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一個階段的養成,聰明媽媽都要發現一個好的「契機」

2020-08-27 轉口貿易Lloyd

周圍很多朋友總是對我說「石榴真是天使寶寶」「石榴真的好乖」「石榴是我見過最不挑食的寶寶」「為什麼石榴這麼好養活」「石榴性格好好」……

作為石榴媽媽,聽到這些讚美(不管是真心還是寒暄)總還是有一些得意一些傲嬌一絲小開心。每一個初為人母的我們都不容易,養娃路上困難重重,我們經常很細緻很貼心然後又很焦慮。所以欣喜之餘,也希望分享我的一些育兒經驗給所有媽媽,讓大家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多一份從容。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從石榴出生到現在,我本人也不是一帆風順,各種艱難的困境一個接一個襲來,我想沒有哪個媽媽經歷過我這麼多的磨難;但好像,在帶娃的路上我卻總是一帆風順。

認識我的朋友也知道,我工作比較忙,業餘還在讀研、考證、減肥、學英語、做小微商、當群主。閒暇之餘我還做飯、看電影、旅遊、護膚、買買買!

認識我的朋友好像又覺得我總是很閒,每天晚上下班後就開始在群裡聊聊聊,做分享,好像根本不用帶娃……然後還經常出去玩耍……

在這麼神奇的媽媽的養育下,石榴卻順利的渡過了一個又一個成長階段,我細細總結這一路走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習慣養成,最重要的不是媽媽背下了多少書本知識、對孩子有多無微不至、也不需要媽媽們為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質,需要的只是媽媽們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做好一個觀察者,時刻做好準備,找準每一個契機,加上一點點堅持,孩子的培養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有媽媽會說,契機不是那麼容易發現,就好像機會不是總有。但是機會也好,契機也罷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在尋找一個契機之前,我們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也算是我的經驗之談:

①育兒知識儲備,你真的有做夠嗎?

雖然我並不提倡在育兒的道路上照本宣科,但是作為媽媽,我們必須清楚掌握孩子成長的一點一滴,孩子什麼時候長牙、什麼時候斷奶、什麼時候用水杯、為什麼要戒掉奶嘴奶瓶、生病了要不要吃藥打針、什麼時候戒掉尿不溼……養娃的細節真的太多了,育兒知識儲備,你真的有做夠嗎?作為媽媽,你真的有去仔細研究、去看、去儲備這些知識嗎?

從石榴戒掉奶瓶這件事來舉例:一開始我也看到很多明星還有朋友的孩子很大了都還吮吸奶嘴、躺著喝奶,所以在早前用奶嘴和奶瓶的時候,我都是心安理得的,甚至覺得石榴可以吃奶嘴吃到3歲,用奶瓶那應該是可以喝一輩子吧。


當然我也會有所擔心,於是我上網百度了一下,發現權威的機構以及兒科醫生包括專業的育兒師全部都嚴格禁止寶寶長期使用奶嘴奶瓶,長期使用奶瓶帶來的危害不言而喻。順延了解了一下如果吃奶瓶影響了乳牙生長,換恆牙是否可以解決,答案是否!乳牙會影響恆牙的生長,牙齒應該從乳牙開始保護。如果寶寶長期使用奶瓶除了影響到牙齒、牙齦,嚴重還會影響到說話、面部、營養甚至大腦!!!

我在網上翻閱了很多的論壇、兒科醫生微博、權威平臺文章、各種育兒軟文,在戒掉奶瓶這一點上如出一轍。儲備好理論知識後,我內心默默做了一個計劃,因為那時候石榴還不到1歲,我的目標是2歲以內幫她戒掉奶瓶。

藉助網際網路,各種軟文硬文、專家、權威機構都會發表育兒的文章和研究報告,媽媽們不需要翻閱書籍就可以了解各種育兒知識。雖然現在百度有時候做的很爛,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好的文章,更何況現在的開放平臺眾多專家微博、在線問診、育兒公號、育兒論壇都可以成為大家獲取知識的來源,抽空的時候一定要多去了解各種訊息,做好育兒知識儲備,是媽媽的首要任務!!!

但切記不可盲目照本宣科,取一方之言,要廣泛的吸取各類知識。


②時間快到了,媽媽們請提前做好準備

當我們已經了解到,孩子可能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媽媽們請務必提前做好準備,不能等到了那一刻在開始。養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潺潺細流的過程。

另外,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個思想:孩子習慣的養成一定是越早越好,越晚越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做好一系列的從思想到實物的準備工作!

