由曾子的弟子來編成的,這個話說的還是有一點道理的,最早提出這個觀點是唐朝的柳宗元中有一本書有一篇文章叫論語遍,他就提出了這麼一個一個觀點,他認為增生在孔門弟子裡面歲數是最小的,比孔子小了46歲,而且呢增生活的歲數又很大,他一直到老才死的,那麼人員裡面呢又偏偏記到了貞子之死。等到貞子死的時候,應該說李孔子的時候已經很遠了,到曾子死的時候,嘛孔子的其他的弟子呢大概活著的也沒有多少,所以呢這本書I記到了曾子之死,並且呢還把曾子稱之為子。

那麼柳宗元就認為這本書能與這本書把最後的這個編訂者可能就是曾子的弟子,比如說什麼樂正子春哪還有子思就這些人來編的,我們覺得這個推測嗎還是有相當相當的道理和可信度的。那麼在孔子的生前對吧,曾子作為一個學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但是為什麼孔子死後嘛他的這一脈圈做出這麼大的貢獻,唉我們來看一看,就是說在孔子生前他確實沒有優異的表現,但是在孔子生前她已經有了一些特殊的表現,這些特殊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來,曾子他本人的一些個性,這種個性可能對他後來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一個作用。

我們舉一個例子,曾子是一個很孝順的人,呢據說孝經嗎最後就是由他來寫的,也有的說是子思寫的,那其實子思寫的那也是跟他有關係了,孔子增生是一個大孝子,嘛增生的父親,真希也是孔子的學生,父子兩人都在孔子這個地方求學!

珍惜呢是一個脾氣非常非常暴躁的人,有一天能夠這個珍惜帶著增生,兩個人一起在地裡面除草,這一真子增生哪唉一不小心們把一棵苗給除了,這個本來也真的不算是一件大的事,對吧?從草的時候一不小心對吧,一鋤頭下去唉把草莓抽調把這個苗給錯了,對吧?這個真的不是一件太大的事,但是我剛才說了珍惜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他就為此大發雷霆呀要責罵!

這個很有意思,在父親要責罵他有了折磨他的時候,既不辯解也不退也不躲避,他就站在那個地方低著頭聽著父親嘛這個珍惜呢就越罵越生氣,最後甚至拉著一個大棒子來打他增生,看到父親拿著個大棒子來打他,一個很孝順的兒子應該會怎麼做呢?

他想的既然自己很孝順,父親要打他,那一定不能跑,所以呢就老老實實站在那個地方,這些拉著棒子一棒子下去就把他打暈倒在地,這個珍惜也挺有意思,一棒子把兒子打昏在地以後嘛他既然也不管不問了佛袖而去回自己房間去休息了,過了很久嘛增生才甦醒過來,甦醒過來以後還好沒得腦震蕩,唉呀也還沒有記憶的喪失,他知道唉還記得剛才是父親把他打昏了唉他幹什麼事呢,他先到父親的房間裡跟父親請安,告訴父親自己錯了,因為自己犯了錯誤所以呢父親要批評他,並且父親為了教育他還拉了那麼大那麼重的棒子來教育他,所以他跟父親說,爸爸,你為了教育我拿那麼大的那麼重的棒子,你師傅很累了,你好好休息吧!