比如我準備給石榴戒掉奶瓶了,那麼前面的工作就要求我培養石榴的一些技能,石榴必須會用鴨嘴杯了,石榴必須會用吸管杯了,不然怎麼換奶瓶呢?!所以從6個月的時候我就開始訓練石榴喝鴨嘴杯,8個月的時候開始喝吸管杯,一開始石榴喝完吸管杯會嗆水,那我就多買幾個杯子給她嘗試。(目前來看,貝親的吸管訓練杯孩子最愛,因為吸管比較短,孩子不容易嗆水,兒NUK的吸管杯吸管太長孩子不喜歡);在這裡,我也觀察到石榴很喜歡貝親的小吸管杯,即使後來我們換了膳魔師的吸管杯,貝親我還是留著!

準備工作要儘早,不要只關注物品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行為和思想的準備!

③那麼我們就等待一個契機吧

以前我總覺得孩子習慣的養成,到時間點了再開始也不遲!比如到1歲了我要給你換奶瓶,2歲了還不能脫離奶瓶,我就找一天開始,強行給你換掉,哭你兩三天。可是不行啊,寶寶根本不答應,哭喊打鬧,不吃不喝;寶寶不能不喝奶啊,心一軟,奶瓶又上回去了…..

其實聰明的寶媽早就應該開始留心和觀察孩子,在準備換奶瓶的期間找到一個契機!比如石榴換奶瓶的過程我也跟很多朋友說過,是因為石榴不小心得了口腔皰疹,所以那陣子用奶瓶喝奶會戳到口腔的皰疹會很痛,於是石榴拒絕用奶瓶喝奶,但是她可以用吸管杯喝水,因為吸管並不會戳到口腔皰疹。發現這個情況後,我們就嘗試把牛奶裝到吸管杯裡給石榴喝,一開始她也只是稍微接受一點點,並不能暢快喝完,後來皰疹好了,石榴就拒絕使用吸管杯,鬧著要奶瓶。

契機找到了,但是一切也並不順利。

有時候尋找一個契機真的不是那麼難,如果你仔細觀察,很多時候,契機就在身邊。

再比如我給石榴戒奶嘴,一開始是我婆婆發起,連著兩晚我婆婆硬哄睡不給吃奶嘴,孩子天天哭著要鴨鴨(奶嘴)(當時孩子和婆婆在老家)。剛好那陣子我回老家,回去後婆婆說試了兩晚今天跟你睡,孩子可能會鬧一夜。我接到石榴後,白天帶著她到處玩,第一天晚上還沒到家就已經在車上昏昏欲睡,於是我沒有給她奶嘴而是直接哄睡,也不給她看到奶嘴,因為玩的太累了也顧不上奶嘴就睡著了。一開始是無意後來是有心,接下來的一周,我持續帶她外出,帶她瘋玩,每天晚上都累到睡著,一周後,不哭不鬧奶嘴就戒掉了……

④不要心急,你還需要一點點堅持

契機找到後,也並不能馬上促成孩子習慣的改變,因為周圍的影響因素太多了,來自老人的縱容、來自自己的不忍、來自他人的遊說……看著孩子不吃不喝,哭喊吵鬧,哪個媽媽能忍心。但是,如果你下定了決心,就應該擺脫所有困難,告訴自己,我要試著堅持一下。

在這一點上,石榴換奶瓶也遇到了瓶頸,皰疹好了之後,石榴開始拒絕吸管杯喝奶了,每天不喝奶,奶奶很著急,默默對我說「孩子不喝奶怎麼辦,我要把奶瓶上上去了……」那天晚上我又看了一遍網上的資料,孩子真的不喝奶與不戒掉奶瓶的後果哪一個更嚴重。後來我得出的結論是口腔問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牛奶的營養補充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彌補,或者大一些了也可以再繼續喝牛奶。於是我對婆婆說,奶瓶堅決不能上了,如果她不喝就不喝。當時說完我內心也是在顫抖的。

第二天我又嘗試把牛奶灌到了吸管杯給石榴喝,石榴喝了幾口還是拒絕。我突然想到了石榴之前很喜歡的貝親小吸管杯,可以倒進去試試啊,而且那個杯子也陪伴了石榴很久。於是我把牛奶灌進去,石榴開始嘗試接受了,一開始也是喝幾口就放下,然後慢慢再跑回去喝幾口,幾天後石榴用吸管杯就跟用奶瓶一樣的順利了,至此,石榴換奶瓶工作順利結束,為期一周!全家歡欣鼓舞!