相關焦點

  • 論語《泰伯》篇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篇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記錄整理而成的一本書。整本書共分20篇,492章,約15000餘字。該書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著作。同時,該書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泰伯》是《論語》第八篇的篇名。
  •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今天,我們再來解讀《論語-學而》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經360百科查證,《論語-學而》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句話在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解釋中居然會有四個不盡相同的釋義,由此說明,今天的我們並不能做到對這句話的真實解讀,否則,就不會有四個釋義的結果了。
  • 《論語》裡面解釋錯誤的九句話
    《論語》(公冶長第五)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通常這樣翻譯:宰予大白天睡覺。
  • 論語:顏回是儒家慧能;曾參是儒家神秀
    嗨大家好,我們今天接著講第八章,論語的第八章,我們上一次講了八點三八點四這一點,這都跟曾子有關,是曾子臨終之際對他的學生和對一個魯國的答覆,也算是他的朋友吧所說的一番話,這算是臨終遺言。哪那我們接著看八點五八點六和8.7也是增資的話,也就是說這個連續的I5則都跟增值有關,我們以前曾經說過,康有為們曾經認為論語多為貞子門徒所編撰,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這裡面把曾子稱之為曾子了,這個編載一定是增值的學生曾子嘛我們知道又是孔門弟子裡面歲數比較小的,他比孔子小40多歲。
  • 情景式默寫——《論語》十二章
    選擇性必修上冊教材  《論語》十二章(背誦)1.《<論語>十二章》中,孔子闡釋君子應勤勉做事而謹慎言談,並向有道德的人學習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
  • 湯殷權《論語》講義:《學而第一》篇「曾子曰慎終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翻譯】曾子說:「謹慎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追念他們的美好品德,民眾的德性就重歸於忠厚淳樸。」講義:一、當今對此章的解釋比較紛亂。有把「終」和「遠」解釋為事情的最終結果,指做事之前就要想到結果,那就會民風厚淳,少做錯事。有把「慎終」解釋為:謹慎地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 論語大義(崔栢滔)公冶長篇 第十二章
    《論語》中提及性的,還有《陽貨篇》第十七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一句。③天道: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釋義】子貢說:「老師詩書禮樂方面的學問,可以用聞見的方法來學習。老師性與天道方面的學問,就不是用聞見的方法能夠學習到的了。」
  • 「論語學記」001《學而》第一章釋義
    (楊伯峻)【憶說】本章作為整部《論語》開篇第一章地位極其重要,所以自古以來各注家都在努力測度本章的微言大義。綜合各家之說我猜想本章的大意可能是:孔聖自述少時法天法地法前賢,勤學不輟,道業日進,喜不自勝;中年道業有成,聲名日隆,遠近朋從,樂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晚年道業愈深,蒸蒸日上,至鬼神莫測之聖境,本非凡夫所能測度,故不知而不慍。本章和《為政》第四章互為表裡,本章是《為政》第四章的略述,《為政》第四章是本章的細說。
  • 《論語》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
    《論語》開卷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其記,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章究竟何所指?
  • 論語學而第一1.7、1.8、1.9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第一1.論語學而第一1.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君子不重①則不威②;學則不固③。主忠信④,無友不如己者,過⑤則勿憚⑦改。」論語學而第一1.9原文及翻譯「原文」:曾子曰:「慎終①追遠②,民德歸厚矣。」
  • 老鮑白話講論語之細說溫良恭儉讓第一篇
    今天我們接著往下面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第一章的第十則。論語講到現在在這個第一章的前面九則裡面除了孔子出現了以外,還出現了孔子的這麼幾位地磁有若增子和子夏,現在子貢出現了,當然和子宮出現的還有另外一個弟子就是子禽。不過紫棋嗎只是做一個配角了,所以這一則主要還是子貢所說的話。
  • 論語大義(崔栢滔)學而篇 第一章
    作為《論語》第一篇,本篇相當於全書的導言和概論,是對孔門學問的綜合論述,以勸學開篇,系統介紹了君子做學問的宗旨、目標、方法、步驟、效驗等方面的內容。全篇內容層次分明,緊湊相連,結構疏密有致。顏淵讚嘆孔子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 論語大義(崔栢滔)鄉黨篇 第一章
    【本篇引語】有說孔子言在《論語》,行在《孝經》,強調《孝經》在孔門學問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沒有疑問的。事實上,《論語》中已經同時具備了言和行的內容。只不過就篇幅來說,屬於「言」的較多,而屬「行」的較少罷了。
  • 「論語心解」「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中學語文吟誦 | 《論語·學而第一》
    2、章老師的九班同學所有的古詩文包括現代詩都是通過吟誦學習,所以他們喜愛吟誦,吟誦大方,對詩歌理解更深刻。上過多次吟誦公開課,得到過徐健順教授的誇讚;參加過多次吟誦演出,為學校贏得「海澱區誦讀先進校」榮譽稱號。在年級吟誦講座時起到較好的帶頭作用。北京中考《論語》涉及前五章,為避免初三太倉促,所以初二下就開講《論語 學而第一》。
  • 《論語》:志於道,據於德
    逍遙玄出品,《論語》解讀。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七篇「述而篇」,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好古人智慧。作為君子的第一要務,就是懂得保持自律,時時刻刻把仁放在心中,就如這章所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是說君子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仁德」,哪怕是一頓飯的工夫或顛沛的時候也要與「仁德」放在心中。後面又談到,孔子在晚年感嘆老得越來越快了,許久未夢見周公了。
  • 論語第一章,到底講什麼!深入解讀可能被誤導的認識
    論語第一章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到底講了什麼?【初級篇】首先我們要抓出裡面的關鍵字關鍵字一:「學而時習之」的習,應該如何解讀?難道是複習練習這麼膚淺的意思嗎?其實現代漢語最接近的解釋應該是「實習」。就是學了之後使用的過程。
  • 湯殷權《論語》講義:《學而第一》篇「子曰父在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中論孝的章節很多,每個章節所講的都是孝的一個方面,都是一個點。此章也不例外,所以不宜在此過分擴展地去論孝。把《論語》學完之後,才可以回過頭來,通盤體會「孝」。父在之時,自己作為兒子,不當家,不能自己說了算,所以不能任意而為。也就是說,這時候自己的行為是受到父親約束的。正因為受到約束,所以不能看他的行為如何,要看他的「志」。
  • 三月初三,吾與點也――《論語侍坐章》解說
    熟悉《論語》的讀者都該知道,《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每一章長短不一,但大多相當於微博,不超過140個字,相對凌亂。但《論語》中有一章,全文315字,具有完整的故事,人物鮮明,對話精彩,意味深長,那就是《侍坐章》。其中有關三月三上巳節的遐想,更是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公案。
  • 蘭若《論語》第二輪共背 學而篇第2-1章 1月4日(第2天)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論語》。今天學習學而第一篇的第二章,一起恭誦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名若,是夫子晚年的弟子。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以字稱呼,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