更讓我們驚喜的是,因為學會了使用吸管杯喝牛奶,後面石榴就能很順利的飲用帶吸管的純牛奶了,現在我們出門不用刻意帶奶粉、杯子、熱水,只需要給她買一罐純牛奶就可以了,石榴養成了好習慣既方便了我們,營養一點也不會落下。

⑤全家要齊心,長輩也是主力軍

有時候我們總是會責怪家裡長輩幫倒忙,影響我們教育孩子,總是嬌慣孩子。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長輩也是非常貼心的主力軍,因為我們大多都是上班的媽媽,所以孩子跟長輩們的時間最長,老人們對孩子更細心,觀察的更仔細,所以很多時候,契機往往是老人最先發現的,可是發現契機後她無法利用契機做什麼,這時候需要媽媽來計劃。就好像石榴不能用奶瓶,可以用吸管喝水,也是奶奶告訴我的,如果奶奶沒跟我說,我也找不到這個契機。幫石榴戒掉奶嘴,一開始也是奶奶提出和嘗試的,只是我更好的運用了契機而已!

另外,在培養的過程中,長輩們可能更容易不忍心,媽媽這時候就要充分利用依據來說服老人,並表現出堅定的立場,第一次第二次長輩們總不好意思拒絕,如果你成功了,他們就會開始信服你,成功的次數多了,自然的就站在你這邊,幫助你按照你的要求來對待孩子,這樣我們只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給出計劃,長輩們就可以幫助我們去執行,而且更細緻更貼心!

當初我們在確定使用吸管杯給孩子喝奶後,也徵求了奶奶的同意,白天由奶奶負責執行,想到當時石榴不喝奶,奶奶心裡也很難受吧~

而現在的長輩們大多有知識有文化,他們有時候說的可能並沒有錯!

在給孩子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我、爸爸、奶奶都是一個戰隊的,認可家裡其他人的方法,也充分表達自己有依據的建議,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養好孩子,如果一個人的意見不一樣,很多習慣的養成就變得困難重重,家庭矛盾也重重。所以,全家人一定要齊心協力。


回頭看看一歲半的石榴,好像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我經常對老公說,我以為自己會生出一個混世小魔王,撒潑賴皮,我做好了各種策略來準備辛苦應對,準備好蓬頭垢面每天狂躁不止,但是這個天使寶寶確實是我的石榴,感恩老天,我怎麼養出這麼乖的寶寶,至少目前為止!嗯,感恩,感恩!

相關焦點

  • 聰明寶寶養成記,要從小培養哦。
    前幾天在小區樓下逛,遇到一個2歲多的孩子和他奶奶在一邊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奶奶背出前兩個詞,寶寶背出最後一個詞,我在旁邊感嘆到、現在的小朋友好聰明呀。後面得知奶奶每天都有給他練練古詩詞,寶寶聽多了,他也會了。
  • 如何讓寶寶養成吃飯的好習慣,這3招絕了,聰明媽媽都這樣做
    這裡提醒媽媽先別急,解決寶寶吃飯問題有絕招,聰明的媽媽都在這樣做,效果顯著哦!,吃完才能離開,要讓他從一開始就養成這樣的習慣。並且飯前飯後要洗手,晚飯後要刷牙,培養寶寶良好的衛生習慣。此外,吃飯的時候不能大笑,這樣很容易嗆著寶寶,嚴重的話會危及生命。吃飯的時候家人也要做好榜樣,制定好吃飯時間,不能邊吃邊玩,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不然寶寶也會有樣學樣。
  • 餵出一個聰明的寶寶😊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中心,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在孕期的時候媽媽就對孩子帶著很多的期許,今天我們在飲食各方面來講一下餵出聰明寶寶孩子帶著每一個家庭的希望 在孕期的時候媽媽就對孩子帶著很多的期許比如我的寶寶要聰明啊 要漂亮啊 要健康啊我也是和大家一樣是一個寶媽 除了這些期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記憶力 不能說是天資聰穎 但是最起碼是一個機靈聰慧的寶寶
  •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坎
    ----人格發展的八階段理論及其諮詢案例   生活中發現很多父母,用教育15歲孩子的方式要求三、五歲的孩子,對孩子極其嚴苛,或者用對待三、五歲孩子的方式教育十六七歲的孩子,對孩子寵溺呵護備至,結果造成教育方式與孩子年齡的脫鉤,導致嚴重的親子關係問題,甚至導致孩子的心理疾病,今天想跟大家談一下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以便讓更多的父母掌握教育孩子的基本心理規律。
  • 寶寶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寶寶各階段手部發育指南,媽媽記好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從寶寶出生開始,家人會根據寶寶各個階段的發育程度觀察孩子聰不聰明,比如有些孩子抬頭早,有些孩子四肢很靈活,還有些孩子早早就會說話,這都是寶寶很聰明的表現。鍛鍊寶寶的抓取能力寶寶在3個月左右,手部可以慢慢張開,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鍛鍊寶寶的抓取能力。同時,寶寶也多了一個新的特點,就是吃手,家長要經常清理寶寶的手部,並進行適當養護。
  • 母乳餵養,會讓寶寶養成哪些壞習慣?新手媽媽要知道
    凡是餵過孩子的媽媽們都知道,母乳餵養就像教育孩子一樣,如果得法不用勞太多神就能教育出好孩子。假如不得法的話,會把孩子慣出來一身毛病,到頭來父母勞神費勁,不但教育不出好孩子,甚至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還會整天雞飛狗跳不斷。
  • 聰明媽媽都會給寶寶設置一個生物鐘
    小寶寶初次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他們與成年人「背道而馳」的生物鐘卻常常令新手媽媽們感到頭疼。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寶寶睡覺晚,早上賴床不起,不吃早飯,身體抵抗力差,經常生病,精神狀態不好。但是生活中卻有一些媽媽很聰明,她們知道如何給自己的寶貝設置生物鐘。一起來看一下吧!
  • 【我們要餵出聰明寶寶】
    孩子帶著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在孕期的時候媽媽就對孩子帶著很多的期許我也是和大家一樣, 除了這些期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記憶力 ,不能說是天資聰穎,但是最起碼是一個機靈聰慧的寶寶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因素有很多很多[悠閒]一個是遺傳因素爸爸媽媽學歷高,比較聰明 ;我們的寶寶的大腦發育就會好一些比如田亮的女兒田雨橙,參加爸爸去哪兒就被稱為風一樣的女子
  • 孕吐嚴重說明寶寶聰明?沒這回事,孕吐嚴重對媽媽和寶寶都不好
    幸福的話自然是媽媽們要迎來人生中另外的一個階段,新的角色代表著新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幸福的來源;折磨呢,自然就是說懷孕這段時間了,從身體的不適到心理的憔悴,簡直讓媽媽們「度日如年」。其中最讓媽媽們難受的折磨之一,就是孕吐了。
  • 養育一個聰明的寶寶從認知開始
    聰明的孩子關鍵,體現在他能否認清自己和外部世界、能否持續適應周圍環境、能否不斷應對新的挑戰。認知能力比較好的寶寶們,要比同齡的孩子起步早另外寶寶會很懂事也會很敏感,就比如在媽媽不高興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寶寶就會發現媽媽的情緒,就會主動去安慰媽媽,所以相對來說寶寶要比同齡寶寶聰明很多。
  • 寶寶晚上總驚醒?媽媽別緊張,這其實是娃變聰明的表現
    前天閒來無事,想著閨蜜視頻閒聊一通,結果我發現她的狀態非常不好,大大的黑眼圈,憔悴的皮膚,一看就是沒睡好。閨蜜跟我抱怨說:寶寶都快兩個月了,每天晚上睡覺特別容易醒,聽到他哭我就心疼,真沒睡幾個好覺。還問我有沒有辦法能改善一下寶寶的睡眠狀態,還擔心娃晚上老醒會不會影響發育。
  • 抓住寶寶猛漲期,聰明媽媽做好2件事,寶寶吃得好長得快
    寶寶從出生後生長發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而在這期間有媽媽會發現寶寶長的「太快」了,有的媽媽發現寶寶睡一覺長大了許多,有的寶寶變的難哄,突然對母乳或是配方奶需求量增加,過幾天又恢復了。寶寶這是進入猛漲期了嗎?如何應對寶寶的猛漲期讓寶寶吃得好長得快呢?一起來學習吧!
  • 要想寶寶智商「更上一層樓」,媽媽抓住這個階段
    我們的都認為,寶寶聰明才能讀書好,將來的人生才會更輕鬆。所以媽媽們在孩子的教育上費盡心思,從寶寶還是胎兒就開始「胎教」。你知道嗎,寶寶在出生後還有3次的智力發育期,媽媽把握好,寶寶智力才能開發的更好。寶寶智力快速發育的3個階段❀ 第一個:0歲到3歲這個階段的寶寶智力有很多學問,寶寶的智力開發也是以遊戲為主。有的寶寶1歲就開始報早教班,讓老師帶寶寶玩。因為0-3歲的寶寶正是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在探索的階段。
  • 寶寶聰明發育要選牛油果果泥 禾泱泱「聰明果泥」即將上市 !
    5歲前,是嬰幼兒生活習慣養成、認知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母乳餵養已經無法滿足孩子全方位的營養需求。牛油果因富含大量營養元素和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寶寶大腦發育,成為媽媽們心目中的「智慧果實」,備受青睞。
  • 聰明寶寶源自媽媽好營養
    因此,胚胎期和3歲前是寶寶大腦成長的關鍵期,也是挖掘寶寶天賦、激發其智力增長的關鍵階段。充足營養給寶寶大腦最好的開始孕育新生命需要大量營養,胎寶寶依賴於孕媽媽提供的蛋白質、必須脂肪酸以及鈣、鐵、葉酸、維生素A等多種微量營養素來滿足自身快速成長所需。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今天,爸媽們,現在就請開始用科學的營養方案來幫助寶寶的身體與大腦更好地發育吧!
  • 讓寶寶健康聰明成長的母嬰好物推薦
    養孩子不容易,養出一個聰明機靈的孩子更不容易。以前的我會考慮要給孩子報一些早教班,但發現,早教班的價格越來越高,甚至已經超出了我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毫無疑問,家長們都想給予寶寶最好的東西,但是這也應當建立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是不是沒有早教班,孩子成長就會慢人一步呢?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真正的早教其實在於家長,也只有良好的親子陪伴關係,才能幫助孩子開發早期情商和智商。
  • 寶寶越難帶越聰明?其實聰明的寶寶都有3個特徵,父母要學會觀察
    #寶寶#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寶寶越難帶越聰明?其實聰明的寶寶都有3個特徵,父母要學會觀察! 同事經常說,來上班簡直就是來度假,上班比帶孩子輕鬆多了!我時常不理解,孩子那麼活潑可愛,怎麼會讓家長如此累呢?
  • 聰明的媽媽是怎麼發現,寶寶肚子裡有「蟲子」的,方法值得學習!
    如果沒有及時做驅蟲治療,孩子的發育就會變緩,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導致孩子食欲不振,並且出現腹部疼痛的情況,所以孩子肚子裡有蟲很正常,關鍵是要能及時發現問題所在。聰明的媽媽是怎麼發現,寶寶肚子裡有「蟲子」的媽媽們沒有透視眼,不可能看到寶寶腸道內的蛔蟲,所以往往需要根據日常生活的行為習慣,和寶寶一些細微改變,來判斷孩子肚子裡是否有了「蛔蟲」,並且做到及時幫助寶寶驅蟲。寶寶如果有以下表現,就有可能是肚子裡長「蟲子」了。
  • 孩子不愛收拾玩具,是聰明家長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契機
    我想講一個小故事:小麗今年已經6歲了,但她每次玩完玩具之後都不愛收拾,總是把玩具丟得滿屋子都是。媽媽很頭疼。其實這個就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好時機和好的契機。表現為:當媽媽讓她收拾,她總是磨磨蹭蹭。嘴裡說「一會兒我還玩呢!」過了一會兒,媽媽再讓她收拾,她就說:「我累了,休息休息再收拾。」然後就不了了之。2、為要新玩具,和父母講條件表現為:媽媽告訴小麗,只要她能自己收拾好玩具,就會買新的玩具送給她。誰知小麗說,買了新玩具以後才會收拾舊玩具。
  • 爸爸媽媽相差幾歲,生出的寶寶最聰明?
    每個孕媽媽都希望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那要怎麼做呢?其實,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孕媽媽的一切飲食起居、喜怒哀樂,都跟胎寶寶的健康發育緊密相關。國外科研機構給出的解釋:老夫少妻孕育天才的機率更大,原因是爸爸年齡大了,心智更加成熟,而孩子的智力因素大部分都遺傳父親。媽媽年輕的身體可以為寶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證營養充足和活力。所以兩個原因加起來,生出來的孩子更加聰明。那麼,爸爸媽媽相差幾歲,生出的寶寶最聰明呢?